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a 石油越来越难挖了--零排放2035

这东西,其实就是加祱的信号。大家准备好了没?

加也好,只要把税收用在真正持久大规模的能源技术上。

比如fusion,否则到时候,全球一起完蛋。



我看不如少生孩子多种树。
 
这东西,其实就是加祱的信号。大家准备好了没?

加也好,只要把税收用在真正持久大规模的能源技术上。

比如fusion,否则到时候,全球一起完蛋。



我看不如少生孩子多种树。

也有减税的,比如加油站老板...
 
把备胎改为备电池。;)
现在用户都不能自己换电池,那是个专业活,搞不好着火,就算以后可以了,汽车电池可不轻,充满电挂在车某处,增添一份危险,万一追尾什么的。。。
 
加拿大靠卖原油不靠谱 本身没几个炼油厂 用油全靠美国返销 现在石油行业日薄西山 都争先恐后抢做新能源 未来政府限制汽油车生产 还挖个啥
 
现在用户都不能自己换电池,那是个专业活,搞不好着火,就算以后可以了,汽车电池可不轻,充满电挂在车某处,增添一份危险,万一追尾什么的。。。
NIO 就有成熟的电池更换技术,还有移动电池更换车,跟CAA的救援车类似。就看能不能推广开了。比亚迪正在开发充电一次可以开1200公里的新一代动力电池。一旦成熟,在加拿大的冬天也能和传统车一样了。



 
NIO 就有成熟的电池更换技术,还有移动电池更换车,跟CAA的救援车类似。就看能不能推广开了。比亚迪正在开发充电一次可以开1200公里的新一代动力电池。一旦成熟,在加拿大的冬天也能和传统车一样了。

能一样吗?

比亚迪正在开发充电一次可以开1200公里的新一代动力电池,在零下30度,恐怕开不到120公里。
不是说它做不出好电池,而是成本问题。
救援车更是浮云。一小时救一次?

还不如买个核动力车开算了。 :D
 
最后编辑:
“零排放”就是大忽悠。发电没有排放吗?电池材料和电池本身的生产没有排放吗?处理电池废料没有排放吗?

别混淆概念。

“零排放”主要还是指“放”到别人家或少人的地方。不好直说罢了。
对城市有好处。
 
加拿大白左很多,这事儿还真说不定
 
这里说的“零排放”应该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放到城市或乡下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都一样。

如果说的是大气污染物,比如NOx, VOC, SOx, 气溶胶等的排放,那放到城市或乡下对空气质量会有不同影响。但我高度怀疑土豆有能力区分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能区分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

这么书生气啊。

举个栗子:
电池在地球的某个地方生产,我找帮兄弟把它们拖回来,大家有点肉吃。
开会时,我家就零排放啦。至于生产厂家排放超标,该罚就罚。而家里的挖油小弟,也可以改跑运输啊。
 
最后编辑:
能一样吗?

比亚迪正在开发充电一次可以开1200公里的新一代动力电池,在零下30度,恐怕开不到120公里。
不是说它做不出好电池,而是成本问题。
救援车更是浮云。一小时救一次?

还不如买个核动力车开算了。 :D
请去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再来吧。
 
阿尔伯特省是保守党大本营,哈珀上台后201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就是对石油公司金主的回报,土豆宣布电动车,确实对阿尔伯特省石油公司impact.

到目前为止,挪威、荷兰、印度、以色列、德国、日本、西班牙、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其行政地区公布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其中,挪威反应最为激进,计划本土在 2025 年禁售燃油车 ( 文学城: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1/07/02/10693390.html)。

减少fossil fuel 车是全球趋势,加拿大不开始做那么将来就没有国际竞争力。 但是2035年比较 ambitious. Minister of Innova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的头儿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是律师出身,从外交部调过来的。加拿大好多年了科研都是外行领导内行,喊口号不出活儿。

阿尔伯特省石油公司早就知道自己是夕阳产业,早就有大量科研投入了,而且高新清洁能源并不是什么多了不起的技术,二战时期就成熟了,石油不够用,树皮,麦梗,城市垃圾都做成fuel 了。

也不要以为全球变暖, 清洁能源是西方针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阴谋,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稳居世界前,前列 (前, 前不是typo),举个例子, 2012,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测试了生物航空油飞行,油还不是自己生产的,但是中国2019年都实现了商务应用,南航首次使用生物航油执行洲际飞行任务, 而且由于中国污染排放标准目前比较宽松,生物能源成本非常有竞争力。

加拿大的天然气行业也很容易,两个技术路线:
1 CH4,分解成 C + H2,只用H2,就没有碳排放了,
2. CH4 水煤气反应,CH4 + H2O ----> H2 + CO2, 捕获CO2,只用H2,还是没有碳排放。

这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只是成本上无法与 fossil fuel 竞争。
 
能一样吗?

比亚迪正在开发充电一次可以开1200公里的新一代动力电池,在零下30度,恐怕开不到120公里。
不是说它做不出好电池,而是成本问题。
救援车更是浮云。一小时救一次?

还不如买个核动力车开算了。 :D

请去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再来吧。

用的都是相关知识得到的结论啊。
除了那个核动力车。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