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4)
注:本文附件内容为:aaaa 禅定入门(二)-增加或修改第14次。禅定入门(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大藏经名。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增加或修改第4次。禅定入门(一)-增加或修改第1次。禅定入门(四)-修改2。
附件大小大约为:976kb
序言:
1.禅定入门略说(一至四)为学习佛经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个人理解来源于个人对佛经、其他佛经经论的理解)。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2.CFC中文网(https://comefromchina.com/index.html)有的帖子可以下载附件(aaaa10),附件(aaaa10)内容为:aaaa 禅定入门(二)-增加或修改第14次。禅定入门(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大藏经名。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增加或修改第4次。禅定入门(一)-增加或修改第1次。禅定入门(四)-修改2。
附件大小(以txt文本文件计算):1039k
《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132kb
《禅定入门略说(四)》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0kb(不计附录的内容)
《禅定入门略说(四)》(包括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65kb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1》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35kb
《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81kb
《禅定入门略说(三)-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7kb
(1.1)在CFC中文网https://comefromchina.com/index.html搜索帖子:禅定入门略说。可以找到上述帖子中的部分帖子或者全部帖子
(1.2)佛经经文部分请录文章网址: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文章网址
https://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778612/
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4文章网址
https://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778617/
禅定入门略说(三)-修改5文章网址
https://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778619/
禅定入门(三)-修改4的部分内容文章网址: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1文章网址:
(1.3)注册后可以下载附件(aaaa10)的网页:
佛经部分请录。禅定入门略说(一至四)(2021年12月8号修改)
(1.4)注册后可以下载附件(aaaa10)的网页:
(1.5)注册后可以下载附件(aaaa10)(繁体)的网页:
附件(aaaa10)总目录:
禅定入门略说(二)目录(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一)目录
禅定入门略说(三)目录(增加或修改第3次)
楞严咒注解
禅定入门(三)-修改4的部分内容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1)(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2)(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3)(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4) (增加或修改第14次)
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
禅定入门略说 (增加或修改第1次)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
禅定入门略说(三)(增加或修改第4次)
几篇文摘:
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文革破坏最严重
性空无相论(2008年发表)
aaaa 禅定入门(四)-修改2
《aaaa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
禅定入门略说(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
禅定入门略说(四)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四),信佛修行入门略说(三),信佛修行入门(三),信佛修行问与答(三)。
3.个人的理解,一个信佛修行者学习佛法佛经时,如果有小部分内容或者部分内容不明白、不信受,或者暂时又找不到自己认为合理的理解时,对于不明白、不信受的小部分内容、部分内容,不要轻慢、否定、诽谤,因为诽谤佛法僧、谤法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
4.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搜佛说。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在线搜索大藏经的网站:搜佛说--大藏经搜索引擎
5.以前我曾经在网上请并下载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文件和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文件,不知道现在能否找到,同修、读者可以在google或者其他网站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看能否下载得到。google或者其他网站搜索:中华佛典宝库。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请并下载大藏经的网站:http://www.fodian.net/ 。
6.禅定入门(四)附录中有几种大藏经的简介。
7.禅定入门(四)与禅定入门(一)至(三)共四部论述中,如果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回答、论述、注解,应选择符合佛经义理的论述,如果都不符合佛经义理,应选择佛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的佛经经文、佛经义理作为答案或者其他信佛修行者的符合佛经义理的注解、论述作为答案。
8.到2021年11月为止,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几部禅定入门最新的版本为: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4。禅定入门(三)-修改4。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禅定入门(一)-修改1。禅定入门(四)-修改2。
禅定入门(四)中把对禅定入门(一)至禅定入门(三)的小量修改记录下来,这次修改的内容很少,在修改后没有修改版本名称,例如“禅定入门(三)-修改4”的名称依然叫“禅定入门(三)-修改4”。
版本名称中修改的数字越大表示版本越新、较新,以较新的版本为准。例如,“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2”版本和“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3”版本相比,“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2”是旧版本,“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3”是新版本。
9.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般若文海。般若文海网站有部分佛经的几部或者多部注解。
禅定入门略说(二)目录:
禅定入门略说(二)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二.佛经中一些难解问题的问与答
三.阿弥陀佛净土入门略说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
五.争议部、难解部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中除了佛经义理论述外,部分内容与世间知识有关。
争议部、难解部的内容是分散在正文各处,文中有标明,段落前标注争议部或难解部,整段均为争议部、难解部的内容。
目录: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无相什么意思?
问:为什么守戒那么重要?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问: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有那些?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问: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
问:意根、法尘处有什么常见的修行方法?
问:怎样用耳根修行?
问:怎样用六识修行?
问:怎样用般舟三昧修行?
问:本文禅定入门略说(二)与禅定入门略说(一)的论述有什么不同?
问:信佛修行者可否看、应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书?佛教是有大势力、强势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处理与其他众生关系?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应怎样面对?
问: 为什么说,佛经有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义理?
问: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问:信佛修行者要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问:为什么说不要去管他人闲事?
问:自己在修行过程有什么具体的修行方法?
问: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恐惧?
问:文中讲修行效果好更多指自力方面还是他力方面?
问:要做到精进修行,关键现在要做好,为什么?
问:怎样才才能提高精进修行、提高学习佛经速度?
问:读佛经有什么方法?
问:阅读、学习佛经、高僧大德的著述有什么方法、方式?
问:一切大乘了义经以何为宗要?
问:在家修行者剪个很短的发或光头有什么好处?
问:为什么说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前,要尽量减少学习世间知识的时间?
问:修行关键一至八个字是什么?
问:为什么说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
问:在家人可否看专门讲出家戒律的佛经?
问: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有什么好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宿怨?
问:如果没有动力、做不到精进修行怎么办?
问:人生无常,怎样面对恐惧?
问: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要怎样做?
问:读佛经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难解、可能有争议的内容?(难解部、争议部)
问:天人与人的区别?
问:成佛不久的佛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问:为什么信佛修行者不可轻信灵异?
问:为什么佛经中讲,这个地球,此土释迦牟尼佛佛法灭后很长时间才会有佛法出现?
问:修行好的关键是什么?
二.佛经中一些难解问题的问与答
问: 为什么华严经中婆须蜜女示现染情欲?
问:淫、怒、痴是做恶业,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
问:供养作善业功德,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问:十二因缘什么意思?
问:无生法忍什么意思?
问:楞严经说: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应怎样理解?
问: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中说: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问:为什么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怎样发菩提心?
问:为什么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为什么说僧过恶,犯深重罪?
问:为什么华严经中说佛菩萨有很多三昧?
问:怎样看待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关系?(难解部、争议部)
三.阿弥陀佛净土入门略说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问:人死后多长,人的神识才会完全离开身体?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怎样判断是否往生?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争议部、难解部)
问: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易的还是难的?(争议部、难解部)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的卫生习惯较合适?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应怎样面对?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问:一个国家佛教于国家比例较小的小部分人中兴起,对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问:近二千年佛教在中国汉人中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问:怎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有益处?
问:信佛修行者要留意环境饮食对身体影响,应注意什么?
问:人工智能、计算机与六道众生有什么不同? 运用好计算机、互联网,对修行有帮助,为什么?
问:有时候,适当做些修行笔记,对修行有帮助,为什么?
问: 为什么说,人生无常珍惜学习佛法、修行的机会?
问:修禅定,信佛修行关键是什么?
五.争议部、难解部(目录与前面重复)
问:读佛经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难解、可能有争议的内容?(难解部、争议部)
问:怎样看待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关系?(难解部、争议部)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怎样判断是否往生?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争议部、难解部)
问: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易的还是难的?(争议部、难解部)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个人论述:
问:怎样看待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一文?
问:怎样看待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往生失败的例子?
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
通华居士:念楞严咒时看到不可思议的场景
我专修「楞严咒」25年的感应
虚云和尚与证得阿罗汉果大弟子具行的因缘往事(部分)
宣化上人大师讲经中的故事:
法华经浅释:弟子关忠喜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楞严经浅释:牛精变化为阿弥陀佛形象。
百度百科:净土圣贤录 。部分内容
百度百科:彭希涑 。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内容
净土圣贤录白话 刘宋 慧通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唐 李知遥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齐 昙宏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梁 高浩象
净土圣贤录白话 梁 庾诜
净土圣贤录白话 宋 孙良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邵慧安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杨文澜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易慧明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吴慧香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一辈子念佛,却无法往生极乐的事
寂空法师:六百年前几世六道轮回
元音老人:印光祖师大护法徐蔚如居士往生失败的警醒
从一位吃斋持戒念佛二十年的老居士往生失败的实例,得到的深刻警示
一位有神通的僧人察见的往生净土的误区
念佛吃斋一辈子的老居士,由于心存邪见,死后投猪胎。
陈晓旭的故事
头顶发热是判断往生的唯一标准吗
三禅僧不求生净土转生后结局如何?
印光大师讲故事:五祖戒、真如喆、草堂清、海印信的后身;秦桧的前生。
修行者故事:一生江苏,为彭文章,一生云南,为何桂清,一生陕西,为张费,三人。吴引之。圆泽禅师。
高僧转世,笑对旧友
苏东坡、秦桧、岳飞的前生后世
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
另外有网文说:
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4)的目录: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楞严咒有什么背诵方法?楞严咒的意思、注解是怎样的?
问: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性本具佛性,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己修行的感觉?
问:金刚经的核心义理是什么?为什么金刚经文中说“如是住”,后来又说无住?
问:怎样用耳根修行?[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怎样才才能提高精进修行、提高学习佛经速度?[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
分内容]
问: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问:怎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有益处?[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少欲?信佛修行者最快的修行行门是什么?
问: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怎样才能解决?
问:诸缘放下才能明心见性,怎样才能做到离诸攀缘、万缘放下?
问: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问:为什么说诵持楞严咒有大功德?
问:为什么说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有大的功德?
问: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速度?
问:非见非不见和不用眼根的异同,做何解?
(#)禅定入门略说(二)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1)(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2017-06-13 21:28:26)[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佛学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1)(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禅定入门略说(二)(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无相什么意思?
答:离相、无相在很多大乘了义经中重复说过多次,如华严经、金刚经、楞严经、维摩诘所说经。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楞严经说: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有所住或有所待而生其心,谓之取相,例如住在贪嗔痴上,住在情欲上住在攀缘上,而生其心,为之取相,住在法执或非法执或其他执著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住在我人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也就是说,待在贪嗔痴上,待在情欲、法执、非法执、其他执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见所闻,即为取相,即为相待,取相与相待在法义上相近或相通的。
所以做什么事都要看自己的动机正与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自性若邪,起十八邪,动机、发心不正,则为有所住,有相待,违戒。
离相、无相的意思:
(1.1)如前文所说,待在情欲、法执、非法执、其他执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见所闻,即为取相,即为相待,取相与相待在法义上相近或相通的。
(1.2)无相,即不垢不净,非善非恶,不取净染诸相,于其他守戒修行者、于其他佛菩萨不取法相、净相,于作恶、迷惑的众生亦不染著不受影响、不取垢相。如佛法身,一真法界,无有少处,佛身不遍。
(1.3)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见到的境界。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觉。如金刚经说,无相、离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离相、无相,佛证得佛果后见到的境界,如华严经所说,是离一切诸相,于一切处得正遍知,一真法界,重重无尽,一多无碍,小中显大,大中现小的境界。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觉,所以信佛修行者,要注重个人的感觉,感受、感觉对了,就是修行对了,因为众生本具佛性,自性本具佛性、智慧,感觉对了,就是无相、离相、性空的感觉,就是修行对了。
譬喻煮沙不能成法,沙非饭本,假如众生没有佛性,则怎样修行,也不能证得佛菩萨果位,信佛修行者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法执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对一切法尘都不执著,佛性、智慧就会现前。
(争议部)不知道以下理解有没有错,未曾学习佛法的众生,只要不做恶业,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对一切法尘都不执著,佛性、智慧就会现前。如果这种理解错,则有可能轻慢佛法僧或不符合经义。
凡夫随缘而变,随欲望或执著而流,智者随缘不变,若无执著颠倒,于一切处无染而离相待。
问:为什么守戒那么重要?
