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课外活动及毕业季报考专业选offer探讨

丽处,看了你的大标题进来的。大概看了下,你就是想问那个绿单子是什么,和探讨课外活动没太大关系啊。
问了问孩子,他们学校没这个绿单子,也没听说其他学校有。看来不是报考大学统一要求的。关系不大。
每个大学一般的专业都招几百人,真不用费那么大劲一定以前几名进入。进入大学就是个起步,关键在大学阶段,如果高中就用力过猛,上了大学也会没有后劲。
加强学习,丽处已经升局长了。再叫丽处不合适了。
 
贡献一个抄来的笔记。

某藤前AO,获紫檀爱称梅西AO, 曾做AO工作十数年,劳心劳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已退AO工作几年,现在作为地区考核和面试。出差之际看到紫檀老父母对子女的挚爱与期待,感慨华族教育传统的伟大,一时难抑,倾情分享, 引起坛震。很多话题虽然紫檀以前也讨论过,但还是比较模糊的,AO的分享清晰有理,紫檀坛友颇有拨云见日之感。

现对梅西AO和坛友的问答稍作整理,才疏学浅, 时间太短,请多包涵。遗漏或者偏颇的地方请回帖,尽量修改。

梅西AO说,录取中有不少可以量化的东西,如成绩,排名,奖项,族裔,地区等等;也有无数难以言传的东西,essay, RL, AO偏好等,当年各种比例变化。

1. 关于录取办:大家去看学校都见过,其实也跟其他部门没两样,看似种族多元,实际阶层分明。每次换领导也都会折腾和更改一些规则,所以每隔几年招生都有变化。几家藤校既合作又竞争,经常一起培训和开会,也相互挖人,互相分享黑名单。

2. 关于AO:分为两大组,一组审核一组推广,按年限和资历定级,工资soso,一般考虑福利和子女入学,流动也不大。走了的都去干了咨询。regional AO负责考察中学,推广品牌,跟审核组关系不大, 时不时发个email骚扰一下这些AO没用, ta应该记不住。【坛友讨论:那是梅西的學校,这个每个学校不同。有些大藤地区AO可以直接收(一部分)学生的。某藤校 的Regional AO 说她可以直接从申请pool里筛人也可以make case向committee 推荐.,孩子的case就是regional AO推到大committee的, 这是从她与孩子及college counselor的communication的内容和timing来判断的。有些藤校同一批人在淡季的時候在自己的region到處跑,訪問高中做推廣, 旺季做錄取】

3. 关于录取原则:总目标是寻求未来各业领袖精英,当然也有今后校友捐款回报考量,具体操作则重视多元性与平衡,除了legacy,体育,金主,特殊族群的池子 (hook)外,其他人(non-hook)自身素质和各种category代表性同时考量。 Hook and non-hook两个池子的申请人的比例大概是1:3. 【坛友讨论:每個pool的低標要求不同】

4. 关于录取过程:电脑自动统计分类,各种权重自动算分排序删选,按比例取入下一轮人工审核。每个AO分配一定数额阅读,通过后进入下一轮,但被淘汰的申请会有另一批人重新过一遍,以防遗珠。要看你的材料会进入几轮,越往后看的人越多。几轮下来圈定2倍多的待选名单,领导选定一部分进入最终名单,剩下的数人一组重新审核,都认可的进入最终名单,有分歧则讨论。部分进入waiting /deferring. 審核組AO和committee成員大概讀一份學生的application所花时间不一,没有争议的很快,有争议的好几天讨论。申请交得早的会先审核, 但对于学生,结果区别不大。

5. 关于池子怎么选:先按legacy和各种内部名单 (legacy, 捐款,校长或院长名单,体育特长等) 确定一个池子,其他人放到另外一个进行至少5轮筛选。按照成绩,EC, 考试分数,推荐信,志愿活动等等,每轮设定比例,最后确定大概150%左右的人最后委员会定夺。校长院长名单上有各种捐款人与关系户,最后不一定录,但进入最后二轮讨论。

6. 关于如何构成diverse class的,除了种族/性别/收入/well rounded vs spike,已经做好了程序,每年微调即可,各种category。综合好的学生前几轮容易,后几轮讨论关注的是特色

