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用肤色种族因素,限制录取亚裔学生名额。这是典型的种族歧视。美国最新的反歧视亚裔法案能够帮助亚裔刻苦学习的孩子们吗?

贵圈

政府都对党
注册
2014-10-21
消息
32,811
荣誉分数
6,153
声望点数
373
这个话题,很苦。但是,既然美国开始反歧视亚裔,给亚裔留一条攀升的通道吧。
 
记位了,靠山山崩,靠水水断,靠人不如靠己!

瞧索男索女那出息,就知道炒房。应该整出一系列名校,瑞鸡小学,瑞鸡中学,瑞鸡大学。
 
我早就建议,华裔自己搞私校了,但是歧视存在,搞不起来。
 
藤校应该是提高了黑人的录取率吧。

没有直接或者只减少亚裔的录取率吧?其他各族裔是否都跟着受影响?
 

学生公平录取组织诉哈佛[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位于哈佛园哈佛学院大一新生宿舍
学生公平录取组织诉哈佛大学一案是学生公平录取组织(以下简称“SFFA”)和其他原告于2014年在马萨诸塞州(“麻省”)的美国联邦地方法院哈佛大学提起的诉讼。原告称哈佛在本科生录取过程中歧视亚裔美国申请人
2019年10月1日, Allison D. Burroughs法官驳回了原告的主张,裁定哈佛的招生惯例符合宪法要求,且并没有不正当地歧视亚裔。 [1]2020年2月,SFFA向第一巡回上诉法院提出上诉。[2]一些评论员预测本案将最终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3]

目录​

平权法案[编辑]​

哈佛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但它获得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因此它必须遵守1964年颁布的《民权法案》,该法禁止种族歧视。[4]具有种族意识的录取政策可能是合法的,但必须通过“严格审查”测试(译者加注:最高法院在审查、解释法律的过程中,往往运用“合理审查”“中度审查”“严格审查”三个级别的测试;严格审查所涉及考察的议题十分有限,但严格级别也最高。),此测试要求种族因素的运用必须符合“令人十分信服的政府利益”(例如源于保持学生群体多样性的教育效益),并且必须”狭义地适用”以满足此利益。[5]
根据最高法院在Fisher诉得克萨斯大学(2016)一案中(以下简称“Fisher II案”)及其之前类似案件的裁决中,考虑到每个候选人的各方面素质(包括种族)的“整体考量”程序是合法的。[6]但是,根据最高法院在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Bakke案”)(1978)中的裁决,种族配额是非法的。[6]在Fisher I案(2013)中,最高法院还裁决,大学必须证明基于种族的录取政策是为实现学生群体多样性目标的唯一途径。[7]

诉讼案件[编辑]​

公平代表计划组织的主管和唯一成员是活动家Edward Blum,他的目标是结束种族区分,在教育领域,公民投票程序,选区重新划分和就业等各个方面。2014年11月17日,作为Blum组织旗下的分支机构SFFA在联邦地方法院对哈佛大学提起了诉讼。[8]拥有众多亚裔美国人成员主导的团体提交了“法庭之友陈述“以支持SFFA(注:英美法系的特有制度,即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的非当事人意见陈述,审理案件的法官可以将其作为审判参考),这些团体成员普遍认为他们或他们的孩子在大学录取过程中受到歧视。[6]
在诉讼中,原告称哈佛实施了和缓的种族配额,这使亚裔学生的人数自然地处于较低水平。[1]原告声称,尽管亚裔申请人数和亚裔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加,但被哈佛录取的亚裔占全体学生的百分比却年复一年令人生疑地几乎没有变化。[4]
而哈佛则否认其行为带有歧视,并称其录取原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校方表示近十年来,亚裔学生的录取率已从17%增至21%,而亚裔仅占美国总人口的约6%。[9]不同的学生群体,校友和外部团体都提交了各种声援诉讼双方的“法庭之友陈述“。[10][11][12]
直到最高法院于2016年6月23日在FisherII案的审理中理清了相关适用法律并作出判决,该案的审理一直处于暂停状态。而此案的口头辩论恢复进程则于2018年10月在波士顿麻省联邦地方法院进行。[13]