答:(1.1)信佛修行者要深信因果,依佛教教义,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众生本具佛性,小乘修行者严守戒律,开悟人空我空,修行能了生死,证入人空我空。大乘修行者,严守戒律下,开悟自性本具佛性,悟人空我空法空性空义,修行能成佛道。
(1.2)如前文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要住在贪嗔痴、情欲、法执、非法执上及其他执著上,而生其心,即离一切相,离相待。所以守戒很重要的。
一个信佛修行者,对于其他信佛修行者讲的任何一句符合佛经义理的话,都应希望因此而受益,并希望其他人所作善业功德能加力护持自己,对于其他信佛修行净土,即使严重违戒的信佛修行者,只要违反的不是轻慢、否定、诽谤佛法僧,讲的一句符合佛经教义得的话,都应希望自己因此而受益,并希望这个修行者的善业功德能加力护持自己。其他众生,即使一个不信佛又不轻慢否定诽谤佛法僧的人,讲一句符合佛教教义的话,自己都希望因此而受益。
而且,信佛修行者修行或念佛法僧时,要将所作善业功德回向于其他一切众生,如果可以,也要回向于佛法僧。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对于其他任何信佛修行者,应起赞叹心,不要有任何嗔心,不要有任何轻慢心,亦不要轻慢其他任何一个众生。
若无贪、取相、执著,则无不净,一切处皆见实相,一切处皆清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义理如金刚经所说。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答: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的方法(主要讲意根、法尘处行门):
意根是很多妄念产生的地方,如华严经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烦恼即是菩提,同样的,妄想即是真如,如前文所说,要离相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根有所住而生出的心是妄想杂念,无所住而生出的心是真心,是无生法忍,是圆明,所以意根生出念头时,不取生灭相,不住法执、非法执及一切执著,即真如心,离相待心。
如佛经经义说,小乘法修行者虽悟人空我空,但未悟法空性空义,虽然能了分段生死,却不能了变易生死,未能证佛果。所以信佛修行者,在意根有念头时,不会应付,不会用意根修行,是不能息灭尘劳和变易生死,例如用耳根修行时,如果意根有念头生出,只要不取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法执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即可意根法尘所转,若不会如此运用,意根会被法尘所转,用耳根修行,也只会落在相待上,不会用意根修行,意根有念头起时,被法尘所转,会导致修行人落在相待,不可摆脱尘劳,为物所转,而不能见性,离相待。所以修行者要明白前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离相待的义理,并把义理运用在意根及其他修行行门上。
楞严经说: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修行过程就是消除尘劳、去除相待的过程。垢尽对除,相待去除,圆明现前。
华严经说:“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第八地菩萨或第八地菩萨以上果位才可以证得无生法忍,第八地菩萨智慧、境界远超阿罗汉、辟支佛。澄观大师著的华严经疏说:八地已上以为一乘,是知从前差别进入一乘。
修行者在修行时,可以灵活用不同的身体姿势均可,例如用单盘坐、双盘坐或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上或地上,可以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可以站立不动,坐在平木板上或地上。
有时候或有的行门,在一边修行,一边行走,也能得到很好的修行效果。
华严经说: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何为性空?离相待故空,离相待即空,也就是说,十八界一切处皆无所住而生其心,离一切诸相,离相待,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在爱憎上,离相待即空,一切处皆得究竟,一真一切真,证一真法界,如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非待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只要不住在贪嗔痴上,不住在情欲、法执、非法执上,不住一切执著时,所见色即不异性空,即得离相待,六根、六尘、十八界也是这样的。
问: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有那些?
答:修行的常见身体姿势,这里列举九种:卧,单盘坐,双盘坐,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或平地上(此处计两种姿势),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小面积范围内(例如80平方米或100平方米内)慢步走或时走时停,长距离(例如超过两公里)不停走、散步,站立不动。此处共计九种身体姿势。
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或平地是什么姿势?先以一种单盘坐说明,一种单盘坐姿势:先把左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地或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左小腿上。随意姿势坐,例如先把左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随意姿势坐,例如就是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左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随意姿势坐,例如就是或者把左小腿向右弯曲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不叠在左小腿上。
因为心脏在人体左侧,所以不要向左侧卧,单盘坐时右脚叠在左脚上可能会较舒适。
以下讲一些行门的修行方法。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答: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方法主要有(重点讲意根、意识处的行门):
(b1.0)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
(b1.1)用意根修行时,不管意根有无念头产生时,意根有念头产生时,不用制止,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即可。
如六祖法宝坛经中志彻大师说: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用意根法尘处修行要无功用行,只要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杂念、念头都会变成真如,离相待,尘劳自然能消除。
(b1.2)用意根修行时,意根不主动生出念头,包括一切净念杂念,意根有念头生出时,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上,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即可。
用意根修行时,用前面所讲的姿势均可,或一边行走,一边修意根。
(b1.3)主动生出一些念头或多个念头,但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例如念佛法门。
(b1.4)主动生出念头,但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不住人我二相。可以观想一些简单或具体的形象。例如,观想一朵莲花,观想一团火、两团火,观想一个火球,观想一颗树,观想水,观想佛菩萨示现的化身、肉身形象,观想一个雪梨。
初心修行者,有时候,一念之中,知之过多,可能越易落在相待上,有时候,一念之中,知之不是过多,可能越易离相待。佛于一切处能正遍知,能知一切众生的宿命,但不落在相待上,但凡夫、六道轮回众生与佛、等觉菩萨。十地菩萨相比,知之甚少,但却落在相待上。初心修行者,一念之中,知之很多,都不取相,即离相待,但修行难度会增大。
(b1.5)(b1.0)与(b1.2)相结合的方法,就是(b1.5)。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不主动生念,意根有念头生出使,不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b1.5)的方法与(b1.0)近似。
(b1.6)(b1.0)与(b1.3)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尽量减少其他念头、杂念下,专念佛菩萨名号的方法。(b1.6)与(b1.3)近似。
禅定入门略说(二)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一文中讲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意根另一种修行方法。有三种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修行:
(1.1)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的情况下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2)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3)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详细内容可以看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修禅定的关键,离一切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当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现实相,则无障碍,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经说法,能说出符合佛经义理的说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开悟、明心见性,方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才算真正开悟),方可真正修行见实相,方可在禅定中不为物所转,不堕入诸有,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修禅时终会堕入有中;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并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并未真正开悟,并未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对了,并且修行时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中,修行见实相,方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问: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
答:念佛法门的修行方法:
这里主要讲间歇念佛的修行,以念阿弥陀佛为例。修阿弥陀佛净土、般舟三味时,如果不停念阿弥陀佛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可以选择不停念即可,如果不停念阿弥陀佛修行效果不好,可以用间歇念阿弥陀佛的方法: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几十次、几百次或几百次以上阿弥陀佛→暂停不念阿弥陀佛,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其他不同行门修行,暂停念阿弥陀佛时间长短均可,暂停念阿弥陀佛时较多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修行。→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几十次、几百次或几百次以上阿弥陀佛→暂停不念阿弥陀佛,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其他不同行门修行,暂停念阿弥陀佛时间长短均可,暂停念阿弥陀佛时较多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修行。
用上述方法反复循环,直到长时间不停念阿弥陀佛也能收到好的效果,则改为长时间不停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时和暂停念阿弥陀佛,用其他行门修行时,均用专修的方法,不用杂修的方法,才易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何为专修和杂修?专修是指其他什么事情也不做,专门用一种行门修行,或专门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修行。杂修是指一边做简单的事情的同时一边修行或一边做有些复杂的事情的同时一边修行,例如,一边扫地的同时一边修行,一边做家务的同时一边修行,一边骑单车的同时一边修行,一边买东西的同时一边修行。用上述九种身体姿势的同时修行为专修。
言见性者言下须见,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不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即可见性。就如本文中前面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义理所说那样,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我人上,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在爱憎上,即可明心见性。也就是说,言见性者言下须见,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亦可见性。
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非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我人上,不执著一切法尘,色性即空,烦恼即是菩提,即可明心见性。受想行识亦是这样的,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我人上,不执著一切法尘,受想行识不异于空,非待受想行识灭而证性空,受想行识本来就是空的。六祖法宝坛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尽知一切佛法、世间法,尽知一切众生心念及无始劫宿命,于一切处得正遍知,因为佛于上述一切处均可见空性、性空。色不异空,也是这样的,于色即可见性空,不待色灭而后见性空
念佛时和暂停念佛用其他行门修行时,均要会运用上述义理修行。
早上刚起床后,精神好,杂念少,用间歇念佛或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易得好的效果,可以选择在早上刚起床后用一小时至五小时用间歇念佛或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
问:意根、法尘处有什么常见的修行方法?
答:意根、法尘处的一些修行方法:
如华严经所说,佛菩萨有大智慧、大神通,佛于一切处得究竟,所以有智慧或开悟的修行者修行的行门有无量。这里在无量行门中讲一些、部分重要的行门。六根、六尘、十八界即十八大种类的行门。
意根、法尘、意识三处亦可分为无量行门,从中划分一些行门,如前面所说,b1.0~b1.6。
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以及与上述方法相近的专念法尘的方法中,有那些常见方法。与上述方法相近的专念法尘的方法中,一些常见方法:
以专念法尘多少,分为长中短,例如,专念楞严咒,为专念长的佛法,专念阿弥陀佛,为专念短的佛法(文字较少)。
不同情况下的区分:日常生活中其他念头多(包括一切净念、杂念),日常生活中其他念头少,专修,杂修。(专修指什么其他事都不做,专门修行。杂修是指一边做简单的事的同时一边修行,或一边做有些复杂的事的同时,一边修行,例如,一边扫地或做家务的同时一边念佛,一边骑自行车的同时一边念佛。)
念的方式:不停念,间歇念。
修行时不同的身体姿势,如前面说的九种身体姿势。
上述行门的数量:
1×4种情况×长中短3种形式×不停间歇2种方式×九种姿势=216种行门。
何为其他念头少,以念佛为例,一个人在一个月内或三个月内或超过三个月,除所念佛号外,一切时,其他念头(包括其他一切净念、其他一切杂念、其他一切念头)均很少。
所念法尘亦可分为出世间知识和世间知识两种。例如修行者亦可反复念“一棵树、两颗树、三棵树”作为修行,即为念世间知识。
以念时的速度分有快慢不同。
其他根不同情况下亦可分为:在睁眼与闭眼不同情况下。在闭眼下,修行姿势只选七种。如果一个小时内抽部分时间修行(例如一个小时内抽15~50分钟修行),在一个小时内抽的部分时间内尝试上述修行方法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修行,在不算长的时间内,即可完成上述修行方法中部分、大部分或全部修行方法的尝试、实践。
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即意根b1.0的方法)时,其他声色香味触五尘也会显现,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声尘,有些近似于用耳根或空观修行,这种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的方法是否会同于耳根或空观的方法,有不同的理解:
(1.1)意根b1.0的方法与耳根、空观是相通的,关键是六根、六尘、十八界均如来藏妙真如性,证性空即可,不管是属于意根、耳根还是空观的方法。用意根b1.0的方法修行时,声尘显现时,不执著,不取动静二相。
(1.2)意根b1.0的方法与耳根略有不同,用意根b1.0的方法修行时,专注于意根即可。但意根b1.0的方法有些近似于空观。
禅定入门略说(二)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一文中讲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意根另一种修行方法。有三种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修行:
(1.1)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的情况下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2)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3)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详细内容可以看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修禅定的关键,离一切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当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现实相,则无障碍,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经说法,能说出符合佛经义理的说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开悟、明心见性,方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才算真正开悟),方可真正修行见实相,方可在禅定中不为物所转,不堕入诸有,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修禅时终会堕入有中;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并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并未真正开悟,并未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对了,并且修行时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中,修行见实相,方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问:怎样用耳根修行?