7. 关于竞赛:所有比赛奖项都作为指标纳入考核,但权重不一样,有些奖如总统奖一般直接录取。有专门的人负责研究所有奖项,给大家培训, CC也会来拉关系,推广他们的信息。别的学校不知道,我们不看重学科竞赛半决赛奖 。 NMSF资格算作奖项加成,但不重要,到了第四轮后才会区别对待, AP 奖也一样. 总体看意义不大,但有地方为什么不写。 【坛友讨论:USAMO 是有份量的, USAPHO的GOLD也是有些分量的,其他的,需要进CAMP。小众的奥赛,一般进CAMP的人也要少些,进CAMP也是有分量的。因为进CAMP和不进CAMP,会有不同的EXPERIENCE。AO的话要辩证的看。既然都是在自己的池子里竞争,和小中们比,竞赛应该还是有点用的。但是要和小莫比,就没用了】

8. 关于legacy: 只是一个权重,人太多,大部分也录不了,你的捐款data都会看到,多捐少捐捐长捐短都有考量。legacy也分类,大金主早已挑出去了,剩下的还是比孩子实力。哥哥姐姐的捐款也算。

9. 关于权重和亮点: 最看重的两个方面:

1)在我们备选高中名单上的GPA和名次。 不知道T15其他情况,全校5%在我校是可以有资格进行第二轮筛选的。具体多少GPA/SAT成绩才能进入第二轮具体要看除了亚裔,还在哪一个池子。GPA也要看来自哪个学校。正在考虑没有排名的学校怎么看成绩是否top的问题,明年权重会微调。大学不会向学校要学生的具体成绩(只是看到letter grade)。【坛友讨论:GPA虽是第一关,但是最容易过的一关,GPA和AP, SAT 结合看,一般不会太大出入,太水的GPA 学校,AP成绩藏不住,GPA的水分通常用标准考试成绩来挤。】

2) EC和志愿活动中体现的创造性和领导力。标准成绩也许会决定能否进入下一轮,越往后essay和推荐信越重要。AP的多少不重要,体现追求卓越和挑战更重要【坛友讨论:光是當個頭沒用, 除非真的做了(或唬了)什麽事出來】

10. 关于地区配额。有地区比例配置。多元总原则。但很多时候不会承认 。每个州排名前50的学校基本都是,前一百的不好说,每年都有考察新校质量任何一个被录取的学生,他的母校自动进入系统,作为跟踪考察对象。现在所有藤都积极拓展海外招生。追求多元在藤的层面不会影响整体质量。【坛友讨论:怎么知道我们高中是不是你们大学的优选高中呢? --看以往录取是否每年都超过一个较大数目啊【坛友讨论:好像是说种族,地域都有相应的比例 - 录取是按地区来的, 东北, 中西, 西部, 东南, 南部, 然后再把学校所在州单独出来. 种族一样白人多少,亚裔多少, 黑人多少, 墨西哥人多少, 比例基本恒定. H好象去年提高牙衣2% 自从惹上官司后, 这两年都在提高。 我觉得地域、学校都有配额,但不是定得死死的。而且AO也提到看学校历年收的人数。每个学校被录取人数只会有上限,最多录几个, 啥啥都是按比例来, 出钱的/要钱的, 有勾的/没钩的, 大比例下再有小比例.。某个种族闹一闹, 就提高两三个百分点, 等风头过了,说不定又降到原来的标准.

11. 关于打假:对于五花八门的奖是否是真的,怎么 判断弄虚作假的? 会外包公司 抽样调查

12. 关于做鸡头:都是地区前10名的学校,如果在一所学校能拿到5%另一所学校能拿第一,都足够可以进入下一轮。学校恐怕还是有区别:主要看历史上入藤(每个单独统计)的人数,每个藤目标学校或有所区别。

13. 关于EA/ED, defer, 补材料,面试:申请截止日后要求补交高中transcripts, 不会推迟EA 录取时间。补充材料是因为规定,有时候同类比较。申请EA/ED会有帮助。Defer 以后,学校继续按照各种多元比例配置,逐次递补,直至最后录完。面试权重很小,除非已经再最终一轮的pool,拿来比较同类竞争者。

14. 关于对亚裔的歧视:不是歧视,是多元性,大原则按各种比例招生,当然种族是其中一个考量,不会公开。

15. 关于公校高和私高中在大学申请时有区别:一般情况下有,因为所有藤校都有自己的优选高中名单,总体私立多过公立,当然还是case by case。关于好私校老师推荐和电话, 顶级私校老师的推荐信是不是carry more weight? 顶级私校升学顾问会给你们打电话推荐学生吗?这样推荐的录取比例大吗?是的。有些学校与招生办关系密切。

