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Colonel by亲身感受了爬藤群

移步其他学校?啥意思?鼓励中产阶级家庭爬藤还是不爬藤?愿闻其详:zhichi:
不鼓励中产阶层爬藤:对孩子,父母都是压力。
孩子承受父母附出过多的压力。父母承受过多的经济压力。
 
俺不是推娃高手,基本不推娃。

这个真看个人,比如,家里土豪有产业,当然是首选大藤,弄个疼混个圈子回来继承产业。家里没钱,自己不用花钱哈佛给全奖,当然去。娃就想去花街挣大钱,砸锅卖铁也要去大疼(去上去不上花街另说)。。。 娃想学医的学商的搞编程的又不想砸锅卖铁的,当然首选McMaster Health Sciences, Queen QuARMS, Waterloo SE的。。。
其实花街并不难进,每年很多人离开花街,因此花街每年也招很多年轻人。

孩子如果想去,朝那条街努力,没有进不去的。
 
家里不差钱的,当然可以去爬。眼界,接触面,思维影响,应该还是有差别的。钱没那么多的,为了供孩子不说砸锅卖铁,但也严重影响父母生活质量甚至养老钱的,那又何必呢
这些年我身边例子都看到了,有父母为了供孩子美国读书,那么辛苦,还到处借钱,也有放弃美国offer就在加拿大读本科,发奋努力直接读博一样到美国最顶尖大学专业,我认为后者的选择更明智,也更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孩子有理想有能力的时候,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给别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带来麻烦甚至是痛苦,还是暂时放下理想,踏实依据能力走眼下的现实的路,2种选择,我认为后者更有担当更有责任心。
美国读本,没有奖学金的话,各种费用,的确太贵了,普通家庭真的难以承受。
校友只认本科,不认研究生。
 
校友只认本科,不认研究生。
跟国内一样,三清团指清华附中+清华本科+清华硕士:shy:听说大藤有校友加分,比如你父母是哈佛的,那父母是哈佛的博士算校友吗?
 
不鼓励中产阶层爬藤:对孩子,父母都是压力。
孩子承受父母附出过多的压力。父母承受过多的经济压力。
美国人会高看本科阶段入藤的孩子吗?国内还是很认可美藤的
 
只认高中。
为什么在美国顶尖名校眼中,只有本科生才算校友?
我们都知道美国大学非常在意维护校友关系,校友的子女也能够在申请时享有一定的优待,因此有着校友关系的申请党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申请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真的并不是你上了某所学校就能被称为这所学校的“校友”,这里面的“讲究”还多着呢!今天学霸君就给大家说一说这些“讲究”,让大家有所了解。

1000


From 棕榈大道本科申请

非本科毕业生不是校友?

哈佛大学毕业的博士S在网络上分享了一个他的亲身经历。他的儿子在2013年以校友子女身份申请哈佛大学,甚至提供了S毕业时儿子与自己的合照来证明,却被哈佛大学以“非哈佛大学本科部的校友,不能作为legacy(传承)加分”的理由拒绝。S对此感到十分不解:为什么只有本科在哈佛大学就读才算是校友?

1000


说到这里,棕榈君就要提两个概念。一个是alumni(校友),一个是legacy(传承)。

Alumni

在牛津词典上的解释是:(统称)校友,毕业生,英文意思是the former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of a school, college or university。

Legacy

虽然在词典上直译为遗产的意思,但在美国大学录取中特指一个群体——毕业于该所大学的校友或相关人的子女,就是我们俗称的校友子女。

美国大学通常都会称所有在学校获得学位,甚至是在学校学习过的人为“alumni”,也就是校友。然而到实际的政策实施中,“校友子女”往往是指本科毕业于这所学校的学生的子女。这一点我们从哈佛大学官方网站发布的近几年新生录取数据就能得到证实:在Legacy这一部分,哈佛大学统计的都是从哈佛大学本科部毕业的校友子女。

1000


回到S的故事,我们就明白了,虽然哈佛大学官方表示在哈佛获得学位均可称为校友,但涉及到真正的优惠政策时,就表现出了只对有“纯正血统”的本科毕业生的认可。

1000
那么,

为什么美国大学会更认可本科生的“纯正血统”?

本科生对于学校乃至社会有哪些意义?

为什么美国大学更认可本科教育?

