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讲记(九)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7月31日

guojingli100

初级会员
注册
2014-12-01
消息
1,215
荣誉分数
110
声望点数
73

大圆满网:www.dymf.cn
走进大圆满公众号:dymf815
上师达真堪布微博:http://weibo.com/dazhenkanbu
上师达真堪布博客:http://blog.sina.com.cn/dzkbbk


附:
2017年净土与大圆满学员报名表(国际版)

这里是依止宁玛派达真堪布仁波切学修佛法的报名平台:一真法界共修团队。
限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含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学员及佛友填写
https://www.wenjuan.in/s/vYvqiy/



来源:大圆满法网站http://www.dymf.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47&id=11114642

《修心七要》讲记(九)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7月3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为大家讲解《修心七要》。《修心七要》是旧噶当派的恰卡瓦格西的著作,是依阿底峡尊者的教言传讲的,此著作是整个旧噶当派窍诀的集要。

  《修心七要》主要宣讲菩提心。菩提心包括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凡夫所具备的心态,胜义菩提心是圣者所具备的心态,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心态。

  世俗菩提心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为度化众生而发愿成佛的一种决心,也可以说是上求佛果,下济众生的一种心态。“上求佛果,下济众生”,这两个条件必须要具备,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利他菩提心。

  发愿成佛是为了众生。当我们在相续中真正产生这种菩提心的时候,就跨入了大乘的资粮道,资粮道是最初级的一个修行境界。我们经常说的五道包括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修道(也叫无学道)。以什么来衡量是否入了大乘道?就是利他菩提心,又为世俗菩提心,即上求佛果、下济众生之心。

  我们现在是特意发菩提心,还处于修炼的过程。当我们的相续中自然而然具有此等发心之时,就正式跨入了大乘道,即进入了大乘的资粮道。资粮道分为三个阶段:大资粮道、中资粮道和小资粮道。继而跨入加行道。

  加行道有不同的四个阶段,然后是见道,见道的同时就登地了。我们讲十地,它和五道是有区别的,一地到十地是圣者的境界。一地是见道,见道的同时就登地了,那时才拥有真正的胜义菩提心,之前只有相似的。无论是通过逻辑推理了知诸法的实相,还是通过上师的窍诀体会究竟的真谛,这都是相似的,而非真实的。

  当现量见到了诸法的究竟实相,也就是大空性时,才是见道,这时才有胜义谛菩提心。登地之后才具有真实的胜义菩提心。

  在登地之前,世俗菩提心可以有真实的,这在你跨入资粮道时就具备了。资粮道和加行道都属于凡夫地,虽然已经跨入了大乘妙道,但还是凡夫。胜义谛菩提心是一地到十地菩萨才具有的。

  菩提心是菩提果之因,菩提果就是佛的境界。菩提心就是成佛的真正之因,没有菩提心不能成佛。即使再精进,再有智慧,也只能成为阿罗汉。若是境界和悟性再高一点,可能成为独觉佛,独觉佛也称为缘觉。

  发菩提心是菩提果之因,但也有远因和近因之分。胜义菩提心是菩提果的近因,世俗菩提心是菩提果(成佛)的远因,它们有近与远的区别,也可以说直接和间接的区别。世俗菩提心是间接成佛之因,胜义菩提心是直接成佛之因,虽然一个是直接成佛之因,一个是间接成佛之因,但都是成佛之因。

  当我们的相续中真正产生了菩提心时,所做的一切善根和功德,才可能成为成佛之因。就像在世间投资一样,因为投资方式不同,所以结果不同;投资的项目不一样,所以收益也不一样。旧噶当派的大德们,特别重视菩提心,在《修心七要》里主要宣讲的是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总摄窍诀要点。

  应修习五力——五种力量。这是整个修行的总结,也可以说,所有的修持方法都包括在这五种力量中。包括一个人一辈子所运用的修持方法,都含摄在此五种力量中,它包含了一切的修行窍诀。

  第一,引发力。引发力是一种信念,通过这种信念可以引发出很多的善根和功德。比如说,我要解脱或成佛,心里就有了强烈的意念,这就是目标。

  只在口头上说解脱很轻松,也很容易,但落实在行动上不容易。要解脱就要彻底战胜自我。即破除我执,真正把我忘掉。怎么才能忘掉我呢?怎么才能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呢?要靠破我执。破除了我执,才能忘掉我,才能放下对自我的执着。

