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养老话题又现,贴一个长文,大家品品。不煲不扁,学习态度

我的外号就是活雷锋。
哈哈,玩笑。我不是。
这个世界上活雷锋有

自己国民系统性受罪,
还大把花钱救助真假难民的
还不花自己的腰包,花纳税人的税金。

这才是祸雷疯。


有比土豆更活雷锋的,比如德国的老太太。但是德国有经济基础。它的制造业,虽然不再顶尖,但也是比加拿大好处不知多少。底盘大。政府装高大上,挥霍几届,也不是大问题。
 
ccc真是暖男啊。出了问题,就是不怪那个走入歧途的低效无同情心的养老体系,暖男。永远支持政府?
还出主意,让瘫痪老人回国养老。你真是暖男啊你![/QUOTE
低效的养老体系,也是纳税人的血汗,省钱是政治家优先考虑的。夏天装上空调。解决问题。
 
落叶归根+经济宽裕 回归中国养老成新趋势

心怀“落叶归根”的情思,加之经济和现实生活的考虑,近几年来,海外华人归国养老的现象逐渐增多。与海外不相上下的生活品质、原本就熟悉亲切的文化氛围,这些都成为吸引华人到中国安度晚年的重要原因。

刘女士和丈夫在西班牙生活了几十年,悉心经营着自己的餐馆,但当两人都年过花甲,却毅然卖掉了餐馆,回到中国养老。“回到故乡,每天都能吃上合口的家乡菜,每天都能听到熟悉亲切的乡音,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晚年生活。” 刘女士微笑着说道。

“拿着同样的钱,在国外的日子并不宽裕,但在中国就舒服多了。”和刘女士不同,王先生选择归国养老,更多是出于经济的考虑:“美国的平均退休年龄是65岁,然而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少人到了退休年龄却仍要继续工作。而国内的花费相对较少,完全可以按时退休,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享受晚年生活。”

瘫痪老人回国养老,不方便,退休后,早点回去,好些。
 
抱团养老, 抱团取暖


加拿大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老年人都在为自己晚年如何安然无忧地度过而发愁。不只是老年人,许多中国移民40多岁来到加拿大,忙着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忙着把孩子送进大学,一通忙下来,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也不得不考虑日益迫近的养老问题了。

加拿大的养老院和养老医疗机构收费之高众所周知,其实大部分普通人是无力承担的。于是,最近一个词开始在媒体上火了起来:“抱团养老”。

20180710_15312773551322.jpg


最近本地华文媒体披露,加拿大CTV以Golden Girls为题介绍了多伦多北部小镇Port Perry 四位年龄在65岁至71岁之间的老姐妹抱团养老的故事。Beverly Brown,Louise Bardswich,Martha Casson和Sandy McCully被媒体称为现实生活中的“Golden Girls(上世纪80年代一部美国电视剧,讲述四位年长女性在美国迈阿密的一座大房子里互相照顾、相互扶持,一起经历人生酸甜苦辣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的“黄金四姐妹”都不想给自己的孩子们增添压力和负担,同时又不想住在老人院,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搬到公寓里住也不是她们喜欢的。于是几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买一个房子,共同居住,抱团养老。当地的一名建筑承包商John Lucyk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2016年他在Port Perry城中心买了一栋3,400平方英尺的房子,走路就能到商店、药店、银行、餐馆等地。经过申请获得政府批准后,Lucyk改造了房子以容纳四个新业主。

20180710_15312773621286.jpg


新闻详细介绍了房子的稿件过程、四位老姐妹的费用分摊以及她们制定的生活守则等等,可谓其乐融融,让外人也有满心期待之感。

其实不久前,某知名华人网站也介绍了华人版的“抱团养老”方案。位于GTA北部的一座大屋,周遭农场空间巨大,可以养鸡种菜、自给自足,屋主诚邀一些年龄相仿的老年人在那里共同生活,后续报道据说还成功举办了一次规模甚大的聚餐联欢活动。

“抱团养老”其实也是社会群体心理的一种非常正常的反映。老年人的子女忙于工作,本来就有疏离之感,再加上加拿大好山好水好寂寞,国内的人脉关系都被隔绝了,更是心中闲得发慌。不仅仅是笔者的长辈,很多来这里的老年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住个半年就回国换一下生活节奏,也就忍忍了,真要长期住在这里,简直有点“无期徒刑”的感觉。

人性天生喜欢分享与诉求,养老院一则费用高昂,二则大多数老年人心理上总有一点排斥感。所以“抱团养老”的提法应运而生,一则费用要低很多,二则没有那种藩篱,志同道合一起生活,心理上也要轻松很多。

但笔者看来,“抱团”聚聚玩玩也就罢了,真要提升到养老的高度,背后的不可测风险无限大。

养老院和老年医疗机构都配备有医生、护士和护工这三道保障,但“抱团养老”显然是不具备的。有的人可能要说,医院又不远,有点事同伴叫个车不久行了。但问题是你的同伴都是缺乏医疗护卫经验的老年人,自顾尚且不暇,在关键的几分钟里,他们可能都判断不出来你是否有危险症状,那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

再怎么“抱团”,老年人本质上还是独居,总不可能大家挤在一间大屋里,你影响我,我影响你吧。大家有各自己的私密空间,这当然让人感到轻松许多,但缺少了护工的监护,不可测风险同样会陡然增加。而如果“抱团养老”引进护工的概念,那如果是只有一个的话,责权利无法有效界定,每人都配一个的话,不仅费用高上许多,而且基本上就等于跟护工“抱团”了。

所以,“抱团养老”这种说法虽然概念新潮,内容轻松活泼,容易引起老年人的共鸣,但必须考虑背后隐藏的风险。那些希望退休后过上有保障的生活的人士,还不如研究一下相关的养老医疗保险和理财服务,在财务和健康方面尽量消除不确定性,关键时候要麻烦子女那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不用顾虑,至于“抱团”则完全可以随兴而为。
 
在中国奉献了一辈子,这里没有温饱,为啥不回中国养老?

http://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639876/page-2#post-10986909

“这里没有温饱?”
我没看出这一点。相信就算你在加拿大是中产,也可能遇到类似问题。养老难,不是只针对穷人。

您这主意出的,
第一,要人家骨肉分离,一不小心就是永远分离。
第二,谁说他们全家没在加拿大奉献过。合法入境,合法移民,合法公民,合法缴税,合法申请养老,一切都光明正大合理合法。但是就是排不上。您好,直接,饿?何不食肉糜?
 
朋友的父亲由于中风,不得不需要长期护理。虽然医生开了证明,而且排在加急等候的名单上,但是现在非常难进nursing home了,原因是没有床位。已经排队等了几个月,还是没有床位,朋友不得不请假在家照顾老人。这是渥太华现在long term care的情况。
请菲佣如何,一个月2K包吃包住?
 
朋友的父亲由于中风,不得不需要长期护理。虽然医生开了证明,而且排在加急等候的名单上,但是现在非常难进nursing home了,原因是没有床位。已经排队等了几个月,还是没有床位,朋友不得不请假在家照顾老人。这是渥太华现在long term care的情况。
Carlingview Manor 不需要排队, 一般两周内可以进去。 这次疫情也很严重,估计死了一半的老人吧。 300 个床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