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初高中娃的家长看过来,重磅推荐。。。。

房子、票子、孩子,一个不能落,一个不能少啊:crazy::crazy:

三顾茅庐老热狗,就是不给后浪们掌舵:shy:

丽局,从国际形势看,加拿大有可能成为中美两边来往的人的一个跳板。
只要中美没热战,加拿大和中国的关系还是有大大缓和的空间 。 这样中美两边的人都会以加拿大作为一个缓冲区和交往的中间地带。只要不是晚粥级别的,加拿大应该不会为难。

美国即使换了总统,中美关系会缓和但不可能回到原来的位置。美国还是会在各种场合给中国和美华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对于家长来说,从中国直接去美国留学非但机会会大幅度减少,危险系数则大增。加拿大的留学市场就会吸收大批原本要去美国的。而从加拿大到美国的留学就业之路就会开更大的门。家长可能自己先移民,孩子在加拿大上学或移民拿到加拿大公民身份,再南下的策略。
 
最后编辑:
丽局,从国际形势看,加拿大有可能成为中美两边来往的人的一个跳板。
只要中美没热战,加拿大和中国的关系还是有大大缓和的空间 。 这样中美两边的人都会以加拿大作为一个缓冲区和交往的中间地带。

美国即使换了总统,中美关系会缓和但不可能回到原来的位置。美国还是会在各种场合给中国和美华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对于家长来说,从中国直接去美国留学非但机会会大幅度减少,危险系数则大增。加拿大的留学市场就会吸收大批原本要去美国的。而从加拿大到美国的留学就业之路就会开更大的门。家长可能自己先移民,孩子在加拿大上学或移民拿到加拿大公民身份,再南下的策略。
给孩子们掌舵这事,您是办也得办,不办也得办:monster:我这二把刀,根本没闹懂您说的cfc+reddit是个什么技术术语?可否给讲讲?另外抛开中美关系,但中国目前的局势和外汇情况,还会有以前的移民潮吗?
 
给孩子们掌舵这事,您是办也得办,不办也得办:monster:我这二把刀,根本没闹懂您说的cfc+reddit是个什么技术术语?可否给讲讲?另外抛开中美关系,但中国目前的局势和外汇情况,还会有以前的移民潮吗?

正在说中美加留学市场大演变,下面的长篇就出炉了。这年头得紧跟国际形势 :):):)

在5眼国家里面,未来对中国或华人的敌意程度从高到低是这样的
美国, 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





这一次,特朗普深深伤害了中国中产家庭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20-08-10 19:53:5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1718 次)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方面的打压与制裁,对我国各阶层的家庭与个人都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赴美留学的难度和风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签证审批至今仍然处于暂停状态,这让今年有赴美留学计划的个人与家庭进退维谷,一些已经支付的费用眼看着打了水漂,令人心痛。



更大的损失则是孩子们的学业。疫情造成了留学受阻,叠加美方政策打压的不确定性,我国赴美的留学生,其求学之路更为渺茫。

美国对中国留学人员高度不信任

6月1日,美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美国政府对部分我国留学生签证限制措施,严控STEM学科签证,新政将暂停我国某些非移民学生和研究人员入境。

尽管这一新政表面上的指向是所谓以各种形式参与“军民融合战略”的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等,现阶段可能只涉及大约3000名海外留学人员。但是,其意义不容小觑。

美国国务院对新政的解释中指出,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出一个明确的学校名单,要通过研究确定对中国“军民融合战略”关键、重要的大学,确定哪些适用于禁令,以找出哪些人属于禁令的范围。

有的解读认为该项新政的适用模糊,可能是“走过场”。但是,在没有充分研究、界定范围之前,美方就已推出这样的新政,这说明了美方现阶段对中国留学人员的高度不信任和紧张。

即便最终这一新政所圈定的名单范围有限,在两国关系持续下滑、美国对中国不信感加深的背景下,谁能保证下一个限制留学、学术交流的“新政”又会把红线设在哪里?

