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中的我见
在演述三界中的我见之前再复习我见的内涵及五阴的功能。
我见就是把五阴当中的某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而五阴虽然是虚妄的,却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因为这些不同的功能,众生才会把五阴当成是真实的我。五阴的功能如下:1。色阴,色阴主要就是五根,五根触五尘,所以色阴的功能是触。2。受阴,苦乐或者不苦不乐的受。3。想阴,想就是了知;不管是有语言文字或没有语言文字的了知,都叫作想。4。行阴,行有决断的意思,决断就是决定了某一件事情这就是行;或是决定下一步该怎麽做,这样的心行也是行,也是决断的意思。5。识阴,识阴的功能是分别、了别六尘。
接下来来探讨三界中的我见。第一个是欲界中的我见,也就是各种不同的见解,主要有六种。第一种就是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当成常住不灭的真心。但是如果能够对所听、所见、所嗅、所嚐、所触的境界能清楚明白,那就是了知、分别六尘的心,属于想阴及识阴境界。把想阴、识阴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这样的见解,当然是落入我见之中。
为什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识阴(妄心)而不是真心呢?以下试例举错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识阴妄心当作真心的过失:1。如果真心能够清楚明白的分别六尘,那麽就不需要有识阴进行分别的功能;如此识阴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识阴既不存在,受想行三阴当然也不存在,五阴就只剩下色阴一阴;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中的六识(识阴范围)便不存在,剩下十二界,那麽佛教导人类有五阴十八界说法就变成是错误的了。所以真心是不能够清楚明白分别六尘的,这是第一个过失。第二个过失,经典裏面都说真心是无分别心;既然是无分别心,祂怎麽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法离见闻觉知」,既然离见闻觉知,又怎麽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所以如果说「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真心」就违背了圣教。这两个论点就可以证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不是真心!把识阴、想阴当成常住不灭的心,当然是落入了我见,这是欲界中身见的第一种我见。
第二种我见就是把「触而不了别」的境界当成是真心,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所做一切事情都是一触即止,都不作分别,把这样的境界误认为涅槃。然而有情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能触而不了别吗?举吃饭为例,如果依触而不了别的功夫,那麽如何知道要用筷子挟菜?如何知道要挟什麽菜?如何挟菜?如何知道要把菜挟到嘴巴裏?如何知道是嘴巴呢?所以练到触而不了别时,是一定没有办法吃饭的。「一触即止」不是真的不了别,它只是不起语言文字的粗糙了别而已。
在修学佛法各种禅定当中,有没有触而不了别的境界呢?有的!那就是未到地定过暗。在未到地定过暗时,意识触法尘的每一个生灭的刹那当中,突然间停止在某一刹那上面,那麽意识觉知心就没办法分别那样子的境界,所以叫作未到地定过暗。然而,我们的心是如何完成六尘的分别?以下简单说明:我们的心在接触境界的第一刹那,叫作率尔心;那一刹那因为没有前一刹那的境界来做比对,所以它就不知道它所分别的是什麽样的境界;因此起了第二念,叫作寻求心。当起了第二念(第二刹那)的时候,因为有了第一个刹那所分别的境界相,跟第二刹那的境界相可做一个比对,因此到了第三刹那的时候,意识心就已经完成了分别;也就是说意识心在经过了前后三个刹那后就可以决定祂所分别的境界。然而在未到地定过暗当中,因为触之后就停了,所以觉知心就没办法完成分别。所以虽然在未到地定中,有触而不分别这样的境界,但是这样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因为那是意识的境界;意识触法尘后不分别,(触而不分别),当然还是属于识阴境界;把识阴当成常住不灭的真心,也是落入我见之中。以上所述是欲界中的第二种我见:触而不了别。
第三种欲界中的我见是不起语言文字而能够了别境界的离念灵知。可分成三种:第一种是长时打坐(的离念灵知),第二种是动中的离念灵知,第三种是前念已灭后念未起(的离念灵知)。
第一种在长时打坐当中,突然间起了一念,想起过去的事情,并且能够清楚明白!而能够知道这件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就是识阴五别境心所法所的运作,是识阴境界,虽然不起语言文字,但是已经能够清楚明白。这样的境界,还是五别境心所法所了别的;这样把识阴的境界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是落入我见当中的。