答:用耳根修行的方法。
(d1.1)应用上述义理,用耳根修行即可。用耳根修行时,不取动静二相。前面所讲的修行姿势,除了一边行走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度较大外,其他修行姿势均可选择。用耳根修行的同时,闭着眼睛修行,修行的效果会更好。用耳根修行时,耳力能听到的声音,能了知部分或全部均可,但不能于声尘一无所知,落在空边上,亦不用强求能了知一切耳力能听到的声音。
用耳根修行,须专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一边学习佛经、工作或处理生活事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修行效果,修行又慢又难。出声念佛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效果,修行又慢又难。
(d1.2)用耳根修行时不用管其他五根五尘,专心用耳根修行即可,但如果意根有念头产生,不会应对,则会被法尘所转,修行效果变差,时间修长时较易疲劳。所以用耳根修行时要明白义理,要对六根六尘六识的性质、特点都要明白,用耳根修行才易得到好的效果。修耳根时,不管意根有无念头产生时,不用制止,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即可。
信佛修行人要明白义理,会用意根修行,要对六根、六识、十八界的性质、特点要了解,否则意根起了念头,被法尘所转,则不但耳根,任何行门修行也难得好的修行效果。
信佛修行者认真读佛经后,即使不熟悉用意根修行,如能做到每天起床后用40分钟~1.5小时用耳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或少欲有很大帮助,因为早上念头、杂念少,精神好,此时用40分钟至1.5小时用耳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或减少情欲的帮助,比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作用更大(包括超过眼根行门)。
另一种方法是间歇念楞严咒、间歇念佛的方法,对远离情欲或少欲有很大帮助,对远离情欲或减少情欲的帮助,比其他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作用更大(包括超过眼根行门)。
(d1.3)修耳根时,有时意根有很多念头产生,如果修行效果变差,可以用一段时间用意根、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待意根调伏后,再改为用耳根修行。
(d1.4)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的方法用耳根修行,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耳根修行。
用耳根修行时,用以下方式较易得到好的效果:
用单盘坐或双盘坐或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上或平地上,也可以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或站立不动。修耳根时闭着眼睛更易得到好的效果。
(d1.5)为什么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时候用耳根修行不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因为如果意根不能调伏下,用任何一种行门修行均难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而用调伏意根很多时候会用意根或与意根关系密切的行门进行调伏,例如法尘、意识处的行门,有的信佛修行者很多时候必须用意根,例如学习佛经,这时不能用耳根修行,这用去修行者部分时间,而当什么事不做,专修时,先要调伏意根,再去用耳根修行,调伏意根很多时候要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而且有时候调伏意根须花很多时间,有时候一天中,待意根调伏后,只剩下小部分甚至没有时间用耳根修行。
也就是说,有时候,一天中,做好上述量两件事,均要用意根、意识、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待到必须用意根去处理的事情做完以及调伏好意根后,一天中只剩下小部分时间用耳根修行能到好的修行效果,甚至有时候一天中没有任何时间剩下用耳根修行。
问:怎样用六识修行?
答:分别六尘而不取相,分别六尘但不住情欲上,不住法执,不住贪嗔痴,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迷惑未悟者,用六识时,堕在贪嗔痴上,堕在法执非法执或其他执著上,所以被识所转,不能明心见性。修行者舍空有二边,有所住而知见或识别,堕在有中,若无所住而生其心,则六根、六识、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问:怎样用般舟三昧修行?
答:般舟三昧的修行方法:
(e1.1)般舟三昧经中说,般舟三昧是修行得极快的行门,为什么修行得快,因为不会用意根法尘处行门修行的人,用其他行门也难以修行得快,难以修行得好的效果,包括耳根行门,也就是说,不会用意根法尘处行门修行的人,用耳根行门难以修行得好的效果。且修般舟三昧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如楞严经说: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意根是最多妄念、杂念生出的地方之一,所以不会用意根、意识、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其他行门也难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如般舟三昧经多处赞叹此三昧,修此三昧,不用求生阿弥陀佛净土,修行效果好者,也能修行得极快,并举例说一修此三昧者,在此后将来生中,有六万八千生值遇六万八千佛,均修般舟三昧,后成佛,而千个修此般舟三昧的比丘同修,均成等正觉。有佛经说,有的修行者要修行二、三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而举例的菩萨修行成佛的时间比二、三阿僧祗劫短得多。达摩大师著述中说一念一劫。
二、三阿僧祇劫成佛对于有的修行者是实际时间,即便是一念一劫,也是极长的时间。一阿僧祇劫时间是很长的,一阿僧祇劫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万万为亿,万亿为兆)。
楞严经中说: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圆通根与不圆通根,修行速度,日劫相倍。并说耳根是唯一圆通根。
而如经中说,般舟三昧与耳根都是修行得极快的行门。
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在此后将来生中,有六万八千生值遇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佛。另一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菩萨(其他千位比丘也成等正觉,等正觉即为菩萨。)。两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均说修般舟三昧修得好,会速成佛果。
但如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行门难易快慢,各人根据自己的修行实践、尝试,结论是不同的,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因为不同的佛经说法是不同,楞严经说最快的行门是耳根,般舟三昧经说最快的行门是念阿弥陀佛,华严经、金刚经等大乘了义经没有说最快的行门是什么行门,不同的人要根据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什么行门对于自己是最快最简易的,理解不同的行门为最快的行门都不违经义。
修行最快的行门可能是意根、法尘处的行门,例如:念佛法门、般舟三昧、意根行门,因为信佛修行者最难摆脱的微细惑主要来源于意根、法尘处,只信小乘的修行者因为有法执而不能通达大乘法,而法执与意根、法尘处有密切的关系,大乘修行者最难的执著、相待,可能来源于意根、法尘处。所以对于有的修行者来说,或有时候,最快的行门可能是意根、法尘处的行门,例如念佛法门。
另外,为什么前面的文中会说有时候意根需主动修行,主动生出念头来。拉楞严经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圆觉经说: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当然,要化解意根、法尘处的微细惑、执著,调伏意根,有智慧的修行者,用十八界任何一种行门都可以,但难易快慢不同,什么行门最快最简易,不同的修行者,也可能不同。
我个人暂时的、目前的修行实践,修行最快的行门有两种:其中一种用耳根行门修行,另一种是间歇念佛或间歇念阿弥陀佛、间歇念楞严咒和综合运用不同行门的方法修行,上述两种方法是修行得最快的。耳根是单一行门,另外一种是综合行门。
楞严经说,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幻观用在意根、法尘处,可能易得好的效果。幻观也可以用于十八界其他行门。实相无二相,观一切如幻,即为幻观,即为实相。观一切虚妄亦是实相,但若观真妄相待,非实相,如楞严经说: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六祖法宝坛经中说: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用于意根、法尘处,也就是说,于一切法尘不执著、不可得、不染着,迷觉只在一念之间,细小差别之间,意根(或其他根)转念之中,如果染情或有所住,例如住在法执或其他执著,或住在贪嗔痴上,则落在相待上,落在迷中,若无所住、不执著,则为觉悟修行。有智慧者用意根修行,行住坐卧都易修行得好。法尘是在六尘中最复杂的一尘,但有智慧的,若无执著,无所住,则用意根、法尘处也易修行,如楞严经中说,意根是满足一千二百功德的根。
有时候,意根念头多,纷纷扰扰,只要无所住、不执著,如文中所说,即可见性、觉悟。
见到两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其中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说:“勿念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三者经行不得休息三月。除其饭食左右。”另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说:“一心念若一昼夜,若七日七夜......常立在于念......菩萨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三者经行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除其饭食左右。”也就是说两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修行般舟三昧时,不得坐,不得卧,时间少则若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如果能做到三月连续修行般舟三昧,并且能说到经中说的四事,则能疾得般舟三昧。修般舟三昧与修阿弥陀佛净土的区别,修般舟三昧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不用求生阿弥陀佛净土,修般舟三昧的关键与其他行门关键一样,要悟入证入性空,可以以间歇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般舟三昧。般舟三昧经搜索:空。般舟三昧经说:佛言:“其人用念空故,便逮得无所从生法乐,即逮得阿惟越致......譬如幻师自在所化,作诸法,不豫计念,便成法,亦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如化作,念过去、当来、今现在如梦中,所有分身悉遍至诸佛刹。如日照水中影悉遍见,所念悉得如向,亦不来、亦不去。生、死如影之分,便所想识如空,于法中无想,莫不归仰者。......用念佛故得空三昧,如是为念佛。......何等为证?证是三昧知为空定。......是法无可乐者,皆念所为,设使念为空耳,设有念者亦了无所有。......闻是法空空,无有恐怖。
除上述外,般舟三昧经还有几处或多处说空义。
(e1.2)修行般舟三昧,如前文修净土中说,戒律好的人与戒律差的人念佛效果相差大,修般舟三昧也是一样的。般舟三昧经中很重视说戒律、智慧,要明白性空的义理。
修行般舟三昧,可以用行走或站立不动的姿势。
为什么要敬师如佛?敬师如佛者,师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时,敬师者也会同样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
禅净双修者不要放弃速成佛果、希望今生命终前即可修行得大成就、了生死、得高境界的理想,因为如前文所说那样,般舟三昧经中讲念阿弥陀佛也是修行极快、速成佛果的法门,与楞严经中说的耳根行门均是能快速修行成佛的行门。
念阿弥陀佛修禅定者,如果修行时不是用站的其他姿势修行(例如单盘坐,双盘坐,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或平地上或文中说的九种姿势),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也可用其他的修行姿势,般舟三昧经说修般舟三昧不能坐,用其他姿势如果修行效果好,虽然不符合般舟三昧经说法,但可当成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念佛法门。
问:本文禅定入门略说(二)与禅定入门略说(一)的论述有什么不同?
