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回过火后的情况吧。。顺便推到重修呗。
其实最好的结果是抓住个穆斯林电工。。。即能世界范围内集中圈营穆斯林,圆了神甫们的梦,又能合理合法地让海湾国家的王子、富豪们出点份子钱。
多亏800年前绝妙设计 保住巴黎圣母院最宝贵部分
京港台:2019-4-17 05:57|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 |
今天发生了一件让全世界都震惊又痛心的事情:
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6点左右,巴黎圣母院突然起火。熊熊火光迅速蔓延,超过400名消防员赶赴现场,经过5个小时的救援火势总算得到了控制。
大火虽然最终被扑灭了,但还是对圣母院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毁:
在无数巴黎市民的注视下,在全球千万观众的关注中,大教堂的屋顶毁了,标志性的塔尖塌了....
此时,再多的言语也很难形容目睹了圣母院大火的巴黎市民们心中的感受。
巴黎圣母院从修建到现在已经经过850多年了。多少个百年风霜,多少次朝代更迭过去了,它依然屹立在塞纳河畔,注视着巴黎,注视着世界。
人们曾经天真地以为,它过往漫长的历史是一种证明,证明它将继续屹立一个又一个百年,能超脱个体能够感受到的时间尺度,永远地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但如今,一场大火让人们梦醒了:原来即便是被视作国家象征、世界瑰宝的巴黎圣母院,也会在顷刻间倒塌。原来这个世界上,本没有什么东西能永垂不朽…
大火造成的不仅是圣母院的损毁,也给无数人心中留下了伤痛。但是,在火光熄灭之后,希望却再次燃起。
巴黎圣母院在这场大火中的确遭到了严重的损毁,但是它并没有就此消失:
大部分主体框架结构还在,前面的两个钟楼还在,教堂内曾经存放的文物也都还在。
人们并没有失去巴黎圣母院,也不会放弃巴黎圣母院。
正如它曾经经过的挫折一样,这次也希望它能在人们的珍视中得到重建…
【历经风霜的巴黎圣母院,过往也曾磨难重重】
对于
法国人来说,如果埃菲尔铁塔象征着巴黎,那巴黎圣母院就是法国的文化代表。
这里每年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1300多万名游客,作为悠久的历史和艺术的集合体,它值得人们拼尽全力去珍惜。但其实回顾圣母院从修建到现在的八百多年,也曾经历过无数的磨难。
在现有的巴黎圣母院成型前,这里从452年来就有一些寺庙或教堂,并随着这个地区的教众增加而不断扩建。1160年,在巴黎的主教莫里斯·苏利的领导下,巴黎人决定修一个更新更大的教堂。为了修这个教堂,人们拆了原址上的罗马式教堂,选择回收利用了一部分原建筑的材料,如一部分当时比较难找的橡木木材,用于建造新的巴黎圣母院。经过之后近180年的修建,一个哥特式风格的新教堂:巴黎圣母院大致完工。可以说,就算是在刚刚完工的那一刻,巴黎圣母院也能算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教堂”了。
和很多历史古迹一样,在建成后的这几百年里,巴黎圣母院有过很辉煌的时刻,也曾经一度没落到快要被拆毁。
(19世纪的巴黎圣母院)
1548年时,胡格诺派的教徒们蓄意破坏了一部分巴黎圣母院的雕像,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不应该有的偶像崇拜;
在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统治期间,大教堂也经过了多次改建,以图更符合当时流行的古典风格。在这段时间的重建中,许多12世纪的彩色玻璃窗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白色的玻璃窗;
1413年修建的一座巨大的雕像,也在1786年被拆毁;
具有哥特式风格的标志性尖顶,也在18世纪中期被风吹坏…
如果说上诉的改建、拆毁只是小打小闹,那到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圣母院遭到的就是正儿八经的破坏。
1793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的控制权几经过更换,革命者中的暴徒和君主专制的拥护者,都对它进行过破坏和掠夺。教堂中存放的许多宝藏都被摧毁和洗劫,位于西立面的二十八圣经国王雕像,也被人们以“看起来像法国国王”而全部“斩首”;人们拆掉之前的圣母玛利亚雕塑,用自由女神的雕像来代替;所有和宗教意象有关的装饰都被破坏,紧急时刻,教堂还曾经被用来当做存储食物的大仓库…
1801年,随着拿破仑重新掌权,巴黎圣母院被重新修复,并在1804年成为拿破仑加冕为皇帝的场所。但是革命给大教堂带来的重创,使得整个19世纪大教堂内部都处于半摧毁的状态,修复之路漫漫无期…
但历史动荡时期被摧毁的东西太多,如果不是1831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出现,巴黎圣母院或许无法在短期内获得那么高的关注度。
雨果为圣母院命运的波折而感慨,更为它所见证的法兰西人民的命运而叹息。《巴黎圣母院》的出版和传播,让法国民众更加珍惜这座历史古迹。于是在1844年,法国国王下令权利修复大教堂,召集了一大群雕塑家、玻璃制造商和工匠们,开始为巴黎圣母院的新生动工。
这群工匠、建筑师、艺术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仅对大教堂进行了修复,也创造了另一个版本的圣母院:他们拔高了原始的尖顶,让它变得更加华丽;在圣母院内增添了很多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雕像,让圣母院变得更加浪漫….经过25年的修复,巴黎圣母院变得更加坚固、壮观和华丽,以一种新的姿态又屹立了半个多世纪。
1944年8月,在国王下令修复圣母院恰好一百年后,巴黎正处于二战胜利前夕。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奇迹般地并没有对圣母院造成太严重的损毁。战争胜利后巴黎圣母院也响起了钟声,回荡在整个巴黎上空宣告着战争的结束…
关于这一切,甚至还有民间传言称,德军在败退前曾经在圣母院埋了炸药,可是那个留下来触发炸药的士兵最终决定放弃炸毁圣母院。
这个传言,最后被纳粹军官的一本回忆录所证实,
迪特里希·冯·肖尔蒂茨是希特勒派来镇守巴黎的统帅,当时希特勒下令死守巴黎,守不住就实施焦土政策,把巴黎烧毁,炸毁。
在最后关头,在希特勒一遍一遍的督促“巴黎烧了么”的追问下,迪特里希最后选择没有摧毁巴黎。
事后他把这一切写进了自己的回忆录“Is Paris burning?" 里...
