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地震频仍 中国大陆能否独善其身?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凤凰卫视9月30日消息:9月22日2时16分,缅甸发生7.2级地震,9月26日3时50分,日本北海道发生8.0级地震,9月27日19时33分,9月28日凌晨2时52分,在俄罗斯、蒙古、中国交界处相继发生7.9、6.9级地震。


这些接二连三发生在中国大陆周边的几起强度很大的地震,不由得让人怀疑自己栖身的的这个地球板块怎么了?


如果把时间的维度拉得更长一些,一串串的数据真有点让人坐立不安。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领土和领海发生的5级以上的地震有:7月7日,西藏青海交界6.1级地震;7月18日,中国南海5.1级地震;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8月6日,台湾花莲县5.0级地震;8月16日,内蒙古巴林、阿鲁旗间5.9级地震;8月18日,西藏墨脱、波密间5.7级地震;8月21日,四川盐源县5.0级地震。


近期发生的日俄地震都是欧亚板块运动所致


有新疆地震专家分析认为,在日本北海道和俄罗斯发生的两次地震均是欧亚板块运动造成的。他说,欧亚板块向太平洋板块仰冲,两个板块产生挤压、碰撞,造成了日本北海道地震,在欧亚板块运动的同时,欧亚板块内部块体也发生了运动,造成了这次俄罗斯境内的大地震。


另据报道,26日发生的北海道强烈地震,据认为是在北海道东部海域交汇的两个板块碰撞引起的“板块边界型地震”。这是以数十年至100年的周期定期发生的地震。今年3月,日本地震调查委员会预测,这一地区今后30年里发生里氏8.1级地震的几率是60%。日本气象厅认为,这次地震可能属于定期发生的地震。


在北海道东部海域,太平洋板块正以年均约8厘米的速度下沉到北海道陆地板块下方。这两个板块的交汇部分是千岛海沟。由于碰撞的板块面积大,发生地震时的能量―――地壳活动也大,历史上以数十年至100年的周期发生里氏7级―8级的强烈地震。从整个日本列岛的情况来看,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大多集中在北海道东部海域。


日本气象厅分析说,这次地震是在太平洋板块上面,陆地板块为恢复原状而活动引起的“板块边界型地震”。由于是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震中面积大,大范围出现了剧烈震动。


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说,根据断层面积计算出的瞬间震级是里氏7.9级。该所企划部长冈田义光推测:“长约100公里、宽50公里的岩盘沿东西方向移动了四五米。”


北海道大地震火山研究观测中心教授笠原稔指出:“仅就千岛海沟而言,自从1952年十胜海域和1973年根室半岛东南海域发生地震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以此次地震为转机,这一海域可能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因此,必须对周边地区地震可能趋于活跃保持警惕。”


中国地震活动仍属正常状态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丁鉴海研究员指出,最近我国及周边地区地震发生集中活跃,反映了地震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性。据统计,本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8级及以上1至2次。截至目前,今年全球发生14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大于7.5级至8.0级6次,8级仅一次,基本与多年平均水平相当。我们认为,全年发生18至20次7级以上地震都属正常。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研究员张国民表示,近期中国地震活动还是比较正常的。 张国民说,事实上,全球每天都成千上万次地发生着地震。只是其中许多地震强度在4级以下,而且又有85%的地震发生在海洋或近海,人们感觉不强烈罢了。地震活动的主要规律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都不均匀。空间上,全球的地震主要集中在地球板块的边缘地带;时间上,地震有成组活动的特点,有时多一点,有时候少一点。


张国民研究员说,公众感觉近期地震频发,但是,从总体上看,这符合地震在一个时间段比较集中的规律,同时也在中国地震发生频次的范围之内,地震活动属于正常。


中国的地震发生时间不均匀。比如,去年大陆就没有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中国地震分布在空间上也很不均匀,其中仅台湾地区就占到地震总量的1/3。


张国民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大陆国家,同时也是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们没有必要对地震惊恐,但是也必须了解基本的防震减灾知识,正确地面对地震和相关自然灾害。


丁鉴海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地震日常监测预报工作,继续贯彻“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减灾”的方针,努力实现防震减灾工作及指挥系统健全高效,公众具有一定防震减灾意识,地震测报系统健全先进并具有一定短期临震预报能力,城乡建筑基本做到不倒可修,生命线工程系统(水、电、气等)基本完好或可迅速修复等防震减灾的目标、标准,具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地震监测预报,力争大震前有所觉察,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做出短期临震预报;二是震灾预防,包括建筑物抗震(如北京可抗御烈度8级、震级6级地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三是地震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保证唐山地震损失不再重演。


丁鉴海强调,目前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国务院对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地震局与国际同行交流频繁,共同探讨地震前兆和预报方法等,并坚持每年、每月、每周进行震情会商制度,在全国部署了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地震台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