  那如何破除我执?要依靠智慧。智慧有相似的,也有真实的。真实的智慧是本具的,通过智慧让这种能量显现出来,这是第一种;还有一种是通过逻辑分析了知诸法的究竟实相。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相似的智慧。

  通过这些相似和真实的智慧,去破除对自我的执着。你首先要知道“我”是一种假相,是四大假合,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也可以说产生的定解是相似的智慧。以相似的智慧修行,最终在相续中才会产生真实的智慧,以这些智慧才能破除对自我的执着。

  自我不是常有的,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相对存在的,是一种因缘和合。真正了知了这些真理和真相之后,自然就不再执着了。

  自我是恒常不变的,一般凡夫都抱有这种偏见,也可以说是邪见。自我不是独立存在的,自我是相对存在的,有他的存在才有自我的存在,有他人才有自己,他是相对的不是独立的。一旦彻底了知了这样的真相真理,就会知道了,自然就不执着了。

  自我是相对存在的,其实是不存在,也不是实有的。比如说美和丑,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对某些众生来说可能觉得很美,但对某些众生来说是丑的,这叫相对存在。

  以前在美国做过这种实验。他们抓到了两只和人长得很像的猩猩。一只是公的一只是母的。把公猩猩带出来后,找了很多美女在它面前展现她们的美,但猩猩什么感觉也没有,好像还很厌烦;但是把母猩猩带出来给它看,他就喜欢了,有感觉了。若是给人看,肯定没感觉,还会觉得恶心。所以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

  同理,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有些人觉得这个人很好,但是对有些人来说,觉得这个人很坏。所以我们不能总是执着自我的见解,自己觉得美就是美,当有人说不美的时候心里就不舒服。你觉得美不一定是美,他人说丑也是正常的。对我来说是美,但是对他人来说是丑。

  这样想,心胸自然就宽阔了。好人和坏人也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一切法都是相对存在的,不是绝对存在的。所以要经常换位思考。大家都会说包容,那什么是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都有自己的缘分,真正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接受,才叫包容。

  包容并不是他说了几句话,或做了一些相对来说比较过份的事,我们心里想不通,憋的很难受,但还在那不停地忍受。包容是一种觉悟、轻松的状态。你明白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缘分,都是正常的,这叫包容。

  真正懂得了佛法,真正具有了智慧,才能做到包容。包容也是种自在的状态。所以说,只有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这个意义很深。

  一切法都没有恒常不变的,只有因缘和合的。而因缘和合的法就会有迁变,就会有有变化。有一种说法: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一切事物都离不开这样的真相和真谛。

  这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若我们知道所有的一切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就能做到包容一切了;如果知道万法只有迁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在现实生活中,当你的感情、工作或者财产等发生变化时,因为知道这一切都是正常的。知道一切事物都离不开这样的本性与真相,就不会有烦恼,就没有想不开的。

  一个修行人会非常平静地面对这些事情,这是修行人的特点。修行人本就是这样,当身体发生变化时,没有什么,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有的人只会嘴上说,心里却没有明白,都不过是鹦鹉学舌。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有智慧了,就不会在对境中迷失自性,也不会犯糊涂了。

  我们只会口头说,还没有彻底明白这个道理。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佛也示现过患病之相。佛经里讲过,佛也生病,也找医生给他开药,吃药后身体就好了。后来提婆达多说自己也能消化这些东西,但吃后却没能消化。

  佛也示现死亡,通常说是涅槃,其实就是离开这个世界。他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断气了,那为什么叫涅槃呢?因为他对死亡没有恐惧,对他来说,死亡是种解脱,是种快乐。涅槃是彻底远离了痛苦。对他来说,死亡就是换件衣服或换个房间而已。

  房子旧了,就换套新的;衣服破了,就买套新的,这是件高兴的事,不是件痛苦的事,因为佛明白了真相。人之死亡,死的是肉体,不是灵魂,真正的灵魂不死的。所以,对死亡没有恐惧,这是佛的境界。

  佛为什么对死亡没有恐惧?佛为什么与众不同?因为佛有智慧。佛的智慧是怎么产生的?因为他明白了,诸法的究竟实相都离不开这种本性。

  我们每天都经历白天和黑夜,我们知道这是自然规律,天突然黑了,我们也不会有恐惧心;天突然亮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一切都正常。假设有一个人,只经历过黑夜,没有经历过白天,天突然亮了,他会很惊讶:“啊,这么好啊!天亮了,万物都可以看见了,刚才什么也看不见。”对他来说心就动了。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这都是一个自然规律。