疑邻盗斧的敏感始于“一件小事”,最终却扩大到不可收拾的田地,在美国历史上的先例比比皆是。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1882年的《排华法案》最初也不过是加州夕阳产业淘金业的“茶杯风暴”,最终却扩展到了针对整个种族的荒唐立法,成了美国移民史上最丑陋的疮疤。

如果美方打压进一步升级,对中国留学生设置更多设限是大概率事件。这将伤害到中国大量普通家庭。

中国留学生大都出身普通中产家庭

根据《中国留学白皮书》系列的统计,我国学生海外留学的门槛在近年来明显降低,普通家庭子女和普通高校学生正成为出国留学群体的主要来源。

2015年统计时,国内985/211与普通高校出国留学人数基本相当,分别为45%和46%。2018年的统计显示,56%来自于国内普通高校,仅有31%来自985/211或双一流高校。

而家庭出身的统计更能说明问题,2018年,留学生父母的职位背景以“一般员工”为主,占比为41%。其次是中层管理者,比例为36%。可称得上“上流阶层”的“三高家庭”占比为23%。可以看出,中国留学生大都出身普通中产家庭。

按照一年30万到40万元的留学总支出计算,这些支出要占到普通中国中产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甚至部分家庭要靠举债才能完成如此昂贵的教育投资。

如果美国在留学领域重现“排华法案”,那么中国这些中产之家将遭受严重的损失。

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与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最近共同撰写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在美国的留学生人数达到723277人,创下了新的纪录,是在美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如果这些留学生因两国交恶被迫中断学业,其个人与家庭将承受巨大损失——以每人30万元计算,那就是2100多亿元的损失,其中大部分将由中国中产家庭承担。

美方正在颠覆中国中产对美国的认知

从中美关系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美方在中国留学生的政策设定上也应该慎重考虑。实际上,保证中美两国未来交往的民间纽带,正是这些赴美留学生出身的中产阶层家庭。动摇了中国中产阶层对美国的认知,势必将动摇中美两国未来交往的土壤和根基。

中国的中产阶层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兴阶层。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居住在现代化的大中城市。他们成长的时代处于中美两国的蜜月期,对美国普遍有着良好的印象。

正是因为曾经对美国的认同和钦佩,这些家庭才会选择美国作为后代留学的目的地。这是对美国的一种信任。

然而,如果美国政府在极端鹰派、保守派和仇华势力的鼓动下,作出不明智的政策选择,封锁中国中产阶层子女赴美留学及其他活动,那无异于破坏了中美民间交往的根基,将更彻底改变、甚至颠覆中国中产阶层过去对美国的认知。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须知,一方面,中国的中产阶层是这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中国取得的现代化成就深感自豪;另一方面,对美国的美好记忆正在被太平洋彼岸“妖魔化中国”的做法以及种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政策措施,撕扯得支离破碎。

更何况,贸易冲突的现实后果、中美脱钩的黯淡前景,对中国中产阶层的利益冲击最为直接,不仅将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甚至可能打破他们美好的未来生活。

这样作为的后果现在已经逐渐显示出来,根据美国政治分析咨询机构欧亚集团基金会(EGF)今年4月份发布的年度全球民调报告显示,中国人对美国的负面情绪普遍上升,28%的受访者对美国持负面态度,高于一年前的17%;对美国持正面态度的受访者比例也从58%降至39%。

国家之间的交往最为重要的在于国民的认知与情感,这是两国往来重要的基础,也是保障两国关系稳定重要的平衡器。但在这两年多来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的种种举措显示,美方显然没有珍惜这一关系,没有对民间互动往来的善意带有呵护的心理和认识。

错误的留学政策以及其他诸如打压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办企业等政策,长久持续下去,必然严重伤害中美交往的民间基础。由此所产生的裂痕可能需要两到三代人才能修复。
 