本科生是美国大学最大的经济来源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学费是美国大学最大的经济来源之一,除了学费之外,政府拨款是美国公立大学最大的经济来源,而私立大学,除了66%的学费收入之外,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校友和社会的捐赠。因为本科生是美国大学占比最大的一部分,而且会在大学里呆3-6年,所以对于美国大学来说,学费和捐赠更多的来自本科生。美国大学希望能够努力培养本科生,为本科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这样一方面是本科生毕业后能够为母校捐款,增加学校的收入,另外一方面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申请,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也是为什么越顶尖的大学会越重视本科阶段的教育。

1000


就在2018年的11月,Bloomberg(彭博社)创始人迈克尔·鲁本斯·布隆伯格向他的本科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捐赠18亿美金。(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大学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使命

不像高中阶段,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尚未形成,距离真正步入社会还有一段时间;也不像研究生阶段,一个孩子的理念、思维已经形成了,这个阶段更看重知识层面的学习。本科阶段,学生正处于对知识的渴求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所以美国大学非常看重对于本科生的培养,帮助学生不断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学到更全面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学到成为真正的人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成为美国社会的栋梁。

1000
哈佛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大学对于教育质量的不懈追求

为了保证本科阶段的教育质量,美国大学会在本科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首先就体现在教师的薪资上:

据2015年国劳工部发布的《全美职业就业与收入评估》数据显示,大学教师平均年薪为77480美元,折合人民币53万余元。其中讲师薪酬偏低大约5万美元,助理教授的年薪约8万美元,副教授8-10万,教授12-18万美元。

除此之外,美国大学还建立公开透明的师资选拔制度、运用课后阅读加课堂研讨的教学方式、提供更丰富的科研资源、建立完善的教学监督机制等等。美国大学乃至美国社会深知本科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深知本科教育对于社会进步、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吕欣在访问了美国多所著名大学之后,表示:“即使外国竞争对手让美国其他行业的优势不再,美国高校却通过依赖其独立自主、兼容并包、自由竞争的生态机制,使其全球教育的主宰地位仍在延续,并通过其持续培育出的大量精英人才以及科研创新成果不断助推美国新产业的强势崛起。访学期间,我时常会为美国名校群贤毕至、‘万邦来朝’的宏大景象而感慨,但我更被美国大学中深入细节的教学理念、精准的管理水平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所打动。”

1000


“本科生真的就像自己的孩子啊”

最后,从情怀角度,无论是美国大学还是国内大学其实都有这样的现象——把本科生作为自己的“孩子”。本科生会在大学学习、生活四年,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学生是和学校在一起成长、一起奋斗的,这之间所形成的情感的纽带也是美国大学重视本科生的原因之一。

1000


美国社会也非常看重本科教育

除了美国大学对于本科教育的重视,美国的社会也非常看重孩子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和成长。

上流社会的“传承”

在美国精英阶层有一个传统的共识,即留给子女的最好遗产不是金钱,而是精英教育。首先就在于美国的上流社会把孩子进入名校作为一种家族上以及地位上的传承,而且是指本科教育上的传承。

《华尔街日报》曾指出,上流社会子弟“削尖脑袋”也要挤进常春藤名校,为的是延续经济和文化上的上流地位。

比如奥巴马的女儿追随父亲的脚步进入哈佛攻读学士学位,小布什也同样“传承”父亲毕业于耶鲁。不仅仅是进入名校,很多政界、商界人士也会在本科阶段将孩子送入自己的母校来体现家族的传承。

1000


此外,不仅是因为延续家族的传承,更是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进入美国大学,尤其是藤校,精英阶层认为这样有利于孩子在精英圈的进一步融入。因为在这样的学校中集中着大量精英阶层的后代,再加上学校提供的大量资源,都能够为子女未来的发展铺路。因此,美国的上流社会很多家庭,会想方设法把他们的子女挤进美国名校的本科学院,甚至不惜向大学捐赠数百万美元。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精英家庭甚至从高中开始,就将孩子送入精英学校,为孩子的未来做足了打算。

突破阶层的局限

一方面是由于前文所说的社会上对于“精英圈”的理念,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大学高昂的学费,即使越来越多的人交不起学费,美国普通家庭还是非常愿意支持孩子进入大学学习、成长。由于美国本科教育的严格门槛,更多的人会把进入美国大学看作是一次对人才的筛选,而能够成功进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身份、地位、阶层的突破。不仅如此,在进入美国大学之后,孩子能够收获到的教师资源、社交资源,都能够为未来找工作、读研等进一步发展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再加上legacy政策的帮助,如果能够成功进入大学甚至名校,对于后代的未来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1000


