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有娃的家长们,童子军是咋回事?

村里的国移孩子去过的有一些。winter camping十分具有挑战性。

找那个Kingston附近的。
还不在咱村儿?更不去了:shy:
 
cadets自然有他们的培养目标和训练计划,就我们自己当初支持孩子去参加cadets的原因来说,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增强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培养吃苦精神
-学习生活自我管理
-塑造一点男人应有的内外气质
-结交不同类型的朋友
 
第一次来加拿大考察去了Queen,哇塞,什么的干活?旁边的军校进进出出的全部是帅哥,咱青岛也有海军驻军,一水儿的白,帅:jiayou:

呵,有门子的话,带孩子去参加一次RMC的毕业典礼。回来后看孩子的感觉和反应如何。
 
cadets自然有他们的培养目标和训练计划,就我们自己当初支持孩子去参加cadets的原因来说,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增强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培养吃苦精神
-学习生活自我管理
-塑造一点男人应有的内外气质
-结交不同类型的朋友

官方的: :cool:

http://www.cadets.ca/en/about-cadets.page


719306


719308
 
动不动就换防就受不了,不能带着全家每几年就换个地方吧?军装的确帅但太折腾了:shy:
换防是必须滴,否则无法晋升。待遇是好,服务年限从上军校就开始算。但是如果成了家,遇到要履行义务时,那军嫂也是够辛苦的。
 
到目前为止,这几个目标略有收效:
- 第一点:娃属于比较有仪式感和荣誉感的人,所以第一条还算正中下怀。有些人可能觉得一个ceremony一站几个小时很无聊,他也觉得无聊,但承认这是应该有的,所以不抵触。
- 第二点:他现在有多能吃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没有去cadets,他一定比现在更不能吃苦。他们搬进新基地前,可以说有点“冬练三伏、夏练三九”的意思,在滂沱大雨中marching过,零下十几二十度的时候一动不动站三个小时的时候也有过,说实话,我自己多半是做不到的。
-第三点:生活的条理化管理方面,我觉得孩子也是有进步的,比如说靴子每次自己擦,床铺整理得比较整齐,房间收拾得也算有条理,当然有我们在家里的督促教育,不过cadets也有这方面的要求,跟我们的教育呼应。
- 第四点:最直接的体现是娃现在比以前站得可挺直得多了,从前是站没站相,坐没坐样,现在一本正经起来的时候站得很直,开始有一点点军人的阳刚气质了。
- 第五点:总体来讲,cadets在目前渥太华的华人社区里还不象钢琴游泳那样流行,不过也很多元化了,各族裔都有,而且华裔越来越多。这个圈子的孩子多数对军队或者军事有些兴趣,所以我们小孩加入以后,认识了一些在这些话题上能谈起来的朋友,也算一点收获吧。
 
换防是必须滴,否则无法晋升。待遇是好,服务年限从上军校就开始算。但是如果成了家,遇到要履行义务时,那军嫂也是够辛苦的。

No free lunch. :cool:
 
如果16岁时加入预备役,军龄和养老金就开始计算了。娃以前的mentor刚刚加入,他妈妈给我们算了好大一笔帐,言下之意太划算了。:p
 
到目前为止,这几个目标略有收效:
- 第一点:娃属于比较有仪式感和荣誉感的人,所以第一条还算正中下怀。有些人可能觉得一个ceremony一站几个小时很无聊,他也觉得无聊,但承认这是应该有的,所以不抵触。
- 第二点:他现在有多能吃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没有去cadets,他一定比现在更不能吃苦。他们搬进新基地前,可以说有点“冬练三伏、夏练三九”的意思,在滂沱大雨中marching过,零下十几二十度的时候一动不动站三个小时的时候也有过,说实话,我自己多半是做不到的。
-第三点:生活的条理化管理方面,我觉得孩子也是有进步的,比如说靴子每次自己擦,床铺整理得比较整齐,房间收拾得也算有条理,当然有我们在家里的督促教育,不过cadets也有这方面的要求,跟我们的教育呼应。
- 第四点:最直接的体现是娃现在比以前站得可挺直得多了,从前是站没站相,坐没坐样,现在一本正经起来的时候站得很直,开始有一点点军人的阳刚气质了。
- 第五点:总体来讲,cadets在目前渥太华的华人社区里还不象钢琴游泳那样流行,不过也很多元化了,各族裔都有,而且华裔越来越多。这个圈子的孩子多数对军队或者军事有些兴趣,所以我们小孩加入以后,认识了一些在这些话题上能谈起来的朋友,也算一点收获吧。
我算整明白了,说是国外快乐教育,其实少的是应试教育和啃书本时间,但要取得成绩,更不容易。这里的教育体系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和选择性,想混日子容易但想优秀难
 
娃他们参观、竞赛和训练,都已经去过RMC好几次了,以后去的日子还长着呢,一年几回。
毕业季去RMC看帅哥应该可以,一定会有一些。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若论精神风貌,加拿大军队还是跟中国军队有点差距的。
 
动不动就换防就受不了,不能带着全家每几年就换个地方吧?军装的确帅但太折腾了:shy:

换防是常态,到海外驻扎也可能。

认识一位退休空军校官,从东到西所有的空军基地都驻扎过,还去过海地。老婆孩子早些年跟着他东跑西颠,孩子大了,他老婆领着孩子在村附近扎根了,不跟着他跑了。
 
如果16岁时加入预备役,军龄和养老金就开始计算了。娃以前的mentor刚刚加入,他妈妈给我们算了好大一笔帐,言下之意太划算了。:p
您家娃必须上军校啊:zhichi:,否则亏大发了,就冲雨里站三小时和父母多年如一日的接送:zhichi:咱不是俗不是功利心重啊,我要付出这么多肯定要测算投入产出比的:p
 
我算整明白了,说是国外快乐教育,其实少的是应试教育和啃书本时间,但要取得成绩,更不容易。这里的教育体系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和选择性,想混日子容易但想优秀难

离真正明白还有距离,你继续整吧。最好你自己进学校去读个学位。: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