虛雲老和尚楞嚴經開示

生死为苦

新手上路
注册
2016-09-29
消息
23
荣誉分数
3
声望点数
3
虛雲老和尚楞嚴經開示

★楞嚴一經,由阿難發起,作我們的模範。經中著重說「淫」字,由這「淫」字,說出很多文章來。

★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只要熟讀正文,不必看註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後文,以後文解前文。此經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詳詳細細的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經很有利益。

★「現在是末法時代,你到那裡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經前後所說,著重在一個「淫」字。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看楞嚴經若不歸宗﹝指「淫」字﹞,跑馬看花,就不中用。要讀到爛熟,就能以後文消化前文,以前文貫後文,前後照應,則全經義理,了然在目,依經做觀,自得受用。古來行人,從此經悟道者很多。溫州仙巖安禪師,因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當時破句讀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於此乎有悟入。後人語師云:「破句讀了也!」師云:「此是我悟處!」畢生讀之不易,人稱之曰「安楞嚴」。希望同參們,無論老少,常讀楞嚴。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

★楞嚴經說:「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色界已無淫欲,還有色身。楞嚴經說:「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但無粗色,非無細色。」淨名疏云:「若不了義教,明無色界無色;若了義教,明無色界有色。」涅槃云:「無色界色,非聲聞緣覺所知。」楞嚴經云:「是四空天,身心盡滅,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可見有淫就有生死,斷淫就斷生死了,三界六道,身量壽命,長短不同。非非想處天,壽長八萬大劫,還是免不了輪迴。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楞嚴經中說凡說聖,說悟說魔,皆是闡明五陰非有,教我們照破五蘊皆空,最後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指出五陰魔邪,無一不是說五陰。色陰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殺、盜、淫、妄,是地獄根本。五陰照空,即脫生死,不復輪迴。

★方才有幾位詢問楞嚴經義旨,玆乘大眾在此機緣,略說概要。此經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譯,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見道,第五第六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漸次證果,最後並說陰魔妄想。

★阿難尊者為眾生示現詢問,而佛首明諸法所生,惟心所現。因阿難尊者見佛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心生愛樂。佛問其將何所見,阿難尊者白佛言: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佛問心目何在,阿難尊者白佛言: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只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佛告心不在內、不在外、亦不在中間。若一切無著,亦無是處。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應知諸法所生,惟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而一切眾生不成菩薩,皆由客塵煩惱所誤。

★色聲香味觸法為色塵,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是為十二處。加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為十八界。另地水火風為四大,再加空大、見大、識大為七大,合為二十五數。由二十五位聖賢分別自陳宿因、入道途徑。

★至於六道輪迴,淫為其本;三界流轉,愛為之基。阿難尊者為眾生示現,歷劫修行,幾難免摩登伽之難,所以示罪障之中,淫為首要。因淫損體,遂殺生補養。而盜妄等惡,亦隨之而生。阿難見了如來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對摩登伽之女色而不愛樂。男子見了女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見了男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自己終日思想,確可轉移心境。

★譬如我從前幼時在家垂辮髮、衣俗衣,終日所觸所想無非俗事。晚上作夢,無非姻親眷屬,種種俗事;後來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作夢,亦不外唸佛等等。

★至蔥蒜五辛,不可進食,未免助長慾念。所謂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增進,自能漸次成就。更須自己勤奮,不可依賴家人。阿難尊者以王子佛弟,捨其富貴,出家從佛,希望佛一援手,即能超登果位。詎知仍須自己修悟,不能假借。

★不過吾人如能發心勤修勿怠。則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進益,以達等絕妙覺。而三界七趣,無非幻妄所現,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佛之妙明覺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香嚴童子可說即是我鼻,憍梵菩薩可說即是我舌。二十五位聖賢因地,雖有不同,修悟並無優劣。不過現在時機發心初學,似以第二十四之大勢至菩薩,及第二十五之觀世音菩薩,二種用功方法,或更相宜。

