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方方小产权别墅转正获利千万:当年的干部已落马,瓜有点大!(明德先生)

flapjack_monkey

知名会员
注册
2005-03-03
消息
785
荣誉分数
269
声望点数
173

方方小产权别墅转正获利千万:当年的干部已落马,瓜有点大!(明德先生)
20200312114510185.jpg


20200312114510185.jpg

吃石锅拌饭的阿锐

发帖700

评论4860

粉丝624
关注

私信
吃石锅拌饭的阿锐
04-04 22:43
诸位,让我冷静一下……

我没想到,我真的扒出来大瓜了:我现在真的很怕……

如果方大妈来告我,我倒还真不怕,毕竟我所有的信息都标注有出处;可如果她玩阴的,我怕我真hold不住,毕竟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哎……


今天心血来潮,在方方的微博中检索“别墅”,结果看到了一位北大博士三年前举报方方“三份高薪五套别墅”的文章:
500



方方没有用任何的事实反驳,扣了一通帽子之后,说人家是“货真价实的造谣哦”!
500



只是她忘记了,她早在2015年4月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田禾举报她之时,就回应过自己的三份工资,如果她忘记了,我用她的原话帮她回忆一下:

“第一份:作协的工资,“我当然只有一份工资,就是作协的工资”;

第二份:2007年开始在华科中文系兼职,“我在华科大没有工资,只有一份并不高的津贴(与我做的事相比,我个人甚至认为是很低的津贴。毕宇飞甚至在华科大说过:你们给方方的钱太少了!)”

第三份:《长江文艺》的主编费,“直到现在,我仍然是在作协拿工资,在杂志社只拿主编费或编辑费……这应是行规,也是常识。””

接着,我对于“别墅”感到很好奇,就用“房子”、“家”等字眼在她的微博检索,结果被我发现了这么一句轻飘飘的话:

“远在江夏的邻居唐小禾老师发来我家门口的照片,迎春花开了……”
500



诸位,等等,这里好像不对劲,一般的住宅怎么可能还门前有树呢?

这让我想到先前看到的一张截图(苦于没有证据,我不敢十分肯定,不过这个汤逊湖的确位于江夏区)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地点是藏龙岛,自家草坪的藤椅上……

我立马意识到,只要我找到这个别墅的位置,那么就等于找到了方方别墅的位置,毕竟是邻居呀!

这个时候,我想起来之前方方提到的杨树湖北路,在百度地图上检索之后,用卫星地图找了附近好几个小区,仔细对比,感觉都不像,思路被卡住了……

这个时候,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百度上搜索了“藏龙岛和唐小禾”,哇塞,奇迹发生了:
500



竟然看到了这样一段法律文书。

我点进去之后,竟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方方、唐小禾……
500



截图是后来在openlaw中截取的,第一次打开显示的是刘某某

我意识到,应该去专业的法律文书网站,本来想选择《中国裁判文书网》,不过该网站奇慢无比,我更喜欢openlaw,虽然数据库并不全面,不过一般的检索是没有问题了,这一次,用的是“唐小禾”的名字:

这次我知道,刘某某不是别人,是大名鼎鼎的刘丹丽:洪湖水呀浪打浪,熟悉的旋律瞬间响起……

此处按下不表,在刘丹丽的判决书中,提到这样一段关键的话: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免责声明
 
有点像5分
 
也谈方方日记在美国出版

dwk-ico-time2.png
2020-04-12 05:53
方方日记要在美国出版,颇有争议,聊2句。

对方方日记不陌生,在某些海外媒体报道时,曾瞄了几眼。后来得知此人曾官拜湖北作协主席,也就没再关注。体制内的,套用云长或是翼德的话,“不过尔尔。”

日记吗,记点杂感随想、身边的鸡毛蒜皮,很正常,特别是文人,整天待在家里,信手写点心情,就更没有问题了。人家秋雨同志,没啥大部头,就靠一篇篇的文字,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大家”。

从历史上,让日记成为一个时代见证的不乏其人,鲁迅的“狂人日记”、安妮的“安妮日记”、拉贝的“拉贝日记”。当然还有“蒋介石日记"、“曾文正日记”等等。

无论是民众还是名人,称得上日记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自己写的。这似乎是一句废话,但是如果说日记不是“命题作文”,这就容易理解了。

回到方方日记,能这么快在美国出英文版并据说还有德文版,着实有些让人意外,因为实在是快了点;不过若是从记日记那天起就有出书计划了,也算是正常了,毕竟是大半年的时间。