16. 关于对亚裔典型EC 的 stereotype:亚裔普遍喜欢的EC(乐器和体育)钢琴,小提琴,游泳,网球等等,如果玩得不到特招级别,国际大奖的,到底对录取是否有帮助? stereotype是一言难尽。热爱生活,leadership当然重要,我们希望找到Andrew Yang【坛友讨论:看到AO说都想收到Andrew Yang, 难道就没人想收到爱因斯坦, 或是Alan Turing? 说明这不是藤校的目标。学术方面可以靠技校, 州大来承担, 藤校是培养带头人的, 把握人类发展方向的..其实就是以后负责分配蛋糕的那部分人,蛋糕是大是小都成,最后都能分给学校一块就好. 爱因斯坦是属于告诉别人蛋糕怎么做的,不负责分配,看看那些大藤疼校的校训就知道了】

17. 关于科研:独立科研项目摘要被scientific conference 选用, poster presentation, 第一作者摘要发表,这个EC管用吗? 很好,如果与申请方向相关更好. 如果research与申请方向相关,很好的卖点

18. 关于financial aid blind : 是否真的blind? 申请资助与否对录取有影响么?无需怀疑blind. 其实已经分了池子,每年贴的钱也不是很多。不会因为点学费就放弃一个未来的希望

19. 关于看学校是否必须:不是。【坛友讨论:Y去了也不记录,H,P,M都会登记】

20. 关于AO会不会顾虑学生入取后是否commit:不会。都是竞争关系。奥巴马的女儿不来我们也给。因为AO也是人,是人就有差别,有学生申请8个藤,前3都录取,但后面5个都不录。只是AO的差异。

21. 关于有悬念冲T5: 对于有悬念的可能低空冲 T5 的学生,该咋做才能让其他学校青睐? 好好写essay

22. AO 会查social media 吗?AO不会去看学生的网上信息 (比如linkedin),没有用 ,没有时间去看

23. 靠画画进的了藤么 : 如果画画背后有一些故事最好 (还是ping essay啊)

24. 请问多项EC挤在一行里写有无必要?确实活动比较多,比如把体育都写一行? 太多了就挑重要的吧 优秀也是一种负担。

25. common app上你们最注意,会重点看的是那些地方?比如得奖这些有多重要?数据已经转成内部界面,流程如上”
你藤迷吧?如果你看多了这些,走路都会顺边的:D让他们牵着鼻子到处打卡,结果还是各种各样理由不录你。:crying:去年多伦多私校的sat1390的华男娃就被藤录了,还真不是什么特长生,具体哪儿优秀了不知道。
 
到目前为止的判断,不考医和滑铁卢那么热的专业,其他系的没必要那么紧张。平均90分的不管什么普校都可以上。分数90出头的一大把,有项特长也成。学术竞赛和特长可以互相替代,看孩子自己特点,绝对没必要跟风。和平群,没必要那么紧张:zhichi:
我就说嘛,学理工的孩子,能干啥就干啥,任凭水涨船高,胜似灌水和泥。滑大不要进村大,村大不要进川大,川大不要学手艺,老天爷饿不死手艺人。
 
1,2,3,4很容易啊,就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
1,2不是对所有学生是愿意做就能做的吧。
 
我就说嘛,学理工的孩子,能干啥就干啥,任凭水涨船高,胜似灌水和泥。滑大不要进村大,村大不要进川大,川大不要学手艺,老天爷饿不死手艺人。
这年头在加拿大有懒死的还真没被活活饿死的:wall:杨绛讲话话“书读的不多,想法到挺多”:crazy:只要想法不多,咋都是活着:zhichi:
 
1,2不是对所有学生是愿意做就能做的吧。
1、当小头头这事,你得有个人号召力和群众基础。傲不拉嗒别人都是矮小搓的,拉不成队伍,没人参加你的队并拥护你:(
2、体育队队员的事,我看打冰球的靠谱。为啥?学校规定aaa以上的球员不能进校队,你进来别人没法玩了,所以都一堆矮小挫打:D儿子好朋友才b级,愣是队长,44分够了:D
 