★觀世音菩薩於阿彌陀佛退位時,補佛位。而大勢至菩薩則候觀世音菩薩退位時,補佛位。大勢至菩薩以唸佛圓通,吾人學習應唸阿彌陀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因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諸眾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至於觀世音菩薩,則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上合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合六道眾生,同一悲仰。若有男子,樂持五戒,則於彼前,現男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則於彼前,現女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如是或現天人、或現聲聞、緣覺,以至佛身。所謂三十二應,以及十四無畏,四不思議,經無量劫,度無量眾生,眾生無盡,悲願無盡。諸位善體斯意可也。


http://www.siddham.org/yuan3/hsuyun/hsuyun12.html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大佛顶首楞严经》
 
正信正念正行
 
正信正念正行
 
2449359.jpg

九月初十午(1959),公命侍者撤退佛龛,供奉在别室中。侍者知公有异,银屏往报方丈及三寮职事,齐集向公头号安,请为法长住,公曰:“事到而今,还作俗态,请派人为我在大殿念佛。”

众请公作最后开示及遗嘱,公曰:“身后事数日前已向众说过,不必赘言,今问我最后语只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有顷,复曰:“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精神,度人度世。诸位辛苦,宜早休息。”众告退,已中夜矣。

云居山地势本高,时际深秋,寒风凄历,万山木落,簌簌有声,古树参天,幢幢乱影,室内则一灯如豆,户外已滴露成珠,回顾茅蓬中,只有一老人静卧其中,且去大殿颇远,第觉幽磬遥闻,经声断续,待送此老人去也。

农历九月十二日晨,侍者二人进入室内,公跏跌如常,惟双颊微红于往日,不敢惊动,退出室外守候,十二时在窗外窥见公竟自起床,自取水饮,旋起立作礼佛状,侍者以公久病之身,恐其倾跌,即推门入,公乃就坐,徐告侍者曰:“我顷在睡梦中,见一牛踏断佛印桥石,又见碧溪水断流。”遂闭目不语。

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你等侍我有年,辛劳可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字,曰:‘戒’。”说毕合掌道珍重,诸人含泪而退,至室外檐下守候。

至午一时四十五分,侍者二人入视,见公右胁作吉祥卧,示寂矣!银屏报住持及大众,齐集诵经送行,日夜轮流念佛,一日后装龛,肢体软若棉絮。十八日封龛。十九日荼毗,举火后,香气四溢,白烟滚滚上冲。

公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岁,示寂日,寺中僧人正智法师在公住处《禅门日诵》中,发现其亲笔所书遗嘱一份,内曰:吾死后化身毕,请各位将吾骨灰碾成细末,以油糖面共骨灰尘和好,做成丸果,请送放河中,以供水族结缘,满吾所愿,感谢无尽,偈曰:

暇恤蚁命不投水,

吾慰水族身掷江;

冀诸受我身愿供,

同证菩提度众生。

还债人虚云顶礼

又偈:

请各法侣,不必忧虑,生死循业,如蚕缚茧,贪迷不休,囚闲忧喜,欲除此患,努力修炼,妙契无生,明通性地,断爱憎情,脱轮回险,参净三学,坚持四念,誓不罢休愿图成,质幻露电,证悟真空,万法一体,离合悲欢,随缘泡水。

又偈:

吁嗟我衰老,空具报恩心,宿债无时了,智浅识业深,愧未成一事,守拙在云门,诵子吃唏句,深愧对世尊,灵山会未散,护法仗我公,是韦天再世,耀毗耶真风,自他一体视,咸仰金粟尊,中流作砥柱,苍生赖片言,末法众生苦,向道有几人,愧我名虚负,羡子觉迷津,道范时殷慕,华堂愧未趋,谨呈覆几句,聊以表区区。
 
老和尚为了挽救中国佛教,受了很多苦。一次几乎被人打死。可是缘分未尽,活了下来。
佛说佛灭度后以戒为师。在家人,出家人都要守戒律。出家人更需要做个好榜样。不管在家出家,在六道中,淫心重就堕落。淫心轻就上升。不重不轻生人间。这是楞严经所说的真实道理。很多大德保证楞严经是真,因为楞严经的道理符合他们修行过程中的体验。佛教不是盲目去信的。

"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字,曰:‘戒’。"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