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圈
政府都对党
- 注册
- 2014-10-21
- 消息
- 32,817
- 荣誉分数
- 6,149
- 声望点数
- 373
2020全球潛在衝突一覽》「台海危機」入列!美國智庫評估:台灣大選或使美中關係惡化
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外交政策智庫「外交關係協會」18日發布最新報告,評估全球未來一年潛在衝突的發生機率,以及衝擊美國利益的程度。2020年的國安頭號隱憂分別為「嚴重癱瘓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網路攻擊」、「恐怖分子襲擊美國造成大規模傷亡」、「美國與伊朗或北韓發生嚴重衝突」。
外交關係協會(CFR)「預防行動中心」(CPA)2008年起發表「預防優先次序調查」(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年度報告,由專家列出全球30個潛在危機或衝突因素。今年只有2起危機發生機率為「低」:俄羅斯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之間的軍事對抗;中美之間因台灣發生衝突。不過由於這兩件事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因此它們都被列為第二級優先事項。
2019年,北韓頻頻試射「超大型火箭砲」(AP)
台灣在30個潛在危機或衝突因素中占2個:中國與台灣等南海主權聲索國之間產生軍事衝突;台灣2020年大選使中國加大對台施壓力道,造成美中關係危機。台灣2019年也因相同的原因入列,外交關係協會去年首度在報告中指出,北京當局若在台灣大選前加大施壓,恐使美中關係惡化。
非洲和中東被認為是2020年最容易發生危機的地區,拉丁美洲的危機數量則增加到4起,包含墨西哥國內的幫派暴力、委內瑞拉的經濟危機與政治動盪,以及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和洪都拉斯的經濟與安全狀況不斷惡化,以及海地的人道主義危機。
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外交政策智庫「外交關係協會」18日發布最新報告,評估全球2020年潛在衝突的發生機率,以及衝擊美國利益的程度。(截自外交關係協會)
第一級隱憂
衝擊:高 發生機率:中
•嚴重癱瘓美國關鍵基礎設施(包括其選舉系統)的網路攻擊。
•在外國恐怖組織指導或啟發下,美國本土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
•因為伊朗參與區域衝突,以及支持好戰的軍事代理團體,導致美國與其盟友與伊朗發生軍事對抗。
伊朗政府宣布調漲油價,在全國各地引爆激烈抗議,加油站遭示威者焚毀。(AP)
•美朝無核化談判破裂,北韓重新進行遠程飛彈試驗後,朝鮮半島發生嚴重危機。
•由於南海爭議海域議題,中國及其他聲索國(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越南)發生武裝衝突。
•烏克蘭東部衝突加劇,或(分離主義份子掌控)地區發生重大軍事衝突,導致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發生嚴重危機。
烏東衝突、俄烏衝突,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2019年10月視察烏東地區。(AP)
•中美洲北三角地區(薩爾瓦多、宏都拉斯以及瓜地馬拉)的經濟和安全狀況惡化,導致該地區的難民大規模往國外移動。這3個相鄰的國家多年來軍火毒品走私氾濫,武裝黑幫犯罪猖獗,被聯合國視為「全球最危險」的地區之一。
衝擊:中 發生機率:高
11月4日,在墨西哥北部定居數十年的美國知名摩門教家族「萊巴倫」遭遇屠殺。
•墨西哥境內的組織犯罪暴力加劇。
•宗派關係緊張和經濟狀況惡化,加劇伊拉克政治動盪。伊拉克2019年10月起爆發的反政府「無大台」示威,即是經濟無起色,政府高層與企業關鍵職位長年按宗派和種族劃分所導致。
•土耳其、敘利亞境內的庫德族武裝團體,與土耳其之間的軍事衝突升級。
2019年10月,土耳其大軍入侵敘利亞,大批庫德族人淪為難民(AP)
•敘利亞政府為重奪控制,與武裝團體的衝突加劇,導致更多的平民傷亡,衝突外部各方之間的緊張局勢惡化。
•阿富汗境內暴力事件和政治動盪加劇,恐怖組織「神學士」(Taliban)叛亂升級,政府可能垮台。美國與神學士2001年爆發戰爭至今,仍未達成停火協議。
•委內瑞拉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動盪加劇,導致暴力動亂惡化,難民外流增加。
2019年10月,南美洲產油大國委內瑞拉深陷通膨危機,加油站也盛行以物易物(AP)