最后编辑:
@ert0000 @bonjour 两位大咖人呢?
今年很不一样,娃们上补习班都改线上服务了。加上前段时间CFC充满了政治贴,很多人都不来了。
是啊,这段时间我来的少多了。那么几个老瓤子们拿着退休的钱,操着联合国秘书长的心,自己孩子都管不了了,心里还想着世界局势中美中加关系。真没劲。

还是丽局的帖子好啊,一出来就拉风,这楼就盖了一半了。老热狗再一参乎,这帖子更好看了。现在就缺小地主了,也不知道这大招憋到什么时候。
 
大侄子有想法,要鼓励,这想法做好了就是至少1000万加币价值的针对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加国留学的宝典啊。:zhichi:

依我看,就是把CFC+REDDIT两种风格融合则可图大业也! :zhichi:
对对,鼓励鼓励。咱们村的老瓤子没法看,就看年轻人的了。
 
人不带你,你就歇了吧

您现在是在考大学找专业等别人带的阶段哈, 挺有志向的, 祝您成功!
 
是啊,这段时间我来的少多了。那么几个老瓤子们拿着退休的钱,操着联合国秘书长的心,自己孩子都管不了了,心里还想着世界局势中美中加关系。真没劲。

还是丽局的帖子好啊,一出来就拉风,这楼就盖了一半了。老热狗再一参乎,这帖子更好看了。现在就缺小地主了,也不知道这大招憋到什么时候。
@小地主 被村中央封口了咋地?网友们没批斗过你也没炮轰过你呀?突然消失,不带走一片云的,只有这种猜想了:buttrock:我那500块现大洋,到现在不知道怎么给你呢,热狗说寄支票,学校门都不开,缝都没有:buttrock:
可别提拉风,听着像开着法拉利车队炸街的赶脚,咱没那毛病,主要也没那车:crazy:。我站台的,一定得是正能量、过硬的东西:shy:去年让小地主他们坎屯给吓的,心里都被忽悠的没底了,所以特别能感同身受高年级家长及孩子们的心情。正好孩子们创办的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站,可以自己交流,我一贯的工作方针:自己的事自己干,哪有大人天天跟着上蹿下跳的:monster:大人的责任就是在关键点上,解决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最后编辑:
正在说中美加留学市场大演变,下面的长篇就出炉了。这年头得紧跟国际形势 :):):)

在5眼国家里面,未来对中国或华人的敌意程度从高到低是这样的
美国, 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





这一次,特朗普深深伤害了中国中产家庭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20-08-10 19:53:5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1718 次)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方面的打压与制裁,对我国各阶层的家庭与个人都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赴美留学的难度和风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签证审批至今仍然处于暂停状态,这让今年有赴美留学计划的个人与家庭进退维谷,一些已经支付的费用眼看着打了水漂,令人心痛。



更大的损失则是孩子们的学业。疫情造成了留学受阻,叠加美方政策打压的不确定性,我国赴美的留学生,其求学之路更为渺茫。

美国对中国留学人员高度不信任

6月1日,美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美国政府对部分我国留学生签证限制措施,严控STEM学科签证,新政将暂停我国某些非移民学生和研究人员入境。

尽管这一新政表面上的指向是所谓以各种形式参与“军民融合战略”的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等,现阶段可能只涉及大约3000名海外留学人员。但是,其意义不容小觑。

美国国务院对新政的解释中指出,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出一个明确的学校名单,要通过研究确定对中国“军民融合战略”关键、重要的大学,确定哪些适用于禁令,以找出哪些人属于禁令的范围。

有的解读认为该项新政的适用模糊,可能是“走过场”。但是,在没有充分研究、界定范围之前,美方就已推出这样的新政,这说明了美方现阶段对中国留学人员的高度不信任和紧张。

即便最终这一新政所圈定的名单范围有限,在两国关系持续下滑、美国对中国不信感加深的背景下,谁能保证下一个限制留学、学术交流的“新政”又会把红线设在哪里?