第二种是动中的离念灵知;也就是在动中不起语言文字的了别,跟前面所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境界其实是差不多的。其差别是动中的离念离知有定力作依持,没有语言文字妄想而已。这样的境界,跟第一种一样,都是落入我见当中,这是第二种离念灵知。
第三种是前念已灭后念未起,这是什麽样的境界呢?就是(妄想)在前一刹那灭了,下一个刹那还没生起(妄想)的离念灵知!当我们从某一个境界,转移到另外一个境界上面时,接触到新的境界的那一刹那叫作率尔心;因为第二刹那寻求心还没现起,所以无法知道率尔心的境界,这样就叫作前念已灭后念未起的率尔心,这个境界是意识的境界;把意识的境界当成常住不灭的心,当然就是我见。
欲界中第四种的我见就是活在当下。一个人清楚了知自己活在当下,是想阴;能分别活在当下的心,是识阴。把识阴、想阴当成常住不灭的心,这样的见解是我见。
欲界中的第五种我见称为:意识细心,或是意识极细心常住不灭,认为可以去到未来世。这样的见解也是我见。佛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长阿含经》卷9。也就是说,不论是多细的意识,都是意法因缘所生;只要有生,必有灭。意思是说,不管是什麽样的意识,都一定是生灭法,祂不可能是常住的真心;把这样的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当成常住不灭的心也是落入识阴中,也就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第六个欲界中的我见是假藏传佛教双身法中无上瑜伽的乐空双运。在双身合修当中,观察觉知心跟淫乐的心都是空性,误认为觉知心跟淫乐两个法是可以常存不灭的,而说这样的境界叫作乐空双运;把觉知心及受阴所领受的淫乐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这也是落入五阴中,落入我见当中。
说完六种欲界中的身见,接下来说色界中的身见(亦即我见):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想定,把这五种境界当成是涅槃,落入五阴中,而落入我见当中。为什麽这五种境界是属于我见呢?以初禅为例,证得初禅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证得未到地定,第二个条件就是弃除五盖。具足这两个条件以后,就会现起初禅的境界。初禅的境界有五支功德:觉、观、喜、乐、一心。觉、观是识阴的境界,喜、乐是受阴的境界,一心仍然是识阴的境界;把这样的境界(境界中的觉知心)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是落入我见之中。
在初禅的境界当中还有四尘,就是色尘、声尘、触尘、法尘。还有四个识:眼识、耳识、身识还有意识分别色声触法这四尘;既然还在分别这四尘,当然一点都不寂静。把这样一个境界当成涅槃,也是落入我见当中。
接着说明二禅,二禅有等至位跟等持位(的差别),等持位的境界跟初禅的境界是一样的:识阴都有四个识在分别四尘。所以二禅境界跟初禅的四识境界是一样的,当然同样是落入了我见当中。二禅等至位当中,则识阴只剩下意识在分别法尘──缘于定境中的法尘,然而这样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境界啊!因为把识阴中的意识当成是常住不灭的真心,这样的境界(不离识阴)当然是我见啊!这在前面已经定义过:只要把识阴、意识当作常住不灭的真心,就是我见。三禅的境界也跟二禅是一样的(不离我见)。四禅当中,虽然息脉俱断,但是还有意行,因还有意识作意缘于四禅的境界,有意行存在就不是涅槃(因落在意识中)。最后是无想定,无想定是把识阴全部灭尽,也就是(识阴)六个识全灭了,五阴当中只剩下色阴(而没有吸呼了),认为这样进入无想定境界中的色阴就是无馀涅槃境界(不会成为断灭),把色阴当成涅槃来看,当然也落入我见当中。
以上所说之五种境界,都是属于色界中的身见,最后是无色界中(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的我见。无色界的身见,其实都是落于识阴境界之中。在空无边处当中唯有空想,意识缘于无边广大的虚空,把这样的境界当成涅槃,(仍然落入意识中)当然是落入我见当中。识无边处唯有识无边想,自己反观自己的识阴,而意识缘于自己的无边广大;有无边的广大,它不再去想空无边大这件事情;这样识无边广大的境界仍然是识阴(意识)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无所有处就是不想空不想识,只缘(意识觉知心中)无所有这一念;意识的所缘就是(自己心中)无所有这一念,把意识缘于无所有这样的境界当成是涅槃的境界,当然是落入我见当中。最后是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处的意识,不反观自己的存在,但是它仍缘于定境中的法尘;这样境界,当然也是落入了我见当中。
以上为您说明的是三界中的我见,已经全部讲述完毕,希望您能了解并现观我见的虚妄,早日断除我见实证初果解脱。