第二級隱憂
衝擊:高 發生機率:低
•由於俄羅斯在東歐的侵略性行徑,導致俄羅斯及北大西洋公約(NATO)成員國發生蓄意或無意的軍事衝突。
•在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前,由於中國增加政治及經濟施壓,導致美國及中國之間為了台灣議題發生危機。
2018年11月24日,台灣九合一選舉,民眾排隊投票(AP)
衝突:中 發生機率:中
2019年8月,印度政府安全部隊大舉進駐查謨─喀什米爾邦(印屬喀什米爾),當地居民盡量避免外出。(美聯社)
•印屬喀什米爾(Kashmir)地區發生重大恐怖攻擊或騷動,使印度、巴基斯坦軍事對抗再度爆發。(印度與巴基斯坦長年爭奪喀什米爾地區的控制權)
•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等伊朗支持的代理人武裝團體發生衝突。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緊張局勢加劇,導致無辜平民受襲擊、大型抗議活動和武裝對抗。
巴勒斯坦攝影記者阿瑪尼(Muath Amarneh)被以色列砲火擊中一眼失明,媒體同業發動抗議。海報上藍衣者為阿瑪尼。(AP)
•政治動盪、經濟停滯加劇導致海地嚴重人道主義危機。
•各方外國勢力不停介入,使葉門內戰惡化。
第三級隱憂
衝擊:低 發生機率:中
•利比亞自2011年爆發內戰,至今仍是四分五裂,經濟瀕臨崩潰,各大勢力繼續相爭,影響北非地區穩定。
•巴爾幹地區緊張局勢或極端主義暴力升級,包含阿爾巴尼亞(Albania)、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克羅埃西亞(Croatia)、科索沃(Kosovo)、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ern Macedonia)、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塞爾維亞(Serbia)。
•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因伊波拉病毒蔓延,導致政治動盪和暴力加劇,民眾流離失所,對鄰國造成不穩定影響。
剛果伊波拉疫情。(美聯社)
•奈及利亞中部「中間地帶」(Middle Belt)與南部「三角州」(Delta,主要石油產區)的衝突加劇,以及伊斯蘭激進組織「博科哈蘭」(Boko Haram)在東北地區肆虐。
•效忠基地組織(al-Qaeda)的東非伊斯蘭教恐怖組織「青年黨」(Al-Shabab)在索馬利亞及鄰近國家肆虐。
•薩赫爾(Sahel,撒哈拉沙漠南部)地區武裝團體繼續作亂,周圍國家包含馬利(Mali)、尼日(Niger)、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的暴力與政治不穩定情勢蔓延。
•緬甸軍隊持續壓迫穆斯林羅興亞人(Rohingyas),導致從孟加拉難民營遣返羅興亞人回國的狀況更為艱難。
翁山蘇姬被控未隊慘遭軍隊屠殺的羅興亞人伸出援手。(美聯社)
•南蘇丹戰爭惡化,難民流離失所,逃到其他鄰近國家。(南蘇丹獨立的2年半後,於2013年12月陷入內戰,估計有1/3人口被迫逃離家園。2018年9月,南蘇丹總統基爾(Salva Kiir)與異議分子簽署和平協定。)
•中非共和國(Central African Republic)的和平協議破裂,宗教派系衝突升級,更多難民逃離家園,到鄰近國家避難。(中非共和國2013年爆發血腥宗教衝突,暴力與種族屠殺迫使大批難民離鄉背井,逃往北方鄰國查德(Chad)避難。)
•東非蒲隆地(Burundi)政治危機加劇,政府暴力鎮壓反對派與抗議平民。
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外交政策智庫「外交關係協會」18日發布最新報告,評估全球未來一年潛在衝突的發生機率,以及衝擊美國利益的程度。2020年的國安頭號隱憂分別為「嚴重癱瘓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網路攻擊」、「恐怖分子襲擊美國造成大規模傷亡」、「美國與伊朗或北韓發生嚴重衝突」。
外交關係協會(CFR)「預防行動中心」(CPA)2008年起發表「預防優先次序調查」(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年度報告,由專家列出全球30個潛在危機或衝突因素。今年只有2起危機發生機率為「低」:俄羅斯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之間的軍事對抗;中美之間因台灣發生衝突。不過由於這兩件事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因此它們都被列為第二級優先事項。