由于前面所提到的美国社会对于本科教育的重视,使得美国本科教育的质量得以不断提升,也获得了整个世界的认可,从各种排名中也能看到美国大学的“垄断”。

中国家庭越来越认可美本的价值

近几年来,中国家庭也越来越重视孩子本科阶段教育的重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注意到了美国本科教育的优势,于是选择在本科阶段让孩子来到美国。根据2018最新的美国《门户开放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赴美读本科的人数已经连续四年超读研人数。

1000


甚至越来越多赴美读研的人表示,非常后悔没有早点出国念本科。
 
为什么在美国顶尖名校眼中,只有本科生才算校友?
我们都知道美国大学非常在意维护校友关系,校友的子女也能够在申请时享有一定的优待,因此有着校友关系的申请党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申请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真的并不是你上了某所学校就能被称为这所学校的“校友”,这里面的“讲究”还多着呢!今天学霸君就给大家说一说这些“讲究”,让大家有所了解。

1000


From 棕榈大道本科申请

非本科毕业生不是校友?

哈佛大学毕业的博士S在网络上分享了一个他的亲身经历。他的儿子在2013年以校友子女身份申请哈佛大学,甚至提供了S毕业时儿子与自己的合照来证明,却被哈佛大学以“非哈佛大学本科部的校友,不能作为legacy(传承)加分”的理由拒绝。S对此感到十分不解:为什么只有本科在哈佛大学就读才算是校友?

1000


说到这里,棕榈君就要提两个概念。一个是alumni(校友),一个是legacy(传承)。

Alumni

在牛津词典上的解释是:(统称)校友,毕业生,英文意思是the former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of a school, college or university。

Legacy

虽然在词典上直译为遗产的意思,但在美国大学录取中特指一个群体——毕业于该所大学的校友或相关人的子女,就是我们俗称的校友子女。

美国大学通常都会称所有在学校获得学位,甚至是在学校学习过的人为“alumni”,也就是校友。然而到实际的政策实施中,“校友子女”往往是指本科毕业于这所学校的学生的子女。这一点我们从哈佛大学官方网站发布的近几年新生录取数据就能得到证实:在Legacy这一部分,哈佛大学统计的都是从哈佛大学本科部毕业的校友子女。

1000


回到S的故事,我们就明白了,虽然哈佛大学官方表示在哈佛获得学位均可称为校友,但涉及到真正的优惠政策时,就表现出了只对有“纯正血统”的本科毕业生的认可。

1000
那么,

为什么美国大学会更认可本科生的“纯正血统”?

本科生对于学校乃至社会有哪些意义?

为什么美国大学更认可本科教育?

本科生是美国大学最大的经济来源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学费是美国大学最大的经济来源之一,除了学费之外,政府拨款是美国公立大学最大的经济来源,而私立大学,除了66%的学费收入之外,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校友和社会的捐赠。因为本科生是美国大学占比最大的一部分,而且会在大学里呆3-6年,所以对于美国大学来说,学费和捐赠更多的来自本科生。美国大学希望能够努力培养本科生,为本科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这样一方面是本科生毕业后能够为母校捐款,增加学校的收入,另外一方面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申请,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也是为什么越顶尖的大学会越重视本科阶段的教育。

1000


就在2018年的11月,Bloomberg(彭博社)创始人迈克尔·鲁本斯·布隆伯格向他的本科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捐赠18亿美金。(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大学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使命

不像高中阶段,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尚未形成,距离真正步入社会还有一段时间;也不像研究生阶段,一个孩子的理念、思维已经形成了,这个阶段更看重知识层面的学习。本科阶段,学生正处于对知识的渴求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所以美国大学非常看重对于本科生的培养,帮助学生不断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学到更全面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学到成为真正的人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成为美国社会的栋梁。

1000
哈佛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大学对于教育质量的不懈追求

为了保证本科阶段的教育质量,美国大学会在本科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首先就体现在教师的薪资上:

据2015年国劳工部发布的《全美职业就业与收入评估》数据显示,大学教师平均年薪为77480美元,折合人民币53万余元。其中讲师薪酬偏低大约5万美元,助理教授的年薪约8万美元,副教授8-10万,教授12-18万美元。

除此之外,美国大学还建立公开透明的师资选拔制度、运用课后阅读加课堂研讨的教学方式、提供更丰富的科研资源、建立完善的教学监督机制等等。美国大学乃至美国社会深知本科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深知本科教育对于社会进步、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吕欣在访问了美国多所著名大学之后,表示:“即使外国竞争对手让美国其他行业的优势不再,美国高校却通过依赖其独立自主、兼容并包、自由竞争的生态机制,使其全球教育的主宰地位仍在延续,并通过其持续培育出的大量精英人才以及科研创新成果不断助推美国新产业的强势崛起。访学期间,我时常会为美国名校群贤毕至、‘万邦来朝’的宏大景象而感慨,但我更被美国大学中深入细节的教学理念、精准的管理水平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所打动。”

