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体格律
格律综述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盛唐之后五言绝句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其中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做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盛唐五言绝句此时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句数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⑵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他的押韵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其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⑶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种基本句式。
⑷关于对仗问题。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han4 lian2) 和颈联(jing3 lian2) 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要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王维《相思》;如果看作是律诗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对仗。而后两种情况不多见。
A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C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D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王涯《闺人赠远》)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平起或仄起主要看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2]
A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C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D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王涯《闺人赠远》)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平起或仄起主要看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