这个应该不会,但是村大的淘汰率加大了。据说去年OU的biomedical science招了400个,第一学期下来,刷出去30%,第一年下来一共转出去50%。
OU各科系普遍压力加大,结果2019年到目前为止有4名学生自杀。:crying:
我查过两所村大的cs淘汰率,一直很高,虽然数据比较老,都是6年前的。大约在40-50%.
是否改学其他专业不确定
对,两所村大淘汰率一直很高。问问CU的CS, EE最后能有多少学生毕业。
 
这应该是first come, first serve的意思。
比如我卖特价热狗两毛五一个,总数量是100个,给了500人发了消息,先来的100人拿到,第101人,别跟我说原本是可以吃雪花牛肉的命,这特价热狗发完为止,拿着一个特价热狗的配额等雪花牛肉,最后牛肉没吃到,你说我有义务保留着特价热狗给伤心的没吃到雪花牛肉的么?
儿子问,大学的offer里没有标明first come,first serve.任何人对offer的理解都是在它明确规定的时间段内回复是可以的。如果一个学校单方面取消,那就不叫offer了。
这个我不认为是老热狗那样的卖法,更同意OFFER是一种契约。你给500人发消息,说热狗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那就没有问题。而发OFFER的做法更像是航空公司多卖飞机票,100个座位,非要卖500张票,因为一开始以为卖出去这500张也就100个左右乘客会坐,如果102个乘客来,可以采取补偿措施搞定2个乘客。但是过来300个乘客来坐飞机,对多出来的200个乘客采取补偿就搞不定了,代价太大,然后就把后来的200个乘客的飞机票作废了。那不成耍赖了嘛。
 
1、当小头头这事,你得有个人号召力和群众基础。傲不拉嗒别人都是矮小搓的,拉不成队伍,没人参加你的队并拥护你:(
2、体育队队员的事,我看打冰球的靠谱。为啥?学校规定aaa以上的球员不能进校队,你进来别人没法玩了,所以都一堆矮小挫打:D儿子好朋友才b级,愣是队长,44分够了:D
虽说不收AAA以上的,但是太矬的也不行吧。冰球队又不是几百号人,比赛大家轮流上。
 
你藤迷吧?如果你看多了这些,走路都会顺边的:D让他们牵着鼻子到处打卡,结果还是各种各样理由不录你。:crying:去年多伦多私校的sat1390的华男娃就被藤录了,还真不是什么特长生,具体哪儿优秀了不知道。
这种情况一般是捐了几百万:evil:
 
这种情况一般是捐了几百万:evil:
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已近天花板 去年增长10余年
加拿大家园 iask.ca 2019-12-12 08:11 来源: 瞭望 作者:


不仅仅是美国,与美国比较接近的加拿大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加拿大一直是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国,中国也长期位居加拿大第一生源国,但在2017~2018学年,中国学生增长乏力,被印度超越,已经下降至第二位,增长仅有1.8%,净增长2000人。



2018年赴美中国留学生近37万,占美国国际留学生的33.7%,但同比增长仅有1.7%,创下10余年最低纪录



占据赴美留学主力位置的本科生在本年度增长仅有0.2%,增长基本停滞



中国赴美留学人数,一直占据中国留学人数1/3以上,赴美留学增长乏力,从一个侧面预示了出国留学市场即将到达山顶,天花板已近



赴美留学生人数增长后续乏力,原因有哪些?请看分析



文/陈志文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美国门户报告日前发布数据:2018年各国赴美留学人数109.5万人,创历史新高,但增速仅为0.5%,为近年新低。其中最核心影响因素,源于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速放缓后续乏力。2018年赴美中国留学生近37万,占美国国际留学生的33.7%,虽仍在增长,但同比仅增1.7%,为十几年来最低增速。







中国赴美留学人数,一直占据中国留学人数1/3以上,赴美留学增长乏力,从一个侧面预示了出国留学市场即将到达山顶,天花板已近。



梳理近10年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赴美留学增长比例持续下降。已从2009~2010最高峰时的29.92%,下降至今年的1.70%。虽然说有基数大的因素,但持续的增长率显著下降,已经足以说明增长乏力。即便从绝对增长人数看,最近6年也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2012~2013学年,赴美年净增长40000余人,此后连续下降,今年净增长人数仅有6207人,已经不足一万人,创下历史新低。



