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学律诗

一尘

一曲晨歌
VIP
注册
2014-04-15
消息
6,048
荣誉分数
11,373
声望点数
1,323
律诗
一尘 / 2017-04-01

诗词, 是汉语最精炼的一部分。 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那些有意义, 有节律,有声韵的语言没能被记载下来。 但是只要看看那时留下来星星点点象诗一样的字, 词汇和句子,就会在最早的语言里发现汉语中声韵的奇观,那就是诗词的雏形。 诗词的神奇在于声韵。 任何一首诗词, 只要符合诗韵,词韵; 都有语音上的美。 汉语特殊的魅力是有四声(粤语有九声),它有音乐一般的起伏感;等数句给了我们和谐一致、对称完整的美感;长短句有变化的交错感,韵律有声音的回环美感。
 
最后编辑:
五言绝句
选自百度百科

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汉族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代表作品有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诗体简介
选自百度百科

五言绝句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汉族诗歌体裁,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1]
 
最后编辑:
诗体格律
格律综述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盛唐之后五言绝句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其中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做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盛唐五言绝句此时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句数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⑵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他的押韵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其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⑶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种基本句式。

⑷关于对仗问题。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han4 lian2) 和颈联(jing3 lian2) 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要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王维《相思》;如果看作是律诗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对仗。而后两种情况不多见。

A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C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D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王涯《闺人赠远》)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平起或仄起主要看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2]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平起或仄起主要看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
 
最后编辑:
诗体格律
格律综述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盛唐之后五言绝句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其中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做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盛唐五言绝句此时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句数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⑵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他的押韵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其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⑶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种基本句式。

⑷关于对仗问题。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han4 lian2) 和颈联(jing3 lian2) 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要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王维《相思》;如果看作是律诗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对仗。而后两种情况不多见。

A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C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D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王涯《闺人赠远》)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平起或仄起主要看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2]

A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C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D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王涯《闺人赠远》)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平起或仄起主要看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
百度这个平仄格律不太专业,会有误导。平仄变化很多,这些太死板。不过先从这些规则的格律开始是好的。
 
最后编辑:
晓发
贺知章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故乡杳无际,江皋闻曙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故乡杳无际,江皋闻曙钟。
标准格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出句先用了变格:平平仄平仄。然后再用了第一字平仄不计:成了“仄平仄平仄”。
对句是简单的第三字平仄不计,成了“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标准格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句第四字由平变仄,一般是不允许的。这里是个“大拗”,即是大的犯规。对句必须补救,叫“拗救”。
对句要救出句大拗,第三字必须由仄变平。即成“平平平仄平”。

拗救后的诗是合律的。这里没有一句符合百度的平仄说明。
虽收于唐人绝句,这首诗有个问题。
 
最后编辑:
晓发
贺知章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故乡杳无际,江皋闻曙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故乡杳无际,江皋闻曙钟。
标准格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出句先用了变格:平平仄平仄。然后再用了第一字平仄不计:成了“仄平仄平仄”。
对句是简单的第三字平仄不计,成了“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标准格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句第四字由平变仄,一般是不允许的。这里是个“大拗”,即是大的犯规。对句必须补救,叫“拗救”。
对句要救出句大拗,第三字必须由仄变平。即成“平平平仄平”。

拗救后的诗是合律的。这里没有一句符合百度的平仄说明。
虽收于唐人绝句,这首诗有个问题。
感谢乡望老师指教!非常感谢! 请多多指教!
我回头再找一下王力的诗词格律。 拗救,还是不能完全理解。 先学这些标准的格律,再学变体。
 
第一首
【五绝
春天】(中华新韵
一尘 / 2018-03-12

两岸春声近,谁家看雪残?
空枝新蕾早,雪雁旧亭栏。

第二首
【五绝
学诗】(中华新韵)
一尘 /2018-03-15

莫道风霜远,遥思寂寞心。
初春诗意满,末岁纸叠金。

A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最后编辑:
第三首
《五绝 阳春雪》

一尘 / 2018-03-17

抱恨恋冰痴,阳春二月时。
梨花飘万岭,梅瓣笑千枝。

B 仄起首句入韵 (中华新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注:
冰:冰雪。
二月:农历二月, 为了押仄韵。
 
最后编辑:
第一首
【五绝
春天】(中华新韵
一尘 / 2018-03-12

两岸春声近,谁家看雪残?
空枝新蕾早,雪雁旧亭栏。

第二首
【五绝
学诗】(中华新韵)
一尘 /2018-03-15

莫道风霜远,遥思寂寞心。
初春诗意满,末岁纸叠金。

A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感谢斑竹临帖支持! 也起一个楼一起写? :p
 
感谢斑竹临帖支持! 也起一个楼一起写? :p
看到喜欢的帖子或值得点赞的帖子,就点个赞而已,或喜欢就和上两句。
但其实自己做自己喜欢或想做的事,这样很好。和而不同没什么不好。

:)
 
最后编辑:
第一首
【五绝
春天】(中华新韵
一尘 / 2018-03-12

两岸春声近,谁家看雪残?
空枝新蕾早,雪雁旧亭栏。

第二首
【五绝
学诗】(中华新韵)
一尘 /2018-03-15

莫道风霜远,遥思寂寞心。
初春诗意满,末岁纸叠金。

A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莫道风霜远,遥思寂寞心。:zhichi:
 
两岸春声近,谁家看雪残?
空枝新蕾早,雪雁旧亭栏。

这首最好。
 
第四首
《五绝 悼念诗洛夫》

一尘 /2018-03-20

三月起长风,挥毫作月明。
诗人长告去,文海短歌行。

B 仄起首句入韵 (中华新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人洛夫先生于2018年3月19日去世。1928年生, 1954年与张默,哑弦在台湾创办《创世纪》诗刊。 他的代表作是《边界望乡》 。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