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9月26日消息:据报导,承审新瑞都弊案的台北地方法院合议庭,就统李登辉出庭作证事项,九月二十五日下午召集刘泰英辩护律师和台北地检署公诉检察官,举行秘密审前会议,决定十一月十二日的庭讯全程公开审判,且庭讯时间只有半天;并视案情审理发展,若有需要,再另行传唤李前总统二度出庭作证。
二十五日下午二时卅分,审检辩三方在台北地院举行秘密审前会议,就检察官、辩护人诘问李登辉事证,有无涉及不能公开的机密部分进行讨论。
报导说,两个小时的审前会议中,合议庭审酌刘泰英律师提出诘问待证事项,考量检察官可能没有充裕时间准备相关诘问事项,最后决定,刘泰英律师准备要提出可能涉及「国家」机密部分的诘问事项,在十一月十二日的庭讯中不进行诘问,因此,当日的庭讯将全程公开审判。
合议庭也决定,李出庭作证当日的庭讯,最多只进行半天,即十一月十二日上午九时十分开庭后,至迟在中午就要结束;且庭讯诘问范围,限缩在新瑞都弊案,以及刘泰英担任国民党投管会主委期间,对投资尖美公司、东隆五金公司、展云公司、认购台凤股票部分。
未来案情发展如还需要李登辉出庭,合议庭则择期进行传唤,换句话说,李登辉有可能二度被传唤出庭作证。
在此之前,东森新闻报报导说,刘泰英透过发言人表达不忍看到李出庭。这番谈话台北地院行政庭长黄俊明看到了,但是传唤李登辉的决定没有改变。合议庭法官认为,传讯李登辉是为了清新瑞都案,透过交互诘问也可以让案情更明朗,因此国父诞辰纪念日这天台湾之父,势在必行。
有立委指出,法官可以前往翠山庄取得证词,只是连外国元首都得出庭,卸任「元首」面对司法,没有差别待遇。据了解,为了让庭讯进行更顺利,十月三日检辩审三方将召开秘密审前会,列出证据清单及待证事项,如果李登辉一次出庭,还不能清案情,不排除再安排第二次传讯。
另据报导,台湾中研院社科所研究员吴乃德发表论文直指蒋经国是独裁者,引起国亲两党强烈反弹。吴乃德昨天在论文发表会强调,过去台湾评价历史人物功过时,常常忽略基层民众的力量,历史功过其实不该归于一人,他评价蒋经国如此,看待其继任者李登辉的角色亦如此,这篇论文只是对事实加以陈述,引发争议让他颇意外。
吴乃德在评价李登辉时,也应问:「到底这是历史结构的迫使,或是他个人的自动选择?」李登辉时代,本省籍学者对李登辉的尊崇,和蒋经国时代外省籍学者对蒋经国的尊崇,往往成为鲜明对比。
淡大公行所教授施正锋二十五日发表「台湾在李登辉时代的民主转型」论文则指出,李登辉偏好渐进式政治风格,导致台湾民主制度改革呈现「且战且走、骑驴找马」的模式,缺乏全盘的建构性考量。
担任吴乃德论文评论人、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吴人表示,李登辉引以自豪的「宁静革命」的确「宁静」,因为「宁静革命」过程放弃了对威权统治时期的深度检讨与清算,对「正义」的问题保持缄默;今日「受委屈的李登辉」又何尝不是「当年沉默不语的李登辉」的受害者。
吴人在评论吴乃德论文时表示,李登辉时代不流血的「宁静革命」确实很难得,但也付出了无形却重大的代价:为了与部分旧政权菁英妥协,「宁静革命」放弃了对威权时期遗泽的深度检讨与清算,例如,二二八以金钱补偿换取受害者怨恨的平抚,矮化了人民受难的意义,使正义成为琐碎的资源分配问题,对历史真相和稀泥,对社会道德的伤害却是无比深远。
二十五日下午二时卅分,审检辩三方在台北地院举行秘密审前会议,就检察官、辩护人诘问李登辉事证,有无涉及不能公开的机密部分进行讨论。
报导说,两个小时的审前会议中,合议庭审酌刘泰英律师提出诘问待证事项,考量检察官可能没有充裕时间准备相关诘问事项,最后决定,刘泰英律师准备要提出可能涉及「国家」机密部分的诘问事项,在十一月十二日的庭讯中不进行诘问,因此,当日的庭讯将全程公开审判。
合议庭也决定,李出庭作证当日的庭讯,最多只进行半天,即十一月十二日上午九时十分开庭后,至迟在中午就要结束;且庭讯诘问范围,限缩在新瑞都弊案,以及刘泰英担任国民党投管会主委期间,对投资尖美公司、东隆五金公司、展云公司、认购台凤股票部分。
未来案情发展如还需要李登辉出庭,合议庭则择期进行传唤,换句话说,李登辉有可能二度被传唤出庭作证。
在此之前,东森新闻报报导说,刘泰英透过发言人表达不忍看到李出庭。这番谈话台北地院行政庭长黄俊明看到了,但是传唤李登辉的决定没有改变。合议庭法官认为,传讯李登辉是为了清新瑞都案,透过交互诘问也可以让案情更明朗,因此国父诞辰纪念日这天台湾之父,势在必行。
有立委指出,法官可以前往翠山庄取得证词,只是连外国元首都得出庭,卸任「元首」面对司法,没有差别待遇。据了解,为了让庭讯进行更顺利,十月三日检辩审三方将召开秘密审前会,列出证据清单及待证事项,如果李登辉一次出庭,还不能清案情,不排除再安排第二次传讯。
另据报导,台湾中研院社科所研究员吴乃德发表论文直指蒋经国是独裁者,引起国亲两党强烈反弹。吴乃德昨天在论文发表会强调,过去台湾评价历史人物功过时,常常忽略基层民众的力量,历史功过其实不该归于一人,他评价蒋经国如此,看待其继任者李登辉的角色亦如此,这篇论文只是对事实加以陈述,引发争议让他颇意外。
吴乃德在评价李登辉时,也应问:「到底这是历史结构的迫使,或是他个人的自动选择?」李登辉时代,本省籍学者对李登辉的尊崇,和蒋经国时代外省籍学者对蒋经国的尊崇,往往成为鲜明对比。
淡大公行所教授施正锋二十五日发表「台湾在李登辉时代的民主转型」论文则指出,李登辉偏好渐进式政治风格,导致台湾民主制度改革呈现「且战且走、骑驴找马」的模式,缺乏全盘的建构性考量。
担任吴乃德论文评论人、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吴人表示,李登辉引以自豪的「宁静革命」的确「宁静」,因为「宁静革命」过程放弃了对威权统治时期的深度检讨与清算,对「正义」的问题保持缄默;今日「受委屈的李登辉」又何尝不是「当年沉默不语的李登辉」的受害者。
吴人在评论吴乃德论文时表示,李登辉时代不流血的「宁静革命」确实很难得,但也付出了无形却重大的代价:为了与部分旧政权菁英妥协,「宁静革命」放弃了对威权时期遗泽的深度检讨与清算,例如,二二八以金钱补偿换取受害者怨恨的平抚,矮化了人民受难的意义,使正义成为琐碎的资源分配问题,对历史真相和稀泥,对社会道德的伤害却是无比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