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忘记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5-03
- 消息
- 1,566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多维社记者梁之伦综合报导/美国国务院十一月二十日罕见地主动邀请台湾驻华府记者参加一项专为台湾媒体举办的新闻简报会,郑重重申美国支持台湾民主,坚决反对中国以武力解决台海分歧,以及美国有义务协助维护台海和平的坚定立场。华府警告北京勿轻举妄动,灭星火于燎原之前的用意至为明显。而这场有关台海局势的新闻简报会,则没有邀请中国记者。
自由时报报导说,简报会一开始,薛瑞福就严肃的表示,美国支持台湾的民主,关切台湾选举的过程,而非结果。他说:「我要强调我们中立的立场。任何人企图拿美国的声明或行动做其他解释,都是完全错误的。」因此「为了清楚起见,再说一次,美国保持中立。我们期待与台湾选举胜选的一方交往合作。」
他又主动表示,美国「坚决反对以武力解决台海争议」。他引用《台湾关系法》指出,任何以武力对待台湾,都为美国所严重关切,「我们只支持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见」。他说,这不仅是美国的法律,也是美国的政策内涵。
引人注意的,一是,薛瑞福说,保证没有人告诉陈水扁他将在巴拿马与美国国务卿鲍尔会面(meeting)。二是,被问到「是否觉得台湾购买潜舰很蠢(silly)?」薛瑞福回答:「不」。在台湾公投、制宪议题上,他清楚的说明,如果涉及台独,美国就不支持。
中央社报导说,经过近两年难得的低调与克制,北京当局这几天还是忍不住暴露「本性」,再度发动媒体、政府发言人、乃至于由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本人,发表威胁对台动武的言论,理由是陈水扁主张公投制宪,「把台湾推到与祖国大陆冲突的边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甚至对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夏馨指名叫骂,指控她否认布什总统说过「反对台独」,及强调「不支持」不等于「反对」。这位发言人指责夏馨未「认清台湾问题的敏感性」。美国主管两岸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在新闻简报会上,开宗明义地声明,美国支持台湾的民主以及选举过程,并对北京「在过去四十八小时的言论」表示「极度关切」,并强调华府坚决反对使用武力的严正立场。
这场简报只允许台湾记者进入会场,没有邀请中国记者,闻风赶到的香港凤凰卫视记者也被挡在门外,会后薛瑞福也拒绝接受她的采访。显然美国官方希望透过台湾民主社会的媒体把事情讲清楚,不希望出现「各说各话,各取所需」的杂音。
薛瑞福在简报中说,「这次跟一九九六年的危机不同」。他没有明说有什么不同,但明显的情况是,九六年与两千年台湾举行大选时,因世界尚称和平,美国可以好整以暇,注意远东局势发展,必要时派航空母舰到现场绕一圈,压镇了事。
现在情况不同了。伊拉克反恐战争越反越恐,北韩危机外弛内张,加以国内经济复苏无期,布什连任大选逼近,已无精力再照顾「第三战场」,因此这次才会快速在「四十八小时」内强力灭火。套句北京术语,就是要将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
分析人士称,在台湾总统选举你死我活的内斗中,两个局外人美国和北京本来只是观战,但在陈水扁节节进逼中,竟遭波及,被迫披挂上阵,而且各自亮出底牌。北京的底牌是如果民进党当局藉由修宪而建立「台湾国」,那么战争将无法避免。美国的回应是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无法接受的。
当然北京会不会真的动武,一旦开打之后,美国会不会因无法接受而投入战场,都还是未知数,不过由于台湾选战的激烈,华府和北京都针对台独问题表明了各自的底线(bottomline)则是不争的事实。上述表态,对于目前台湾岛内激烈的选战和台海的紧张情势,应可发生避免引爆(defuse the situation)的作用,即是北京和阿扁都不可轻举妄动。
