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上罗大佑的时候,他的巅峰期已经过去了。
后知后觉的我,少年时更喜欢读书,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世界。每次总是一首歌要滥大街了,我才注意到新的流行歌曲。而罗大佑的歌,好像从来没有这样过。即便是当年《童年》传遍大街小巷,可当时是成方圆唱的。
少年时听歌的记忆,总是和小伙伴在一起:高中好友那时喜欢王杰,曾一遍遍给我普及他的歌和个人故事;童安格是大学好友介绍给我的,那时她喜欢《花瓣雨》,我喜欢《留声机恋曲》;第一次听到姜育恒,是街边的小店录音机传来的,“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于是不能自已,街头伫立,听完全篇;在初中好友家里听邓丽君,那盘《淡淡幽情》,记到如今(很快那盘磁带就被好友父母收了起来,大概怕靡靡之音腐蚀了我们幼小的心灵?);高中时,和朋友深夜在教研室偷偷听齐秦,那首《燃烧爱情》翻来覆去地听,尽管那时什么都不懂,只有憧憬;高中时有女孩来我们宿舍玩,坐在床上,弹着吉他唱,“心有千千结,你不能明白”。。。
只有罗大佑,是我一个人听:大学时,深夜里,带着耳机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地欣赏;工作以后,等车的时候,洗菜的间隙,忆起罗大佑,那些旋律和歌句在心中反复回响;而今,开车在上下班的路上,我依旧会再三品尝。那些远去的童年,那些闪亮的日子,那些被流水带走的光阴,那些哭过爱过的青春,都一一浮现,让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真正喜欢上罗大佑,还是上大学的时候。那一年六月,在大讲堂旁边的柿子林里,我从一位即将离校的学长手里,花一块钱买到一本港台诗歌选。第一次读到了《光阴的故事》,真是一见钟情,直击心底,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好像自己想要说的,把自己对青春的感觉和情绪全用诗意表达出来了,就此拜倒在罗大佑的西装裤下。
罗大佑于我,既不是流行歌星,也不是音乐教父。在我心中,罗大佑首先是一个诗人,一个懂音乐的诗人,只不过把自己的诗谱上曲子唱出来。
罗大佑的歌,更像是文艺青年的心声,感悟人生,青春,梦想和爱情,有一颗敏感的心,有一种人文情怀,有一点点叛逆不羁,一点点愤世嫉俗,一点点悲天悯人,还有一点点无病呻吟。关心时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却又不知怎么解决问题。理想主义面对现实,失望,却又无可奈何。
罗大佑的情歌,在我青春怒放,感情最热烈的时候,来到我面前。我喜欢爱情淡定从容一些,“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已足够深情,“十娘给你做面汤”什么的就太恶俗了;不要把爱情看得那么重,即便是分手,也不要哭天抢地,“我忍住胸口的泪水,只是为了告诉我自己我不在乎”;在爱情中,也不要迷失自己,自重一些,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他的情歌,就合我的心意。
好像从来没有狂热地爱上过什么,喜欢的书可以一读再读,喜欢的歌可以重复地听。喜欢的电影可以看无数遍。最喜欢的演员,我也不会觉得他/她的电影都好看;最喜欢的导演,吸引我的作品也只有几部;最喜欢的诗人,让我倾心的诗也不会超过几首。比如罗大佑,喜欢的歌我可以一直循环听好几天,一般的歌一遍就算,不喜欢的,就直接跳过掉。
有时候想,爱上一个人,喜欢一件事,时机非常重要。我现在最爱的,依旧是年轻时看过的书,听过的歌,喜欢的电影。大概是因为青春的印迹吧!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对的书,对的歌,都是缘分。也许以后还有更好的书,更动听的歌,更动人的电影,我依旧会觉得他们很好很好,可也就是“很好”而已。我已心如磐石,再也不会轻易感动了。
大学的买了一盘罗大佑的磁带,陪着我飘洋过海,至今尚在。直到前几年我又买了一套罗大佑的CD,才安然退休。有的歌,只能流行一时;而有的歌,却可以流传一世。年轻时也喜欢过别人的歌,可时过境迁,很快就抛到脑后,经不得时间的考验,只是偶尔拿出来怀下旧。而罗大佑的歌,我听了二十多年,还会一直听下去。如果这都不算是真爱,请告诉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一】童年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二】闪亮的日子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三】告别的年代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四】亚细亚的孤儿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五】东方之珠 ---- 写给一个城市的情书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六】未来的主人翁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七】乡愁四韵 ---- 诗与歌的融合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八】滚滚红尘 ---- 才女的爱情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九】你的样子 ---- 浪子的真心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恋曲1980 恋曲1990 恋曲2000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一】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二】爱的箴言及其他罗氏情歌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三】之乎者也,鹿港小镇 ---- 划时代的歌声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四】爱人同志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五】光阴的故事