1000




1000




赴美留学生主要是两个群体,一个是本科生,一个是研究生。根据最新的门户开放报告,占据赴美留学主力位置的本科生在本年度增长仅有0.2%,增长基本停滞。研究生增长虽然是2%,但后劲乏力。根据美国研究生院相关组织去年披露的数字,2017~2018学年申请量增长是0%。最近6年,赴美研究生申请量全面下跌,除2015~2016学年出现一次正增长外,其余年份全部是负增长。显然,申请量的负增长显示研究生的增长也后继乏力。



1000




不仅仅是美国,与美国比较接近的加拿大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加拿大一直是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国,中国也长期位居加拿大第一生源国,但在2017~2018学年,中国学生增长乏力,被印度超越,已经下降至第二位,增长仅有1.8%,净增长2000人。



1000




赴美留学一直是中国留学市场的主力,常年占据出国留学市场的1/3以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留学生市场。如果再加上加拿大这一主要市场,等于超过一半份额的市场均出现了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有分析认为留学生下降与特朗普收紧相关签证有关。但中国赴美留学生下降这一趋势至少已6~7年,也就是说,特朗普上台前就已经出现,所以很难将目前原因归结为特朗普。



有关特朗普政府签证政策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披露的数字显示:第一季度影响人数不足200人。弗吉尼亚大学相关负责人也披露,因为相关签证拿不到而受影响的人,不足学校录取人数的1%,几乎可以忽略。美国目前签证政策影响的主要对象是:1、博士生、访问学者;2、公派;3、敏感专业。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主力是因私留学,本科与硕士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这一现象的真实原因,更多的是中国发展阶段使然。



对比日本出国留学,我们几乎可以发现类似现象。



1000




上世纪80年代,伴随日本经济在全球的崛起,日本出国留学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大幅增长20年后,在本世纪初,上个世纪末,日本出国留学人数达到接近8万人水平后,开始出现瓶颈期,增长乏力,2003年开始出现缓慢下滑。从2003年至今,日本出国留学人数持续缓慢下滑,至今在5万人左右徘徊。



这一发展曲线平移20年,几乎就是中国出国留学的一条发展曲线。2000年前后,伴随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出国留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20年内。但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近年非常明显出现了增长放缓,甚至进入接近零增长的态势。赴美留学几乎就在重演这一发展曲线。



这一发展趋势显然有着必然因素,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中外社会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留学意愿下降。



国际间学生流动,第一原因不是教育,而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这也是美国长期作为第一留学生输入国最根本的原因。但伴随中国的快速发展,大量00后为代表的留学生对出国留学意愿大幅下降。



对比30多年前,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讲,出国留学就是迈入现代化。无论学生还是家长,留学意愿强烈。但伴随中国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这种差距迅速缩小,甚至在一些地方,中国在一些硬件上的发达程度已经超越了发达国家。同时,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在父母的呵护下,很多人养尊处优,一旦一个人在外留学,独自面临更多的压力与挑战,尤其是语言与文化、生活的便利性等方面,直接抑制了留学冲动。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出国不是享福,是受罪去了。



二、



赴美留学持续增长数年后,留学生含金量下降,甚至出现海待现象,直接影响了出国留学的吸引力。



早期出国留学者大多成绩优异,很多是拿着美国大学全奖出国的,学成归国后,多为各方争抢的人才,待遇往往非常优厚。国家为吸引留学生回国,也给了户籍等各种政策性优惠,那时的很多留学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落户并不难。但伴随大规模留学潮兴起,出国留学常态化后,这些优惠政策开始调整,只有部分优秀的留学生才能留在北京,上海。与此同时,大量留学生也不再物以稀为贵,回归常态,起薪低廉,甚至遇到就业困难,出现所谓“海待”现象,留学生含金量大幅下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人留学的积极性。



1000




大约15年前,基本出国3人,回国1人,但在5/6年前,就变为出去1.2人,回国1人。



三、中国的少子化现象



,也直接影响到留学生生源基本供给。



生源是留学生增长的基础,但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20年我们的新生儿大幅下降。20年前每年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大约在2500万人,但近10余年一直徘徊在1700人上下,近年才略有反弹。2015年二胎政策出台,对人口并没有起到拉动作用。2016年,积攒了多年的二胎红利让新生儿出现一次显著增长,但从2017年开始,新生儿再次下降,2018年竟然下降至1523万人,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少的一年。根据人口学家的预测,未来10余年,我们的新生儿将进入新的快速下降周期,最低将降至1100万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这一角度看,留学生增长下降几乎是一个必然现象。



1000




1000




四、中国高教质量的提升,部分减弱了出国留学动力。



近20余年以来,伴随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在世界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大幅攀升,部分学科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比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各种排名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国留学生的动力。