当然,对于这一段历史,后世的人有各种评价。
有人觉得,他是真的最后时刻悔改了自己的一切,是他救了巴黎,是纳粹里的善人。
也有人觉得,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血纳粹分子,怎么可能违背希特勒的命令,真实情况是当时巴黎内部的抵抗力量已经发起,他根本没有机会真的去实施焦土计划。 而就算下令,他也会死在抵抗力量的围剿下。 因此作出这个决定只不过是想要给自己保命的行为,而事后的回忆录也不过是洗白罢了。
但是无论后人怎么评价,那个没有做出“烧毁巴黎”决定的人,是他。
经过了800年的风霜洗礼,这座大教堂已经不简单地是某一个宗教、某一个国家、某个政权的所有物了,而是见证了无数历史,凝聚了无数代人心血的文化的结晶。它值得且应该和历史上其他所有珍贵的文明遗迹一样,被现代人用心保护和珍惜。
【主体框架还在,文物还在,巴黎圣母院就还在】
正是怀着一种对待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的态度,法国政府过去这些年里一直在努力对大教堂进行各种修复、维护。
这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后,巴黎的空气污染加剧侵蚀了大教堂外部石砌雕花,很多石头都变色了,到了1980年代是很多石像也因为年久失修而掉落下来。
于是,从1991年开始,法国政府组织了一个长达十年的大教堂修复计划,尽可能地保留了大教堂的原有建材的前提下,更换了大部分需要替换的外观装饰;另外还在屋顶上安装了一个电线系统,以阻止鸽子们进入筑巢等;大教堂的管风琴也经过改装,变成可以通过电脑系统控制。
但是,这些修复在很多文物遗迹专家看来是不够的。 尽管人们已经有了维护和重修的意识,但大教堂的仍然从1990年代呈现出恶化的迹象。
在各种空气污染加剧的风化下,教堂的石体已经出现了各种侵蚀的状态。
外墙开始崩落。
一些崩落的石块经常如此散落在房顶上。
一些崩落下来的大块结构,就这么被堆在教堂后面的草坪上。
相关方面表示,教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以致于光靠日常的周期性小修复已经没有办法阻止它继续恶化的程度。
要想拯救巴黎圣母院,必须经过彻底的维修和保护。
这使得人们敦促法国政府在2010年开始了新的改造计划,翻修工程估计要耗资一亿欧元,通过政府和私人捐款的形式筹集资金。
这次修复工程的最终在民间捐款的支援下顺利开展了,并在2018年年底,开始了耗资600万欧元的大教堂尖顶的翻修,预计要一年才能结束。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翻修还没有结束,塔尖就在大火中倒塌了…
在了解了巴黎圣母院的历史后再来看这场大火,无疑是让人更加悲痛的。
无数人依然呆呆地望着夜幕中仍然冒着浓烟的圣母院,心中充满了悲伤和疑虑:巴黎圣母院会好起来吗?
直到凌晨,当消防队员表示大火已经控制,圣母院的主体结构和两座塔楼都保存了下来,第一批内部的照片公布后,
不少人群,才终于松了一小口气......
为什么?
因为在大火期间的航拍上看到,
似乎整个教堂的内部都在烧....
然而当时没有人注意到一个细节,
那就是看着教堂虽然在烧,
但是教堂两翼的窗户确是暗的,里面没有火!
只有房顶有火!
等到第一批内部礼拜堂的照片公布后,
人们看见,礼拜堂内部似乎还是完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