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化蝶
学佛是离苦 不学佛是吃苦
- 注册
- 2016-10-27
- 消息
- 3,511
- 荣誉分数
- 6
- 声望点数
- 48
稀有难得.修行终生的守护:受持此经,果报唯佛能知!灭五无间罪,消除一切身心苦痛,不相舍离临终即生极乐国!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稀有难得.修行终生的守护:受持此经,果报唯佛能知!灭五无间罪,消除一切身心苦痛,不相舍离临终即生极乐国!
缘起
写这篇文章的机缘,是因为与一位师兄交流学佛心得,不知不觉间谈论了近七个小时,直至东窗晓白。跟师兄的交流过程中,后学真是受益良多。
不过在交流的过程中,后学发现,很多学佛师兄对《普贤行愿品》了解的不多,这是很让人遗憾的。
佛陀说:法门无量誓愿学。虽然很多高僧大德提倡一门深入,但是,将《普贤行愿品》作为主课之外的兼修,对于修行而言,实在是大有裨益的。而师兄的了解不多,大概也代表了一部分同修师兄的现状。
因此,后学今日,写这篇感悟心得,简单的介绍一下《普贤行愿品》的殊胜功德,供养同修师兄,惟愿大众,普入普贤菩萨行愿海。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参礼的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法海中。无有一文。无有一句。非是舍施转轮王位而求得者。非是舍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
因此,《普贤行愿品》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经文,都是普贤菩萨施舍转轮圣王王位得来的,都是普贤菩萨施舍头目手足行一切难行苦行得来的。
所以,这部佛典,实在是非常稀有难得的。是普贤菩萨无量无边劫中,在无量无边的五浊世间,舍弃一切富贵如意;舍弃一切所有;为我们众生求来的
(普贤菩萨在因地时发愿:于不净世界,行菩萨道)
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普贤菩萨他老人家的悲心和苦行。
《普贤行愿品》中,开篇说: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这段经文中,大家细细思量。佛经当中,“善男子”这三个字出现的次数真是不计其数。
但是,在这部佛经里面,“善男子”指的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比如《佛说阿弥陀经》、《观经》、《地藏菩萨本愿经》、《金刚经》等里面提到的那个含义。
这部佛典,是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的,是劝导他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的。
因此,这里面的“善男子”,实实在在的讲,是特指“善财童子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所以,我们读诵这部佛经的时候,就跟“善财童子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一起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若有众生。未种善根。及少善根声闻菩萨。犹尚不得闻我名字。况见我身。”
实实在在的讲,我们今天能听到“普贤菩萨”这四个字,能够礼拜称赞供养普贤菩萨,是我们累世累劫以来广种福田修来的。
是我们的福田深厚,是我们今生的善根成熟。
而且,《法华经》中,释迦牟尼如来对普贤菩萨说:“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
想想看,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我们能受持普贤菩萨的名号,不仅仅是善根成熟,不仅仅得到普贤菩萨的鼓励安慰
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普贤菩萨说:
“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
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
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
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
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合见我。
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同时,也得到了释迦牟尼如来的慈悲加持。因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号、能读诵、受持、书写、言说《普贤行愿品》的众生,都是有福的人!
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这两位菩萨,是国人和学佛者耳熟能详的,因为这两位菩萨的悲心特别重。对于文殊菩萨知道的也不少,而对于普贤菩萨,知道的就不是很多了。
说来说去,好像普贤菩萨的悲心不如上面提到的那三位菩萨。那么,普贤菩萨的悲心到底体现在哪里?