疑邻盗斧的敏感始于“一件小事”,最终却扩大到不可收拾的田地,在美国历史上的先例比比皆是。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1882年的《排华法案》最初也不过是加州夕阳产业淘金业的“茶杯风暴”,最终却扩展到了针对整个种族的荒唐立法,成了美国移民史上最丑陋的疮疤。

如果美方打压进一步升级,对中国留学生设置更多设限是大概率事件。这将伤害到中国大量普通家庭。

中国留学生大都出身普通中产家庭

根据《中国留学白皮书》系列的统计,我国学生海外留学的门槛在近年来明显降低,普通家庭子女和普通高校学生正成为出国留学群体的主要来源。

2015年统计时,国内985/211与普通高校出国留学人数基本相当,分别为45%和46%。2018年的统计显示,56%来自于国内普通高校,仅有31%来自985/211或双一流高校。

而家庭出身的统计更能说明问题,2018年,留学生父母的职位背景以“一般员工”为主,占比为41%。其次是中层管理者,比例为36%。可称得上“上流阶层”的“三高家庭”占比为23%。可以看出,中国留学生大都出身普通中产家庭。

按照一年30万到40万元的留学总支出计算,这些支出要占到普通中国中产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甚至部分家庭要靠举债才能完成如此昂贵的教育投资。

如果美国在留学领域重现“排华法案”,那么中国这些中产之家将遭受严重的损失。

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与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最近共同撰写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在美国的留学生人数达到723277人,创下了新的纪录,是在美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如果这些留学生因两国交恶被迫中断学业,其个人与家庭将承受巨大损失——以每人30万元计算,那就是2100多亿元的损失,其中大部分将由中国中产家庭承担。

美方正在颠覆中国中产对美国的认知

从中美关系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美方在中国留学生的政策设定上也应该慎重考虑。实际上,保证中美两国未来交往的民间纽带,正是这些赴美留学生出身的中产阶层家庭。动摇了中国中产阶层对美国的认知,势必将动摇中美两国未来交往的土壤和根基。

中国的中产阶层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兴阶层。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居住在现代化的大中城市。他们成长的时代处于中美两国的蜜月期,对美国普遍有着良好的印象。

正是因为曾经对美国的认同和钦佩,这些家庭才会选择美国作为后代留学的目的地。这是对美国的一种信任。

然而,如果美国政府在极端鹰派、保守派和仇华势力的鼓动下,作出不明智的政策选择,封锁中国中产阶层子女赴美留学及其他活动,那无异于破坏了中美民间交往的根基,将更彻底改变、甚至颠覆中国中产阶层过去对美国的认知。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须知,一方面,中国的中产阶层是这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中国取得的现代化成就深感自豪;另一方面,对美国的美好记忆正在被太平洋彼岸“妖魔化中国”的做法以及种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政策措施,撕扯得支离破碎。

更何况,贸易冲突的现实后果、中美脱钩的黯淡前景,对中国中产阶层的利益冲击最为直接,不仅将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甚至可能打破他们美好的未来生活。

这样作为的后果现在已经逐渐显示出来,根据美国政治分析咨询机构欧亚集团基金会(EGF)今年4月份发布的年度全球民调报告显示,中国人对美国的负面情绪普遍上升,28%的受访者对美国持负面态度,高于一年前的17%;对美国持正面态度的受访者比例也从58%降至39%。

国家之间的交往最为重要的在于国民的认知与情感,这是两国往来重要的基础,也是保障两国关系稳定重要的平衡器。但在这两年多来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的种种举措显示,美方显然没有珍惜这一关系,没有对民间互动往来的善意带有呵护的心理和认识。

