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5B咋回事?

那知乎贴上有人说 “刚刚去跟外面的网友交流讨论了一下,发现自己分析的还是想的太简单了,死几个人其实都是小事情,如果砸到炼油厂化工厂一类就不只几千万美金的赔偿了”。

万一砸到核电厂那就 。。。

以现在中国经济实力,再拿成本说事恐怕难让人信服。
什么都西都有几率。就是可以控制,也有发生故障砸到那些的可能。
所有核电厂/地球总面积,应该是千万分之一的几率
应该发射都计算好了会落哪里,应该不会选人口密集或者核电厂地区,所以那上面说掉到非洲 :monster:
 
应该发射都计算好了会落哪里,应该不会选人口密集或者核电厂地区,所以那上面说掉到非洲
去年的掉非洲,今年的还在头上飞呢,没人知道会落哪儿
 
去年的掉非洲,今年的还在头上飞呢,没人知道会落哪儿
发射的时候应该有计算会大概落到哪里。

 
发射的时候应该有计算会大概落到哪里。
sub-orbital飞行能算,一级入轨的5B火箭主体应该是入低轨之后无控制自然坠落
姿态无控制翻滚,空阻也无法预测,现在哪天坠落都不知道何况地点
我猜能有30分钟预警,落区数百公里长
 
最后编辑:
发射的时候应该有计算会大概落到哪里。

这link说的是二/三级入轨的2C/3B,火箭主体sub-orbital, 弹道轨道可以计算
 
最后编辑:
sub-orbital飞行能算到,一级入轨的5B应该是入低轨之后无控制自然坠落
姿态无控制,空阻也无法预测,现在哪天坠落都不知道何况地点
我猜能有30分钟预警,落区数百公里长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虽然不能控制落哪里,落非洲还是可控的 :monster:。如果控制得好,落大海比较好:evil:
 
装个“自毁装置”不行吗?

把大型火箭“炸”成几块以后再进入大气层?
 
前两天被美国芯片制裁了 大气计算自力更生吧

要不绑两亿农民工直上云霄测量气象数据?
 

双标?美国的是“流星划过”,中国的就“失控砸头”?​


【文/观察者网 鞠峰】

这哪是中国火箭残骸,分明是“饿狼”西方媒体眼馋的“肥肉”。

距中国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返地时间越来越近,西方对其“危险性”的炒作愈发夸张。这次,外媒为抹黑,还发明了一个“失控残骸”的伪概念。然而互联网有记忆,3月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猎鹰9”火箭残骸掉落在美国一农场时,外媒却用“点亮夜空”这种浪漫词汇,将其包装成一桩神秘奇闻。

1620399777482.png

3月底,“猎鹰9”火箭残骸掉落美国华盛顿州,美媒称“点亮夜空” 视频截图





当地时间6日,《纽约时报》用“抬头(heads up,注意)!”一语双关。报道称,你几乎不会“被这个猛烈坠落回地球的23吨的火箭击中”,但“可能性不是没有”。先不说这“23吨”(实际为22吨)是载荷而不是残骸重量这种低级错误,同一篇文章也提到3月底“猎鹰9”残骸落在美国华盛顿州的事情,却称它曾“照亮了西雅图的夜空”,然后“让残骸掉落在一个农场”。

无视科学强行炒作,结果就炒作得很不科学。《纽约时报》援引专家的话称,“猎鹰9”之所以残骸会坠落在那里,是因为第二级引擎点火并未按原计划进行。强调这是意外事件。《纽约时报》宣称“过去30年,中国都让残骸随机坠落”。

但据国内媒体报道,中方专家此前表示,运载火箭在完成运送任务后,在大气层外运行的火箭残骸由于本身已经失去动力,甚至可能结构都出现损坏,因此不管是哪国的火箭残骸都不存在“可控”的概念。而且,专家称对于进入太空的“猎鹰9”火箭第二级,美国Space X公司早在2018年就明确表示因为技术难度和成本问题,“彻底放弃再利用的想法”。按照这次西方媒体的标准,“猎鹰9”火箭第二级也是太空中的“失控火箭残骸”。

此外,美国保守派小报《纽约邮报》(NYP)3日报道长五B残骸时,标题夸张成《巨大的中国火箭残骸可能坠毁在纽约》。措辞也是极力给市民增添紧张感,称“科学家警告,非常巨大的(massive piece)中国太空垃圾,可能会让残骸倾泻在纽约或另一个大型城市。”

但3月底,“猎鹰9”火箭残骸掉落时,《纽约邮报》却写,“西雅图上空神秘的光可能是来自SpaceX的火箭残骸”。文中还援引当地网友的推文说“你们看见了吗,我这辈子从没见过,太壮观了。”

1620399811778.png


这样的媒体还有不少。有推特网友整理了一张左右对照的表格。表左边炒作中国火箭残骸是如何“失控”(uncontrolled、out-of-control)的媒体,除了福布斯外,3月底都在吹嘘“猎鹰9”火箭残骸如何似流星般“点亮夜空”(light up the night sky)。

例如表中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中国火箭时称“美国防部正追踪失控中国火箭”,3月底却说“制造这场炫目灯光秀的可能是SpaceX残骸”。

美国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天体物理学家麦克道尔(Jonathan Mcdowell)就中国火箭残骸表示,“残骸造成一些伤害或是击中人员的可能性很低,从个人受到威胁的角度上讲,我不会因此失眠哪怕一秒。”

另外,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kosmos)监测报告称,“(长五B)推进级的部分结构将在大气层内消失,但不可燃的结构性部分会抵达地表。5月7日至8日,将能得到落点的实际可能性。”


Roskosmos报告

5日的美国五角大楼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是否准备拦截和击碎中国火箭残骸。”五角大楼发言人表示,“现在研究我们能做什么还为时过早。”

当地时间5月6日,美国防部长奥斯汀再对中国长五B火箭残骸明确表示,“美国没有将其击落的计划。”

让科学回归科学。别等火箭残骸还没“砸头”,媒体就先“上头”。


4月29日11时许,海南文昌,中国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图源:澎湃新闻

事实上,对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残骸的重返大气层问题,中国航天机构和专家都多次出面进行过解释。航天专家邢强博士此前表示,火箭本身结构是“皮薄馅多”,内部燃料在发射过程中消耗后,剩余的火箭壳体质量并不大,而且以铝合金为主的壳体很容易在大气层中焚毁。

因此与空间站或大型卫星相比,火箭残骸对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它的飞行轨迹也并非媒体报道的“不受控”,而是经过精密计算,并利用火箭钝化技术,有意缩短在轨飞行时间。

北京航天城新媒体中心@我们的太空去年也曾对此事进行过相关科普:“船箭分离后,火箭虽已完成任务,但箭上的推进剂、高压气、电池都尚未用尽,这些东西随时都可能引发火箭爆炸,变成太空垃圾,威胁在轨航天器的安全。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负责任的航天大国都会对火箭末级进行钝化处理。简单地说,就是将剩余的燃料、高压气泄出,让电池自己短路,彻底消除火箭末级‘自爆’危险。同时,为了不占用宝贵的轨道资源,在钝化之前火箭还可能会进行‘离轨’机动,转移到废弃轨道上。”

“从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现在,6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环绕地球的火箭残骸或太空垃圾击中人类的案例。”
 

附件

  • 1620399762761.png
    1620399762761.png
    550.8 KB · 查看: 3
砸出三个坑来,正好可以给老向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