  假设有一个人只经历过白天,没有经历过夜晚,突然天黑了,他肯定会恐惧。忽然什么都看不见了,黑咕隆咚的,他心里可能会很害怕,也很痛苦,这是他不明白真相而已。我们经历过这些,知道这是自然规律,天黑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很正常。

  修行人就应该这样,一切显现对他来说都是自然规律,他不会随着心动,不会受影响。而我们会受影响,我们的情绪总在变,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伤心;一会儿快乐、一会儿痛苦……这就是凡夫,而佛陀总保持同一个状态。

  另外,我们还要明白无常。无常有粗大相续之无常和细微刹那之无常,也可以说是有宏观世界的无常和微观世界的无常。我们要明白,宏观世界的变化是来自微观世界的变化,微观世界的变化是佛教里宣讲的刹那——相续刹那的变化。

  了知了无常之后,是不是就了知了空性?不是。但是再进一步观察,就是空性。二者非常接近。所以明白这些真相和真理之后,才能放下自我,才能断除对自我的执着。

  自我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从某种角度讲是存在的,然而,从另一角度讲则不存在。存在是以相对的方式存在,即以刹那变化的形式存在,也可以说从缘起的角度讲是在世俗谛上存在。然而,我们通过智慧进行观察是不存在的,它不是实质性的存在,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事物。

  我们要知道,成佛是非常难的,想要成佛,不仅要断除我执,还要断除法执。不仅要断除对自我的执着,还要断除对一切法的执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断除法执,放下一切呢?要知道一切法都离不开这样的本性:都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的存在,都是以刹那变化的形式存在,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当你了知了这样的真相和真理,当你的相续之中产生了这样的智慧和觉悟时,你对事物的执着自然就会放松,乃至会消失。

  要做到这一步很难,因为那些阿罗汉和独觉佛都没有这样的根基和悟性,所以他们没有悟到这样的真理。他们只悟到了自我不存在的真相,他们只破除了自我,断除了对自我的执着。但是他们对其他很多法和事物还是有执着的。所以不是谁都具有这样的根基,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所以今生解脱,即身成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

  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后才做到。我们今生今世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对大乘佛法和密法生起了信心,已经说明我们的福报很大,我们的根基很殊胜。如此来之不易的福报和殊胜的善根,不可不珍惜。

  大家要下定决心,由此决心来引发修行的动力,这一点很重要。好比一辆车,配有发动机才可以前进,发动机的马力大,前进的力量就大。

  我们的引发力就是树立目标,并且下定决心。我们现在注重弘扬两个法门,一是藏传净土法,一是光明大圆满;前者是临终往生的方法,后者是即身成佛的方法。当你相续成熟时,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佛。

  虽然,觉性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我们不可好高骛远。首先要树立目标,下定决心:今生我一定要解脱,一定要成佛;不解脱,不成佛,绝不罢休!就要有这样的决心。

  既然发愿今生解脱,即身成佛,在此生(现世)中要解脱成佛,那么,就从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月、一年做起。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和愿望,从现在开始,不浪费一分钟,一分钟一分钟积累起来;不浪费一小时,一小时一小时积累起来;不浪费一天,一天一天积累起来;不浪费一个月,一个月一个月积累起来;不浪费一年,一年一年积累起来,这样一辈子都不会浪费,要有这样的决心才行。

  我们今生不要只限于一个目标和决心,要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

  那么该怎么办?就是从现在、当下开始,在皈依佛门、发菩提心的同时立即做出改变。但即使从现在开始,我们也不可能实现这样的一个愿望,不可能达到目的!

  正如我们想爬上九层楼一样,要从第一阶楼梯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上爬,最后才能爬上第九层楼,才能到达楼顶,看到楼顶的花园。如果一分钟一分钟地浪费,一小时就没有了;如果一小时一小时地浪费,一天就没有了;如果一天一天地浪费,一个月就没有了;如果一个月一个月地浪费,一年就没有了……我们之前就是这样学修的。

  我们很少修法,做善事,即使在修法和做善事时,也没有表里如一,没有死心塌地,没有从内心深处做这些事情。所以是嘴里念佛,心里念魔。

  我们现在修法时,心里全是杂念,不断地产生贪嗔痴等烦恼。表面上看在打座、在念佛,心里念的却是魔。因为念是用心念,不是用嘴念。若心里念的是魔,实际念的是魔,而不是佛!

