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新冠死亡率大降七成!英國虛擬病房這麼神?

lindamy

时代广场舞照跳
VIP
注册
2005-11-23
消息
30,365
荣誉分数
7,477
声望点数
373

新冠死亡率大降七成!英國虛擬病房這麼神?獨家專訪計劃主持人​

新冠肺炎「沉默缺氧」猝死頻傳,英國去年底大規模推動的「虛擬病房」計劃是解方。《天下》獨家採訪計劃主持人,他們如何靠發放血氧儀、結合社區力量,把醫院留給最需要的人?

article-60bf4b36a23b2.jpeg


「如果早6個月知道就好了!」英國創下單日0死,《天下》視訊採訪幕後功臣皇家漢普郡縣醫院(Royal Hampshire County Hospital)急重症醫療專家伊納達金(Matt Inada-Kim),向讀者分享成功的三個關鍵。圖片來源:取自伊納達金推特

2021-06-08

等不到病床,台灣愈來愈多新冠患者在家死亡案例,死亡率2.48%已超過全球平均。(看更多:不斷更新》台灣疫情 最新發展

曾是先進國家中疫情最慘烈的英國,死亡率一度達2.8%,比台灣還高。但現在,英國疫情大幅趨緩,6月1日甚至達到暌違10個月的「單日0死」里程碑。

英國做了什麼?

答案是,除了今年春季開始打疫苗外,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英國公立醫療系統)推動的「虛擬病房」計劃也是一大功臣。

《天下》與源自英國的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 Taiwan)合作,視訊採訪英國虛擬病房研究計劃「CO@h」(COVID Oximetry @home,新冠肺炎在家監測)主持人、皇家漢普郡縣醫院(Royal Hampshire County Hospital)急重症醫療專家伊納達金(Matt Inada-Kim),及多名參與專家。

「這個做法實際上將死亡率降低了四分之三,住院時間縮短了一半,重症加護住院時間也縮短了近一半!」透過視訊鏡頭,仍可清楚感受到伊納達金的語氣充滿振奮,「這真的很令人興奮,我們所有臨床醫師都相信這是正確的做法。」

「虛擬病房」是什麼?​

簡而言之,「虛擬病房」就是將輕症患者分流在家隔離,並搭配血氧儀監測其血氧濃度,病況惡化才即時送院。這是英國如何有效落實輕重症分流,同時做到減輕醫療量能、又減少在家死亡的關鍵。

英國從去年12月開始大規模推行虛擬病房計劃,陸續採購數十萬台血氧儀送到社區,截至今年2月已經推廣到全國。
上週,「CO@h」計劃第一份研究成果出爐。伊納達金指出,研究團隊比較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間,英國各地新冠確診患者的治療數據後發現,在實施CO@h計劃的地區,各項數據都得到明顯改善。
其中,最顯著的指標是死亡率,入院病患30天內死亡率從20.5%下降到5.8%,相當於大減約四分之三。
其次,平均住院天數也從13.2天下降到6.9天,加護病房入住率從8.2%下降到3.6%,以及30天內再入院率從8.7%降至0%,都顯示「虛擬病房」有助於同時兼顧減輕醫療量能負擔,並及時救治惡化病患。

「虛擬病房」計劃,讓死亡率、住院時間大降
平均住院天數13.2天6.9天
30天內死亡率20.5%5.8%
加護病房入住率8.2%3.6%
30天內再入院率8.7%0%
註: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間,英國有無實施「虛擬病房」計劃之地區比較
資料來源:〈COVID Oximetry @home: evaluation of patient outcomes〉

「CO@h」計劃顧問之一、英國南部哈特福郡的沃特福德總醫院(Watford General Hospital)呼吸系統專家奈特(Matthew Knight)告訴《天下》,去年4月疫情在英國爆發,所有人措手不及,該院曾一度陷入氧氣系統瀕臨失控的危機。回想那段過去,他說,「那是我人生中壓力最大的一段日子。」

但在後續導入虛擬病房配套措施後,根據奈特估計,該院服務區域約有60萬人,其中約有8.5萬人曾經染疫,但該院總計只需負責治療最嚴重的約4000名病患。至於其餘超過九成以上的輕症患者,奈特強調,多數最後都會自行康復,只要有少量合格或經過訓練的人員可以在社區看顧,「這些病患根本連醫院都不用靠近」。

打造「虛擬病房」的三大成功關鍵​

伊納達金與奈特告訴《天下》,打造成功的「虛擬病房」,有三大關鍵。

第一,是籌集足夠數量的血氧儀。

伊納達金指出,啟動計劃的第一步,就是要確保有足夠物資。根據BBC報導,截至今年1月為止,英國NHS總計已經購買了至少30萬個脈搏血氧儀,發送到各地使用。主要是提供給65歲以上、年輕但有健康問題者,或任何醫生判斷有疑慮的確診患者。

台灣疫情指揮中心也已在5月底啟動試辦計劃,緊急採購1.5萬個血氧儀,透過各地衛生局配給居家隔離病人,加強照顧。但伊納達金認為,以台灣有2300萬人口而言,一旦疫情再擴大,血氧儀恐怕很快就會數量不足。

第二,是組織建立社區照護人力。

在專職醫護人力已不堪負荷的前提下,虛擬病房的建立,主要就是靠社區裡的基層醫護與志工。

奈特指出,虛擬病房不需要專業醫生,基層公衛人員、一般護理人員、經過訓練的民間急救人員,才是虛擬病房的主要人力。

ckeditor-60bf52c2005a0.JPG
想掌控疫情,必須建立起社區團隊,才能把醫療量能用在刀口上。(王建棟攝)

