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宣布终止生产氢能源汽车—— 我的预测又对了,倭寇又点错科技树了

能不能先搞搞清楚燃料电池然后再喷。
氢燃料电池使用寿命极高,氢气罐安全性绝不低于油箱。受到撞击后不会像蓄电池一样爆燃。蓄电池车解决不了越野问题。蓄电池寿命还有充电时间都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由于氢分子太小,比较容易逃跑,密封氢气的难度比较大,对氢气罐的要求比较高。不知是不是这个情况?
现在的材料技术密封不是关键问题。
类似DVD技术方案之争,鸿蒙操作系统,新能源汽车也是一个大系统工程。不完全取决于技术方案本身的优缺点,生态环境更重要。建立一个充电桩和建立一个氢气站的门槛不一样。
 
目前美国好像就加州有氢燃料电池汽车,就是这个本田clarity。确实这个加气站网络在北美不好建。

小国家也许可行。比如新加坡。。。
 
那样我难受......:D
唉, 用我们农村老家的话说, 你这就是憋不住的直肠子驴。。。。 :tx:
 
氢燃料电池优点,能量转化效率高,能量密度也很高。按照美国能源局给出的能量密度报告,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可以达到汽油和柴油的三倍,达到锂电的十倍以上。如用在车用领域,其续航里程可达到五六百公里。

氢燃料电池车目前发展的瓶颈,fuel cell催化剂抗中毒性能较差,对氢气的纯度要求非常高。现在生产5个9 (行业黑话99.999%)的氢气容易,氢燃料电池需要6个9 (99.9999%)成本太高了,中国2019年fuel cell氢气的价格成本是40元。而汽油的价格是7元左右,锂电池的价格是6元左右。(插一句评论,单位是什么?好像是汽车行驶每10公里?)。再有就是加氢站及配套设施的基础建设和行业安全标准的制定。

技术发展总是阶段性的,遇到瓶颈就停滞一段时间,然后本行业有突破或其他行业有突破就再前进一下直到商业成熟,但也有可能会被其他新技术路线淘汰。

加拿大科学院原来在温哥华有燃料电池研究所, 几年前也转行干别的了, 名字也改了。

高锟60年代提出光纤通讯理论,当时无法生产高纯光纤,到了1970年,制造出了符合理论的低损耗试验性光纤,1971年,世界上第一条1公里长的光纤问世,第一个光纤通讯系统也在1981年启用。21世纪初才大规模商业化。

所以哪天催化剂行业有突破了,新材料,新工艺,新配方,或者有新技术低成本分离出超高纯氢,氢燃料电池会重新成为研发热点。

现在还有一个技术路线,超级电容(Supercapacitor), Toyota 同时也在开发汽车应用,已经造出原型车。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