在演述三界中的我见之前再复习我见的内涵及五阴的功能。
我见就是把五阴当中的某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而五阴虽然是虚妄的,却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因为这些不同的功能,众生才会把五阴当成是真实的我。五阴的功能如下:1。色阴,色阴主要就是五根,五根触五尘,所以色阴的功能是触。2。受阴,苦乐或者不苦不乐的受。3。想阴,想就是了知;不管是有语言文字或没有语言文字的了知,都叫作想。4。行阴,行有决断的意思,决断就是决定了某一件事情这就是行;或是决定下一步该怎麽做,这样的心行也是行,也是决断的意思。5。识阴,识阴的功能是分别、了别六尘。
接下来来探讨三界中的我见。第一个是欲界中的我见,也就是各种不同的见解,主要有六种。第一种就是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当成常住不灭的真心。但是如果能够对所听、所见、所嗅、所嚐、所触的境界能清楚明白,那就是了知、分别六尘的心,属于想阴及识阴境界。把想阴、识阴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这样的见解,当然是落入我见之中。
为什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识阴(妄心)而不是真心呢?以下试例举错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识阴妄心当作真心的过失:1。如果真心能够清楚明白的分别六尘,那麽就不需要有识阴进行分别的功能;如此识阴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识阴既不存在,受想行三阴当然也不存在,五阴就只剩下色阴一阴;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中的六识(识阴范围)便不存在,剩下十二界,那麽佛教导人类有五阴十八界说法就变成是错误的了。所以真心是不能够清楚明白分别六尘的,这是第一个过失。第二个过失,经典裏面都说真心是无分别心;既然是无分别心,祂怎麽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法离见闻觉知」,既然离见闻觉知,又怎麽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所以如果说「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真心」就违背了圣教。这两个论点就可以证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不是真心!把识阴、想阴当成常住不灭的心,当然是落入了我见,这是欲界中身见的第一种我见。
第二种我见就是把「触而不了别」的境界当成是真心,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所做一切事情都是一触即止,都不作分别,把这样的境界误认为涅槃。然而有情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能触而不了别吗?举吃饭为例,如果依触而不了别的功夫,那麽如何知道要用筷子挟菜?如何知道要挟什麽菜?如何挟菜?如何知道要把菜挟到嘴巴裏?如何知道是嘴巴呢?所以练到触而不了别时,是一定没有办法吃饭的。「一触即止」不是真的不了别,它只是不起语言文字的粗糙了别而已。
在修学佛法各种禅定当中,有没有触而不了别的境界呢?有的!那就是未到地定过暗。在未到地定过暗时,意识触法尘的每一个生灭的刹那当中,突然间停止在某一刹那上面,那麽意识觉知心就没办法分别那样子的境界,所以叫作未到地定过暗。然而,我们的心是如何完成六尘的分别?以下简单说明:我们的心在接触境界的第一刹那,叫作率尔心;那一刹那因为没有前一刹那的境界来做比对,所以它就不知道它所分别的是什麽样的境界;因此起了第二念,叫作寻求心。当起了第二念(第二刹那)的时候,因为有了第一个刹那所分别的境界相,跟第二刹那的境界相可做一个比对,因此到了第三刹那的时候,意识心就已经完成了分别;也就是说意识心在经过了前后三个刹那后就可以决定祂所分别的境界。然而在未到地定过暗当中,因为触之后就停了,所以觉知心就没办法完成分别。所以虽然在未到地定中,有触而不分别这样的境界,但是这样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因为那是意识的境界;意识触法尘后不分别,(触而不分别),当然还是属于识阴境界;把识阴当成常住不灭的真心,也是落入我见之中。以上所述是欲界中的第二种我见:触而不了别。
第三种欲界中的我见是不起语言文字而能够了别境界的离念灵知。可分成三种:第一种是长时打坐(的离念灵知),第二种是动中的离念灵知,第三种是前念已灭后念未起(的离念灵知)。
第一种在长时打坐当中,突然间起了一念,想起过去的事情,并且能够清楚明白!而能够知道这件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就是识阴五别境心所法所的运作,是识阴境界,虽然不起语言文字,但是已经能够清楚明白。这样的境界,还是五别境心所法所了别的;这样把识阴的境界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是落入我见当中的。