  我们表面上行善,但内心里却造恶,动机不良,发心不纯,有很多私心杂念。我们表面上做的是善事,而且很多都是利他之事,实际在造恶!

  善恶在于心。好比在《华严经》中讲的,一颗树,若树根是有毒的,那么长出来的枝和叶也是有毒的。若树根是药性的,那么长出来的枝和叶也是药性的。若你的动机是善,则言行是善;若动机是恶,则言行也是恶。

  我们刚才的状态是善还是恶?实际是恶而非善!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智慧、以觉悟观察自己,才会知道自己到底是善还是恶,究竟在念佛还是在念魔。如果我们这样粗心大意地学佛或做一些事情,真的会失去意义的!最后会对佛法产生邪见!甚至会退失道心。所以,从现在开始,在百日共修期间,大家要分分进步、时时进步、日日进步。

  上等修行人,每分钟有进步、有变化;中等修行人,每小时有进步、有变化;下等修行人,每日有进步、有变化,这是百日共修期间对大家的要求!

  此处讲的也是引发力,就是大目标里有小目标。然后不断地下决心,不断地确立目标。一分钟有一分钟的目标,一小时有一小时的目标,一天有一天的目标,一月有一月的目标,一年有一年的目标,一生有一生的目标。如此这般,自内心不断地下决心立誓言,这就是我们学佛修行的发动机。

  下的决心越大,引发的力量越大,积累的善根也越大,提升也越快。发动机不一样,马力不一样,动力也不一样,这叫引发力。

  其实心的力量极其不可思议。比如说,在入定的状态,一般是没有心识的。但是通过引发力,可以从那种状态中苏醒过来。比如说入定时,有种强烈的意念,七个小时之后要出来。满七小时的那一刻,自然就会从那个状态中出来,这就是引发力。还有晚上睡觉,很多人有顾虑,担心第二天早上不能按时醒来。现在科技发达了,大家都弄闹钟,其实没必要。

  我从来不用闹钟,睡觉时可以通过引发力。若想早上五点钟起床,在入睡之前发一个强烈的意念:明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到时自然就会醒来。这都是引发力,所以意念是很重要。

  我经常跟大家讲,任何时候都看发心和动机。若没有发心和动机,那既不是善也不是恶。一切言行在不善不恶的状态中,这叫无记。如果有发心、有动机,就有引发力了!如果你的引发力是恶,由它引发出来的言行就是恶;如果你的引发力是善,由它引发出来的言行即是善。并且,善恶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你的发心和动机是否强烈。越强烈,引发出来的力量越大。因此,确立目标、下决心很重要,发心动机很重要。

  第二,串习力。串习力也很重要,指长期串习,越串习力量越大,否则就没有力量。很多人不串习,明白了点皮毛上的东西之后,再也不复习了。一本书反复看叫串习。

  现在跟我们学法的人,口头上说是在学大圆满,其实,《成就宝鉴论》连一遍都没看完。如果真想修大圆满,那么四外加行和五内加行是通向大圆满的唯一之路,这是基础!

  《成就宝鉴论》的内容,是我在2011年用一百天的时间讲的。按我的要求,看十遍、看一百遍都不多。那里蕴涵着很多甚深的佛理。只看一遍,肯定有很多内容没看明白。看第二遍时,也会有很多漏掉的。即使第一遍看明白了,看第二遍的时候,明白的也不一样。每句佛理都有很多层面的含义,这要看悟性与境界。悟性越高,对它的理解越深,在此中悟到的东西越多。境界有差别。

  对一个相续真正成熟的人来说,加行就是正行。对一个相续不成熟的人来说,正行也是加行。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取决于你的境界。若是心没有出离世间,所修之法即使是出世间法,也会变成世间法。对心真正出离世间的人来说,虽然修的是世间法,也可以变成出世间法。

  对相续真正成熟的人来说,吃喝拉撒都是出世间的状态,都是出世间法。是出世间还是世间,取决你的心态,法的高低也看你的根基和悟性。所以串习很重要!

