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5岁的T型5层楼步行移位加旋转

lindamy

时代广场舞照跳
VIP
注册
2005-11-23
消息
30,291
荣誉分数
7,455
声望点数
373


上海85岁的5层楼步行移位

上海85岁老建筑长198只“脚”,行走破三项行业纪录,这些建筑曾“走过”

sub_15.png

公共空间2020-10-15 19:17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喇格纳小学旧址”位移项目的难度和复杂度更大。原因就在于它的独特形态。

老房子也能像人一样左右脚“齐步走”?在上海就发生了这样一幕:今天13时30分左右,位于黄浦区的85岁高龄建筑,完成最后的“搬家”之旅,宣告18天高难度“行走”顺利完成,并打破了三项上海建筑位移纪录。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座老房子建于1935年,最初名为喇格纳小学。它虽然历经多次改名,但一直作为学校校舍使用,使用期长达70多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被列入黄浦区文物保护点。如今因地块规划需要,为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建设让步,经过专家评估,老房需要进行位移保护。



近年来,或出于城市发展需要,或出于建筑保护需要,把老建筑进行位移的案例不在少数。比如,2018年“跳着华尔兹转圈”的海南路84号花园洋房,就属于沪上最复杂的位移项目。但在施工方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副总裁花力看来,“喇格纳小学旧址”位移项目的难度和复杂度更大。原因就在于它的独特形态。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喇格纳小学旧址”总体呈“T”字型,总进深约62米,总重约7600吨。由于建筑属于不规则建筑,和方方正正的传统建筑相比,受力不均匀,如果采用传统的“拖车式”或“轨道式”位移办法,很难完成行走。



经过技术团队多番讨论,最终采用了工艺成熟可靠、风险可控的步履式行走器平移装置,原址提升70厘米后,一次旋转平移到位。这就相当于,把老房子装上198只“脚”,像人走路一样,左右脚齐步走,由此完成从原址向西北方向弧线形一次旋转平移61.7米,整体旋转20.97°,顺利“走”到了“新家”。

如此高难度的“行走”,在位移过程无人化操作,既提升了速度,还节约了人力,又保证了平移的安全性。而且相比常规的拖车平移方案,安全性更高且造价更低。同时,创下了三个“第一”,即:上海首次采用国内最大的步履行走器平移保护建筑;上海首栋弧线形一次旋转到位的大角度平移工程;上海首栋不规则结构保护建筑平移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已有近十处建筑在保护性平移中创下纪录:
中国首个古寺“移动”。2017年,百年古寺玉佛禅寺大雄宝殿向北整体平移30.66米,并抬高1.05米,腾出公共活动空间。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古寺庙大殿平移工程,内部佛像及文物同步完成平移。



平移中的玉佛寺大雄宝殿

上海首个百年民居“移动”。2016年,位于上海老城厢花衣街116号的民居“沈宅”被旋转90°,再平移百米。
上海建筑体量最大的“移动”。2013年,建于1935年的梅林正广和大楼开始平移。该大楼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向西整体平移5.388米,向北平移33.258米,总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这是上海体量最大的历史建筑平移工程。



施工人员正在为梅林正广和大楼平移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中国抬升最高的“移动”。2003年,为了配合延安路高架的拓宽建设,重达5800吨的上海音乐厅被整体平移66.46米。整体被抬升3.38米,彼时在中国建筑史上还属首次。



平移后完整“露脸”的上海音乐厅。

上海距离最长的“移动”。2001年,静安规划开发商业广场,80多年的刘长胜故居被保护性平移133米,分两次完成。第一次,采用转角平移法,只用了30多个小时就完成了33米的平移。二期工程又移动了100米。



整体平移后的“刘长胜故居”。

上海最老建筑的“移动”。1998年,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四明公所整体平移了23米,西侧用新设计建造的屏风玻璃跟相接的中国人寿大厦高楼相隔离。

上海“首移”。1993年,坐落于中山东一路和延安东路口的“外滩天文台”,建于1844年,最初是一座气象信号台。配合外滩二期改造工程,塔楼整体平移22.4米。这是上海第一个平移的老建筑。


上海外滩天文台。


澎湃新闻

10月16日 08:19关注摘要: 10月15日下午,历时18天施工,喇格纳小学旧址建筑平移工程顺利完工。5层高、约7600吨重、T形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喇格纳小学旧址建筑,向西北方向移位至新址。

原标题:高五层重7600吨,85岁上海老建筑18天完成“挪步”

一次性平移到位,一次旋转到位……一幢85岁高龄的上海老建筑为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项目“挪步”。

10月15日下午,历时18天施工,喇格纳小学旧址建筑平移工程顺利完工。5层高、约7600吨重、T形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喇格纳小学旧址建筑,向西北方向移位至新址。

喇格纳小学旧址未来规划效果图

喇格纳小学旧址未来规划效果图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黄浦区获悉,该工程通过运用创新科技,开创了多项行业第一。上海首次采用国内最大的步履行走器平移保护建筑;上海首栋弧线形一次旋转到位的大角度平移工程;上海首栋T形平面不规则结构保护建筑平移工程。