第二种是动中的离念灵知;也就是在动中不起语言文字的了别,跟前面所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境界其实是差不多的。其差别是动中的离念离知有定力作依持,没有语言文字妄想而已。这样的境界,跟第一种一样,都是落入我见当中,这是第二种离念灵知。
第三种是前念已灭后念未起,这是什麽样的境界呢?就是(妄想)在前一刹那灭了,下一个刹那还没生起(妄想)的离念灵知!当我们从某一个境界,转移到另外一个境界上面时,接触到新的境界的那一刹那叫作率尔心;因为第二刹那寻求心还没现起,所以无法知道率尔心的境界,这样就叫作前念已灭后念未起的率尔心,这个境界是意识的境界;把意识的境界当成常住不灭的心,当然就是我见。
欲界中第四种的我见就是活在当下。一个人清楚了知自己活在当下,是想阴;能分别活在当下的心,是识阴。把识阴、想阴当成常住不灭的心,这样的见解是我见。
欲界中的第五种我见称为:意识细心,或是意识极细心常住不灭,认为可以去到未来世。这样的见解也是我见。佛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长阿含经》卷9。也就是说,不论是多细的意识,都是意法因缘所生;只要有生,必有灭。意思是说,不管是什麽样的意识,都一定是生灭法,祂不可能是常住的真心;把这样的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当成常住不灭的心也是落入识阴中,也就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第六个欲界中的我见是假藏传佛教双身法中无上瑜伽的乐空双运。在双身合修当中,观察觉知心跟淫乐的心都是空性,误认为觉知心跟淫乐两个法是可以常存不灭的,而说这样的境界叫作乐空双运;把觉知心及受阴所领受的淫乐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这也是落入五阴中,落入我见当中。
说完六种欲界中的身见,接下来说色界中的身见(亦即我见):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想定,把这五种境界当成是涅槃,落入五阴中,而落入我见当中。为什麽这五种境界是属于我见呢?以初禅为例,证得初禅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证得未到地定,第二个条件就是弃除五盖。具足这两个条件以后,就会现起初禅的境界。初禅的境界有五支功德:觉、观、喜、乐、一心。觉、观是识阴的境界,喜、乐是受阴的境界,一心仍然是识阴的境界;把这样的境界(境界中的觉知心)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是落入我见之中。
在初禅的境界当中还有四尘,就是色尘、声尘、触尘、法尘。还有四个识:眼识、耳识、身识还有意识分别色声触法这四尘;既然还在分别这四尘,当然一点都不寂静。把这样一个境界当成涅槃,也是落入我见当中。
接着说明二禅,二禅有等至位跟等持位(的差别),等持位的境界跟初禅的境界是一样的:识阴都有四个识在分别四尘。所以二禅境界跟初禅的四识境界是一样的,当然同样是落入了我见当中。二禅等至位当中,则识阴只剩下意识在分别法尘──缘于定境中的法尘,然而这样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境界啊!因为把识阴中的意识当成是常住不灭的真心,这样的境界(不离识阴)当然是我见啊!这在前面已经定义过:只要把识阴、意识当作常住不灭的真心,就是我见。三禅的境界也跟二禅是一样的(不离我见)。四禅当中,虽然息脉俱断,但是还有意行,因还有意识作意缘于四禅的境界,有意行存在就不是涅槃(因落在意识中)。最后是无想定,无想定是把识阴全部灭尽,也就是(识阴)六个识全灭了,五阴当中只剩下色阴(而没有吸呼了),认为这样进入无想定境界中的色阴就是无馀涅槃境界(不会成为断灭),把色阴当成涅槃来看,当然也落入我见当中。
以上所说之五种境界,都是属于色界中的身见,最后是无色界中(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的我见。无色界的身见,其实都是落于识阴境界之中。在空无边处当中唯有空想,意识缘于无边广大的虚空,把这样的境界当成涅槃,(仍然落入意识中)当然是落入我见当中。识无边处唯有识无边想,自己反观自己的识阴,而意识缘于自己的无边广大;有无边的广大,它不再去想空无边大这件事情;这样识无边广大的境界仍然是识阴(意识)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无所有处就是不想空不想识,只缘(意识觉知心中)无所有这一念;意识的所缘就是(自己心中)无所有这一念,把意识缘于无所有这样的境界当成是涅槃的境界,当然是落入我见当中。最后是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处的意识,不反观自己的存在,但是它仍缘于定境中的法尘;这样境界,当然也是落入了我见当中。
以上为您说明的是三界中的我见,已经全部讲述完毕,希望您能了解并现观我见的虚妄,早日断除我见实证初果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