答:本文禅定入门略说(二)与禅定入门略说(一)有些观点有些不同的。部分不同之处:
(1.1)禅定入门略说(一)说:用眼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有大的帮助,禅定入门略说(二)用眼根修行对远离情欲的帮助,与其他大部分行门差不多。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有大帮助的行门是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的方法,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帮助超过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包括超过眼根行门)。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帮助超过其他单一行门中大部分行门(包括超过眼根行门。耳根是单一行门,间歇念佛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交替运用修行。间歇念楞严咒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交替运用修行。)
(1.2)禅定入门略说(一)说: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须专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一边学习佛经、工作或处理生活事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修行效果,修行又慢又难。出声念佛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效果,修行又慢又难。但耳根修行得好,比其他行门修行得快。
正如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同一个人不同的修行时间、不同的修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认为用耳根修行,须专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个人暂时的、目前的修行实践,修行最快的行门有两种:其中一种用耳根行门修行,另一种是间歇念佛或间歇念阿弥陀佛、间歇念楞严咒和综合运用不同行门的方法修行,上述两种方法是修行得最快的。耳根是单一行门,另外一种是综合行门。
可以把修行的行门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别是非意根的行门,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第二类别,就是意根以及与意根关系密切的行门,例如法尘、意识处的行门。
(1.3)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一边念佛的同时一边用眼根修行可能是修念佛法门中最好的方法。禅定入门略说(二)认为间歇念佛易得好的效果。不停念佛效果好时,可以不间歇一心念佛。
(1.4)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认为行住坐的同时用眼根修行,易得好的效果,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认为行住坐卧中关键是调伏意根,行住坐卧的同时可以用意根b1.0~b1.6和综合运用不同行门修行。卧时可以用意根b1.0或默念佛的方法修行。
(1.5)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会运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并在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第五个原则,修禅选择行门、修行方法的第五个原则: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多念楞严咒,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多念楞严咒,才能在今生或将来生的修行中易取得大成就。
(1.6)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会运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并在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第六个原则修禅选择行门、修行方法的第六个原则:信佛修行者即使明白义理,符合佛经教义,如果修行没有实质性进展,不能实证时,应在发菩提心基础上安住菩提心,应多念佛法僧,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
实质性进展是指守戒而且获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神通,两者缺一不可。实证是指获得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了生死,或更高境界。如楞严经说: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盗淫大妄语,均有恶果。
是否有实质性进展的标准,是特殊情况除外的,例如,一个发菩提心者有无量功德,有的发菩提心者在没有修得神通下,即被佛授记,从初发心成就就已经超过小乘证阿罗汉、辟支佛圣果者。
华严经说: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华严经说: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1.6)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会运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并在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第六个原则修禅选择行门、修行方法的第七个原则:信佛修行者解决逆境的方法:通过修行实践、尝试找出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解决逆境,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修行实践、尝试,找出自己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然后多用此方法修行,直到逆境大幅改善或消失。
详细内容在信佛修行问与答中《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怎样才能解决》一文中讲述。
注: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禅选择行门的原则:
(1.1)用什么行门修行能较易做到严守戒律,就用什么行门。
(1.2)用什么行门修行能修行得最快最简易,较易成就,就用什么行门。
(1.3)当修行时出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或心生大恐惧时应用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的方法进行修行。有的修行人最快最简易的行门是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但有的修行人最快最简易的行门不是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当出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应改为用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
一个刚开始学习佛经、或修行的信佛修行人如果极少念、不念或较少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在学习佛经、或修行后,少则几天,多则三年或几年后,就会出现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信佛修行人无论任何时候出现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都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逆境者,例如:读经多有不解,戒律差,信心差,生活不顺利,做事多有不顺,很倒霉,运气很差,为了保住、保护自己的佛教信仰、道业,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精进念三宝或精进念佛菩萨名号或精进念楞严咒,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甚至有时要做到平均一天念三小时以上,念一个月以上或念几个月或念半年以上或念一年以上(平均一天念三小时以上),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加智慧、加力护持,求佛菩萨加力加智慧、加力护持,求护法善神其他信佛修行众生加力护持。
(1.4)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
总结前面一些讲法
(1.1)灵活运用意根、法尘处的几种行门,则行住坐卧都能修行得好的效果。
(1.2)意根起了念头、执著,不会调伏,则任何行门都难修行得好的效果。
空观、幻观和用一个行门修行的禅观方法是相通,一切修行的行门、方法都不可违背性空的义理,否则,修行难以得好的效果,甚至会落在相待、尘劳中。
用耳根修行时,如果意根起了少的念头、执著,如果及时觉悟,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意根调伏。法尘不异于空,声尘不异于空,这也可看为空观,所以禅观与空观是同样的修行方法,不同名称罢了。
幻观与和用一个行门修行的禅观方法是相通,用耳根修行时,如果意根起了少的念头,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法尘生灭犹如幻化,动静二相犹如幻化,观一切如幻,意根就会调伏,这也可视为幻观。所以禅观与幻观是同样的修行方法,不同名称罢了。
专修意根的几种方法(b1.1)~(b1.4),若观一切如幻,法尘幻生幻灭,如幻化,即为幻观。若不执著,无所住,离相待,法尘不异于性空,即为空观。
问:信佛修行者可否看、应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书?佛教是有大势力、强势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处理与其他众生关系?
答:是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书,不同的信佛修行者的选择是不同的,对于其他教派的讲法(除了引用佛教讲法进行严重歪曲,胡乱修改,加以利用以达到不正当目的的邪教除外),都不应轻慢、不敬、否定。学习佛经对信佛修行者,如果对有的佛经一些或部分说法,不能深信或难以理解时,不应轻慢、不敬、否定、诽谤,否则会做深重罪业,且有大障碍。
佛教是有大势力、强势的,信佛修行者是强势的,如佛经主张出家人不敬帝王,不拜帝王,不拜父母不拜天人。个人理解,如上述说那样做是可以的,但不应过于强势,不可轻慢任何一个众生,要努力学习华严经那样以慈悲心对待其他任何一个众生。华严经中以慈悲心对待任何一个众生,华严经讲的信佛修行都是证得菩萨果位的菩萨,华严经中讲的有的做法、部分做法可能有的初心修行者能做到,有的初心修行者不能做到,很多初心修行者很多境界远不及证得菩萨果位的菩萨,华严经中讲的有的做法、部分做法可能有的初心修行者不能做到,也是正常的。而且修行者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如金刚经说: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有的人会以身布施,有的人不以身布施,依性空义理修行即可。有时同样的说法可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信佛修行者不要对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轻慢、不敬、否定。因为对于部分信佛修行者而言,佛教的说法虽然相信、深信,但未能完全证实,即使完全证实,也不应轻慢任何一个众生。小乘佛法要得到完全证实,可能要证得初果阿罗汉或初果阿罗汉以上才能完全证实,甚至可能要证得阿罗汉、辟支佛果位才能完全证实。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可能要证得初住菩萨或初住菩萨以上果位才能证实,甚至可能要证得八地菩萨和八地菩萨以上果位才能证实。所以未证实佛法的初心修行者与佛菩萨是不同的,佛菩萨已证实佛法,所以可以否定外道和其他教派,未证实佛法的初心修行者,对于其他教派都不应轻慢、不敬、否定。
华严经说,第五地菩萨,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也就是说,第五地菩萨通达世间知识。古代有很多中国人由开始学儒家,后来学佛教。越南共产党允许党员信仰佛教、宗教,古巴共产党允许党员信宗教。澄观大师曾看易经,宣化上人大师重视儒家的孝道思想。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应怎样面对?
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应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以求佛法僧、佛菩萨加力加智慧,如华严经说,佛菩萨能为众生示现化身为说法,如果信佛修行者没有神通能知道佛菩萨所说,也能有所感应、感悟。可以读大藏经中上述难解经文的注解或其他高僧大德的注解。可以看上述经文有关的其他佛经、经论的说法,可以上互联网用搜索网站搜索答案,可以在佛教网站、论坛上搜寻说法较严格注解、论述。
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一些、少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导致不够深信或不信,也不可轻慢、不敬、否定、诽谤,若起轻慢、不敬、否定、诽谤,应予以制止,并忏悔罪业,若对上述佛经部分义理不能得深信或相信,可以学习其他佛经,因为信佛修行者只要明白、开悟一部大乘了义经,依此修行即可了生死、成佛道。对佛经、佛法轻慢、不敬、否定、诽谤是深重罪业。如无垢优婆夷问经中说,佛当世时,无垢优婆夷也曾对佛说法有疑惑,佛予以解释令生信乐。
问: 为什么说,佛经有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义理?
答:佛经有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义理,例如佛说七女经中佛为七女授记。而佛说玉耶女经中说:佛告玉耶。女人之法。有三鄣十恶。因为众生本有佛性,女人修行的好,亦可被授记。佛遗教经中说: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佛说阿难七梦经中,阿难发了噩梦会去问佛为什么。譬如一个雪梨切去小半,从有的角度未必能看清全貌,从不同的角度看才较易看清全貌。如禅定入门略说(一)说:信佛修行人遇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都不应因此失去对信佛修行、行道为善的信心,而去作恶业,只要不因此失去对信佛修行、行道为善的信心,而去作恶业,对于遇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有时候几件小的不好的事连续发生,离奇古怪,虽然无暂时无大的损失,但可能会预示将有大的不好的事发生),不论是否将有不好的事发生,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应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
如楞严经中以衣中有宝珠来譬喻佛性,如发现衣中宝珠,贫富境遇应大变,但很多信佛修行者修行后难以有大的进展。
佛于一切处能正遍知,能知一切众生的宿命,但不落在相待上,但凡夫、六道轮回众生与佛、等觉菩萨。十地菩萨相比,知之甚少,但却落在相待上。这是值得信佛修行者深思的问题。
问: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答:信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学习高僧大德的著述以及学习其他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经验后,多做修行尝试、实践、试验。譬如煮沙成饭,沙非饭本,终不会成功,但众生本具佛性,有如一个不会煮饭的人,在器具、食材齐全下,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多作尝试、试验,也可能自己学会煮东西吃。
依我理解,佛经义理,并不认为,多作尝试、试验就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理论、方法。例如,很多众生无始劫轮回,但终未能了生死,无始劫轮回,可视为长时间的实践、尝试。
不去学习,只去尝试,难得正确的理论。一个信佛修行者在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的实践、试验、尝试,比不去或少去做修行尝试的信佛修行者更易开悟大智慧。所以,信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学习高僧大德的著述以及学习其他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经验后,多做修行尝试、实践、试验。
可能有的人不愿意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后,再去进行尝试、实践,结果花了很多时间、精神、财力、物力进行尝试、试验,也未能得到好的理论、结论、改善,只好终止尝试、实践,不去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以及学习其他人成功修行经验也是这样的。
问:信佛修行者要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答:同一个行门在不同的心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领悟,念头多少不同情况下、智慧多少不同下,戒律好与不好的不同情况下,专修杂修不同情况下,清净心、散乱心不同情况下,较多读佛经、较少读佛经不同情况下。各种不同情况下,用同一行门修行,导致修行效果、修行速度、领悟智慧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行门可能在现在修行效果差,但是过了几天,改变方法,后出现很好的修行效果,或者在不同情况下,或过一个月、几个月、改变方法,情况不同,领悟不同下,或过半年、一年,几年后情况不同,领悟不同,用上述行门修行,可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比以前快得多的修行速度。甚至一个行门现在修行效果差,修行速度慢,过几天甚至十几年后,不同情况下,不同领悟下,可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很快的修行速度及很多的智慧领悟。
有的佛经非常赞赏、推崇的行门,如果现在修行效果差,则应改变情况、改变方法多作尝试、试验,如果依然修行效果差,则可以选择暂停不用此行门修行,但隔一段时间后,例如隔几天、一个月、两个月,3~5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再重新尝试,或用不同方法,在不同情况下再作尝试、试验。
佛经非常赞赏的行门,例如,耳根、般舟三昧、念佛法门、六根行门,要多作修行尝试。
信佛修行者熟能生巧运用不同行门修行是很重要的。要在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用几种重要或多种行门反复进行修行实践、尝试,直到熟能生巧运用不同行门修行。
修行佛法者进行修行尝试、实践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找到可以修行迅速成佛的方法、捷径、要诀。尝试、实践的结论应与佛经义理相符。
问:为什么说不要去管他人闲事?
答:不要去管他人闲事,管他人闲事易冒犯他人,不去管他人闲事就是不冒犯他人。如无必要,不要去管他人闲事。佛遗教经说: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
问:自己在修行过程有什么具体的修行方法?
