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中国驻美大使秦刚身穿百岁老人赠送的飞虎队夹克,出席飞虎队援华80周年纪念活动 (题目只针对最后的文章)

嫦娥五号新发现:1吨月壤中约有120克水​

中国 撰写:施予

2022-01-10 09:40:02 最后更新日期:2022-01-10 09:42



502859898972147712925860.jpeg


基于嫦娥五号携带的“月球矿物光谱仪”探测的数据,中国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获得了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

据中国《科技日报》1月10日报道,中国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嫦娥五号采样区的水含量在120 ppm(百万分之一)以下,而从别的地方溅射到采样区的更古老岩石中的水含量约为180 ppm。这就相当于1吨月壤中大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大约有180克水。

相关研究成果1月8日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需要说明的是,“光谱仪所探测到的‘水’是指矿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羟基,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我们喝的水。”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副研究员林红磊解释道。

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这个问题不仅大众好奇,科学家也想知道答案。

早在1952年,美国化学家大胆猜测月球上太阳永远无法照射到的洼地中可能存在像水一样的挥发性物质。

1969年至1972年,美国阿波罗任务从月球采集了大量的样品并返回地球,终于让人们有机会直接测量月球上是否有水,但遗憾的是,月壤很干,宇航员留在月球表面探测大气的仪器也无法探测到水。这似乎让“月亮是干的”成为了一个事实。

然而,即使苏联科学家在1978年从“月球24号”任务采集的样品中测量到了微量水,但这一结果并没有被重视。

直到1994年“克莱门汀”任务实施前,对月球水的研究一直处在停滞阶段。

2009年,有了不一样的发现。印度“月船一号”搭载的月球矿物绘图光谱仪发现在月球上水随处可见,水含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一探测结果使科学家极为兴奋,这也许是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月球上有水。”林红磊说,这里的“水”是指水分子或者羟基。

此后,前往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前往彗星的探测器“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月球观测和传感卫星(LCROSS)”等都用光谱仪的探测“实锤”月球上确实存在水。

总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和探测,各种“实锤”证据让人们相信了月球上是有水存在的,但仍然没有在月表原位进行过水的探测。

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了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在采样过程中获取了月表的光谱。

林红磊说,“这些数据让我们第一次有机会在月表近距离、高分辨地探测水的信号。”

和普遍意义上的液态水不同,光谱仪在月面探测到的“水”都藏在岩石中,水分子代表稍微加热就可以跑出来的“结合水”,羟基则代表需要较高温度才能析出的“结构水”。

嫦娥五号光谱仪对采样区约2米见方的区域进行了光谱观测,观测对象除了月壤之外还有一块没有带回来的岩石。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嫦娥五号采样区的水含量在120 ppm以下,而岩石中的水含量约为180 ppm。“相当于1吨月壤中大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大约有180克水。”林红磊解释道。

那么,这些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结合样品分析,月壤中的水绝大部分是太阳风的贡献。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地质地球所研究员林杨挺说,太阳风里有很多氢,轰到月面与月壤里的氧结合形成了羟基或者水分子。

和月壤中120ppm水含量相比,岩石中仍多出来60ppm的水,多出来的水又来自哪里?科研人员推测岩石是来自于比嫦娥五号着陆点本地玄武岩更古老的区域,多出来的水可能代表了月球内部水。“而月壤中的含水量较低,可能是嫦娥五号着陆区月幔较干或经历了大量脱气的过程,这与风暴洋地区长期的火山喷发是一致的。”林红磊说。

不久前,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的科研团队在《自然》上同时发表三篇论文。

其中一篇论文报道了基于纳米离子探针分析技术对月球内部水的探测结果,确定嫦娥五号着陆区月幔源区非常“干”,推测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于风暴洋地区长期的火山喷发造成强烈脱气的结果。

林红磊介绍,嫦娥五号是目前唯一一次既返回样品又获取到月表原位光谱的任务,样品能够详细分析水在月壤颗粒中的分布、存在形式,并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来源,而原位光谱可以与轨道遥感建立联系,能够研究月表水的全球性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

