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第一隧”怎样建 中外专家提出意见

记得忘记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5-03
消息
1,56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荆楚在线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涂亚卓黄宏通讯员申志忠)昨日,为期两天的“武汉长江隧道(含地铁)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专家咨询会”在汉结束。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到会表示,该市将争取使“长江第一隧”项目明年有实质性进展。

咨询会上,14位国内外专家充分肯定了由铁四院、市规划院和交规院共同提交的《长江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就公路地铁隧道分建还是合建、江底通道采用何种方式建设、如何疏散市内交通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意见。

公路、地铁隧道分建较为合理

公路、地铁是分建还是合建?专家们认为,公铁合建会加大隧道的高程、宽度,增加施工难度。考虑到现有工程条件,两种隧道分建较为合理。如果此意见被采纳,那么“长江第一隧”将是公路隧道。

昨日,专家组肯定了设计单位的推荐:汉口岸越江位置,设在青岛路处的江滩公园入口附近;武昌岸越江位置,设在长江船舶设计院附近。

过江隧道宜采用盾构法施工

目前,过江隧道的建设方式有两种:一是沉管法,即将管道直接埋入江底形成通道;二是盾构法,即使用盾构机在江底开挖出一条通道。

沉管法和盾构法各有其优缺点。沉管法在运营条件、防水、防灾等方面明显优越,但施工难度大、风险大,施工过程中对防洪、通航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造价高出盾构法的25%。相比较,盾构法技术成熟,对防汛没有影响,拆迁量较小,施工期短,施工时长江航运不受影响。

专家们认为,武汉长江隧道是我国在长江上兴建的第一条过江隧道,不能冒太大风险,首先要确保安全。因此,宜采用盾构法施工。

设计单位提出,青岛路隧道是城市快速主干道,不便再引入过多的车流,建议隧道设置为4车道。对此,专家们也表示认可。

市内交通如何疏解

过江隧道建成后,势必打破该市中心城区现有的交通格局,车流走向将会重新分配。为此,设计单位对进出隧道的车流进行预测分析后,编制出多套交通疏解方案。专家组建议采用以下方案:

汉口岸,在旧城区内设隧道出入口,采用胜利街、天津路右进、右出方案进行第一次交通疏解;隧道主交通流在下穿中山大道后至大智路,在京汉大道进行第二次交通疏解;再至解放大道,在香港路立交桥(待建)进行第三次交通疏解。

武昌岸,车流在友谊大道(即武青三干道)附近设隧道出入口,车辆通过友谊大道立交桥(待建)进行第一次疏解,再通过沙湖,至中北路进行第二次疏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