错误的留学政策以及其他诸如打压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办企业等政策,长久持续下去,必然严重伤害中美交往的民间基础。由此所产生的裂痕可能需要两到三代人才能修复。
这篇文章赞同一部分,的确出来留学的中产最多。就是那种上不着村下不着店,不努力就会被分化下去的群体。但中国如果进入政治经济内循环后,是否还能有这巨额的外汇支撑这部分群体海外消费?以现在强国的舆论和发出声的民意(沉默的群体到底有多少不知道),别说美帝是敌人了,加拿大都是走狗,现在左的恨不得出国的都是卖国贼、洋奴。接着就是这些年轻人了,不管你崇美还是反美,起码消耗了外汇。还让不让你自由流动,才是个问题。
 
对对,鼓励鼓励。咱们村的老瓤子没法看,就看年轻人的了。
咱村的年轻华裔,不管还会不会说中国话,血液里都有那种聪明、踏实、勤奋的基因,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不缺那种创新、公益心和时代感。他们更喜欢图片、短视频的同龄人的交流方式,而不是大人的说教。各个微信群,一帮大人上窜下跳,孩子自己该干嘛干嘛,最主要的是你都不知道他在干嘛:crazy:说实话,如果一个孩子听话到跟着无论从思想还是模式都已经落伍的咱们这种老帮菜后面,还未必是件好事:buttrock:他们在一起更有话说,更能互相激发互相带动。最主要的是,以他们自己为主角的平台,可以打破那种小圈子文化:比如一个学校的、一个兴趣班的、一片居住地的。。。你的思维会打开,叫什么来着:海纳百川:monster:在联系的过程中,你会惊喜的发现,这里长大的学姐学哥们,都非常有这种责任感和热心肠去带动后浪。后期有你魂牵梦绕的医学方向的在读大学生,会分享她们的故事呦。大人东打听西抄笔记的,自己累个半死,都抄走经了:tx:
 
最后编辑:
前段时间通过网上和各位关注教育的家长们交流探讨,发现有几个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
一、家长都希望有个平台,互相交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目前各个微信群基本都是分居住地区、分特长、分系的模式,覆盖范围小。除微信群外,家长只能通过道听途说、打听、拜访过来人来获取报考大学的相关准备及信息,既不准确也不系统。
二、孩子们没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交流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可以以同龄人的语言及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直接沟通,也可以分享各自的生活信息、思想及思考。
三、疫情导致的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恢复以前的固有学习模式,线上交流这种方式会成为生活学习中的必须。
四、没有一个以学生自己视角出发、中英双语的平台,最重要的还是免费的:)
非常高兴的看到来自几所加拿大重点大学的5名大一学生(文、理方向),利用疫情期间创立了一个免费网站,持续不断的分享他们(她们)报考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女王大学、安省艺术学院等各所热门专业必备的关键点,以及安省高中阶段部分课程的知识点。
由于技术、精力、时间的限制,这个由年轻人自己创办的、以分享高中、大学阶段学习经验的免费网站目前初具规模,后续还会持续更新,会有麦克马斯特大学、渥太华大学、麦吉尔大学医学方向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及经验、也会陆续有牛津大学、北美大学的学生加入。他们会以视频的方式,分集的给学弟学妹们分享。
这个网站致力于帮助大中华地区,准备报考加拿大大学的学弟学妹。非本土的学生或者在此留学的学生及家长,因为没有当地广泛人脉及文化背景,了解到的信息量十分有限,所以这个渠道是最直接、最本土化的获得信息的一个来源。
有家长需要他们网站联系方式的,可以悄悄话给我。可以通过微信、微博、intergram的方式加他们。
希望孩子们无私的付出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学弟学妹!
能麻烦发给我这个网站的联系方式吗?谢谢
 
能麻烦发给我这个网站的联系方式吗?谢谢
悄悄话我,我给你发。谢谢您顶帖表示支持。一天时间15位初高中学生的家长看到了信息,都发给他们了。不好意思说话的,起码也要点个支持。这情商,真让人捉急:kan:其中七成是从来没看到网上发过言的。看来默默抄笔记党真的存在啊。
 
