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地方小报竟放了一颗类似亩产万斤的大卫星!依我看,这就是当年王洪成水变油又穿上了新马甲嘛。
还别惊讶,只喝水的车真能做出来,但决不是南阳的喝水制氢,而是用盐差渗透能量作动力。
条件是:车顶接受的自然能量(太阳+风能+湿度差),必须将稀释后的乏液,及时蒸发浓缩成准饱和状态,以持久获得两边最大盐浓度差。否则两边浓度降至海水与淡水那么小,或者更小至几乎相等,动力=0了。
就算把车顶的太阳能1300w/m^2照单全收,小车的车顶面积才多大啊?怎能获得10kw以上的蒸发功率,保证前端的纯水渗透能提供车辆高速运行的功率呢?目前似乎不可能,或尚待突破。
唉,惭愧!我被厉害省的厉害人弯道超车了,他们的只喝水的车已经上路,当地市委书记试乘后点赞了。
我这个还在敲敲打打的白车,可惜到现在结果仍不理想,加一次水,能跑20公里不错了,沿途找水源也困难。除非马路边上每隔十公里,装一个无人看管的免费水龙头。
车顶蒸发是个好主意,理论上应该无懈可击,下一步再试试。
据报道,南阳“青年汽车厂”凭此秘而不宣的水变油黑科技,悠到了81亿元。
天啦,还是咱笨,死活不肯瞎吹,现在的资源控制者,听惯了放大N倍的忽悠,哪能看得上我这没有卖相的干货呢?要是能拿到人家的一个零头搞研发,这个渗透能发动机技术早就过关了。
就算现在尚拿不出手的几十公里续航,将应用面收窄至公交线车,还是可行的,因为一是车顶面积大,采收的自然蒸发能量相应增大,二是在城市公交站设立注水口易如翻掌。站间距离一般1-2km,跑10个站快速加一次水,公交服务质量一点不会打折扣。
有兴趣一起完善者,不妨来个资本+智力合围,争取早日把盐差渗透液压发动机搞成功。
半透膜太贵了,反复试验很烧钱,有膜厂愿意捐助一些吗?将来给你记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瞧瞧现有各种制氢方法的成本对照表:
把你家铝合金窗撤下来换新的,然后卖废铝,看看多少钱一斤,你就知道这个羞于提及的烧铝车烧钱多么厉害了!列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可算出,用铝粉生产1kg氢气,要10kg铝材,你玩得起吗? 而1kg氢气的续航能力,只相当于4升不到的汽油!
技术上讲,水加铝制氢难在如何防止铝材表面与氧气接触生成致密氧化膜。估计他们声称的神秘催化剂就起这个作用。
反应产物氧化铝以及氢氧化铝,俗称铝土,残余价值大跌。再逆变回纯铝,那可是高耗能过程。一般用外国人发明的工艺Hall–Héroult process,在近千度的高温进行。
综合各方面情报来看,这是掩盖用铝做燃料加水制氢,不想暴露150¥每公斤氢气的天价成本,有忽悠政府补贴的嫌疑!
关于我的新发明
利用大面积晒盐的渗透新能源,不是最好的选择,但确是最经济可行的选择。
把大地全覆盖一层太阳能板PV,虽然听起来爽,但固定资产的投入是最大的,但把大地全覆盖一层水那绝对是最便宜的,只是没有意义而已。
好在盐水比普通水贵不到哪去,铺下去就能成为渗透新能源的后端,重大意义凸现!
露天晒盐虽然最经济,但又讨厌雨天以及污染,毕竟太粗旷了也不是好事。那就再加些钱,弄成封闭式最好。而且更爽的是,还能靠日光蒸馏水的持续生产,赚回封闭式的额外投资。
下图就是封闭式双产系统的一个局部单元。像太阳能电池板那样,精细地并联数不清的这样的太阳能盐水蒸发板,占满充满可再生能源的希望的田野,就是未来的大方向。当然,此板比PV版要厚重一些。
按照保守的试验数据,每平方米可采的年平均功率密度为3至12瓦/平米,年平均蒸馏水产率密度1至4吨/平米,那么对于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平方公里生产的蒸馏水,足以让市民们都有清洁卫生的水喝(不包括其他生活用水),至于预期电力88GWh则不足以满足市民需求,但可通过晒盐场的面积扩张来满足。
美国加州科学家Eric Torbet标定了他的日光蒸馏板的产率,见参考3的链接。至于可采功率密度的标定,等将来我从样板工程的报告中摘录,但预期的3W/m^2保底数,那只不过是从公认的正午日光功率密度1360W/m^2中,抠出来的微不足道的期盼。
联合国制定了2030前世界文明发展的远大目标,中国是签字国之一。所有签字国承诺:一个公民也不能掉队。习主席狠抓农村扶贫的落实,体现了中国实现承诺的国家意志。
远大目标共有17个,其中的#6号目标是饮用水,#7号是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别的目标咱够不着,我的这一发明,正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利器。
参考信源:
1、“水氢发动机”大概率是又一次“水变油”!
