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出不了天才

国为什么出不了天才 (2013-03-12 16:43:37)转载▼ 标签: 杂谈


中国的天才被扼杀的四种方式



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涉嫌轮奸,己被刑事拘留。曾因寻衅滋事被收容教养一年的李天一,在获释不到半年即再度惹祸。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引发微博热议,有调侃揶揄派封李天一为名符其实的“坑爹”之星,更指李双江“惯子如杀人”。而更多的人则开始反思家长责任和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李双江无疑用他血淋淋的教训给天下父母上了一课,而我们也许更应该反思的是,这不仅仅是李双江的悲哀,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当下中国有多少像李天一样的富家子弟、名人后代,他们从小就含着金钥匙长大。从李天一的成长经历可知:最好的英语老师,最好的钢琴老师,最好的书法老师,等等。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如今李天一真摊上大事了!但是反思李天一的悲剧或教训,不难发现这不仅是其父李双江无原则地溺爱、包庇和纵容,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知道在李天一逐步走向犯罪道路的过程中有多少人曾为其做过护短的帮凶?也许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当下为何中国多出李天一而少出天才?



北京奥运会连夺八块金牌的游泳天才菲尔普斯从小患有多动症,曾被母亲当成病人长期治疗,直到遇到他的启蒙教练。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在上学时是个没有学校肯要的特差生。在十几年的学生时期,他一直认为自己非常笨。画画是惟一能让他感到松弛的事情。幸运的是,朱德庸的父母从不给他施加压力,一直任他自由发展,终于成就了一个漫画天才。问题来了:假如这些真命天才活在祖国内地,下场该是什么?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这样的天才?是什么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一,枪打出头鸟的文化和秩序



中国人说“棒打出头鸟”,常用于长辈教训晚辈劝其不要爱出风头,它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同在中国人的脑袋里呆了几千年。因为出头是要付出代价的,无论是古语“出头的椽子先烂”,还是现实语境里流行的“墙倒众人推”、“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伤人”、“法不责众”“闷声发大财”、等等。似乎都是对一些人不走寻常路的警告。



为什么枪要打出头鸟?因为大部分人认为,个人的力量通常总是小于群体的力量;混迹于大多数之间,怎么排位也不至于最末尾吧?虽然独立于大多数可能是超越者的高位,但大多数人转个方向后,你就成了被排挤、排斥的对象以至于掉入末位陷阱,利益最大化,也就意味着风险最大化;上游冒险,下游危险,中游保险,多数人的选择多数时候是对的,标新立异容易出错;选择像多数人一样,不需要多动脑筋、多费时间和精力,减少了抉择成本,也减少了交易成本。



二,中国人几千年的中庸思想



我们民族似乎有着一种像“黑洞一样的潜移默化的力量”,能把一切激进向上的思想,一切外来思想都消化变成了“中庸思想”。“中庸之道”强调万事不能冒进,凡事主张“和为贵”,道家强调“忍”和“避让”,在为人处事上,提倡打太极似的回旋策略;化解矛盾冲突时,经常强调退一步海阔天空。至于佛教,更是强调忍耐、宽恕,主张“慈悲为怀”,只要放下屠刀,即可立地成佛。



在此文化下,有西汉名将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终成大器;有孙膑装疯卖傻,最后收拾了庞涓……在国人心目中,忍耐是一种美德。在英雄的感召下,“忍”已经融入到国人的性格之中。其恶劣的后果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使得国人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愿冒进、不想出名、害怕成就,最后成为无能的“庸”者。



三,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



不久前路过街头,不时看见一些人围在一起,中间放着一些药材,一伙人议论纷纷,这个说这药材是宝,能治百病,那个说他家哪个亲戚几十年的风湿病就靠这药治好了。于是人越来越多,不一会儿,药材卖光了。这就是从众。那么什么是羊群效应?一只牧羊犬可以放牧几百只羊,与其夸经过训练后的狗厉害,不如说羊们甘心情愿被领导。因为羊是畜生,脑腔容积小,缺乏思维能力,所以大队伍往哪边走,它们就小跑着、颠着赶紧追上去,生怕落单被欺负、孤立。



而究其心理,有三点原因:一是认为多数人认为对的一定是对的;二是怕不跟随会吃亏;三是懒得思考,随大流最安全。具体表现为个体盲目服从权威,被迫屈从于多数人的看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由于屈从于大家的压力,丧失主见,从而养成了亦步亦趋、顺从众意的思维习惯。以至于发展到只会模仿、追随、抄袭、请示、似乎只有这样才会感到安全。



四,中国式教育毁灭了创新精神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这是网民的回答:1.中国人的聪明智慧不会差。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是具有阉割功能的,只会把乔布斯、比尔·盖茨和戴尔这样的苗子不是阉掉,就是去性别化,让他们成为符合这个社会种类。2.因为中国没有培育乔布斯的土壤。也许在中高考中“被社会淘汰了”。3.先学会尊重创新吧。一个山寨之国,盗版横行,A货泛滥,创新成先烈,模仿赚钱易,出乔“教”主是不可能了,乔“寨”主还是可以出一大堆的……



曾经我们提倡的教育是“做革命的螺丝钉”、“毛主席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那时政治运动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听话”教育成了孩子成长的全部要求,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父母与小孩子分手时的叮嘱语几乎都是“乖,听话……”;耶鲁大学的校长就曾说过:中国学生‘太听话’了。在整齐划一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们的个性和天赋已很难遇到伯乐。多数有自我意识的孩子往往被归为异类,甚至被无情地扫进时代的垃圾堆。而真正健全的社会不仅承认平凡的伟大,还必须为天才留下存活的空间。想来大概是因为,一个麻雀总是灭掉孤独苍鹰的世界是缺乏魅力的。
分享:
 
他可以考托福, GRE 啊, 文中也没有写到他有没有和其他喜欢理论物理和哲学的人交流的故事, 我认识这样的人不少
是的,上了大学有很多事要靠自己去争取。这孩子还是有很大欠缺。
 
他如果一直在家乡,说不定活得很幸福。
 
Kingston 那个给实验室同事下毒的那个博士怎么样?
 
到大学再去找天才那就太迟了。天才培养要从小开始。因材施教。
这好比炼钢阶段就决定材料能派什么用处。没有打造成特种钢,将来只能造普通的螺丝钉
英美俄法都有各自的天才培养体系。中国基本没有。

大学的老师应该有目地的去发现天才,而不是把学生一概培养成螺丝钉。
 
最后编辑:
极有天赋的神童和我们一般人不同,他们的喜乐也和我等俗人不同,也是江西的神童宁铂也是不喜欢物理,喜欢天文,出家修行去了。家有神童,不一定是好事。
 
前有陈景润。
 
他可以考托福, GRE 啊, 文中也没有写到他有没有和其他喜欢理论物理和哲学的人交流的故事, 我认识这样的人不少
出国留学?

你是要害死他啊?!
 
四个字,脚踏实地!
 
乔布斯当年也是不务正业的浪荡子的典范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