答:我在修行过程,一些、部分具体的修行方法记录
(m1)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例如半个月以上)每天抽部分时间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几位佛菩萨名号轮流念。
第一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二天: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三天:念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四天:念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天:念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六天:念南无龙树菩萨,南无宣化上人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七天:念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八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八天起按第一天至第七天的方式反复循环。
每一天,除专念佛菩萨念得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菩萨较少念。例如第二天除专念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佛菩萨念得较少。
连续念法:连续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无地藏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龙树菩萨,南无宣化上人菩萨,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
每一天在菩萨像前、佛经前各跪拜一次,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然后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的同时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用连续念法: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然后跪拜叩头。
(m1.1)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礼拜礼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这间屋请的一切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1.2)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业功德回向于法界其他众生,回向于自己现在、过去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自己煮东西、吃东西时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父母及有的亲人的名称,如果可以,回向于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1.3)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众生成佛道。然后跪拜叩头。
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三种念法中,念楞严咒的时间可能最长,大约估计占40%或40%以上。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时大部分时间为杂修。
一天中,(m1.1)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1.2)、(m1.3)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两次或两次以上。
(m2)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例如10天以上)每天抽部分时间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几位佛菩萨名号轮流念。
第一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阿弥陀佛。
第二天: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第三天:念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四天:念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天:念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六天:念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七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阿弥陀佛。
第七天起按第一天至第六天的方式反复循环。
每一天,除专念佛菩萨念得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菩萨较少念。例如第二天除专念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佛菩萨念得较少。每一天,念一次或一次以上求生阿弥陀佛国土。每一天,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中,念楞严咒的时间大约估计占35%或35%以上。
每一天在菩萨像前、佛经前各跪拜一次,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然后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的同时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用连续念法: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然后跪拜叩头。
(m2.1)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礼拜礼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这间屋请的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百度云盘请的大藏经,百度云盘请了大藏经,轻慢之处慈悲心莫怪;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2.2)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业功德回向于法界其他众生,回向于自己现在、过去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自己煮东西、吃东西时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父母及有的亲人的名称,如果可以,回向于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2.3)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众生成佛道;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众生,尽知一切处。然后跪拜叩头。
连续念法:连续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无地藏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
楞严咒、佛菩萨名号两种念法中,念楞严咒的时间大约估计占35%或35%以上。
一天中,(m2.1)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2.2)、(m2.3)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两次或两次以上。
(m3)在1天或一天以上,每天抽部分时间念楞严咒、阿弥陀佛名号。
除念楞严咒、阿弥陀佛名号外,也念佛法僧和几位佛菩萨名号,但除楞严咒、阿弥陀佛名号念得较多外,佛法僧和几位佛菩萨名号念得较少。
连续念法:连续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宣化上人菩萨,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
每一天在菩萨像前、佛经前各跪拜一次。
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然后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用连续念法: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然后跪拜叩头。
(m3.1)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礼拜礼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这间屋请的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百度云盘请的大藏经,百度云盘请了大藏经,轻慢之处慈悲心莫怪;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3.2)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业功德回向于法界其他众生,回向于自己现在、过去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自己煮东西、吃东西时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父母及有的亲人的名称;如果可以,回向于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3.3)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众生成佛道;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众生,尽知一切处。然后跪拜叩头。
楞严咒、佛菩萨名号两种念法中,念楞严咒大约估计占35%或35%以上。
一天中,(m3.1)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3.2)、(m3.3)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两次或两次以上。
上述佛菩萨名号,都是佛经中出现、赞叹或与此土有大因缘的佛菩萨。如华严经说,念佛菩萨名号,都有广大功德,释迦牟尼佛是本师,药师佛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中有多赞叹的佛,念一等觉菩萨相等于念佛。如华严经义理,等觉菩萨神通智慧境界等同于佛。观世音菩萨示现为专注耳根的等觉菩萨,文殊菩萨示现为专注于智门的等觉菩萨,普贤菩萨示现为专注于普贤行、大行的等觉菩萨、地藏菩萨为示现大愿的等觉菩萨,弥勒菩萨示现为专注于唯识的等觉菩萨,维摩诘菩萨示现在家专注于智门的等觉菩萨,念这些佛、大菩萨名号,能得到念佛利益,更快开悟大智慧和掌握各种、多种不同行门的修行方法,能使修行者得到佛法僧大力加持,速得成就。
我在真实的修行过程中,曾有两段时期用上述与m1近似的方法修行,两段时期中每段时期均超过半年时间,每段时期超过半年时间,大约平均每天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加起来的时间超过三小时。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时,大部分时间为杂修方式。
问: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恐惧?
如果恐惧能转化为精进修行的动力,转化为精进修行动力后,恐惧消失,这样对修行者是有利的,如果恐惧不能对修行者有利,不能转化为精进修行的动力,反而成为一种执著则应想办法放弃、消除恐惧。
发菩提心能消除恐惧。如华严经说:复作是念:‘我于往昔未发无上大菩提心,有诸怖畏,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自一发心,悉皆远离,不惊不恐,不畏不惧,不怯不怖,一切众魔及诸外道所不能坏。’
问:文中讲修行效果好更多指自力方面还是他力方面?
自力与佛法僧加力扶持是修行的两个方面。自力是指凭自智之力,修行效果好与坏。例如一个人在散乱心下念楞严咒,念楞严咒时妄念多、杂念多,修行效果不好,自力方面修行效果差,但却依然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扶持,佛法僧加力扶持方面修行好。一般本文中讲修行效果好,大多指自力方面修行效果好。
问:要做到精进修行,关键现在要做好,为什么?
要做到精进修行,在现在、过去、将来三个时间中,关键是要做好现在,做好现在、当下。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是指无所住,离相、离相待义。过去的心理习惯、行为习惯、过去所做的善恶因会严重影响到现在、未来。未来一段时间、及未来久远时间归根到底由很多个或无数个未来组成的。譬如把钉子钉进木头那样,力量集中在钉子尖端那么小的位置、面积上,才易把钉子钉进木头那样。所以,在现在、过去、将来中关键要做好现在,做好当下。做好现在,才能尽力减少或消除过去不好的、坏的心理习惯的、行为习惯的影响,做好现在,才能更好地延续过去好的行为习惯、好的心理习惯。做好现在,由多个、无数个现在组成的将来才能做好。
问:怎样才才能提高精进修行、提高学习佛经速度?
答:刚起床,精神好时,做较难的事,较累时可以做较简单的事情或休息、静养、睡觉。有些累时可以做重要但难度不大的事。刚起床,精神好时,可以做40分钟~2小时难度较大的事→然后静养、休息10分钟至半小时→40分钟~2小时难度较大的事→然后静养、休息10分钟至半小时。如此反复循环。静养、休息时间,可以灵活运用意根b1.0~b1.6或其他行门修行,静养、休息的时间也可以用间歇念佛的方法修行。人较累时,可以用半小时至两小时静养、修行或睡觉。起床后,精神好时,用4小时~8小时做难度较大的事情,其他时间才去做教易的事情。
例如,如果觉得精进修行、学习佛经是难度大的事情,者刚起床时,精神好,杂念少时就要精进修行或学习佛经,刚起床时就要精进修行或学习佛经两小时至五小时,并尽量延长、增加一天中精进修行或学习佛经的时间。
问:读佛经有什么方法?
答:人生是短暂的,很难做到把大藏经每部佛经都认真读过。但很多大乘经的义理是相通的,一些佛经中很多文字是相近或相同的。
所以只要认真读少部分佛经,例如5~20部大乘经,再用另一笔记中说的速读法把大藏经中的每部小乘经都浏览速读小部分内容,再选几部至20部小乘经,选的几部至20部小乘经,每部小乘经都认真学习部分或全部内容。学习效果好者,即可达到多闻智慧。
譬如一个人学习了几个数学公式、定理,然后认真去做与上述公式、定理有关的一些简单和一些复杂的数学题加以总结,学习效果好者,即能熟悉掌握上述公式、定理,而不用做与上述公式、定理有关的几百、几千条那么多的数学题。
问:阅读、学习佛经、高僧大德的著述有什么方法、方式?
答:阅读、学习佛经、高僧大德的著述的方法、方式。以下为不同的方式:
(1.1)细读法。认真学习、阅读、研究佛经,并且看高僧大德的注解、讲解,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两遍或两遍以上。
(1.2)速读法。快速浏览、快速阅读一部佛经的小部分、部分内容,想认真读时,再认真阅读佛经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可以选择以下方法学习佛经及高僧大德的著述:由于大乘佛经教义都是相通的,大乘佛经较多,可以先认真学习、读诵3~9部大乘佛经以及1~3部高僧大德的著述,并用速读法浏览、快速阅读大藏经中每一部小乘经的小部分或部分内容,再认真学习一些小乘佛经的小部分、部分或全部内容。
问:一切大乘了义经以何为宗要?
答:一切大乘了义经皆以性空为宗,以自性本具佛性,众生本具佛性,性空为宗。
问:在家修行者剪个很短的发或光头有什么好处?
答:在家修行者把头发剪个很短(例如1~30毫米长的头发)或剪个光头,对修行者修行有帮助,头发很短时或光头时,人较舒适。
问:为什么说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前,要尽量减少学习世间知识的时间?
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前,要尽量减少学习世间知识的时间,当然这里指与佛法无关系的世间知识,例如读汉语佛经要有一些汉语基础,但不需要非常高的汉语水平。真非俗外,学习世间知识与其他修行方法无区别(除修行快慢外),有智慧或开悟者都可以于真于俗于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均可修行了生死、成佛道。但学习世间知识与学习佛法相比,把时间用在学习世间知识上,而不去认真学习或多学习佛经,等于浪费时间、精神罢了。当然如能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学些世间知识也没所谓的。
信佛修行者要尽量减少做复杂世间事的时间,有很多世间事、世间知识较复杂的,即使学会了,也尽量减少做这些复杂世间事的时间,例如数学、象棋、围棋。
问:修行关键一至八个字是什么?
答:修行关键一至八个字:。
一个字:佛。觉。智。悟。禅。明。
两个字:不二。自性。性空。佛性。觉悟。离相。无相。实相。真如。见性。
三个字:菩提心。不二相。离诸相。离相待。不二法。第一义。正遍知。
四个字:发菩提心。一真法界。性觉必明。调伏意根。深信因果。一法不立。垢尽对除。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但一月真。真非俗外。明心见性。行善止恶。彻果该因。修行实践。
五个字:一真一切真。性空即是佛。离一切诸相。如梦幻泡影。真性有为空。见闻如幻翳。明极即如来。一切唯心造。
六个字:自性本具佛性。烦恼即是菩提。修行实践尝试。
七个字:佛身周遍一切刹。一切诸法皆无相。一即是多多即一。离妄想颠倒执著。无明实性即是明。
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空我空法空性空。无有少处佛身不遍。如来正觉无处不至。无有少法可得成立。发菩提心即是出家。言见性者言下须见。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圆融无碍,周遍法界。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先读经后修行尝试。
问:为什么说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
答: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佛菩萨作的是菩提因、觉悟的因,得的是菩提果、觉悟的果。已了生死的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不再做恶因恶业。
有一公案:百丈禅师讲经时;常有一个白胡子的老翁来听经。有一天,其他的人都走了,单留下那位老人。百丈禅师便问他:老伯,你贵姓?”那老翁道:“我姓狐,是山后一头狐狸。从前也是个出家人,有一次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落因果否?”那时我答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因为说错一句话,便失去人身,五百世受狐报,现请大师指我迷津。”
野狐遂问:“大修行人,落因果否?”