2、盐差“发条”发动机有望研制成功—我的新战场
3、Do-Right Solar distillator manual & video
4、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 - China Daily
5、最新消息:“水氢燃料车”创始人涉嫌诈骗,以造车为杠杆换煤炭。
6、电解铝科普文
7、Hall–Héroult process in Wikipedia
8、原文首发出处
还别惊讶,只喝水的车真能做出来,但决不是南阳的喝水制氢,而是用盐差渗透能量作动力。
条件是:车顶接受的自然能量(太阳+风能+湿度差),必须将稀释后的乏液,及时蒸发浓缩成准饱和状态,以持久获得两边最大盐浓度差。否则两边浓度降至海水与淡水那么小,或者更小至几乎相等,动力=0了。
就算把车顶的太阳能1300w/m^2照单全收,小车的车顶面积才多大啊?怎能获得10kw以上的蒸发功率,保证前端的纯水渗透能提供车辆高速运行的功率呢?目前似乎不可能,或尚待突破。
唉,惭愧!我被厉害省的厉害人弯道超车了,他们的只喝水的车已经上路,当地市委书记试乘后点赞了。
我这个还在敲敲打打的白车,可惜到现在结果仍不理想,加一次水,能跑20公里不错了,沿途找水源也困难。除非马路边上每隔十公里,装一个无人看管的免费水龙头。
车顶蒸发是个好主意,理论上应该无懈可击,下一步再试试。
据报道,南阳“青年汽车厂”凭此秘而不宣的水变油黑科技,悠到了81亿元。
天啦,还是咱笨,死活不肯瞎吹,现在的资源控制者,听惯了放大N倍的忽悠,哪能看得上我这没有卖相的干货呢?要是能拿到人家的一个零头搞研发,这个渗透能发动机技术早就过关了。
就算现在尚拿不出手的几十公里续航,将应用面收窄至公交线车,还是可行的,因为一是车顶面积大,采收的自然蒸发能量相应增大,二是在城市公交站设立注水口易如翻掌。站间距离一般1-2km,跑10个站快速加一次水,公交服务质量一点不会打折扣。
有兴趣一起完善者,不妨来个资本+智力合围,争取早日把盐差渗透液压发动机搞成功。
半透膜太贵了,反复试验很烧钱,有膜厂愿意捐助一些吗?将来给你记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瞧瞧现有各种制氢方法的成本对照表:
把你家铝合金窗撤下来换新的,然后卖废铝,看看多少钱一斤,你就知道这个羞于提及的烧铝车烧钱多么厉害了!列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可算出,用铝粉生产1kg氢气,要10kg铝材,你玩得起吗? 而1kg氢气的续航能力,只相当于4升不到的汽油!
技术上讲,水加铝制氢难在如何防止铝材表面与氧气接触生成致密氧化膜。估计他们声称的神秘催化剂就起这个作用。
反应产物氧化铝以及氢氧化铝,俗称铝土,残余价值大跌。再逆变回纯铝,那可是高耗能过程。一般用外国人发明的工艺Hall–Héroult process,在近千度的高温进行。
综合各方面情报来看,这是掩盖用铝做燃料加水制氢,不想暴露150¥每公斤氢气的天价成本,有忽悠政府补贴的嫌疑!
关于我的新发明
利用大面积晒盐的渗透新能源,不是最好的选择,但确是最经济可行的选择。
把大地全覆盖一层太阳能板PV,虽然听起来爽,但固定资产的投入是最大的,但把大地全覆盖一层水那绝对是最便宜的,只是没有意义而已。
好在盐水比普通水贵不到哪去,铺下去就能成为渗透新能源的后端,重大意义凸现!
露天晒盐虽然最经济,但又讨厌雨天以及污染,毕竟太粗旷了也不是好事。那就再加些钱,弄成封闭式最好。而且更爽的是,还能靠日光蒸馏水的持续生产,赚回封闭式的额外投资。
下图就是封闭式双产系统的一个局部单元。像太阳能电池板那样,精细地并联数不清的这样的太阳能盐水蒸发板,占满充满可再生能源的希望的田野,就是未来的大方向。当然,此板比PV版要厚重一些。
按照保守的试验数据,每平方米可采的年平均功率密度为3至12瓦/平米,年平均蒸馏水产率密度1至4吨/平米,那么对于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平方公里生产的蒸馏水,足以让市民们都有清洁卫生的水喝(不包括其他生活用水),至于预期电力88GWh则不足以满足市民需求,但可通过晒盐场的面积扩张来满足。
美国加州科学家Eric Torbet标定了他的日光蒸馏板的产率,见参考3的链接。至于可采功率密度的标定,等将来我从样板工程的报告中摘录,但预期的3W/m^2保底数,那只不过是从公认的正午日光功率密度1360W/m^2中,抠出来的微不足道的期盼。
联合国制定了2030前世界文明发展的远大目标,中国是签字国之一。所有签字国承诺:一个公民也不能掉队。习主席狠抓农村扶贫的落实,体现了中国实现承诺的国家意志。
远大目标共有17个,其中的#6号目标是饮用水,#7号是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别的目标咱够不着,我的这一发明,正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利器。
参考信源:
1、“水氢发动机”大概率是又一次“水变油”!
2、盐差“发条”发动机有望研制成功—我的新战场
3、Do-Right Solar distillator manual & video
4、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 - China Daily
5、最新消息:“水氢燃料车”创始人涉嫌诈骗,以造车为杠杆换煤炭。
6、电解铝科普文
7、Hall–Héroult process in Wikipedia
8、原文首发出处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