一般修习净土法门的师兄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发愿文:
愿我临终之时,身无病苦,心不颠倒,正念现前,一刹那间,如入禅定,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现在其前,蒙佛接引,往生极乐。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愿望。我们临终的时候,就算没有疾病缠身,单单四大分离的苦楚,就足以让我们死去活来,那时,正念能不能现前,实在是未知数。
可是,普贤菩萨说: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
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
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
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
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
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
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
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
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
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
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从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佛人,就算他是国王,富可敌国,眷属如意。那么,这些在他临终的时候,都帮不上忙;而且,他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坏掉了,人也糊涂了,也没有正念现前了。但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依然在守护着这个人。引导他一刹那中就到了极乐世界,并且到了极乐世界“即见阿弥陀佛”。
民国大德慈舟大师对这段经文的注解说:
说谓诵普贤十大愿王功德、得生净土之果。不同偈颂、属净土愿。
十大行愿是最大行愿、故曰愿王……普贤菩萨劝善财及众生、诵普贤行愿品、求生极乐、方便引人离苦得乐耳…….“其人”,
即诵普贤行愿品之人。因诵普贤行愿品功德,报终弹指之顷,即于西方莲花化生。
自见从莲花化生已、即蒙佛授记、当来于某世界成佛……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以诵《普贤行愿品》为助行,正助合行,决定得生极乐世界。
上面所引的这段经文,就是普贤菩萨无尽的悲心!只要你真能诵持读诵《普贤行愿品》,真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到你临终的时候,病魔缠身,正念无法现前。还有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接引你,引导你到极乐世界去。
道源大师对这段经文的开示更直接:凡是一个人,到了命终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全完了!让你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到这时候,一样东西也带不去,一个臣民也不跟随你。假若你在生之时,没有发过愿,没有念过佛,那你真要堕入茫茫的苦海了!所幸的是,你在生之日,发过愿,念过佛;到临命终时,十大愿王,引导其前,弹指之顷,即把你引到极乐世界去了!
这是说明十大愿王有这样的功能。
写到这里,说一则逸闻:民国大德谛闲老和尚,他听到《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的时候,心里羡慕的不得了。然后就想终生受持这部《法华经》,可是,思来想去,经文太长,没办法每天日诵,因此非常难过失望;后来,他偶然得到了一部《普贤行愿品》,展开一读,等读到“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
老和尚是什么反应呢?根据谛闲大师所著的《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记载:心窃喜之,遂决意持此品为日课,终身奉为净土指南。
此本至今,宝之若璧;光阴迅速,忽忽已四十余年矣!读到“心窃喜之”和“宝之若璧”八个字的时候,后学真是拍案叫绝,这么可爱的老和尚,这么有慧眼的大德,真是稀有难得!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稀有难得.修行终生的守护:受持此经,果报唯佛能知!灭五无间罪,消除一切身心苦痛,不相舍离临终即生极乐国!
缘起
写这篇文章的机缘,是因为与一位师兄交流学佛心得,不知不觉间谈论了近七个小时,直至东窗晓白。跟师兄的交流过程中,后学真是受益良多。
不过在交流的过程中,后学发现,很多学佛师兄对《普贤行愿品》了解的不多,这是很让人遗憾的。
佛陀说:法门无量誓愿学。虽然很多高僧大德提倡一门深入,但是,将《普贤行愿品》作为主课之外的兼修,对于修行而言,实在是大有裨益的。而师兄的了解不多,大概也代表了一部分同修师兄的现状。
因此,后学今日,写这篇感悟心得,简单的介绍一下《普贤行愿品》的殊胜功德,供养同修师兄,惟愿大众,普入普贤菩萨行愿海。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参礼的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法海中。无有一文。无有一句。非是舍施转轮王位而求得者。非是舍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
因此,《普贤行愿品》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经文,都是普贤菩萨施舍转轮圣王王位得来的,都是普贤菩萨施舍头目手足行一切难行苦行得来的。
所以,这部佛典,实在是非常稀有难得的。是普贤菩萨无量无边劫中,在无量无边的五浊世间,舍弃一切富贵如意;舍弃一切所有;为我们众生求来的
(普贤菩萨在因地时发愿:于不净世界,行菩萨道)
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普贤菩萨他老人家的悲心和苦行。
《普贤行愿品》中,开篇说: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这段经文中,大家细细思量。佛经当中,“善男子”这三个字出现的次数真是不计其数。
但是,在这部佛经里面,“善男子”指的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比如《佛说阿弥陀经》、《观经》、《地藏菩萨本愿经》、《金刚经》等里面提到的那个含义。
这部佛典,是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的,是劝导他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的。
因此,这里面的“善男子”,实实在在的讲,是特指“善财童子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所以,我们读诵这部佛经的时候,就跟“善财童子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一起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若有众生。未种善根。及少善根声闻菩萨。犹尚不得闻我名字。况见我身。”
实实在在的讲,我们今天能听到“普贤菩萨”这四个字,能够礼拜称赞供养普贤菩萨,是我们累世累劫以来广种福田修来的。
是我们的福田深厚,是我们今生的善根成熟。
而且,《法华经》中,释迦牟尼如来对普贤菩萨说:“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
想想看,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我们能受持普贤菩萨的名号,不仅仅是善根成熟,不仅仅得到普贤菩萨的鼓励安慰
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普贤菩萨说:
“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
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
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
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
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合见我。
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同时,也得到了释迦牟尼如来的慈悲加持。因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号、能读诵、受持、书写、言说《普贤行愿品》的众生,都是有福的人!