常跟我帖的网友都知道我的习惯---消息慢慢放。其间各位教育界牛人、牛蛙家长锣鼓喧天,整个帖看下来,总有一款适合你:crazy:
那种不跟帖,抄笔记抄一半就走的,总是取不到真经。这些真经都是热心的本地教育界大咖们及牛蛙家长们的倾情奉献,给他们点赞:zhichi:
因为这个学生自己创办的网站,刚搭好框架,还有很多合作没有完成,很多设想没有实现。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他们最终会做到一个目标:你的孩子会和这个网站一起成长、和这些分享视频、心得、学习方法、经验以及生活的各专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成长:zhichi:
昨天的一个好消息就是和一家致力于加拿大几所大学,以辅导就读于这些大学各专科为基点、以及各专业取证的中国培训机构达成了合作关系。这样,在孩子们的网站里,会开辟出一块儿二维码,扫他们的二维码就可以进入他们以辅导大学课程为专长的网站。老师以正在就读的大学生、加拿大本地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为主,缺点是以中文讲解为主,中文基础不好的有点费劲。
这样,你的孩子从高中到大学,都会有人带你,不用以前网友提起的,为了给孩子辅导大学功课,家长还得辞职拉链一帮一的模式,要不就是家长从微积分到线性代数跟着学一遍的模式,那不得活活累死家长,还怎么工作买瑞奇房?:tx:
 
顶帖,点赞[emoji106]
网页的优点是信息存储量大,自由发言,受众多,还是应该把论坛开发出来,由有经验的学生参与解答问题,大家跟着互动。Youtube视频短的还行,超过5分钟就很难吸引人啦[emoji1]。
 
常跟我帖的网友都知道我的习惯---消息慢慢放。其间各位教育界牛人、牛蛙家长锣鼓喧天,整个帖看下来,总有一款适合你:crazy:
那种不跟帖,抄笔记抄一半就走的,总是取不到真经。这些真经都是热心的本地教育界大咖们及牛蛙家长们的倾情奉献,给他们点赞:zhichi:
因为这个学生自己创办的网站,刚搭好框架,还有很多合作没有完成,很多设想没有实现。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他们最终会做到一个目标:你的孩子会和这个网站一起成长、和这些分享视频、心得、学习方法、经验以及生活的各专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成长:zhichi:
昨天的一个好消息就是和一家致力于加拿大几所大学,以辅导就读于这些大学各专科为基点、以及各专业取证的中国培训机构达成了合作关系。这样,在孩子们的网站里,会开辟出一块儿二维码,扫他们的二维码就可以进入他们以辅导大学课程为专长的网站。老师以正在就读的大学生、加拿大本地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为主,缺点是以中文讲解为主,中文基础不好的有点费劲。
这样,你的孩子从高中到大学,都会有人带你,不用以前网友提起的,为了给孩子辅导大学功课,家长还得辞职拉链一帮一的模式,要不就是家长从微积分到线性代数跟着学一遍的模式,那不得活活累死家长,还怎么工作买瑞奇房?:tx:

你这样做就针对大陆的学生了?我觉得吧,现在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内容(数据第一)+流量(第二),,,,商业的东东最好以后考虑。。。。。
把内容(数据)+流量做好了,是资方追着你。
 
顶帖,点赞[emoji106]
网页的优点是信息存储量大,自由发言,受众多,还是应该把论坛开发出来,由有经验的学生参与解答问题,大家跟着互动。Youtube视频短的还行,超过5分钟就很难吸引人啦[emoji1]。
这个就是热老师提出的模式,目前以孩子们的技术能力,无法编出那种互动的平台,听说那还需要服务器。但这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另外关于段视频的问题,您说的太对啦!我见过不少一个视频恨不得1小时的,你就是内容再好,也没孩子耐心看:wall:这就是为什么抖音能在国外年轻人中火的原因,而那些具有深度思考性的教育平台没人看的原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