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 (ZT)
在口腔诸多疾病中,除了龋齿与牙周病外,就属复发性溃疡最令人困扰。它常反复地侵犯口腔中,非角化性的上皮,例如唇黏膜、颊黏膜及舌黏膜等,造成患者说话、吞绵和饮食上的困扰与不便。
早在十九世纪末,历史上就已完整地记载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程,在最初24小时内,其症状并不明显,有些人可能会有刺痛或灼痛的前驱症状,之後二至三天,患处产生红色斑疹或丘疹,其上皮由腐蚀进而在病灶中央形成溃疡,并逐渐往外扩大,疼痛加剧,其外观呈圆形或卵圆形,患部中央部位凹陷,外围的红斑晕圈为其特色之一。大约五至七天,溃疡表面渐由纤维性腐痂所覆盖,疼痛渐趋缓和,溃疡也开始愈合,红斑逐渐消失,黏膜表面又恢复光滑。除非溃疡很深,通常都不会留下疤痕。这种轻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每次发作时,其病灶数目约一至五个,每个病灶的直径小於一公分,多发生於非角化口腔黏膜,整个病灶约两个星期。另外,尚有重型和泡疹型复发性溃疡,其感染的范围更广,病灶数目与病情都更重,唯这两类复发性溃疡较为少见。
真正引起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原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只怀疑可能和口腔感染或交叉反应所造成的自体免疫性疾病有关。不过对於口腔溃疡诱因的研究倒是不少。其中较受重视的诱因如:大多数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都曾有先前创伤的病史,因此,创伤可能是诱因之一。
荷尔蒙的变化也与溃疡的发生率有关,女性患者常抱怨经前一星期发生溃疡的情形较高,而在怀孕的妇女发生率则偏低。而压力与情绪因素更是常被认为是复发性溃疡的重要诱因。另外,某些过敏原也可能透过一连串反应而造成溃疡。由於病因至今尚未确定,因此对於此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结果的预期性仍然偏低。目前使用於治疗此症的药物,大多是类固醇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组织胺剂及收敛剂等。而患者对各类药物的反应并不同,故应以尝试疗法的方式找出个别适当的药物与剂量,若能在病发早期,即与给药,可使有效控制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缩短病程时间。
虽然,常见的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通常都会自然痊愈,对身体也没有太大的伤害,或後遗症,但是某些少见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及具有全身性潜因的溃疡却不能等闲视之。曾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所苦的患者,平时应尽量摒除各种诱因,减少复发的机会.倘若一旦再度发作,则应即早就医,接受检查与治疗,以减轻病痛,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