至于不可片面改变现状一节,可以看出美国的对台政策,仍是白宫说了算。十月十四日那天,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莱斯就已经大声疾呼:「没有人可以尝试片面改变现状。」莱斯的话在当时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等到中国要以战争威胁台湾时,国务院终于认识到事态的严重。现状恐怕已守不住了,美国现在唯一能玩的一张王牌是绝不接受武力解决,只是等到中国有了武力解决的能力,或是中国不惜一切代价非要诉诸武力时,这张牌也就不管用了。
自由时报报导说,简报会一开始,薛瑞福就严肃的表示,美国支持台湾的民主,关切台湾选举的过程,而非结果。他说:「我要强调我们中立的立场。任何人企图拿美国的声明或行动做其他解释,都是完全错误的。」因此「为了清楚起见,再说一次,美国保持中立。我们期待与台湾选举胜选的一方交往合作。」
他又主动表示,美国「坚决反对以武力解决台海争议」。他引用《台湾关系法》指出,任何以武力对待台湾,都为美国所严重关切,「我们只支持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见」。他说,这不仅是美国的法律,也是美国的政策内涵。
引人注意的,一是,薛瑞福说,保证没有人告诉陈水扁他将在巴拿马与美国国务卿鲍尔会面(meeting)。二是,被问到「是否觉得台湾购买潜舰很蠢(silly)?」薛瑞福回答:「不」。在台湾公投、制宪议题上,他清楚的说明,如果涉及台独,美国就不支持。
中央社报导说,经过近两年难得的低调与克制,北京当局这几天还是忍不住暴露「本性」,再度发动媒体、政府发言人、乃至于由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本人,发表威胁对台动武的言论,理由是陈水扁主张公投制宪,「把台湾推到与祖国大陆冲突的边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甚至对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夏馨指名叫骂,指控她否认布什总统说过「反对台独」,及强调「不支持」不等于「反对」。这位发言人指责夏馨未「认清台湾问题的敏感性」。美国主管两岸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在新闻简报会上,开宗明义地声明,美国支持台湾的民主以及选举过程,并对北京「在过去四十八小时的言论」表示「极度关切」,并强调华府坚决反对使用武力的严正立场。
这场简报只允许台湾记者进入会场,没有邀请中国记者,闻风赶到的香港凤凰卫视记者也被挡在门外,会后薛瑞福也拒绝接受她的采访。显然美国官方希望透过台湾民主社会的媒体把事情讲清楚,不希望出现「各说各话,各取所需」的杂音。
薛瑞福在简报中说,「这次跟一九九六年的危机不同」。他没有明说有什么不同,但明显的情况是,九六年与两千年台湾举行大选时,因世界尚称和平,美国可以好整以暇,注意远东局势发展,必要时派航空母舰到现场绕一圈,压镇了事。
现在情况不同了。伊拉克反恐战争越反越恐,北韩危机外弛内张,加以国内经济复苏无期,布什连任大选逼近,已无精力再照顾「第三战场」,因此这次才会快速在「四十八小时」内强力灭火。套句北京术语,就是要将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
分析人士称,在台湾总统选举你死我活的内斗中,两个局外人美国和北京本来只是观战,但在陈水扁节节进逼中,竟遭波及,被迫披挂上阵,而且各自亮出底牌。北京的底牌是如果民进党当局藉由修宪而建立「台湾国」,那么战争将无法避免。美国的回应是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无法接受的。
当然北京会不会真的动武,一旦开打之后,美国会不会因无法接受而投入战场,都还是未知数,不过由于台湾选战的激烈,华府和北京都针对台独问题表明了各自的底线(bottomline)则是不争的事实。上述表态,对于目前台湾岛内激烈的选战和台海的紧张情势,应可发生避免引爆(defuse the situation)的作用,即是北京和阿扁都不可轻举妄动。
至于不可片面改变现状一节,可以看出美国的对台政策,仍是白宫说了算。十月十四日那天,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莱斯就已经大声疾呼:「没有人可以尝试片面改变现状。」莱斯的话在当时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等到中国要以战争威胁台湾时,国务院终于认识到事态的严重。现状恐怕已守不住了,美国现在唯一能玩的一张王牌是绝不接受武力解决,只是等到中国有了武力解决的能力,或是中国不惜一切代价非要诉诸武力时,这张牌也就不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