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亦远亦近,各自珍重。

事实证明,公共场所不能去。

年轻人不信邪,老觉得病毒没那么可怕,疫情一年了,身边也没听说啥熟人得的,就放松了,也不好好戴口罩。

那么我算不算你的熟人?我家女婿因为每天去健身房锻炼,染上新冠,现在正在家隔离,而且因为给我送过一次猫粮,现在连我也不能外出了。

病毒亦远亦近,各自珍重。

感染了也没那么可怕,著名运动员感染的多了,回来以后照样生龙活虎,就拿nba那几个感染的来说,现在状态都非常好。
 
真正要小心的是你自己,儿女都年轻、抵抗力强,有什么都容易抗过去。
谢谢!现在女儿也是每天问候,生怕我们被传上。其实他们平时很注意消毒,我那女婿还有点儿小洁癖,搞对象那会儿,还背着他的锅来我家来吃涮火锅。
 
健身房不是都关门了吗?
 
健身房里要求戴口罩吗?
 
事实证明,公共场所不能去。

年轻人不信邪,老觉得病毒没那么可怕,疫情一年了,身边也没听说啥熟人得的,就放松了,也不好好戴口罩。

那么我算不算你的熟人?我家女婿因为每天去健身房锻炼(carp路上那家goodlife),染上新冠,现在正在家隔离,而且因为给我送过一次猫粮,现在连我也不能外出了。

病毒亦远亦近,各自珍重。
谢提醒,年轻人是不信邪,只要开放就去,劝了也不听,说人家都做了清洁保护的。
 
关了开,开了关,前不久又开了。可能下周又要橙色警报了。
现在就是橙色,从2月16日开始从灰色lockdown降为橙色的,再升一级是红色,二级是灰色。
 
谢提醒,年轻人是不信邪,只要开放就去,劝了也不听,说人家都做了清洁保护的。
他们不怕得病,我儿子的朋友去年踢球,有一个队友得了新冠,没几天就好了,然后儿子的朋友想想,他好像也有症状,后来就没了,可能自己好了。
可是老人怕啊。我儿子就关心的问我,你怕不怕?我当然怕。
 
他们不怕得病,我儿子的朋友去年踢球,有一个队友得了新冠,没几天就好了,然后儿子的朋友想想,他好像也有症状,后来就没了,可能自己好了。
可是老人怕啊。我儿子就关心的问我,你怕不怕?我当然怕。
是啊,一个加拿大著名影星呼吁年轻人不要开party,he said: don't kill my mom.
 
没多少医学方面的知识或数学统计的知识,但凭理工逻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感染病毒的人会通过各种途径释放病毒(如呼吸、喷嚏、接触、粪便等),周围的人接触到病毒,有的人接触的病毒少,其中又有一部分人免疫系统比较好,抗体可以将侵入的病毒消灭干净或少到不至发病,表现为未感染或无症状感染;另一部分人免疫系统虽然反应了,但病毒繁殖速度远大于抗体杀灭的速度,表现为有症状感染,至于感染的轻重取决于抗体和病毒的斗争。如果接触病毒过多,抗体根本无法匹敌,导致病毒的繁殖无法控制,就肯定会感染而且症状会相对较重。无论哪种情况,如果病毒繁殖太多太快就会导致多器官受影响导致并发症,严重的会死亡。请有医学背景的看看这个逻辑是不是站得住脚?
这是感染机制。

个人认为传染病,首先要明确传播机制,知道了明确的传播机制,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阻断传播,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只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救治病人。

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注射疫苗,只是现在看到报道疫苗的有效率…

保重身体。
 
是啊,一个加拿大著名影星呼吁年轻人不要开party,he said: don't kill my mom.
他们可以开,用自己的房子,别跟老人掺和。
这下房子更涨价了。
 
我猜想,是健身馆里的人是全部有登记,全都可以被追踪到,根据与确诊员工的接触程度,测或不测,但全都会隔离观察

因为所有人都可查,所以上面不会公布地点或具体情况(通常借口是隐私)

只有当不是所有人都可查时,比如公交,比如药店超市,那上面会公布地点让人注意

当然如果爆发点的情况非常严重,比如象某些老人院那样了,上面也不得不公示
我只是职业习惯,国内辞职前是从事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对这次疫情有很多疑惑…

Follow the government policy.

保重身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