1000


“本科生真的就像自己的孩子啊”

最后,从情怀角度,无论是美国大学还是国内大学其实都有这样的现象——把本科生作为自己的“孩子”。本科生会在大学学习、生活四年,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学生是和学校在一起成长、一起奋斗的,这之间所形成的情感的纽带也是美国大学重视本科生的原因之一。

1000


美国社会也非常看重本科教育

除了美国大学对于本科教育的重视,美国的社会也非常看重孩子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和成长。

上流社会的“传承”

在美国精英阶层有一个传统的共识,即留给子女的最好遗产不是金钱,而是精英教育。首先就在于美国的上流社会把孩子进入名校作为一种家族上以及地位上的传承,而且是指本科教育上的传承。

《华尔街日报》曾指出,上流社会子弟“削尖脑袋”也要挤进常春藤名校,为的是延续经济和文化上的上流地位。

比如奥巴马的女儿追随父亲的脚步进入哈佛攻读学士学位,小布什也同样“传承”父亲毕业于耶鲁。不仅仅是进入名校,很多政界、商界人士也会在本科阶段将孩子送入自己的母校来体现家族的传承。

1000


此外,不仅是因为延续家族的传承,更是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进入美国大学,尤其是藤校,精英阶层认为这样有利于孩子在精英圈的进一步融入。因为在这样的学校中集中着大量精英阶层的后代,再加上学校提供的大量资源,都能够为子女未来的发展铺路。因此,美国的上流社会很多家庭,会想方设法把他们的子女挤进美国名校的本科学院,甚至不惜向大学捐赠数百万美元。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精英家庭甚至从高中开始,就将孩子送入精英学校,为孩子的未来做足了打算。

突破阶层的局限

一方面是由于前文所说的社会上对于“精英圈”的理念,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大学高昂的学费,即使越来越多的人交不起学费,美国普通家庭还是非常愿意支持孩子进入大学学习、成长。由于美国本科教育的严格门槛,更多的人会把进入美国大学看作是一次对人才的筛选,而能够成功进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身份、地位、阶层的突破。不仅如此,在进入美国大学之后,孩子能够收获到的教师资源、社交资源,都能够为未来找工作、读研等进一步发展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再加上legacy政策的帮助,如果能够成功进入大学甚至名校,对于后代的未来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1000


由于前面所提到的美国社会对于本科教育的重视,使得美国本科教育的质量得以不断提升,也获得了整个世界的认可,从各种排名中也能看到美国大学的“垄断”。

中国家庭越来越认可美本的价值

近几年来,中国家庭也越来越重视孩子本科阶段教育的重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注意到了美国本科教育的优势,于是选择在本科阶段让孩子来到美国。根据2018最新的美国《门户开放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赴美读本科的人数已经连续四年超读研人数。

1000


甚至越来越多赴美读研的人表示,非常后悔没有早点出国念本科。

大学那么多系,那么多在校生,你认识几个啊。
 
美国人会高看本科阶段入藤的孩子吗?国内还是很认可美藤的

村里国移有几个藤校的毕业生?
 
两方面都请您给大家扫扫盲:good:

我也沒经验。但肯定读美国本科藤校是有优势的。

如果钱对你就不是回事,那肯定鼓励大侄子去美读藤校本科,而不是研究生。
 
我也沒经验。但肯定读美国本科藤校是有优势的。

如果钱对你就不是回事,那肯定鼓励大侄子去美读藤校本科,而不是研究生。
下黑手太晚啦,不过可以报报美国的前30名学校,比如纽约大学什么的,不知道这些学校值当的去吗?
 
想问问各位推娃高手, 对以下几个都很难进的学校或专业:McMaster Health Sciences, Queen QuARMS, Waterloo SE, 大藤, 你们认为的难度排序和含金量高低如何看?
不推娃,更和高手不沾边。按照认识的一批孩子的经历,这问题得看孩子想学什么专业,答案不一样。
如果孩子想学商科和法学院,应该上名牌大学、混圈子。大藤是首选。
如果孩子想往高科技方向发展,家境一般的,Waterloo SE是首选。家境富裕的,选大藤。
如果孩子想向医学类方向发展,Queens QuARMs最理想。那是一步到位,高中毕业直接被医学院录取,本科两年接医学院四年。能够进McMaster HS也是全面发展的牛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