喇格纳小学于1935年由法公董局筹资建造创办,东接东台路,南临浏河口路,西为吉安路,北靠崇德路。学校建筑呈T形平面,5层结构,其整体建筑规划代表了当时的较高水准。解放后,喇格纳小学作为学校校舍继续使用,70多年来,校名屡屡变迁,1995年起为比乐中学校址,于2018年搬迁。

2019年9月,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项目动工建设。因项目规划所需,喇格纳小学需要从原址向西北方向移位至新址。

由于工程平面呈T形结构,且建筑呈凹凸不规则和狭长形布置,总重量过重,移位时易产生扭曲变形,且建筑体范围内有地下人防结构,要准确旋转位移至新址,施工精度控制要求极高。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这座历史保护建筑,经专家反复技术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国内先进的步履行走器平移技术,将整栋建筑一次性平移到位。并且,通过科技创新,整栋5层重约7600吨的建筑采用步履行走器,对原址实施提升,做到平移路径一次旋转到位。

喇格纳小学旧址后续将进行全面细致的修缮,未来计划用于非遗保护、文化教育、文创孵化等。

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 效果图

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 效果图

澎湃新闻记者从瑞安房地产获悉,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地处新天地太平桥板块的东片,接邻上海新天地、企业天地办公楼和太平桥人工湖绿地,翠湖天地住宅项目,与瑞安房地产于太平桥地区已建成的物业一同组成一个集商业、办公和住宅的综合发展项目,预计于2023年面世。该项目致力于塑造世界级商办新地标,打造大新天地核心功能区,为黄浦区推动世界级地标性商圈的转型升级再添绚丽一笔。

 
最后编辑:
我爸爸来加拿大,让我后院的shed长了两尺,然后平移了一米。
想念爸爸。
 
纯粹浪费钱。
 
我爸爸来加拿大,让我后院的shed长了两尺,然后平移了一米。
想念爸爸。
平移还能理解, 这“长了两尺”怎么理解?
 
平移还能理解, 这“长了两尺”怎么理解?
把shed接了两尺,邻居说跨线了,不拆要吿,就把shed撬开装了轴平移了一米。
话说我爸爸在加拿大一年真把我老公治的服服的。
 
我爸爸来加拿大,让我后院的shed长了两尺,然后平移了一米。
想念爸爸。
我也是,我爸就喜欢田园生活,可是住在楼房了,没有一分地可种,最多是凉台上摆弄几个花盆,要是有现在这样的院子就好了。可惜我们出国前他手术后感染了丙肝,我父母都没有来过加拿大探亲。
 
我也是,我爸就喜欢田园生活,可是住在楼房了,没有一分地可种,最多是凉台上摆弄几个花盆,要是有现在这样的院子就好了。可惜我们出国前他手术后感染了丙肝,我父母都没有来过加拿大探亲。
老人身体条件限制,如果国内条件好还是在国内吧,希望你爸爸身体康复。

我婆婆喜欢加拿大,来了就不想走,种种菜,各种社区活动忙不停。公公就喜欢中国,出门就能找人下棋。

我爸不是喜欢田园生活,他是桥梁工程专业的,喜欢干大活,老公也喜欢,但是不会干,还和我爸爸说我不爱干。我要工作,管孩子,那些上房揭瓦的事有精力去干吗?所以我爸火了,身体力行教他多干活少说话。父母的爱啊!可惜爸爸回国后逞能干活出事了,现在只有妈妈了。
年纪大了不要太逞强。
 
安装万向轮或者轨道的平移已经有很多 (比如古建筑), 施工方说那些都不适用,于是 “喇格纳小学旧址”位移项目成了首个 “齐步走” 的位移施工
 
莫非这学校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风水全变了,还不如拆了。
 
老人身体条件限制,如果国内条件好还是在国内吧,希望你爸爸身体康复。

我婆婆喜欢加拿大,来了就不想走,种种菜,各种社区活动忙不停。公公就喜欢中国,出门就能找人下棋。

我爸不是喜欢田园生活,他是桥梁工程专业的,喜欢干大活,老公也喜欢,但是不会干,还和我爸爸说我不爱干。我要工作,管孩子,那些上房揭瓦的事有精力去干吗?所以我爸火了,身体力行教他多干活少说话。父母的爱啊!可惜爸爸回国后逞能干活出事了,现在只有妈妈了。
年纪大了不要太逞强。
我爸已于20年前去世了,今年诺贝尔奖就是给丙肝研究成果的,可惜晚了。

你爸是真的工程专家,我家和你家有类似,父亲兄弟动手能力强,我和我妈什么都不用干,可是现在别说上房揭瓦了,屋里安灯,墙上钉钉子,开车,买车和所有电器,如果我不会,就只有请人做了。

我婆婆来过5次,她不喜欢种地,也不喜欢和外人打交道。嫌加拿大生活不方便,没有菜市场,买豆浆果子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