五、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化时代,提供了充分的高等教育机会。



在留学热兴起的初期,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无法满足充分的就读条件,不得不选择出国。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仅有108万。但是1999年大扩招彻底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2019年全国高校招生近900万,毛入学率肯定突破50%,其中仅本科生就招收450万左右,中国提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全国31个省市实际录取比例大多都超过了90%,考不上大学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2019年高职大扩招目前仍然在最最后的努力,以保证完成全年招生任务,足见其中的艰难。



六、媒体相关报道,也影响到一些家长的判断与积极性。



因为媒体的传播效应,导致很多家长觉得美国人民几乎生活在"枪林弹雨"中,对于孩子出国留学有诸多安全方面的顾虑与担忧。



上述诸多原因,使中国留学市场越来越呈现出即将抵达山顶的征兆,也就是说天花板已近,零增长甚至拐点不远。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的国际化教育也将停滞,而是很可能其重点转入国内的国际化教育,比如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高校来华合资办学等,这既是一个必然,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的进步。
 
1,2不是对所有学生是愿意做就能做的吧。

非常容易啊,我就知道CB,可以去查查学校有多少各种各样的运动队,坦白说水平都不怎么样,重在参与。小孩愿意参加进去打打酱油,每年都有选拔,反正打酱油哪个队都行,不会每次每个队都选不上吧。
然后学生组织,学校的活动,俱乐部,背后都是一个组织,不能说多如牛毛,但至少两手是抓不过来。9,10年级就积极参加,等到11,12年级自然就是小头头,就比如数不完的募捐club,每年也就几次活动,重点就是坚持!9,10年级多参加几个,活动积极点,能坚持到了11,12年级的,毕业生空出的位置肯定够瓜分的。

家长要支持,别废话。运动队也好,club也好,参加就一定有早到晚退,CB的孩子很多不住附近,路远特别是冬天,小孩就没积极性参加活动。我就给我家的保证,只要是参加的活动,要求我早上送晚上接我肯定做到。实在有困难,我就出钱给叫uber。
 
非常容易啊,我就知道CB,可以去查查学校有多少各种各样的运动队,坦白说水平都不怎么样,重在参与。小孩愿意参加进去打打酱油,每年都有选拔,反正打酱油哪个队都行,不会每次每个队都选不上吧。
然后学生组织,学校的活动,俱乐部,背后都是一个组织,不能说多如牛毛,但至少两手是抓不过来。9,10年级就积极参加,等到11,12年级自然就是小头头,就比如数不完的募捐club,每年也就几次活动,重点就是坚持!9,10年级多参加几个,活动积极点,能坚持到了11,12年级的,毕业生空出的位置肯定够瓜分的。

家长要支持,别废话。运动队也好,club也好,参加就一定有早到晚退,CB的孩子很多不住附近,路远特别是冬天,小孩就没积极性参加活动。我就给我家的保证,只要是参加的活动,要求我早上送晚上接我肯定做到。实在有困难,我就出钱给叫uber。

虽说不收AAA以上的,但是太矬的也不行吧。冰球队又不是几百号人,比赛大家轮流上。
每个学校都有强队弱队,弱队就是矮小挫起哄瞎玩,强队出去比赛。只知道cb的羽毛球是强队。学生会等club头头基本都是11年级以上的,没听说大家选个9年级小屁孩的:D我觉得校球队、club啥的水平有高有低,提倡的是参与精神。你参加的各种活动多,哪都有你的身影,当然在群众眼里、老师眼里就有影响力。跟咱发帖一样,你天天心里明镜似的但不怎么发言,谁能注意到你:D
你各方面都很优秀,教你数学的老师也是你的球队教练,教你管理的老师也是你club队的老师,报大学需要老师写推荐信啥的,那老师跟你一起好几年了,不但课堂上知道你优秀,出去打比赛一起体验同呼吸共命运的战斗,从品质到能力都了解你,能不从心眼里给你写特别棒的推荐信吗?
通过参与,你的品质大家都看的见,人家当主角的队忙不过来,你去帮人家,最后你也成骨干了。你当主角的队忙不过来,你的朋友也过来帮你,互相成就。比如竞选,你号召力强,你的朋友其实对参队一点兴趣都没有,但知道你要竞选ceo啥的,呼啦全来给你投票,能不是你吗?:D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