  听课也一样,反复听才叫串习。反复看、反复听,听一遍不行,就听十遍,听一百遍!还有修,比如每天我们做的早晚课,内容都一样,有些人刚开始时,对这些内容比较陌生,新鲜感也没有过去,都很有信心、很有意乐,唱得很专注、很欢喜。时间久了,三四年了、五六年了,依然专注、欢喜才是对的。

  现在,新鲜感已经过去了,对这些偈颂和仪轨都非常熟悉了,继而没有太大的欢喜心,也没有那么专注了,甚至觉得还不如自己打坐,或者念点别的经,这是错误的。

  我经常跟大家讲,不要凭感觉,感觉是不可靠的,感觉好或坏都是暂时的。也不要执着这些觉受,有一点觉受就欢喜,没有觉受又厌烦,这是错误的。对于修持的方法或法门,主要看是否有传承及传承是否清净,是否是正确又完整的。若是这样,就要持之以恒地修炼,最终才能成就。

  我们的早课内容是上师瑜伽,晚课的内容是除障法,这些非常重要。除障法是消业最重要的修法,修上师瑜伽能获得上师的加持和窍诀,这是最最根本的。除了这些法,没有再殊胜的法了,再有殊胜的法,就是佛菩萨的境界了。所以要不断地串习,才有对治力,否则就没有对治力。

  念一遍和念一百遍是不一样的,这不是数量上的区别,而是偶尔串习与长期串习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有串习力!唯有持之以恒地学修,最后才能成道。

  我们设有五个系,但是真正去修持、践行时,只有两个法门,一是临终往生——今生解脱的方法,即藏传净土法;一是光明大圆满——即身成佛的方法。若是对大圆满有信心,并且能精进地修行大圆满,今生可以成佛。当相续成熟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佛。

  当年密勒日巴最初遇到了宁玛派的一位上师,他对密勒日巴说:“我这个法,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若是具缘者,不修也能成佛。”从大圆满正行的角度来讲,确实是这样。其它法门都是以因为道!但是阿底瑜伽,大圆满是以果为道,果是究竟的佛果,直接把佛的境界展现出来,直接进入佛的状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位上师说的确实如此。但是我们的相续还没有成熟,现在还没有成为大圆满立顿法、顿超法的法器,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所以还是要按次第修,这就是串习力。

  第三,善种力为了快速地解脱成佛,还要不断地种善根,随时随地种善根,包括进大殿弯一下腰,这叫行礼,也叫种善根;比如一位老人上台阶,我们扶一下,这叫种善根;在家里做顿饭,打扫房间,这叫种善根;我们做家务时,心里很委屈,为什么委屈?我们发心是为了众生,肯定要付出,因为付出才能达到人生目标,付出才能圆满人生,这都是自己的事,抢着做家务,这是积累善根。和家人结善缘,种善根很重要,在行住坐卧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要积累善根。

  积累善根不是到寺院,不是上座时,而是在生活、工作中,在行住坐卧中。比如我们院外有转经筒,出去时顺便转一下,这是在转法轮。佛法的智慧是不能停止的,不能在静止的状态,而是要动的。有这种发心,转一下转经轮,这也叫种善根。你出去遇到佛塔或圣人,把帽子摘下来,恭敬一下,这也是种善根。你到佛塔前向右绕一下,这是绕塔,也是积累功德。

  我们有佛经、法本,如果能恭敬地顶在头上,把这些法宝放在清净的高处,也叫种善根。现在有些人,把铺的垫子都放在法本或经书上,这样非常不恭敬。有时有人从座位上起来,不注意把转经轮碰到地上,这都是不恭敬。如果恭恭敬敬地把法宝放在那里,也叫种善根。

  当遇到同修或是其他人,面带笑容,给他一点温暖,这也叫结善缘,也是种善根。去斋堂打饭时不抢先,让他人先打,这也是结善缘、种善根。其实结善缘、种善根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在我们的行住坐卧与吃喝拉撒中。

  以前也跟大家讲过,我们洗脸、洗澡的水,都可以做布施,恶道的众生特别需要这些!你的善念到了,他们就能得到这种能量。排泄物对我们来说,是肮脏的东西,但是对有些众生来说,却是美好的食物,可以提起善念,然后发心做布施,这也叫种善根。我们吃饭穿衣时,先做供养,再当加持品享用。

  自己的善念和恭敬心到了,将感恩心激发出来了,这也叫种善根、结善缘。随时随地这样种善根、结善缘,今生才能解脱,才能即身成佛。否则,只是口头上说没有用。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付出,在那里等着天上掉馅饼:“我要解脱,我要成佛!”做梦去吧!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依靠善根的力量。

  第四,破斥力。真正要超脱轮回、见性成佛,就要有智慧,首先要破除我执。对自我的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是一切烦恼的来源。