月表水的分布可能与纬度高度相关,嫦娥五号是目前返回样品中纬度最高的,这对研究月表水的分布及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林杨挺表示,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未来将在原位和轨道尺度继续探测月表水的含量、分布,本研究成果也将为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的科学目标实现提供支撑。

 

中国官方通报河南特大暴雨调查结果 郑州瞒报139人​

中国 撰写:米乐

2022-01-21 17:52:00 最后更新日期:2022-01-21 18:30

42bb615e2ed1be8d86c5e0497b303a82.jpg

2021年导致398人死亡失踪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调查结果终于出炉,据官方通报,存在迟报瞒报问题。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1月21日消息,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人民币,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经过调查组调查,查明了郑州市和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部门单位履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事件和因灾死亡失踪人数迟报瞒报问题。截至2021年9月30日,郑州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其中在不同阶段瞒报139人:郑州市本级瞒报75人、县级瞒报49人、乡镇(街道)瞒报15人。

此前,在7月份,河南省会郑州市面对百年难遇的暴雨,灾情惨重。(路透社)

河南全省超96%的县在此次暴雨中受灾。(人民视觉)

7月16日以来,强降雨造成河南省103个县(市、区)877个乡镇受灾。7月20日,暴雨下郑州市民在进行互助。(人民视觉)

作为郑州重要的市内交通通道,暴雨过后的桐柏路下穿陇海路隧道严重积水。中国江苏消防救援总队徐州支队负责该地抽水排涝。图为7月21日在郑州市桐柏路附近拍摄的排涝现场。(新华社)

据中国官方称,目前各方救援保障力量已紧急驰援河南,铁路、供电、通信……都在恢复之中。图为7月22日,航拍特大暴雨灾害天气过后的河南省会郑州。(人民视觉)

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大暴雨致郑州多辆汽车被淹。(人民视觉)

持续的强降雨,造成市区严重内涝。图为7月21日,郑州市民在转移物资。(新华社)


调查组查明,郑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救灾决策部署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不力,没有履行好党委政府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对极端气象灾害风险认识严重不足,没有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灾难面前没有充分发挥统一领导作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党政主要负责人见事迟、行动慢,未有效组织开展灾前综合研判和社会动员,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失去有力有序有效应对灾害的主动权;灾情信息报送存在迟报瞒报问题,对下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迟报瞒报问题失察失责。

调查组还对造成重大伤亡和社会关注的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查明了主要原因和问题,认定郑州地铁5号线、京广快速路北隧道亡人事件是责任事件,郭家咀水库漫坝事件是违法事件;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山洪灾害存在应急预案措施不当、疏散转移不及时等问题,登封电厂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爆炸事故存在未如实报告人员死亡真实原因并违规使用灾后重建补助资金用于死亡人员家属补偿等问题。同时,调查组还查明郑州二七区、金水区、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郑东新区等6个区市、10个乡镇街道,郑州市及相关区县(市)应急管理、水利、城市管理等8个系统的18个单位,以及郑州地铁集团、河南五建集团、郑州城市隧道管养中心等9个企事业单位的责任。

郑州暴雨|湖北男子浸水16小时救逾50人 网民:致敬平凡英雄
河南再遭特大暴雨袭击 当地官方急下令防灾[图]

调查组按规定将调查报告和有关公职人员履职方面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追责问责审查调查组。

针对灾害应对处置中暴露的问题,调查组总结了六个方面的主要教训:郑州市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未能有效发挥统一领导作用;贯彻中央关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薄弱,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严重不足。

调查组还提出六项改进措施建议,要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 市委书记被问责后遭免职​

路透新闻部

路透北京1月21日 - 中国周五公布河南郑州去年“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认定为一场“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及相关部门单位“存在失职渎职行为”,中央纪委给予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当日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免去徐立毅市委书记职务。