师曰:“不昧因果”。
言下老人恍然大悟,随即作礼道别:“我今既明白,便可以往生去。明日请法师到山后,
处理亡僧事。”
次日,百丈禅师领众至山后,果然在石崖下,发现一头死狐狸,遂用亡僧仪式把它火葬了。
问:在家人可否看专门讲出家戒律的佛经?
答:有讲法,在家人不可看专门讲出家戒律的佛经。
问: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有什么好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宿怨?
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能得到大的佛法僧、佛菩萨加力加智慧,能使信佛修行者易得成就。信佛修行者若能平均每一天念楞严咒的时间累积超过一小时且平均每一天念佛法僧或佛菩萨的时间累积超过一小时,世间中财力、人间势力比你大得多的人(这里指人间势力,不是法界中的势力),无理冒犯你,这个人很快就会走倒霉运,很快就会受到打压、应有的惩罚。这里无理冒犯,是指非宿怨,亦无正当理由而冒犯。有的人被冒犯、被损害可能是因为过去生做了恶因损害其他众生,宿怨来讨债引起的,念楞严咒能化解宿怨的。冒犯你的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有大的人间势力的人,是否宿怨,唯有大神通者能证实。
宿怨可以附在任何一个普通众生身上,向信佛修行者讨债,也可能亲自向信佛修行者讨债,无论能否迅速化解宿怨,也应予以忍耐,要发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多作善业或功德,并把所作善业或功德回向于宿怨和法界其他众生。如达摩大师著的大乘入道四行观中说: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如果是信佛修行者久远劫以前作恶业犯下的宿怨,唯佛菩萨能知晓。
信佛修行者如遇到冒犯,可猜测背后是宿怨讨债、魔及眷属扰乱或无理冒犯。
问:如果没有动力、做不到精进修行怎么办?
答?可以用善巧方便引导自己进行修行,用善巧方便引导自己精进修行。
信佛修行、做任何事要做得好,都要有大的忍耐力,要有忍耐心。
问:人生无常,怎样面对恐惧?
答:并不是每一个信佛修行者,在发心修行后,慢慢修行,逐渐积累善业功德,几十生内或几百生内或几千生内或几万生内必定能了生死,并不是每一个信佛修行者在更长的几十万生内、几百万生内不堕入恶道,没有大灾难,必定能了生死。因为众生若在六道轮回中,很多时候回忘记以前的事。有的修行者有时候可能不能持续每一生都修行直至了生死、成佛道。禅门或净土,要一生修得大成就都是难得,如用搜索网站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当中的网文所说那样,往生非易事。信佛修行者会将很多希望寄托在,如华严经说: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信佛修行者会将很多希望寄托在,如华严经说: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要穿一切有为诸行烦恼身过,到于无为究竟智处。今生发心修行者,今生发心越大,做的善业或功德越大,今生或将来生得大成就的机会就越大。今生发心修行者,如果今生不能得大成就,今生发心越大,今生做的善业或功德越大多,将来生尽早修行,得大成就的机会就越大。
问: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要怎样做?
答:信佛修行者要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否则不但得不到佛法僧的加力扶持,还会造成对佛法僧、楞严咒的冒犯而做罪业:
(1.1)例如把楞严咒书写本放在枕头下或不干净的地方是对佛法僧、楞严咒的轻慢不敬、冒犯。
(1.2)如果当天做了严重违戒的事,例如杀生吃肉(饮食不便,吃了锅边菜除外)、饮酒、邪淫。与
妻子、丈夫同房并发生淫欲很亲密的行为,虽不是邪淫,但当天也不适合念楞严咒。但特殊情况下当天做了严重违戒的事,也可念楞严咒,例如当天发生危险危急的事情,或心中忽然生出大恐惧,可念楞严咒,并要忏悔自己所作罪业。
(1.3)带楞严咒书写本时不要去厕所或不净的地方,例如在一个房间(此房内不适合放楞严咒)内,房间的上一层楼为男女同居住且有淫欲亲近行为。躺着的时候不适合念楞严咒(但特殊情况除外,例如发恶梦,心生恐惧,或突然身体不适),默念也不适合。躺着的时候可默念佛。身上带楞严咒时不可拜祖先。随身带楞严咒书写件,楞严咒要尽量放在干净的地方。放楞严咒地方可为楼房顶层的厅内。身上带楞严咒,不可放腋下或过低的位置,例如不可放靠近肚脐、或放肚脐以下位置,否则是对佛法僧、楞严咒的冒犯。
如果当天有念楞严咒,当天念一次或一次以上南无楞严咒或南无大佛顶首楞严咒。
问:读佛经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难解、可能有争议的内容?(难解部、争议部)
难解部、争议部有些内容是否明白对修行好坏没有关系,但如果理解严重出错,会做罪业甚至大的罪业。因为很多在难解、争议的内容只存在于少数佛经中,而且存在于少数佛经的小部分说法中,一个信佛修行者只要依一部大乘了义经,开悟后修行,即可修行了生死、成佛道。
大部分难解、争议的内容只存在于少数佛经中,或只有少数、小部分修行人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出现难解、争议内容的佛经除难解、争议的内容外其他内容与其他佛经相通一致。
有两个笔记本记录了较大的难理解的内容没有写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这两个难解争议内容,我自己难以理解。
信佛修行者对于佛经中难解争议的内容,如不相信,也不能轻慢、不敬、否定、诽谤,否则会做深重罪业。轻慢、诽谤佛经是深重罪业。归根到底,我只想、只希望在佛门中做善因、菩提因,得到善果、菩提果、利益。所以对于有的难解、有争议、暂时无法理解的内容,不深信或不相信也不轻慢、不敬、否定、诽谤,依此方式处理。
问:天人与人的区别?
答:《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请的佛经中说:
佛说长阿含经说: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拘耶尼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拘耶尼。
“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此诸天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
佛说长阿含经中说:
四天王身长半由旬,衣长一由旬,广半由旬,衣重半两。忉利天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衣重六铢。
天人衣服轻。
问:成佛不久的佛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问:假如一个信佛修行两个阿僧衹劫成佛,而在两个阿僧衹劫以前、三个阿僧衹以前,这个信佛修行者在六道轮回,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答:成佛不久的佛能知道其他一切佛的心念,其他佛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成佛不久的佛也因而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最先成佛者也可以从其他有大神通者的记忆中知道法界以前的事。或者有其他原因导致成佛不久的佛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问:为什么信佛修行者不可轻信灵异?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如遇佛菩萨化身授记将来作佛,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不要轻易相信或否定,如果是真的,否定也不好,如果是假的,相信且说出来是大妄语。
问:为什么佛经中讲,这个地球,此土释迦牟尼佛佛法灭后很长时间才会有佛法出现?
答:法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投生此土的人过去生与佛法佛教少缘或无缘,所以法灭。
如华严经中说,这个法界中有很多世界,有的世界中,有很多与佛教有缘、信乐佛法者、修行有大成就者,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而有的世界,则较多与佛教无缘者,导致较多与佛教无缘者的世界有时法灭了很长时间才有佛法出现。
如维摩诘所说经中说的香积世界,都是于大乘法修行得大成就者。
问:修行好的关键是什么?
答:修行好的关键: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守戒,选择简易快的行门,精进修行,智慧,调伏意根,在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尝试、试验、实践。
二.佛经中一些难解问题的问与答
问: 为什么华严经中婆须蜜女示现染情欲?
答:婆须蜜女只是示现染情欲,而不是真染情欲,初禅以上的天人虽然在六道之中,尚且在长的寿命内远离情欲,对于已经久离欲染,久断情欲的大菩萨,既然可以示现贪嗔痴而非真染贪嗔痴,当然可以示现染情欲而不是真的染情欲。因为染情欲是导致众生六道轮回的最大原因之一,所以有的信佛修行者对染情欲心生大恐惧,但久断情欲的大菩萨能以种种方便示现,引导众生入佛门,既然可以示现贪嗔痴而非真染贪嗔痴,当然可以示现染情欲而不是真的染情欲,这建基于菩萨已证得高境界、了生死、断情欲基础上,这与魔留恋情欲是不同的。
问:淫、怒、痴是做恶业,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
答:这里指菩萨在禅定中观察到有的众生做淫、怒、痴的事,而不取相。而不是说修行者不应离开淫、怒、痴。如本文中说无相,即不垢不净,非善非恶,不取净染诸相,佛身即法身,无有少处,法身不遍,佛菩萨于禅定中,于其他守戒修行者、于其他佛菩萨不取法相、净相,于作恶、迷惑的众生亦不染著不受影响、不取垢相,离诸相故于淫怒痴与戒定慧是等同观察,实相无二相,心中无淫怒痴,自然不会受有的众生犯淫怒痴影响,心中无法执、无执著,于其他守戒修行者、于其他佛菩萨不取法相、净相。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相,不见佛法相,不见诸法有决定相,是为修般若波罗蜜......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是佛法可取,不见是凡夫法可舍,是修般若波罗蜜。
问:供养作善业功德,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答:维摩诘所说经说: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也不是否定供养须菩提的人做善业功德,而是说:菩萨于禅定中,了知众生心行、因果,而不取相。供养须菩提的人做善业功德,将来会得到善果,将来甚至升到天界或于佛教修行,菩萨于此不取法相、净相。而另外有的其他众生作恶业,得恶果甚至堕入三恶道,菩萨于此亦不染著,不受影响,不取垢相。
问:十二因缘什么意思?
答:十二因缘有三种注解,其中小乘经对十二因缘有两种注解,两种注解略有不同,即长阿含经第十卷和佛说法乘义经及佛说决定义经在对十二因缘的注解。另一种是大乘解,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中说,于第一义谛不了故名无明,所作业是行......
问:无生法忍什么意思?
华严经说:“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第八地菩萨或第八地菩萨以上果位才可以证得无生法忍,第八地菩萨智慧、境界远超阿罗汉、辟支佛。澄观大师著的华严经疏说:八地已上以为一乘,是知从前差别进入一乘。
宝积经说:净饭王等七万释种得无生法忍。维摩诘所说经中说: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维摩诘、文殊师利于大众中说是法时,百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至一生补处,然后乃消。......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问:楞严经说: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应怎样理解?
答:依世间知识一处有大的声响,声波向四周传播,多人能闻,此处说法应怎样理解?此处说法是为了说明佛的法身是周遍的,佛得正遍知,法界任何一处发出声响,即了知。天人有大神通,人间有一个地方发出大的声响,距离很遥远的天上,很多天人会听到,这个例子中,天人离发声响处遥远,声波、声音是传递不到的,但很多天人有神通,而能听到。
问: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中说: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答:这表示入不二法门须于六根、六尘、十八界等一切处均证入不二法门,方为真正入不二法门,六根、六尘、十八界任何一处起了烦恼、执著,若不会调伏,不能调伏,则任何一处均不可真正入不二法门,上述诸圣均悟入此理,并真正证入不二法门,维摩诘菩萨再说一次。
问:为什么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怎样发菩提心?
答:华严经发心功德品说: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于千劫,教住四禅;经于百千劫,教住四无量心;经于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于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于千亿劫,教住斯陀含果;经于百千亿劫,教住阿那含果;经于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于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宁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华严经说: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必成无上尊,慎莫生疑惑。
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华严经说:复作是念:‘我于往昔未发无上大菩提心,有诸怖畏,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自一发心,悉皆远离,不惊不恐,不畏不惧,不怯不怖,一切众魔及诸外道所不能坏。’如是思惟,心大欣慰。
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
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药,能令毒箭自然堕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毗笈摩药,令贪、恚、痴、诸邪见箭自然堕落。
以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当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
维摩诘所说经说: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菩提心因缘。何等为十?所谓:为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为除灭一切众生苦聚故,发菩提心;为与一切众生具足安乐故,发菩提心;为断一切众生愚痴故,发菩提心;为与一切众生佛智故,发菩提心;为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故,发菩提心;为随如来教,令佛欢喜故,发菩提心;为见一切佛色身相好故,发菩提心;为入一切佛广大智慧故,发菩提心;为显现诸佛力、无所畏故,发菩提心。是为十。
华严经发心功德品说:
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为了知十方世界故,发菩提心。
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烦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经文所说,所以说,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众生,尽知一切处。
在华严经中搜索:菩提心。当中有多处说法、赞叹。
问:为什么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为什么说僧过恶,犯深重罪?
