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旅顺记忆1904-1905》日俄战争

ert0000

本站元老
VIP
注册
2005-12-07
消息
21,776
荣誉分数
5,880
声望点数
373
央视的记录片《旅顺记忆1904-1905》是个非常客观的难得的好片。对这场可以说是最影响20世纪所有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的大战有了深入的分析和描述,内容很丰富,对21世纪各大国之间未来走向有历史的参考和借鉴。

有很多看点

  1. 如果日本不决定主动进攻沙俄在远东的部队和军事设施。就不会有918,就不会有中日战争,取代日本之后侵略中国的将是沙俄。东北将是沙俄的地盘
  2. 如果日本不决定主动进攻沙俄,或沙俄没有输,沙俄将不会有共产主义革命和政权。
  3. 开战前,尽管日本在甲午大战大胜清军。但和沙俄比起来,无论是资源,经济GDP, 财政收入,军事力量都有巨大的差距。差距非常惊人(1:3, 1:5, 1:10)。日本抓住了一个历史机遇,精细操作,倾全国之力,在局部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沙俄在远东的力量,从军事上和国运上说是非常成功的。一举成为世界列强。
  4. 日军陆军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 携两个儿子出征,他两个儿子,都是陆军底层士官,一个在大连阵亡,一个在他直接领导的围攻旅顺沙俄要塞阵亡。日本陆军几乎是用人海战术,创造了一个没有重型武器(居然还没有机关枪),被沙俄重武器居高临下打击。 10万人围攻5万俄军要塞。用3倍的伤亡最后拿下的战例,(按当时沙俄的旅顺要塞的坚固和火力储备等等,西方列强估算即使用3倍欧洲其他列强陆军,大约15万人都拿不下来)。 如果他的几个儿子在国外灯红酒绿,他的部队和士兵会玩命么?
  5. 训练到位,把已有的资源运用到极致。比如旅顺海战。本来初始几战战果平平,让一个布雷舰在旅顺外点布。在沙俄岸上火力非常强大的情况下,几个战术小队,都是用巨大伤亡不折不扣尽心尽责,尽管没有完全完成将领布置的期望目标。但这尽心尽责的态度最终给了丰厚回报,根本没啥大指望的布的一个水雷竟然奇迹般撞到沙俄第一舰队司令的指挥舰,意外炸沉这指挥舰,从而这沙俄第一舰队彻底丧失信心,蜗居军港,拱手让出全部渤海和黄海制海权。 对马海战在吨位是沙俄1/2的情况下全歼沙俄第二舰队,38艘沙俄(被击沉25,被俘虏12, 漏网3艘),日本损失3艘。 部队(尤其是海军)训练水平远在沙俄之上。
  6. 及时见好收手。在对马海峡全歼从欧洲过来的沙俄第二舰队后,那时正是信心爆棚的时候,军方写报告就此收手,和沙俄平分东北利益而已。迅速和沙俄达成终战协议,这 陆军的乃木希典 和海军的东乡平八郎如实给日本天皇奏折,说尽管胜利,但是倾国之力,苏俄的综合国力还远在日本之上,不能继续打,及时收手。
  7. 大战输的一方基本要经历重大社会和政治变化。战后,沙俄帝国基本瓦解。。。。
  8. 清朝政府的态度: 明面上是中立,清朝刚输了甲午大战,根本无力再加进任何一方,但清朝暗中却希望日本赢, 当时直隶总督袁世凯在清廷授意下还给日本情报。弱国无外交,在当时的情况下,沙俄在东北几乎是压倒性优势,北满铁路都修好了,沙俄在东北的驻军有12万,有坚固的旅顺海军要塞,整个东北和渤海,基本在沙俄控制下。如果日本赢,东北就是日俄共存,就有争斗,清朝才有机会让任何一个侵略的一方都不能站稳。
  9. 中国人民苦,两个列强在自己家园大战。民不聊生。就如同50-53年朝鲜战争时期的朝鲜人。

从这日俄战争对目前和未来的国际局势的启发,就留给村民讨论了。。。。。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