河南省委会议表示,坚决依规依纪依法对相关责任人惩处和追责问责到位,举一反三、抓源治本。

另外,河南省公安机关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八名企业人员立案侦查并依法逮捕,省纪检监察机关则对灾害中涉嫌违纪违法的89名公职人员进行严肃问责。

新华社援引应急管理部并称,去年“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

去年7月17-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人民币,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完)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 市委书记被问责后遭免职​

路透新闻部

路透北京1月21日 - 中国周五公布河南郑州去年“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认定为一场“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及相关部门单位“存在失职渎职行为”,中央纪委给予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当日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免去徐立毅市委书记职务。

河南省委会议表示,坚决依规依纪依法对相关责任人惩处和追责问责到位,举一反三、抓源治本。

另外,河南省公安机关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八名企业人员立案侦查并依法逮捕,省纪检监察机关则对灾害中涉嫌违纪违法的89名公职人员进行严肃问责。

新华社援引应急管理部并称,去年“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

去年7月17-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人民币,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完)


瞒报139人,市委书记只是党内严重警告。他还是党员?他应该比普通群众更坏了吧?​

 

瞒报139人,市委书记只是党内严重警告。他还是党员?他应该比普通群众更坏了吧?​

书记还能不是党员?
 
有新意,不是贪污受贿几个亿,情人一二百了。
 

瞒报139人,市委书记只是党内严重警告。他还是党员?他应该比普通群众更坏了吧?​

他是习的人马吧, 免职, 降级,并未追究他法律责任吧

不过他直接瞒报的应该没139个,郑州市本级瞒报75人,他肯定知情。


从文字来看,中央政府调查还是很认真的,可能是总理主持的原因,也可能河南还是他从政老巢(能解开盖子),

主政要被追责的是老大的人马,所以追责显得也很谨慎。
 
最后编辑:
有新意,不是贪污受贿几个亿,情人一二百了。
瘟疫,天灾,交通事故,楼倒桥断等撤职的不少。
 
可见天灾人祸多少隐瞒的

武汉早期死人?
 
是瞒报还是漏报?挨家挨户查的?街道犯懒了没统计准确也要书记负责?

组织预防救灾不力,造成大灾。书记,市长,交通局长,气象局长都该问责撤职
 

中国最东端高铁突破高寒正式开通运营​

中国 撰写:苏子牧

2021-12-06 10:33:02 最后更新日期:2021-12-06 10:33








544472902490132480891632.jpeg

北京时间12月6日,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国最东端高铁——牡(丹江)佳(木斯)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牡佳高铁全线地处高寒地区,建设者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并为动车组进行十几项防寒改造,使列车能够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环境下运行。牡佳高铁对促进沿线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助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牡佳高铁是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目前最东端的高铁,线路南起牡丹江市,经鸡西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终至佳木斯市,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设牡丹江、林口南、鸡西西、七台河西、桦南东、双鸭山西、佳木斯等7座客运车站,其中牡丹江、佳木斯为既有站。

中欧火星探测器通信成功 时长10分钟
中国成功发射高分三号02星 卫星海陆观测能力[图]

牡佳高铁线路穿越长白山支脉,全线地处高寒地区。自2017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创新攻克地质灾害难关,成功贯通了跨哈同高速公路特大桥、黑龙江省内最长的七星峰隧道和高瓦斯风险隧道——麻山隧道等一批重点控制性工程,确保了工程如期建成。全线新建桥梁173座、隧道34座,总长209公里,占线路全长56.3%。

开通初期,牡佳高铁线开行动车组列车18对,最高运营时速250公里。

开通运营后,牡佳高铁与既有的哈牡高铁、哈佳铁路共同构成黑龙江省东部高铁环线,串联起沿线6座地级市,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2小时到3小时交通圈,对促进沿线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助力东北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卖加拿大了。
 
卡尔加里的城铁,是地上运行,运行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冬天,夏天不好使的事儿。所以不是技术问题,是管理问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