答:华严经说:佛子,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诸菩萨于他菩萨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故。网文中说:说僧过恶,犯深重罪
如文中请录的佛经经文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发心修行,求成佛道的修行者有无量功德,对发菩提心的赞叹,其他一个人赞叹多劫,也不可说尽。对其他信佛修行者,但起嗔心,说其过恶,不起赞叹,反而挑剔他人过失,有些挑剔,只是妄语,或实说不实说,均造大罪业。维摩诘所说经说: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所以在家修行者发菩提心即为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在家信佛修行者发菩提心,如同出家,修行得好,如同出家。譬喻一个人做了一千亿件善事,却没有做一件坏事,而另一人却说他做了坏事,即为诽谤,做深重罪业,譬喻一个人做了一千亿件善事和做一件坏事,而另外一个人对这个人做的一千亿件善事只字不提,一句赞叹也没有,却只说这个人做了坏事,所以因而造深重罪业。
世间话中有句说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于信佛修行者也适合的,骄傲者生我执我慢,修行起障碍,谦虚学习其他信佛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经验、优点,而不是只看到别人不足之处而随便评论,起嗔心,而造罪业。对其他信佛修行者起嗔心,与信佛修行者“深信因果,行善止恶,自觉觉他,普度众生”之心不符。
问:为什么华严经中说佛菩萨有很多三昧?
答:佛身即是法身。法身菩萨法身遍及之处皆见实相,皆是如来藏中所现物,皆能大中现小,小中现大,重点观照对象不同或观照对象不同,三昧之名就不同,所以有很多不同的三昧名。
问:怎样看待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关系?(难解部、争议部)
答:很多大乘佛经会说大乘法的智慧、境界会远超小乘法。大乘经并没有说修大乘法者不要去看小乘佛经。而且小乘佛经部分内容既是小乘法的重要内容、基础,同时也是大乘法的重要内容、基础,例如小乘佛经中说的因果,守戒,学佛修行,布施,忍辱,精进,禅定,发大愿,诸恶莫作,修行行门,六根、六尘、十八界、五蕴的意思,皈依礼拜礼敬佛法僧,六道众生的特征,部分有神通众生的神通、特征,当中很多内容会在小乘佛经中详细讲。所以发菩提心的信乐大乘的信佛修行者既要认真读、多读大乘佛经,也要认真读、多读小乘佛经。只要发菩提心,安住菩提心,就能依大乘佛法修行,就能于大乘佛法中修行得好。
信乐大乘法、以大乘法修行的初心修行者不可轻慢小乘法,要礼拜礼敬大乘法、小乘法,要礼拜礼敬一切佛法。
三.净土入门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修行净土之关键,要发菩提心,信愿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尽早求生净土,因为往生并非易事,如百度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命终未必能往生,命终能否往生是未知数,所以要尽早念佛求生净土。 磨刀不误砍柴工。譬如一个人手中没有任何工具,单凭手力上山取柴,而另外一个人手中有大刀大斧,并把大刀大斧磨利后,再上山砍柴那样。
所以同样是念佛者,智慧大小不同,念佛效果就不同。
戒律好的人与戒律差的人念佛效果相差大。
发菩提心者与未发菩提心者念佛效果相差大。
现前成就大者与现前成就小者,念佛效果相差大。现前成就大者,念佛往生机会更大。
净土万人修万人去这句话不能完全证实,但也未必是假的因为今生修净土者,今生不能往生者,将来生也有可能往生,如网文说,一万个修净土者,有2~3个或几个往生,那么几千生至几万生之后,可能就有很多往生者,很多人其他人修净土往生,也会学习修行。
修净土者,现前成就越大,往生机会就越大,如果今生不能往生,现前成就越大者,将来生尽早修行净土而往生机会就越大。
现前成就大小的判断:
戒律好的人比戒律差的人现前成就大。
发菩提心者比未发菩提心者现前成就大
如大乘佛经义理,发大乘心者比发小乘心者现前成就大。
有多闻智慧比智慧少小者现前成就大。
智慧多者比智慧小者现前成就大。
如华严经中说(大意),发菩提心者,功德,唯佛能证知。
修行效果好者比修行效果差者现前成就大。如六祖法宝坛经中说:诸佛妙义,非关文字。有的念阿弥陀佛者,没有用非常多时间读佛经,却很有智慧,念佛效果好,多念,所以现前成就大而往生净土。
于阿弥陀佛净土、般舟三昧发心越大,现前成就越大,例如,如果修行净土、般舟三昧者发心生生世世修阿弥陀佛净土、般舟三昧,直至往生净土或成佛。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答: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关键,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信愿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至少要明白或悟入人空我空,不眷恋世尘,不留恋世间,不眷恋人间、人道的福报,无论年龄大小,从一开始修阿弥陀佛净土,就要发心即时求生。譬如一个人命运中注定有八十岁寿命,不要发心命终时(八十岁时)才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而要即时求生阿弥陀佛净土,无论现在30岁、40岁还是其他任何年龄,从开始修行阿弥陀佛净土就要发心即时求生。人空我空之义理《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请的佛说决定义经、佛说法乘义决定经讲的十二因缘及其他义理那样,
维摩诘所说经说:言诸仁者。是身无常为无强为无力为无坚。为苦为老为病。为多痛畏。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澡浴强忍。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野马渴爱疲劳。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转受报应。是身如梦其现恍惚。是身如影行照而现。是身如响因缘变失。是身如雾意无静相。是身如电为分散法。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非身为如火。是身非命为如风。是身非人为如水。是身非有四大为家。是身为空无我无性无命无人。是身无我我者转离。
修行阿弥陀佛净土者,要在年轻时、中年时或命终前较长时间以前就要早日精进修行,以求早日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譬如一个参加一次考试,共有六次机会,如果六次机会均不能合格通过,则要重化更多的时间、金钱、精神再去重考。第一次合格通过考试比六次都不合格要好得多。如果到了第六次去考试,心理压力会大增,当然,如果前五次都不能通过,只能寄望第六次。好多人到了命终时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都比不上年轻时、中年时或命终前一年前、两年前或三年前。当然,命终前一年以前、两年以前、三年以前,年轻时、中年时,不能往生,也只能寄望于命终时。人身难得,佛法难值。
人生无常,人身难得,佛法难值,世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短暂的人道快乐难得持久永恒。初禅以上天人,寿命很长,且远离情欲、分段饮食、睡眠,当中也有许多不是信佛修行者,达到如此境界,尚且不能了生死,皆因未悟入证入人空我空。
问:人死后多长,人的神识才会完全离开身体?
答:网文有些同修认为人死后8~10小时左右,人的神识才会完全离开身体。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
答:维摩诘所说经说:依于法,不依人。修行阿弥陀佛净土者应严格按照讲阿弥陀佛净土的佛经的修行方法进行就行修行,亦不能违背其他佛经的义理,讲阿弥陀佛净土的佛经,亦有不同的修行方法:
(1.1)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如观无量寿经说的上品上生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信愿信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认真读、多读佛经,善解义趣,深生信乐。
(1.2)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如观无量寿经说: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观无量寿经还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信愿信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必受持加读诵方等经典。读诵并受持方等经典,依此修行,是禅宗行法。不必受持加读诵方等经典,也应读诵大乘佛经,当遇到复杂、很复杂的义理,信乐即可,不用深入研究,发菩提心,多念阿弥陀佛即可。只需学习不是很复杂或不复杂的基础义理即可,可以不去学习、研究复杂的义理。如果复杂的义理,学法者能很快明白,则不是复杂的(注:明白不一定是开悟的)。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应读诵大乘佛经,如遇到复杂自己难以明白义理,可以选择不去深入研究,发菩提心,信乐读诵即可。如遇到复杂自己难以明白义理,可以选择不去深入研究,这与修禅是不同的。
修阿弥陀佛净土者,要依法不依人,所有佛经均说谤法是做深重罪业,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中说,五逆十恶,忏悔罪业,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尚可以往生净土。而诽谤大乘者,做深重罪业,不可以往生净土,皆因一些谤法者并不知道自己是错的,做了谤法的行为,而不去忏悔罪业,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要对佛经随便评论,否则可能对佛法僧轻慢或诽谤。如观无量寿经说: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观无量寿经即使下品下生者,最后能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源于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能于佛法起大信心,能于佛法生信乐,所以能往生净土。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对佛法僧起赞叹,对佛法僧不可随便评论。对佛法僧轻慢、诽谤,是深重罪业。
(1.3)禅净双修者。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信愿信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但求生净土,亦同时修禅以求今生命终前即得大成就,求无上菩提,修菩萨行。
禅净双修者不要放弃速成佛果、希望今生命终前即可修行得大成就、了生死、得高境界的理想,因为如前文所说那样,般舟三昧经中讲念阿弥陀佛也是修行极快、速成佛果的法门,与楞严经中说的耳根行门均是能快速修行成佛的行门。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怎样判断是否往生?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争议部、难解部)
答:法苑珠林中说:
第一门中临命终时。检身冷热。验其善恶。具知来报。故瑜伽论云。此有情者。非色非心。假为命者。大小皆同死通渐顿。诸师相传。造善之人从下冷触至脐已上。暖气后尽。即生人中。若至头面热气后尽。即生天道。若造恶者与此相违。从上至腰热后尽者。生于鬼趣。从腰至膝热气尽者。生于畜生。从膝已下乃至脚尽者。生地狱中。无学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顶也。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摩揭陀国主阿阇世王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诸恶众生入于地狱。云何得知谁人曾见。复云何知当堕饿鬼及与畜生。当生人天并谁人见。尔时世尊告阿阇世言。大王应当一心谛听我为王说。令王现前而得知见。大王当知若人命终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大王何等名为当生地狱十五种相。
八识规矩补注序
总括经论。颂曰。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二论之义)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经义)谓经论异者。经验六趣差别。论明善恶两途。盖六趣亦不出善恶也。即前生死心也。
以冷热、体温判断命终成圣或往生六道,佛经中暂时找不到相关经文,所以仅可做参考。不同经论的有的讲法也不同,法苑珠林说:无学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顶也。八识规矩补注序说:人心饿鬼腹。
月悟法师说:高血压走的,也顶热。
宣化上人大师在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中讲了生死的圣人的血是白色的。宣化上人大师是说法严格的智慧深的法师。了生死的圣人的血是白色的。当并不是说血是白色的人就是了生死的圣人,这是两句不同的话,就如金刚经中说,佛有三十二种相好,但有三十二种相好的一定是佛吗?这是两句不同的话是一样道理的,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种相好。
维摩诘所说经说:依法不依人。要依阿弥陀佛净土经作为是否往生的重要依据。需在求生净土当事人在讲真话的前提下,能否见到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接引,如果有的修净土者如果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也不告诉他人时,有时候可能旁人无神通下也能见到佛化身或莲花。但如果旁人不可见到,唯有大神通者能知道。
一切众生、一切佛菩萨均在因果之中,虽然很多修行者认为修阿弥陀佛净土比其他行门容易,但有的被授记者亦需修行二、三阿僧衹劫才可成佛。修净土者如果一生付出修行努力少,或作的善缘福德少,不能一生即往生净土不足为奇,甚至一生付出很大努力修净土,也不能一生即往生净土也不足为奇。
问: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易的还是难的?(争议部、难解部)
答: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难易,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1.1)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并非易事,亦非很难的事。这是我较为相信的理解。
(1.2)念佛者多,往生者多,念佛往生是易事。
(1.3)念佛者多,往生者少。一万个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只有两、三个或四至七个能往生。能往生者可能指有明显验证者。
维摩诘所说经说:依法不依人。判断一个修阿弥陀佛净土的人能否往生关键是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时能否见到阿弥陀佛的化身或阿弥陀佛变化的莲花接引,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净土者,只有一例经中没有讲见到阿弥陀佛的化身或阿弥陀佛变化的莲花。一些有明显往生验证且符合经义的例子,是在并非很难的情况下能往生。
由于观无量寿经中,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均可见到佛化身或莲花,因而相信九品往生均可见到佛化身及莲花。