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这两位菩萨,是国人和学佛者耳熟能详的,因为这两位菩萨的悲心特别重。对于文殊菩萨知道的也不少,而对于普贤菩萨,知道的就不是很多了。
说来说去,好像普贤菩萨的悲心不如上面提到的那三位菩萨。那么,普贤菩萨的悲心到底体现在哪里?
一般修习净土法门的师兄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发愿文:
愿我临终之时,身无病苦,心不颠倒,正念现前,一刹那间,如入禅定,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现在其前,蒙佛接引,往生极乐。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愿望。我们临终的时候,就算没有疾病缠身,单单四大分离的苦楚,就足以让我们死去活来,那时,正念能不能现前,实在是未知数。
可是,普贤菩萨说: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
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
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
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
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
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
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
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
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
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
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从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佛人,就算他是国王,富可敌国,眷属如意。那么,这些在他临终的时候,都帮不上忙;而且,他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坏掉了,人也糊涂了,也没有正念现前了。但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依然在守护着这个人。引导他一刹那中就到了极乐世界,并且到了极乐世界“即见阿弥陀佛”。
民国大德慈舟大师对这段经文的注解说:
说谓诵普贤十大愿王功德、得生净土之果。不同偈颂、属净土愿。
十大行愿是最大行愿、故曰愿王……普贤菩萨劝善财及众生、诵普贤行愿品、求生极乐、方便引人离苦得乐耳…….“其人”,
即诵普贤行愿品之人。因诵普贤行愿品功德,报终弹指之顷,即于西方莲花化生。
自见从莲花化生已、即蒙佛授记、当来于某世界成佛……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以诵《普贤行愿品》为助行,正助合行,决定得生极乐世界。
上面所引的这段经文,就是普贤菩萨无尽的悲心!只要你真能诵持读诵《普贤行愿品》,真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到你临终的时候,病魔缠身,正念无法现前。还有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接引你,引导你到极乐世界去。
道源大师对这段经文的开示更直接:凡是一个人,到了命终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全完了!让你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到这时候,一样东西也带不去,一个臣民也不跟随你。假若你在生之时,没有发过愿,没有念过佛,那你真要堕入茫茫的苦海了!所幸的是,你在生之日,发过愿,念过佛;到临命终时,十大愿王,引导其前,弹指之顷,即把你引到极乐世界去了!
这是说明十大愿王有这样的功能。
写到这里,说一则逸闻:民国大德谛闲老和尚,他听到《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的时候,心里羡慕的不得了。然后就想终生受持这部《法华经》,可是,思来想去,经文太长,没办法每天日诵,因此非常难过失望;后来,他偶然得到了一部《普贤行愿品》,展开一读,等读到“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
老和尚是什么反应呢?根据谛闲大师所著的《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记载:心窃喜之,遂决意持此品为日课,终身奉为净土指南。
此本至今,宝之若璧;光阴迅速,忽忽已四十余年矣!读到“心窃喜之”和“宝之若璧”八个字的时候,后学真是拍案叫绝,这么可爱的老和尚,这么有慧眼的大德,真是稀有难得!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