(To be continued)
后知后觉的我,少年时更喜欢读书,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世界。每次总是一首歌要滥大街了,我才注意到新的流行歌曲。而罗大佑的歌,好像从来没有这样过。即便是当年《童年》传遍大街小巷,可当时是成方圆唱的。
少年时听歌的记忆,总是和小伙伴在一起:高中好友那时喜欢王杰,曾一遍遍给我普及他的歌和个人故事;童安格是大学好友介绍给我的,那时她喜欢《花瓣雨》,我喜欢《留声机恋曲》;第一次听到姜育恒,是街边的小店录音机传来的,“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于是不能自已,街头伫立,听完全篇;在初中好友家里听邓丽君,那盘《淡淡幽情》,记到如今(很快那盘磁带就被好友父母收了起来,大概怕靡靡之音腐蚀了我们幼小的心灵?);高中时,和朋友深夜在教研室偷偷听齐秦,那首《燃烧爱情》翻来覆去地听,尽管那时什么都不懂,只有憧憬;高中时有女孩来我们宿舍玩,坐在床上,弹着吉他唱,“心有千千结,你不能明白”。。。
只有罗大佑,是我一个人听:大学时,深夜里,带着耳机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地欣赏;工作以后,等车的时候,洗菜的间隙,忆起罗大佑,那些旋律和歌句在心中反复回响;而今,开车在上下班的路上,我依旧会再三品尝。那些远去的童年,那些闪亮的日子,那些被流水带走的光阴,那些哭过爱过的青春,都一一浮现,让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真正喜欢上罗大佑,还是上大学的时候。那一年六月,在大讲堂旁边的柿子林里,我从一位即将离校的学长手里,花一块钱买到一本港台诗歌选。第一次读到了《光阴的故事》,真是一见钟情,直击心底,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好像自己想要说的,把自己对青春的感觉和情绪全用诗意表达出来了,就此拜倒在罗大佑的西装裤下。
罗大佑于我,既不是流行歌星,也不是音乐教父。在我心中,罗大佑首先是一个诗人,一个懂音乐的诗人,只不过把自己的诗谱上曲子唱出来。
罗大佑的歌,更像是文艺青年的心声,感悟人生,青春,梦想和爱情,有一颗敏感的心,有一种人文情怀,有一点点叛逆不羁,一点点愤世嫉俗,一点点悲天悯人,还有一点点无病呻吟。关心时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却又不知怎么解决问题。理想主义面对现实,失望,却又无可奈何。
罗大佑的情歌,在我青春怒放,感情最热烈的时候,来到我面前。我喜欢爱情淡定从容一些,“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已足够深情,“十娘给你做面汤”什么的就太恶俗了;不要把爱情看得那么重,即便是分手,也不要哭天抢地,“我忍住胸口的泪水,只是为了告诉我自己我不在乎”;在爱情中,也不要迷失自己,自重一些,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他的情歌,就合我的心意。
好像从来没有狂热地爱上过什么,喜欢的书可以一读再读,喜欢的歌可以重复地听。喜欢的电影可以看无数遍。最喜欢的演员,我也不会觉得他/她的电影都好看;最喜欢的导演,吸引我的作品也只有几部;最喜欢的诗人,让我倾心的诗也不会超过几首。比如罗大佑,喜欢的歌我可以一直循环听好几天,一般的歌一遍就算,不喜欢的,就直接跳过掉。
有时候想,爱上一个人,喜欢一件事,时机非常重要。我现在最爱的,依旧是年轻时看过的书,听过的歌,喜欢的电影。大概是因为青春的印迹吧!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对的书,对的歌,都是缘分。也许以后还有更好的书,更动听的歌,更动人的电影,我依旧会觉得他们很好很好,可也就是“很好”而已。我已心如磐石,再也不会轻易感动了。
大学的买了一盘罗大佑的磁带,陪着我飘洋过海,至今尚在。直到前几年我又买了一套罗大佑的CD,才安然退休。有的歌,只能流行一时;而有的歌,却可以流传一世。年轻时也喜欢过别人的歌,可时过境迁,很快就抛到脑后,经不得时间的考验,只是偶尔拿出来怀下旧。而罗大佑的歌,我听了二十多年,还会一直听下去。如果这都不算是真爱,请告诉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一】童年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二】闪亮的日子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三】告别的年代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四】亚细亚的孤儿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五】东方之珠 ---- 写给一个城市的情书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六】未来的主人翁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七】乡愁四韵 ---- 诗与歌的融合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八】滚滚红尘 ---- 才女的爱情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九】你的样子 ---- 浪子的真心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恋曲1980 恋曲1990 恋曲2000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一】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二】爱的箴言及其他罗氏情歌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三】之乎者也,鹿港小镇 ---- 划时代的歌声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四】爱人同志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五】光阴的故事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