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离中国创造还有多远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凤凰卫视9月22日消息: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业内目前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众说纷纭。一时间,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将再现当年「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辉煌的说法不时见诸媒体。


然而,就在中国制造的商品占领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中国并没有出现如通用、摩托罗拉之类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也就是说,中国没有自己的超级品牌,中国对国际市场份额的占领很大程度上是「广种薄收」。出口量虽然很大,但利润不见得很大。


在北京参加「中国跨国经营与信用管理研讨会」的企业代表们认为,在竞争异常惨烈的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要保持长盛不衰,当务之急是迅速创立中国企业自己的知名品牌。


业内人士分析,在经历了「美国制造」、「日本制造」时代之后,「中国制造」时代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事。美国《财富》杂志此前评选出的世界企业五百强中,中国内地仅有十一家企业榜上有名,而且多数属于电力、石油、银行等国家垄断性行业。


因此,有识之士疾呼,中国企业界迫切需要确立核心竞争力,要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尽管跨国公司一直都想把在中国的产品价格降下来,以降低「中国制造」的实力。但是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的关税壁垒等种种原因,跨国公司品牌再好,也不会对「中国制造」构成实质性威胁。 而今,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关税壁垒必须打破,游戏规则必须遵守。因此,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必然会发生正面冲突。


事实上,近年来,争夺中国市场及在国际市场上与中国商品竞争已成为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此时国内企业依然走以前「广种薄收」的老路,不但实现不了「创造」的优势,就连已经基础雄厚的「制造」优势也迟早要失去。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制造业,与中国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一样,以其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占领低端市场。进入七十年代后,日本产生了自己的系列品牌,推出了大量的「创造」,才逐步进入「制造」的最高境界,打破了「美国制造」独霸天下的格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