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格斗游戏的感悟和研究---现实与游戏中格斗的区别
作者:flyfan
--------------------------------------------------------------------------------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 我说,是莎木
抛开游戏的剧情,游戏的系统等等一切先不说,我追求的是它的核心,真正的格斗本质!
对于我这样的一个练家子(行话)来说,玩格斗游戏是追求的是真正的格斗的感觉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现在的一些格斗游戏,最有名的要属VF4、铁拳、和死或生.
对于那些格斗游戏的达人来说,注意,这里只能说是“游戏"的达人
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游戏的操作性,也就是所谓的连续技等
可在实际上,在真实的格斗中,真正的对决是在一瞬间决定的.
对手在被击中的瞬间麻痹,第二下就可以将其放倒
而所谓的连续技用在这里是不可能的
出招越多,破绽也就越多
几下如果击倒不了对手,你就可以去"睡了".这叫花拳绣腿.
当然,
在现实格斗中还是有连续技的一说
但此非彼
那传统武术来说
当你一拳打向对手的脸部
拳在第一下落空时,拳擦着对手的脸部划向颈后
这时需要变招
变手为肘
借腰部的力量肘击对手的脸部
同时右腿上步别在对手的腿后
一下将对手放倒
这也是一瞬间的
拳彦到:"不招不架就只一下,一招一架十下八下"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连续技
很多格斗玩家对死或生的返技很有异议
而在现实中
返技是常用的
比方说截拳道
是最讲究返技的拳种
当对手的右拳击向你的面门时
而你只须一偏头
左手将其拳锋拨挡在一侧
而你也同时打出右拳击向对手的面门
后发而先置
对手在出拳的瞬间倒地...
这就是返技的作用
对于厂商来说,在设计格斗游戏时,为了增加游戏的击打的爽快感,增加了浮空这一概念和
方式,就是说将对手打飞到空中并施以连续攻击,而对手不落地(包括设计莎木的铃木裕先
生都未能免俗,在VF中也有浮空的概念)
对于玩家来说这正是其显示出游戏水准的好机会
而对于追求究极格斗的感觉的我来说
这是最不能忍受的
从科学上来讲
每个物体都有重心
人也一样
人的重心在腹部
这也就是为什么练武术的人都要讲究内练丹田一口气,以及沉腰扎马
使自己的重心降低
比方说
让你踹一个沙袋,蹬的靠上,沙袋只会向后倒
蹬的靠下,沙袋会向前倒
只有踹中沙袋的重心,沙袋的中部,可以使它向后飞出
在格斗时
如果你的腿劲够大
一脚蹬到对手的腹部
只要有足够的力量
可以把对手蹬飞出去...
而在游戏中
打击对手,使对手向上飞
这是不可能的,
甚至更离谱的是
使用连续技时
打到对方的脚
对方也会继续浮空...
在莎木中就没有这个现象
我个人认为,这款游戏是有心专门做给"同道中人"的
铃木裕曾拜沧州八极拳泰斗为师
很能体会到真正格斗的精髓
讲究真实,才是莎木的核心
莎木可能没有花哨的连续技
没有虚假的浮空
这也使许多被惯坏的玩家在其中找不到打起它格斗游戏的那种感觉
但事实上
这正是莎木要告诉大家的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格斗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
莎木是一个很好武术教材
在主人公学习遇到各种人物学习各流派武技的时候
各种技巧如何在实战中的使用,讲述给大家
这在现实中也是适用的
比方说芭月凉在横滨港口中遇到的老人
后其教主人公学习影身
这在现实格斗中是很常用的招数
尤其是在对付多人的情况下
在众多对手同时向你进攻时
闪身绕到对方身后
一来躲避对手进攻
二来这时对手的破绽是最大的.
在行意拳中这叫移行换影
是拳法的基础和精髓
莎木1的70人之战
充分体现了街头巷战的精髓
我在玩的时候
在其中我寻找的是对手的破绽
寻找有利地形,将对手一击即到
这才是实战
久以前差点打坏人以后
就不敢与人再过交手
但在游戏中我找到了这个感觉
在莎木2结尾与斗牛决斗时
我已经进入人我合一的状态
根本没感觉到我是在玩游戏
当最后芭月凉在电影般的镜头使出八极拳的里门顶肘把身躯庞大的斗牛击倒在地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心情,实在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对我这种对格斗游戏要求极为苛刻的人来说
只有铃木裕的莎木可以满足我
对于我这个玩过无数游戏的人来说
莎木才是无可代替的!
个人简介:
本人7岁习武
先拜滑拳传人张福通为师
学习器械和套路等古武术流
14岁入武警队学习擒拿格斗
16岁先后参悟了截拳道,空手道、跆拳道、泰拳、柔道、格雷西柔术、街头格斗等自由
搏击项目,以及古武术的劈挂掌、八极拳、形意拳、太极拳等各种流派
18岁后系统学习散手...
