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被人写上“No More Chinese”(不要再有中国人)的字句。(加拿大《星岛日报》数据图片)
自从总理哈珀针对历史上的人头税和排华法,在国会用粤语向华人社区表达道歉之后,华人心头郁积的“历史冤屈”好像被一扫而空,天空变得更加晴朗,加拿大变得更加可爱,担心排华之类的恐惧意识也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就在最近一周内,我听到了两位华裔的精英,在不同的场合,竟然表达了对排华风潮可能会卷土重来的担忧,让我心里震动。一位精英是加拿大名牌大学的讲座教授,在学界倍受尊重。他说在过去的十多年,在加拿大只遭遇过一次口头被辱骂(带有族裔歧视)的经验,但在最近的一年,已经碰到了三、四件类似的事情,有人公然就要求“中国人滚回去”。就他的观察来看,这些人显然是低收入阶层的人士,因此教授担心,未来加拿大如果发生20世纪20年代末期那样的经济大萧条,华人或许会再度成为不少人的“替罪羔羊”。
另外一位精英是加拿大著名的移民律师,他说,现在媒体都聚焦中国有钱人把房价炒高了,搞得本地人难以买房,但另一方面,华裔投资移民在加拿大交税甚至少过难民和保母,同时又发生了多起华裔谋杀的事情,再加上中国红色通缉令在抓逃往加拿大的贪官们,整个中国有钱人的形象糟透了,负面因素是否会导致新的排华浪潮?这位精通华裔移民史的律师甚至举出当年皇家调查报告的例子,认为现在的移民形象,可以与当年主流社会对华人社区的观感一比。
这样说是否有点危言耸听?我觉得不是。尽管加拿大的宪法和人权宪章在法律和制度的层面不会让历史重演,但社会的骚动和民间的反移民风潮不会那么听法律的话,而是碰到偶然的导火线就会爆发,当年的排华运动开始也是非法的,后来就形成了社会民意,结果导致了排华法的出台。更何况,排斥移民的暴动骚乱,在近期德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发生过。
三个月前,BC省列治文市白人大妈叫华人母女滚回中国的种族歧视事件,在华人议员跟警方交涉后,得到的警方回复是,虽然大妈歧视性很强,但是她不是对公众华人群体歧视,只是对独立个人歧视,尽管是在公众场合发生的,仍然不涉及种族歧视犯罪。以前类似事件,至少会刑事立案,是否涉及种族歧视交由法官判定。现在警方对类似事件不会立案了。
也就是说,现在尽可以在任何场合进行种族歧视,只要是对个人不针对群体就行。
自从总理哈珀针对历史上的人头税和排华法,在国会用粤语向华人社区表达道歉之后,华人心头郁积的“历史冤屈”好像被一扫而空,天空变得更加晴朗,加拿大变得更加可爱,担心排华之类的恐惧意识也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就在最近一周内,我听到了两位华裔的精英,在不同的场合,竟然表达了对排华风潮可能会卷土重来的担忧,让我心里震动。一位精英是加拿大名牌大学的讲座教授,在学界倍受尊重。他说在过去的十多年,在加拿大只遭遇过一次口头被辱骂(带有族裔歧视)的经验,但在最近的一年,已经碰到了三、四件类似的事情,有人公然就要求“中国人滚回去”。就他的观察来看,这些人显然是低收入阶层的人士,因此教授担心,未来加拿大如果发生20世纪20年代末期那样的经济大萧条,华人或许会再度成为不少人的“替罪羔羊”。
另外一位精英是加拿大著名的移民律师,他说,现在媒体都聚焦中国有钱人把房价炒高了,搞得本地人难以买房,但另一方面,华裔投资移民在加拿大交税甚至少过难民和保母,同时又发生了多起华裔谋杀的事情,再加上中国红色通缉令在抓逃往加拿大的贪官们,整个中国有钱人的形象糟透了,负面因素是否会导致新的排华浪潮?这位精通华裔移民史的律师甚至举出当年皇家调查报告的例子,认为现在的移民形象,可以与当年主流社会对华人社区的观感一比。
这样说是否有点危言耸听?我觉得不是。尽管加拿大的宪法和人权宪章在法律和制度的层面不会让历史重演,但社会的骚动和民间的反移民风潮不会那么听法律的话,而是碰到偶然的导火线就会爆发,当年的排华运动开始也是非法的,后来就形成了社会民意,结果导致了排华法的出台。更何况,排斥移民的暴动骚乱,在近期德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发生过。
三个月前,BC省列治文市白人大妈叫华人母女滚回中国的种族歧视事件,在华人议员跟警方交涉后,得到的警方回复是,虽然大妈歧视性很强,但是她不是对公众华人群体歧视,只是对独立个人歧视,尽管是在公众场合发生的,仍然不涉及种族歧视犯罪。以前类似事件,至少会刑事立案,是否涉及种族歧视交由法官判定。现在警方对类似事件不会立案了。
也就是说,现在尽可以在任何场合进行种族歧视,只要是对个人不针对群体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