亚裔申请的个性分[编辑]​

据透露,在诉讼过程中哈佛大学的亚裔申请人在积极的个性,讨人喜欢,勇气胆量,友善和受到广泛尊重等特征上的评价始终低于其他族裔。[1]在考试分数,成绩和课外活动等其他招生指标上,亚裔的得分则高于任何其他种族或族裔群体申请人,但关于学生的个人评分则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招生机会。[1]校友面试人(注:哈佛录取过程中,通常会安排一名校友与申请人见面会谈)给亚裔的个人评价打分则与白人申请者几乎相当,但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却将亚裔评为所有种族中最差的分数。[1]
哈佛本身在2013年的一次内部调查中发现了针对亚裔申请人的偏见,但从未将调查结果公开或对此采取行动。[1]原告和评论员将亚裔的待遇与20世纪初实行的犹太裔配额进行了比较,精英大学同样以缺乏个性的人为理由将犹太人排除在外。[4][1]

裁决和上诉[编辑]​

2019年10月,联邦法官Allison D. Burroughs裁定哈佛学院(哈佛大学的本科部)的招生政策没有非法歧视亚裔申请人。[2]法官判词提到,尽管该制度“并不完美”,但仍通过了宪法规定的审查。[2]Burroughs法官在裁决中指出,尽管哈佛“承认学校“利用录取学生的种族构成来帮助确定应该录取多少学生”,但哈佛并没有使用“配额”。[4]她还写道,亚裔申请人“有可能不具备哈佛所寻求的,与白人申请人相同的个人品质。” [4]
2020年2月,SFFA向第一巡回上诉法院提出了上诉。[2]要求上诉法院对此案进行审理,并可能会听取口头辩论。[2]司法部提交了一份法庭之友陈述,称哈佛大学通过种族配额非法歧视亚裔,并施加“有系统地不利于亚裔申请人的且带有种族歧视性的惩罚”。[14]

亚裔团体的申诉[编辑]​

2015年5月15日,由60多个亚裔美国人组织所组成的联盟向美国教育部司法部提出了针对哈佛大学的联邦申诉。该联盟要求对其所谓的哈佛针对亚裔申请人的歧视性录取做法进行民权调查。[15][16][17]亚裔美国人团体的反对声势也导致了加利福尼亚州SCA5提案的撤销,该提案旨在重新授权使用基于种族的平权行动,但目前执行的加州第209号法案禁止该行动。[18]而教育部于2015年7月将申诉驳回,因为SFFA 曾在2014年11月针对学生入学考试提起过类似的申诉。2019年,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司法部对SFFA申诉中针对哈佛政策提出的指控进行了调查。[19]截至2018年8月,而该调查仍在进行中。[19]
根据申诉内容,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哈佛大学在其主观的“整体”大学录取过程中一直对亚裔申请人进行系统且持续的歧视。他们说,拥有近乎完美的考试成绩,前百分之一最高平均绩点,学术奖项和领导力的亚裔申请却都被哈佛无理拒绝录取。据称哈佛大学施用的歧视性操作包括种族成见,种族差异标准和事实上的种族配额。[20]
调查研究所引用的申诉包括: [21]
  • Golden(2007年)哈佛大学和其他精英大学对亚裔申请人的歧视是如此严重,以至于Golden专门写了一个篇章“新犹太人”,将其与1920和1930年代犹太裔美国人所遭受的歧视作比较。他写道: “大多数精英大学在录取方面都保持了三重标准,亚裔的门槛最高,白人次之,非裔和拉丁裔则最低。”
  • Espenshade&Radford(2009)在每个SAT测试分数等级中,亚裔学生的接受率最低,平均需要比白人学生高140分,比拉丁裔学生高270分,比非裔学生高450分。[22]
  • Unz(2012)哈佛大学录取亚裔的比例在1993年达到顶峰,超过20%,然后迅速下降,此后大致保持稳定,降低了3-5个百分点。尽管自1993年以来,亚裔美国人的人口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在哈佛,亚洲人的相对入学率直线下降,在过去的20年中下降了一半以上,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多数其他常春藤盟校也出现了类似的下降。”
  • Sander(2014年)“相对于申请数量而言,在这些最挑剔的常春藤联盟学校中,没有其他任何种族或族裔群体的比亚裔所代表的录取率还低。”
 