如果在美国出版社中文书籍,就容易多了,拿钱就出,3000美元应该可以出个几百本,送给亲朋好友、同学同事,自己在留点库存,够了,当然还可以在亚马逊上出售。

与中文书籍相比,在美国出版英文书籍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此,方方日记的英文版、德文版或许是“约稿”之作,或者说是“命题作文”。

“约稿”如同买卖,就是一笔交易。这是一个供需关系,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双方都可能认为这是“等价交换”,如此交易,无可厚非。但有一点必须要指出,买家是有标准的,即卖家的“货”一定是如买家所愿。

“约稿”,会很快被出版或者说本来就是某阶段出书的计划,这应该是对方方日记在全球Covid-19疫情仍在肆虐的大环境下迅速出版英、德文字版本的合理解释。那么,方方是在什么时候被“约”的?应该是武汉封城之后或者的方方日记出笼之后。

能够被“约” ,还是令我等吃瓜群众羡慕的。

其实,有时“命题作文”是很难的,因为要始终围绕“题”,这就很容易有失偏颇。

据说在封城期间,方方是在她的别墅里完成了她的“日记”。显然,应该是听到的比看到的多,因为行动受到了限制,别人家发生的事,也只能靠道听途说了;而后就是透过道听途说所产生的臆想,这应该是其日记的主要内容。

当然,封城期间电视上应该有不少内容,方方的家里也应该有电视,不过都是“党媒”的宣传,应该不在“命题”的范围之内,或者不适合“卖家”的胃口。

失去亲人一定是痛苦的,政府救助不利一定会遭到责骂;但痛苦和责骂显然不是抗疫的全部和全貌。面对天灾人祸,人性的闪光总会有的;爱,也会喷涌而出。

我经常看到的画面是武汉人的坚强,全中国对武汉的支援;这让我想起特朗普总统的坚强。他曾表达过的这样的意思,如果美国在这次疫情中的死亡人数低于10万人,应该视作抗疫的胜利。

如果方方在美国写日记,就写这10万死亡家庭的愤怨、就写对特朗普政府初期失误的责骂,显然无法反映出美国战疫的全貌。因为还有医护人员对病患的全力抢救,因为还有各地的志愿者源源不断涌入疫情中心的纽约,因为还有爱心机构、爱心人士的大量捐赠。这样的场景,其实在中国已经发生了。

我相信,方方日记的英文版、德文版,会成为某些人手中的投枪、匕首,但不会成为枪炮。一泡尿,能撒多远?

人生在世,大都希望扬名立万,不过经历大灾大难的武汉人大概会想不到,他们的方方竟是这样“扬名世界”的。

 
吃饱撑的。人家又不是什么贪官。有几套别墅关你P事?
 
方方吃的人血馒头,她嘴角一直还在冒血。
 
深挖方某人的别墅可能是自打脸,中国随便一个官员都可能有类似的行为

至于她的日记最好的办法是愿意看的就看,不愿意看的就不看,深挖动机可能恰得其反

中国的一个问题就是一层压一层,到后来下面的官员生怕出事,都成了马屁精,一般情况下反而坏事

比如香港有人出版了习总的情史,原本也卖不了几本,结果国安/国保把书店老板越境绑架回中国认罪,这下成了新闻,知道有这本书的人是数量级的增长
 
拿三分国家工资的人是不是她?
 
吃饱撑的。人家又不是什么贪官。有几套别墅关你P事?
他们房子是小产权房 不能出售的 他应该是通过一个贪官把它变成能够出售
 
这些高官,一查大都有问题。 在国内当官的,只有像江泽民说的“闷声发大财”。又要吃肉又要砸锅肯定是不行的。

BTW,好久看不到 艾未未 的消息了,最近没出来活动?
 
做三分工作拿三份工资没毛病啊!做个省长还可以拿法学博士呢。
 
咋吃的?不就是不听党话,曝光了不让曝的内幕?
比如想些写一个人,只写缺点,还是道听途说的绯闻,号称是这个人的自传。你说她完全是造谣诽谤吧,不是,但是就是恶心。你说这个人能喜欢她么。
 
这些高官,一查大都有问题。 在国内当官的,只有像江泽民说的“闷声发大财”。又要吃肉又要砸锅肯定是不行的。

BTW,好久看不到 艾未未 的消息了,最近没出来活动?
艾未未专注于敦促德国多收难民,是个合格的德国人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