2019年,北韓頻頻試射「超大型火箭砲」(AP)
台灣在30個潛在危機或衝突因素中占2個:中國與台灣等南海主權聲索國之間產生軍事衝突;台灣2020年大選使中國加大對台施壓力道,造成美中關係危機。台灣2019年也因相同的原因入列,外交關係協會去年首度在報告中指出,北京當局若在台灣大選前加大施壓,恐使美中關係惡化。
非洲和中東被認為是2020年最容易發生危機的地區,拉丁美洲的危機數量則增加到4起,包含墨西哥國內的幫派暴力、委內瑞拉的經濟危機與政治動盪,以及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和洪都拉斯的經濟與安全狀況不斷惡化,以及海地的人道主義危機。

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外交政策智庫「外交關係協會」18日發布最新報告,評估全球2020年潛在衝突的發生機率,以及衝擊美國利益的程度。(截自外交關係協會)
第一級隱憂
衝擊:高 發生機率:中
•嚴重癱瘓美國關鍵基礎設施(包括其選舉系統)的網路攻擊。
•在外國恐怖組織指導或啟發下,美國本土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
•因為伊朗參與區域衝突,以及支持好戰的軍事代理團體,導致美國與其盟友與伊朗發生軍事對抗。

伊朗政府宣布調漲油價,在全國各地引爆激烈抗議,加油站遭示威者焚毀。(AP)
•美朝無核化談判破裂,北韓重新進行遠程飛彈試驗後,朝鮮半島發生嚴重危機。
•由於南海爭議海域議題,中國及其他聲索國(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越南)發生武裝衝突。
•烏克蘭東部衝突加劇,或(分離主義份子掌控)地區發生重大軍事衝突,導致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發生嚴重危機。

烏東衝突、俄烏衝突,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2019年10月視察烏東地區。(AP)
•中美洲北三角地區(薩爾瓦多、宏都拉斯以及瓜地馬拉)的經濟和安全狀況惡化,導致該地區的難民大規模往國外移動。這3個相鄰的國家多年來軍火毒品走私氾濫,武裝黑幫犯罪猖獗,被聯合國視為「全球最危險」的地區之一。
衝擊:中 發生機率:高

11月4日,在墨西哥北部定居數十年的美國知名摩門教家族「萊巴倫」遭遇屠殺。
•墨西哥境內的組織犯罪暴力加劇。
•宗派關係緊張和經濟狀況惡化,加劇伊拉克政治動盪。伊拉克2019年10月起爆發的反政府「無大台」示威,即是經濟無起色,政府高層與企業關鍵職位長年按宗派和種族劃分所導致。
•土耳其、敘利亞境內的庫德族武裝團體,與土耳其之間的軍事衝突升級。

2019年10月,土耳其大軍入侵敘利亞,大批庫德族人淪為難民(AP)
•敘利亞政府為重奪控制,與武裝團體的衝突加劇,導致更多的平民傷亡,衝突外部各方之間的緊張局勢惡化。
•阿富汗境內暴力事件和政治動盪加劇,恐怖組織「神學士」(Taliban)叛亂升級,政府可能垮台。美國與神學士2001年爆發戰爭至今,仍未達成停火協議。
•委內瑞拉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動盪加劇,導致暴力動亂惡化,難民外流增加。