哈佛大学被诉招生时歧视亚裔学生 案件今开审​

2018-10-15 00:39:34 来源: 中国新闻网举报
2311
分享至
中新网10月15日电 当地时间15日,备受瞩目的“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将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开审,美国亚裔维权迎来重要一役。虽然哈佛大学一再否认指控,但这起诉讼案却获得了近百亚裔组织以及美国司法部的支持。
美国名校“从严”录取亚裔学生的话题喧腾已久,一些名校被指为了族裔多元化而“平衡”掉优秀的亚裔申请者,亚裔抗议歧视的呼声近年来不断高涨。这起案件最终审理结果如何,又会引导美国高校族裔招生政策走向何方,各方拭目以待。
哈佛大学被诉招生时歧亚裔学生 案件今开审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5月24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举行毕业典礼。
四年控诉之路:哈佛终因歧视亚裔坐上被告席
“哈佛歧视亚裔申请人”诉讼案起源于2014年,在这起诉讼中,非营利组织“大学生公平录取”指控哈佛大学在制度上歧视亚裔美国人。
“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认为,在录取学生时,哈佛大学倾向于录取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学生,把学业成绩好、更符合条件的亚裔学生拒之门外,这种基于种族的录取政政策违反了民权法。
然而,这一指控遭到了哈佛大学的否认。该校认为,为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学校有权将肤色作为招生时的一项考量因素,“哈佛的做法既合法又公平”。
过去4年间,负责审理本案的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多次举行听证会。今年6月,在完成了证据收集后,诉讼双方都向法院要求在案件开审前判决己方胜诉,但最终双双被拒,案件定在10月15日开审。
有专家认为,亚裔站出来反对基于族裔的歧视,证据充足。只要证据充分,应该会得到联邦政府的合理回应。此案很可能上诉到最高法院。
哈佛大学被诉招生时歧亚裔学生 案件今开审
资料图:哈佛大学校园。
一份数据背后:哈佛凭什么否认“看肤色招生”
在收集证据的最后阶段,“大学生公平录取”向法院递交了一份报告,“曝光哈佛大学种族歧视的惊人程度”,此事引发了极大关注。
这份报告分析了哈佛大学2010年至2015年间超过16万份入学申请材料,结果发现,即使亚裔的入学考试分数较高,但哈佛招生委员会普遍会在亚裔的品格方面给出了较低的评价,以降低他们获得录取的机会。
报告还称,哈佛早在2013年就知道存在这种情况。学校内部曾有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正常评估,亚裔学生在录取新生中的比例应该达到26%,而非当前的19%,但这份报告被哈佛“扼杀”。
“大学生公平录取”公开报告的同一天,哈佛大学也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使用的素材也是2010年至2015年哈佛大学的申请和录取材料,但得出的结论迥异,认为学生亚裔背景对录取结果的影响“就数据而言几乎为零”。
哈佛大学被诉招生时歧亚裔学生 案件今开审
资料图: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中国留学生。(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八方声援诉讼:美国司法部表态支持告哈佛
自哈佛歧视亚裔案起源至今,很多亚裔团体表达了对此案的支持。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近日发起一项联署行动,以期让联邦法官听到亚裔社区支持诉讼的声音,多达82个亚裔组织加入了这项声援行动。
对于亚裔学生起诉哈佛大学“歧视”一事,特朗普政府下的美国司法部也给予支持,而且已经介入了诉讼。
今年8月底,美国司法部向法院提交声明称,支持“学生支持公平招生”代表的亚裔学生及家长,呼吁法院同意受理他们对哈佛大学的歧视指控。
司法部把矛头指向哈佛大学招生所涉“个人评价”,包括“可爱度”、“人文素质”等评分项,认定这一评价体系非常主观,“严重影响亚裔学生的录取几率,或许是受种族偏见影响”。
面对司法部的指责,哈佛大学再次否认歧视,称没有歧视来自任何群体的申请人,将继续捍卫每一所学院和大学的合法权利,即把种族作为诸多招生考虑因素之一。
哈佛大学被诉招生时歧亚裔学生 案件今开审
资料图: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探究争议根源:“平权政策”造成“逆向歧视”
除了哈佛,也有其他美国名校陷入“歧视疑云”。2016年5月,亚裔团体联盟就曾向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申诉,抗议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在招生过程中歧视亚裔申请者。
观之这一系列事件,其背后的核心争议在于,哈佛等美国名校是否在录取过程中按照“种族配额”的标准,对每年录取白人、非裔、拉丁裔和亚裔美国人的比例进行控制。
“种族配额”起源于美国的平权法案。这一法案在奥巴马执政时期被拓展至高校录取指导意见,鼓励一些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不再单看成绩,更要考虑“种族”,由此校园学生组成会更加“多元”。
在这一指导意见下,一些高校刻意为了多元化对非裔和拉丁裔学生“降分以求”,此举给亚裔学生带来了“逆向歧视”,使他们更容易因肤色被名校拒之门外。
哈佛大学被诉招生时歧亚裔学生 案件今开审
资料图:美国总统特朗普。
只为平等追梦:亚裔思考“改变” 维权道阻且长