以下这篇是我发表的一些对现在武术的看法
仅供参考
---------------------------------------------------------------
真正的技击术,并不是你们看到的那样 武术是一种表演套路,中国自古在冷兵器时代武术就有了,那是一种是实用性很强的技击术 放倒人只用一两招,根本不像电视上所看到的那样打来打去没完没了,那只是为了取悦观众。在古代那是真正的搏杀,立判生死的,来不得半点花哨,就像街头打架,举个例子来说用左腿的脚面到小腿骨的部分踢对方裆部,如果踢中,对方会自然弯腰,这是在用右腿的膝盖部分撞击对方面部,一般来说这种动作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怎么做罢了.从进攻到对方倒地,只不过几秒钟的时间。
这种实用的技击术,在古代是武者的防身术,一般不轻易外传,传子不传女,每个人的击打方式和风格就形成各种流派。在传教弟子时为了便于记忆,便把分散的招数变成套路进行演练和强化,但由于很多受传着对每个招法在实战中如何使用,根本不清楚,只记得架势,造成到现在武术套路形成一种空洞的花架,有些武术家的在实战中还打不过一个打惯街架的流盲。但这并不是说武术不实用,而是懂得如何去用的人太少。
我想再来谈谈大家一直感到神奇的轻功和点穴
先声明一点,轻功并不像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人可以飞来飞去的,那是苍蝇,不是人。轻功的练习者,需要从小时就开始练,先在腿上绑铅块,这种铅块是特制的,先在猪血里煮三天,在埋到地下三年,取出来方可使用,否则皮肤容易溃烂。绑上铅块后就不再取下来, 吃饭睡觉都要戴着。然后在地上挖一尺深个坑,口很小,只容小腿和双脚的面积。双腿绷直从坑底往上蹦,随着岁数的增大,坑不断加深,循序渐进,最后可以从一个人高的坑中一跃而出。另外一个练习方法是在墙头立一长条木板,有角度的倾斜,刚开始是角度大一些,30度左右,从地部往高处跑,随着越来越熟练,可以把角度缩减的越来越小,最后去掉木板,直接从墙底跑上墙头。这样练习十年在把沉重的铅绑腿拆掉,那时身轻如燕,飞檐走壁,才算练成,但其中这只是身体素质达到,在技巧方面还有要求,比如来说,上到一个两三米的房顶,需要先靠弹跳力双手反转抓到房檐,然后靠腹肌抬起双腿够到房檐,然后身体才整个爬到房顶。其实这才叫轻功 。
再来聊聊点穴,人体周身有36大穴,如果你是学医的你就应该很清楚,向大家熟知的太阳穴也算其中之一,人体每天通过心脏的供血,血液在不同时间通过不同的穴位,如果在某一时间段,血液正好留在这个穴位,而受到撞击的话,轻者重伤,重者死亡。
至于定身其实没什么,大家可能有不小心磕到麻筋的感觉吧,定身只不过就是使你瞬间的酸麻,程度不同而已,一般过一会就会好。
这些功夫到现在会使得已经寥寥无几,就算会用,也不会说,我在这里把它公布出来,只不过是想让大家真正的认识到中华武术,而不要在受到其它不良因素的误导。
我还想再说说原文中谈到的散手和泰拳。
因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不实用性,而且各个门派固步自封,很少与其他门派相互交流,当然 他们在拜师时就不允许这么做,否则就是欺师灭租,而在国外就不一样,比如来说日本的空手道,源自中国的少林的武术,唐朝时后传于日本,先前名为唐手,后觉得有失体面改名为 空手道,以拳掌为主,讲求的是力量,风格刚劲,但弱点是太僵硬,不够灵活 跆拳道是起源于高丽就是朝鲜,以足部和腿部为主要攻击方式,灵动飘逸,但缺点是攻击方式单一,要记住,比赛时和实战时的规则不一样,跆拳道是可以用拳的,而泰国的泰拳,我个人认为是实用性非常强的技击术,首先它是泰国的国术,在国家的庆典和重大节日时,都有泰拳表演,从小孩到老人都会一点,但要真正练习泰拳成为高手可以说是非常艰苦,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的过程。首先先不教你任何招数,先和一些高手直接打,说白了你就是他们的靶子,经常鼻青脸肿,但挨打挨多了,你就会从中学会了自我保护,学会了闪躲,学会了如何看准时机反击。这种经验是其它方式学不来的,然后再开始教你如何踢腿和打拳,泰国盛产橡胶树,他们不踢沙袋,而是光脚踢树,经常有人腿骨折断,终身残废,但挺下来的那些人,腿骨比钢棍还硬,如果一脚抡中你的头部,非死即伤,而且他有八条腿只称,除了双腿双拳,还有双肘和双膝,因为那是人体最坚硬的部分,因为威力太过于强大 在比赛中是严禁使用的,但在泰国的黑市拳中屡见不鲜,但同时死伤也无数。
真正能发扬中国功夫的是李小龙,功夫的英文名是kongfu,以中国的发音方式来命名的
李小龙的截拳道是提倡以无招胜有招,就是不要拘泥于形势,而是如何能有效快速的击倒对手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中国的散手是把国术中使用的部分摘出来加以提炼的一种实用技击术,而且融合了摔跤 的一些技能,通常国外选手都不太适应这种摔法,屡次败北。
至于其它的拳种像拳击柔道,这已经成为奥运会标准比赛项目,在此我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