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有工科大学中,哈工大攻克「神五」实力和贡献第一
文章来源: 举世瞩目 于 2003-10-14 19:30:00
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进入倒计时,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全世界瞩目的时刻,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成为世界关注的另一大热点。
大公报十月十四日报导说,哈工大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以航天领域为主的高、精、尖端科研工作。这次「神五」发射工作中,哈工大承担了载人飞船试验和宇航员训练的地面空间环境模拟器KM6工程的总承制任务,这是一种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和测试用的大型真空容器,它能模拟太空环境,相当于一个「人造小太空」。其制造安装精度之高是我国容器行业从未遇到过的。这是飞船升空前做太空模拟试验的关键设备和核心实验设备。哈工大组成多学科研制队伍,攻克了超大法兰盘、超大封头的成形、焊接和大型构件现场精加工等多项技术难关,高质量完成了这项令人瞩目并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的工程。
确保精确轨道飞行
「神舟」五号以高精度完成飞行,并在预定地点返回,其控制系统必须经过充分的地面模拟。哈工大承担的又一个重大项目----「OUT型三轴仿真实验闭式转台及其所构成的仿真系统」。这是一种用于飞船在进行地面试验时与仿真计算机、地球模拟器和太阳模拟器一起构成卫星(飞船)的闭路仿真和测试系统。承担这项任务的哈工大青年精英们,采用新颖的框架形式,使该系统不仅具备宽广的视场角和极高的承载能力,而且还具有很高的静、动态精度,其整体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新产品水平,为确保飞船精确地在轨道飞行起到很大作用。
攻克壳体焊接难题
在「神舟」号飞船上,哈工大的第三个贡献是返回舱制造。由于返回舱返回地面经过大气层时,因摩擦而产生高温,在返回舱的金属壳体外必须加上一层防热保护层,为此,金属壳体的焊接变形就必须控制在相当高的精度范围内,以保证防热保护层与金属壳体的紧密贴合,以避免造成返回地面时保护层的脱落。在第一艘返回舱因焊接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哈工大的焊接老专家田锡唐提出了「逐点挤压焊缝法」来控制变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飞船总装厂技术人员大力协助下终于解决了这个重大技术关键。
哈工大的教师们还以超常的速度,与航天总体设计部合作研制了「载人飞船数据管理分系统主控容错计算机」,哈工大的教师们只用了短短九个月时间完成了原定要两年完成的这一高难度样机的研制工作。由于该计算机提前完成,并一次试验成功,取得了全部数据,使得分系统成为全船系统中最先完成的部分,从而促进了整个系统联调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故障诊断度身定造
哈工大教师为「神舟」五号飞船作的第五项具体贡献是为飞船研制的一套「故障诊断」系统。目的是在飞船出现重大故障时为宇航员提供一套逃逸救生系统,而这一指令必须通过整个飞船的精确可靠的故障诊断系统来实现。在没有资料可循条件下,黄文虎院士与教师们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模型方案,并得到认可。
除了直接参与飞船本体的研制以外,他们还利用这个平台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哈工大曾多次利用「神舟」系列飞船,搭载水稻、玉米和花卉种子进入太空进行试验,开展空间育种方面的科学研究。观察其在微重力和重粒子的太空环境影响下性状是否发生改变,为今后粮食及花卉品种改良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据了解发射「神舟」号的新型火箭的总设计师刘竹生、新型火箭的副总指挥徐达哲,本次发射任务的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副总指挥胡世祥等都是哈工大培养出来的高材生。
文章来源: 举世瞩目 于 2003-10-14 19:30:00
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进入倒计时,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全世界瞩目的时刻,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成为世界关注的另一大热点。
大公报十月十四日报导说,哈工大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以航天领域为主的高、精、尖端科研工作。这次「神五」发射工作中,哈工大承担了载人飞船试验和宇航员训练的地面空间环境模拟器KM6工程的总承制任务,这是一种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和测试用的大型真空容器,它能模拟太空环境,相当于一个「人造小太空」。其制造安装精度之高是我国容器行业从未遇到过的。这是飞船升空前做太空模拟试验的关键设备和核心实验设备。哈工大组成多学科研制队伍,攻克了超大法兰盘、超大封头的成形、焊接和大型构件现场精加工等多项技术难关,高质量完成了这项令人瞩目并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的工程。
确保精确轨道飞行
「神舟」五号以高精度完成飞行,并在预定地点返回,其控制系统必须经过充分的地面模拟。哈工大承担的又一个重大项目----「OUT型三轴仿真实验闭式转台及其所构成的仿真系统」。这是一种用于飞船在进行地面试验时与仿真计算机、地球模拟器和太阳模拟器一起构成卫星(飞船)的闭路仿真和测试系统。承担这项任务的哈工大青年精英们,采用新颖的框架形式,使该系统不仅具备宽广的视场角和极高的承载能力,而且还具有很高的静、动态精度,其整体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新产品水平,为确保飞船精确地在轨道飞行起到很大作用。
攻克壳体焊接难题
在「神舟」号飞船上,哈工大的第三个贡献是返回舱制造。由于返回舱返回地面经过大气层时,因摩擦而产生高温,在返回舱的金属壳体外必须加上一层防热保护层,为此,金属壳体的焊接变形就必须控制在相当高的精度范围内,以保证防热保护层与金属壳体的紧密贴合,以避免造成返回地面时保护层的脱落。在第一艘返回舱因焊接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哈工大的焊接老专家田锡唐提出了「逐点挤压焊缝法」来控制变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飞船总装厂技术人员大力协助下终于解决了这个重大技术关键。
哈工大的教师们还以超常的速度,与航天总体设计部合作研制了「载人飞船数据管理分系统主控容错计算机」,哈工大的教师们只用了短短九个月时间完成了原定要两年完成的这一高难度样机的研制工作。由于该计算机提前完成,并一次试验成功,取得了全部数据,使得分系统成为全船系统中最先完成的部分,从而促进了整个系统联调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故障诊断度身定造
哈工大教师为「神舟」五号飞船作的第五项具体贡献是为飞船研制的一套「故障诊断」系统。目的是在飞船出现重大故障时为宇航员提供一套逃逸救生系统,而这一指令必须通过整个飞船的精确可靠的故障诊断系统来实现。在没有资料可循条件下,黄文虎院士与教师们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模型方案,并得到认可。
除了直接参与飞船本体的研制以外,他们还利用这个平台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哈工大曾多次利用「神舟」系列飞船,搭载水稻、玉米和花卉种子进入太空进行试验,开展空间育种方面的科学研究。观察其在微重力和重粒子的太空环境影响下性状是否发生改变,为今后粮食及花卉品种改良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据了解发射「神舟」号的新型火箭的总设计师刘竹生、新型火箭的副总指挥徐达哲,本次发射任务的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副总指挥胡世祥等都是哈工大培养出来的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