2019年10月,南美洲產油大國委內瑞拉深陷通膨危機,加油站也盛行以物易物(AP)
第二級隱憂
衝擊:高 發生機率:低
•由於俄羅斯在東歐的侵略性行徑,導致俄羅斯及北大西洋公約(NATO)成員國發生蓄意或無意的軍事衝突。
•在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前,由於中國增加政治及經濟施壓,導致美國及中國之間為了台灣議題發生危機。

2018年11月24日,台灣九合一選舉,民眾排隊投票(AP)
衝突:中 發生機率:中

2019年8月,印度政府安全部隊大舉進駐查謨─喀什米爾邦(印屬喀什米爾),當地居民盡量避免外出。(美聯社)
•印屬喀什米爾(Kashmir)地區發生重大恐怖攻擊或騷動,使印度、巴基斯坦軍事對抗再度爆發。(印度與巴基斯坦長年爭奪喀什米爾地區的控制權)
•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等伊朗支持的代理人武裝團體發生衝突。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緊張局勢加劇,導致無辜平民受襲擊、大型抗議活動和武裝對抗。

巴勒斯坦攝影記者阿瑪尼(Muath Amarneh)被以色列砲火擊中一眼失明,媒體同業發動抗議。海報上藍衣者為阿瑪尼。(AP)
•政治動盪、經濟停滯加劇導致海地嚴重人道主義危機。
•各方外國勢力不停介入,使葉門內戰惡化。
第三級隱憂
衝擊:低 發生機率:中
•利比亞自2011年爆發內戰,至今仍是四分五裂,經濟瀕臨崩潰,各大勢力繼續相爭,影響北非地區穩定。
•巴爾幹地區緊張局勢或極端主義暴力升級,包含阿爾巴尼亞(Albania)、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克羅埃西亞(Croatia)、科索沃(Kosovo)、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ern Macedonia)、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塞爾維亞(Serbia)。
•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因伊波拉病毒蔓延,導致政治動盪和暴力加劇,民眾流離失所,對鄰國造成不穩定影響。

剛果伊波拉疫情。(美聯社)
•奈及利亞中部「中間地帶」(Middle Belt)與南部「三角州」(Delta,主要石油產區)的衝突加劇,以及伊斯蘭激進組織「博科哈蘭」(Boko Haram)在東北地區肆虐。
•效忠基地組織(al-Qaeda)的東非伊斯蘭教恐怖組織「青年黨」(Al-Shabab)在索馬利亞及鄰近國家肆虐。
•薩赫爾(Sahel,撒哈拉沙漠南部)地區武裝團體繼續作亂,周圍國家包含馬利(Mali)、尼日(Niger)、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的暴力與政治不穩定情勢蔓延。
•緬甸軍隊持續壓迫穆斯林羅興亞人(Rohingyas),導致從孟加拉難民營遣返羅興亞人回國的狀況更為艱難。

翁山蘇姬被控未隊慘遭軍隊屠殺的羅興亞人伸出援手。(美聯社)
•南蘇丹戰爭惡化,難民流離失所,逃到其他鄰近國家。(南蘇丹獨立的2年半後,於2013年12月陷入內戰,估計有1/3人口被迫逃離家園。2018年9月,南蘇丹總統基爾(Salva Kiir)與異議分子簽署和平協定。)
•中非共和國(Central African Republic)的和平協議破裂,宗教派系衝突升級,更多難民逃離家園,到鄰近國家避難。(中非共和國2013年爆發血腥宗教衝突,暴力與種族屠殺迫使大批難民離鄉背井,逃往北方鄰國查德(Chad)避難。)
•東非蒲隆地(Burundi)政治危機加劇,政府暴力鎮壓反對派與抗議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