  无始劫以来,我们在六道中轮回,遭受了无穷的痛苦,所喝的地狱里炙热的铁汁,如果能堆积在一处,比四大海还多;在六道轮回中,投生为蚂蚁的肢体,若是能堆积一处,比须弥山还高。

  我们在六道轮回中,受过那么多苦,都是何种原因?就是源于对自我的执着,它是幕后操纵者。我们经常讲魔王波旬,谁是魔王波旬?就是对自我的执着。他每天都对众生发射贪嗔痴慢疑五种花箭。这种箭看似很美,被射中后贪嗔痴慢疑烦恼之心生起来了,就会染污相续,就会造业。

  以智慧之眼看,这些箭都是毒,但是对普通众生来说却是花。被射中之后,就会轮回。这些毒箭是魔王波旬,就是我执——对自我的执着。

  《入行论》里讲,对自我的执着,就是我执,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学佛,发菩提心,应该把“我执”做为敌人。所以要以智慧破除我执,这就是破斥力。我执没有了,烦恼就没有了;烦恼没有了,业障就没有了;业障没有了,就不会轮回,不会痛苦了。

  因为在六道轮回中,由业力的牵引,是痛苦的,是不自由的!业是从烦恼中产生的,烦恼是从我执中产生的。破我执是最重要的,放下自我是最根本的要诀。

  很多人会有这种想法:“那就直接破除我执,放下自我呗!”放下自我,破除我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逻辑推理——唯识宗、尤其是中观讲了很多逻辑,我们以这些逻辑推理,在相续中会产生相似的定解后,再去串习,去打坐实修,通过禅定的力量,去激发它的能量。最终在我们的相续中,会产生真实的定解,再串习下去就能成佛,这是第一个渠道。

  第二个渠道就是消业积福,听上师的话,对上师具足信心,不怀疑。通过上师的窍诀,也可以说通过上师的加持,就能体会到那种真谛,在相续中可以产生定解。

  前者是钝根者,后者是利根者。后者对上师有具足的信心,不生怀疑,通过消业积福,使相续成熟,到时经上师指点,或上师赐予窍诀,就会证悟空性——见性,再继续修炼就可成佛。只有这两种渠道或方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亲自降临,也只能这样。

  世间有一种说法是对症下药,身体不舒服肯定有原因,可能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出了问题。先把问题查出来,然后对症下药。同样,我们非常烦恼痛苦。为什么会这样?先把根本的原因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现在佛讲菩萨讲了,根源就是我执,对自我的执着才是幕后者,才是根本问题!我们要破除我执,放下自我,就要通过智慧!

  第五,发愿力。每次我们做善事或修法后,应该回向、发愿。一定要发愿,但是,愿不能离开行,行也不能离开愿,就像我们常说的:“愿行愿行!”所以随时都要回向、发愿。有人可能有疑问,每天要做这么多的回向发愿吗?要啊,而且要特别强烈!

  但是我们的回向、发愿都是表面上的,口头上的。一说回向,都很大方:“好!我的善根与功德可以回向!”这种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功德,不知道它们的价值。一位智者,对自己善根、功德的执着是最大的,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些。一位智者会把自己的善根、功德放在第一位,生命放在第二位,世间的福报放在第三位。

  世间人就不同了,包括我们这些学佛人,把财产、利益放在第一位,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二位,善根和功德放在第三位。对他来说这些都无足轻重,因为这些跟人民币、美元不一样啊!人民币、美元好用,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善根、功德用不上!所以对其没有太大的执着。其实不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善根和功德,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利益。

  古时曾经有个乞丐,一无所有,一天他无意中遇到佛出来化缘,对佛生起了极大的信心,那时他手里只有七颗豆子,他以恭敬之心将此撒在佛的身上,以此善根,得到了七次转轮王的果位。真的是不可思议!

  但我们都看眼前利益,眼前没得到什么利益,就觉得没什么珍贵的,这都是错误的。善根、功德是很珍贵的!若真的要回向,对于一位智者来说,这些是很难放下的,但还是要做回向。做了回向善根就会增长,做了回向功德会更大。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才会放下,才能回向。

  这是愿力,时时回向,时时发愿。回向发愿,以此善根及功德,愿我今生能成佛;以此善根及功德,能令我相续中的菩提心永驻……时刻这样发愿,这是很重要的。

  此五种力量讲解完毕。这是我们在今生中要具备的修持。在临终时还涉及五种力,我们下次再讲解。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阿弥陀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