今年7月,特朗普政府撤销了奥巴马执政时期的高校入学“平权行动”指导意见,美国亚裔社会发出一片叫好声。
美国亚裔团体表示,作为人数最少,政治影响力最弱的种族群体之一,亚裔社区希望通过司法途径,争取公平合法对待亚裔申请学生,使亚裔孩子享有追求美国梦的平等权利。
此外,近年来亚裔社团发出的抗议呼声,以及“哈佛歧视亚裔申请人”诉讼案获得的进展,也不断唤起了美国亚裔群体的意识和深层思考。
有美国亚裔人士指出,亚裔学子遭遇不公的根本原因,在于亚裔在美国社会中的话语权较弱,政治参与度不高。想要主流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需要团结整个亚裔群体的力量。
也有观点认为,进一步改善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扭转美国主流社会对亚裔群体的刻板印象,也是一条出路。
 
记位了,靠山山崩,靠水水断,靠人不如靠己!

瞧索男索女那出息,就知道炒房。应该整出一系列名校,瑞鸡小学,瑞鸡中学,瑞鸡大学。

索男自己搞的学校连好老师都请不起, 最后不变成孔子学院你找我
 
拜登一上任,这个案子就取消了。
 
据说下一步取消sat
 
我早就建议,华裔自己搞私校了,但是歧视存在,搞不起来。
歧视也拦不住你打官司。黑人平权就是靠得打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索男索女们照方抓药就成。

前提是要掏腰包,不能怂,没人会替你免费打官司。
 
歧视也拦不住你打官司。黑人平权就是靠得打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索男索女们照方抓药就成。

前提是要掏腰包,不能怂,没人会替你免费打官司。

黑人平权官司是公费出钱。

索男们有公费出钱的资格么?

求仁得仁, 黑人们要求的是人权, 索男们要求的是富有。宪章里哪条说富有是你生而俱来的权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