「我們必須在社區打贏這場新冠肺炎之戰,」伊納達金說,這套計劃需要整個社會的很多信任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包含如何在社區中開發、推動這個系統,以實際做到遠距監測。所以關鍵是如何製作學習資源,並給予基本教育訓練,快速組織起一個社區照護團隊。

第三,是設計一套清楚的指引,包含標準操作程序。

由於病患是自行在家監測,所以簡單易懂的操作程序就很重要。

「CO@h」計劃只要求患者每天使用脈搏血氧儀測量血氧飽和度3次,無論是用專門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網站,或是紙筆,都可以記錄結果。

「這一點很重要,這套做法不一定需要很多科技,筆和紙也一樣好用,」伊納達金說,若能搭配遠端醫療應用程式直接將數據回傳到醫院,當然是最理想的做法,但這不是絕對必要。只要有紙筆能夠記錄並電話回報,虛擬病房也可以適用於不熟悉科技的高齡或低收入族群。

針對血氧監測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如果血氧降至92%以下,5天內死亡率就會大增至14.33%。

血氧濃度監測建議
血氧濃度5天內死亡率建議
95%~100%1.67%正常
93%~94%2.24%尋求支援
92%以下14.33%1小時內就醫
資料來源:NHS England covid safety netting guidance

因此研究團隊建議,當血氧下降到93%或94%,病患就應該通知醫師。如果監測到低於92%的結果,應該立即叫救護車,在一小時內到院治療。

伊納達金強調,對抗病毒的最大要訣就是動作要快。他感嘆,要是英國在6個月前就能擁有現在的知識與經驗,一定就不會看到今日令人心痛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數。

他也表示,目前該計劃小組已與10個不同國家舉辦過線上研討會,分享新冠肺炎在家監測的經驗,很歡迎台灣相關單位與其聯繫。


「沉默缺氧」是什麼?​

新冠輕症患者在家療養的最大風險,就是「沉默缺氧」可能讓患者病情在短時間內急劇惡化卻毫無警覺,導致猝死、或延誤送醫。

一般健康的人,血液中的正常含氧量應該在95%到100%之間。但許多新冠輕症患者,卻頻頻發生血氧濃度降至極低水準,卻沒有任何感覺的情況。

「沉默缺氧的發生有多重因素,很難用單一特殊原因解釋,」CO@h計劃顧問、英國沃特福德總醫院(Watford General Hospital)呼吸系統專家奈特(Matthew Knight)說。

奈特指出,首先是病毒感染導致肺泡和肺組織發炎,意味氧氣更難通過組織擴散到血液中,直接導致血氧濃度下降。第二,是新冠肺炎似乎會干擾血管肌的收縮,讓患者的肺部失去了限制血液流向已受損組織的能力,讓更多新鮮氧氣流失。

為什麼患者缺氧不自知?​

奈特解釋,一般人之所以能感覺到缺氧,通常並不是因為真的對血氧濃度低有感覺,而主要是因當身體為了吸進更多氧氣,肺部必須更用力,才感覺到呼吸困難。而在新冠患者身上,因為肺部某些機制失靈,未因缺氧而產生異常,患者自然感受不到困難。一直要到血氧濃度真的降到極低時,患者才開始會感到喘不過氣,而這時其肺部通常已經充滿黏液。

另一個理論是,新冠病毒可能會攻擊腦部神經細胞,導致病患的知覺障礙。

「我們推測新冠病毒可能影響腦部下視丘,導致病患出現知覺障礙,感覺不到缺氧,」目前負責主持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新冠肺炎長期影響相關研究計劃的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 Medical School)資深臨床講師史崔(David Strain)指出。

史崔解釋,很多新冠患者都會出現嗅、味覺喪失症狀,甚至有些病人會出現短暫耳聾,所以新冠病毒毫無疑問會直接影響到腦細胞。而過去一年他看到許多患者入院時血氧濃度甚至已經到到75%至80%,卻仍然毫無感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更認為問題出在腦部,而不只是肺部組織。」

但史崔也強調,沉默缺氧的症狀過去極度罕見,過去僅在某種特殊的中風病患身上看過。這是醫學界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病毒感染會造成這種症狀。

目前學界對於這種症狀的形成機制,認識仍然有限,還沒有足夠的研究定論,可以百分之百告訴我們如何解釋、如何偵測發現,以及如何治療。

(責任編輯:曹凱婷)

 
pulse_ox_thumb.jpg

Covid Oximetry at Home Toolkit​

Programme(s):​

Covid Oximetry​


'Covid Oximetry @home' describes an enhanced package of care for individuals with confirmed (or suspected) Covid-19 who are at risk for future deterioration. NHS England and Improvement wrote to all CCGs and trusts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H projects, as outlined in this SOP. This work has been featured on the national BBC.

Covid Oximetry @home is mostly delivered by primary care. If you are looking for the secondary care pathway, please go here.

The 'CO@h' package of care involves the remote monitoring of the individual's condition through providing regular contact with a local health care team who will reassess the individuals symptoms (including oxygen saturation levels). This close monitoring enables the individual to remain at their usual place of residence whilst allowing early signs of deterioration to be identified and escalated quickly and appropriately.

This material has been designed primarily for use across the South East AHSN network by colleagues within the Wessex AHSN, Kent Surrey Sussex AHSN and Oxford AHSN regions. Colleagues from regions beyond the South East are also very welcome to make use of this toolkit in setting up their own local approaches to remote monitoring.

.................................

 
最后编辑:
这个小装置全靠中国制造。
 
中国人本来就是勤劳智慧创造奇迹的,全他妈的败在党的领导。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