一些求生净土的例子,如果没有明确听求生者讲是否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可能求生净土的当事人可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也可能求生净土的当事人没有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而不能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有的被认为往生失败的例子,可能是因为没有听到求生净土的当事人说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且见到当事人信心不够,命终时有一些不好的征兆。如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中说命终往生六道有不同的征兆。
因此,个人认为,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并非易事,亦非很难的事。修阿弥陀佛净土者不要不可轻易认为往生是易事而懈怠,亦不应认为难以往生而失去信心。当然,未得到阿弥陀佛印证,不可说能往生,否则是严重的妄语或大妄语。
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对是否见到阿弥陀佛化身,是否往生净土,要慎言,可以选择如实说或不告诉他人,见到阿弥陀佛化身接引,预知时至,可以选择不告诉他人,或如实说,或只告诉他人要走即可。
佛说阿弥陀经说: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不可忽视的是一心不乱念阿弥陀佛一日至七日并非易事,可能有的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平常念阿弥陀佛修行效果好时也能做到一心不乱地念佛一日或一日以上,如果当时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接引,即可往生净土,但如果当时未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接引,可能当时善根福德因缘未足够,要继续修行。要待到快命终时一心不乱地念阿弥陀佛一日至七日,难度不少。
楞严经说,一切修行者未尽生死前,不持楞严咒,修行都有魔扰乱。念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在命终求生净土时也有可能有魔扰或宿怨。
快到命终时,由于要面对生死考验,可能是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有大的心理压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对是否能往生阿弥陀佛净土都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发菩提心,不要眷恋世尘,无论能否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最后一刻都要尽力修行好。
佛说处处经说:
三人共坐自思惟七事。一者少欲得道。多欲不得道。二者知足得道。不知足不得道。三者精进得道。不精进不得道。四者守六衰使不起得道。不守六衰。放使起者不得道。五者自护得道。不自护不得道。六者守意得道。不守意不得道。七者智慧得道。不智慧不得道。共思惟七事。时去佛六十里。佛时坐禅。即知三人所念。便移意往坐三人前言。善哉善哉。我复语汝一事。不念家欲得道。念家欲不得道。于是三人欢喜即得菩萨。
从另一角度讲从有明显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征兆、验证者看来,念阿弥陀佛能否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原因复杂,暂时还难以找出一个定论。
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布置临终前的事,现场应请及安放楞严咒,可以选择请助念团或不请助念团。
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可以选择命终前不请助念团,不告诉任何人包括亲人,自己独个儿静静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也是可以的。
请助念团,可以选择请助念团在身边助念,也可以选择让助念团在屋外助念,留一个人在身边即可。可以选择请助念团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专念楞严咒。楞严经说,诵持楞严咒者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
命终时求生净土者,假如遇到宿怨、魔扰或严重疾病或大的痛苦,会影响或严重影响修净土者,魔可能会鼓动修净土者身边的任何人进行破坏、干扰、或追债,或直接干扰或影响修行者。所以修净土者命终前一段时间内(例如3~15天),可以用部分时间念楞严咒。
楞严经说: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钵怛罗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速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
(争议部)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有的好的预兆不可作为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明显验证。例如:命终者身体变软,逝者命终后身体火化后有舍利,命终时天气好、天气晴朗,逝者面容安详。很多信佛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也有很多灵异事件和好征兆。修行阿弥陀佛净土者,如果修行得好,但没有往生净土,临终念佛,得佛力加持,有一些好征兆,是正常的。信佛修行者,如果修行得好,临终念阿弥陀佛,但不求生净土,得佛力加持,也有可能有一些好征兆。修禅者不能将得一种神通或五种神通作为了生死的明显验证,否则是大妄语。而修阿弥陀佛净土者要依法不依人,有的好征兆不可作为往生净土的明显验证、明显征兆。
能否往生归根结底是要佛菩萨或大神通者方能完全证实。
(争议部)如佛经说,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众生、鬼神的,有很多众生有神通或大神通,会显示灵异,如果见到灵异就往夸大或过度夸大的地方去想,容易被迷惑,容易讲妄语或严重的妄语,甚至可能易被魔及眷属干扰、迷惑,就像楞严经中说的被扰乱并被迷惑的事那样。要知道,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时有好征兆与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时有好征兆,即为往生净土是两句不同的说话。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判断有否明显的往生验证、往生征兆,要依法不依人。一个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如果命终前见阿弥陀佛化身或莲花,但没有告诉他人,有可能有时候,旁人没有神通也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或莲花,但有时候,其他人需有大神通才能知道。但总不能将一切好预兆都作为往生净土的明显验证、明显征兆。就好像佛有三十二种相好与有三十二种相好就是佛是两句不同的话那样,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种相好。
(争议部)在天涯网的莲蓬鬼话版搜索:真实。设置搜索范围:莲蓬鬼话版,设置搜索标题和最多回复,得到的结果有的文章可能是小说创作,有的文章可能是有的人亲身经历或亲自听别人说,当中也有很多灵异。
有的被授记的信佛修行者需修行二、三个阿僧衹劫才能成佛,未被授记者更不知将来生会变成怎样。所以说修阿弥陀佛净土者一生不能往生虽然非常可惜、遗憾,但也是一件平常、不知为奇的事。只要发菩提心,树立信心,发心将来生继续努力修行,直至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或成佛道。要珍惜今生学佛法修行的机会。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的卫生习惯较合适?
答:佛说护净经中说,不可不净食。
有的人不注意卫生、健康,不幸染上致命的病毒,例如疯犬病、艾滋病。信佛修行者不要不净食,在尽量避免染上恶疾的前提下,人过于注重卫生,反而对身体无益,且浪费时间、精神。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应怎样面对?
答: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可以以下方法应对:
(1.1)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扶持,佛能知一切处及一切佛法和世间知识能为修行者开示应对、化解方法,信佛修行者如无神通,不能知道佛所说,也可能有所感悟,如需求医,佛法僧能保佑病者能早日找到好的医生或早日找到好的治疗方法。
(1.2)十地菩萨能知道一切佛法和一切世间知识,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应自己从世间知识角度,去了解病因及适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否求医,都要自己从世间知识角度,去了解、研究病因及适合的治疗方法。有的疾病不用求医,也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部分疾病必须求医。
(1.3)如疾病是宿怨引起的,用(1.1)的方法可以尽量化解。
(1.4)疾病不是宿怨,而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扶持,有时候能减轻或消除疾病。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答:世界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种类的世间知识,其中有很多种类的世间知识,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去学习、研究,也未必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例如:数学、一门外语、象棋、围棋。小的种类,任何一个工作岗位、职业,要做好并不容易,有的门类的世间知识是很复杂的。
我们生活的地球,六道众生的数量是很多的,六道众生有无始劫的生死宿命,所以因果是很复杂的,没有佛菩萨的大神通,猜测很多事情背后的真正因果,与事实相近、相似、不同、有巨大差异、猜测错误、相同等各种可能性都有的。
佛教有时会影响到很多事情,包括政治,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说: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现实也符合佛经的说法。但佛菩萨不会做任何恶业。如果一个国家的帝王、权贵是轻慢、冒犯甚至破坏佛教,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恶果。冒犯、破坏佛教可能会得到魔众的支持,但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一个人、一个团体如果冒犯、破坏佛教,与佛教角力,如果无魔众支持,很快就会一败涂地,即使得到魔众支持,最终结果也是失败的。当然如果信佛修行的人或群体如果被受到魔或魔众支持的其他人或群体无理冒犯甚至破坏,但又得不到足够的佛法僧、佛菩萨、其他信佛修行众生等佛教势力的加力扶持,很容易在角力中失败或受到大的损害的。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答:佛经中讲许多信佛修行者过去生、现在生的事,讲许多众生的事,也有讲众生之间的战争与斗争,例如天人与阿修罗争,佛经中讲很多信佛修行者、许多众生的事,是源于佛能知一切处,能知道一切事,能知道一切众生无始劫宿命,能知道一切众生因果,对于佛经中讲很多信佛修行者、众生的事,许多人读后,有相同、相近或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出现严重的偏差,所以对于现实中,国家、世界的政治、社会现状,没有佛菩萨解释当中的因果,单靠自己猜测背后的因果、原因,与事实相近、相似、不同、有巨大差异、猜测错误、相同等各种可能性都有的。而且其他人、群体有自己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式,佛菩萨、佛教有这么大的势力,只要不冒犯佛教,也不去管这些事情,所以初心修行者,单凭个人势力,参与政治,没有必要,徒劳无功,浪费精神罢了。
问:一个国家佛教于国家比例较小的小部分人中兴起,对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答:一个国家佛教于国家比例较小的小部分人中兴起,对于其他与佛教无缘的人的命运可能没有什么关系或有好的帮助。
问:近二千年佛教在中国汉人中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答:自佛教传入中国大陆以及汉人群体中,一直到唐代,近一千年时间,都发展得很好,宋朝、明朝时,佛教在汉人中的发展有所衰落,在清朝、国民党主政的中华民国时,佛教在汉人中得到复兴,发展得很好,佛教在现代的中国(1949年后至现在)发展有所衰落。现代的世界、中国也有一些来源于中国大陆的成就大的大德高僧,但这些成就大的大德高僧中很大的比例的高僧是晚清、民国时就开始信佛修行的。宋朝、明朝时要僧人拜皇帝是严重冒犯佛教、破坏佛教的行为,会做深重罪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
注:本文附件内容为:aaaa 禅定入门(二)-增加或修改第14次。禅定入门(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大藏经名。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增加或修改第4次。禅定入门(一)-增加或修改第1次。禅定入门(四)-修改2。
附件大小大约为:976kb
序言:
1.禅定入门略说(一至四)为学习佛经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个人理解来源于个人对佛经、其他佛经经论的理解)。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2.CFC中文网(https://comefromchina.com/index.html)有的帖子可以下载附件(aaaa10),附件(aaaa10)内容为:aaaa 禅定入门(二)-增加或修改第14次。禅定入门(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大藏经名。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增加或修改第4次。禅定入门(一)-增加或修改第1次。禅定入门(四)-修改2。
附件大小(以txt文本文件计算):1039k
《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132kb
《禅定入门略说(四)》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0kb(不计附录的内容)
《禅定入门略说(四)》(包括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65kb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1》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35kb
《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81kb
《禅定入门略说(三)-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7kb
(1.1)在CFC中文网https://comefromchina.com/index.html搜索帖子:禅定入门略说。可以找到上述帖子中的部分帖子或者全部帖子
(1.2)佛经经文部分请录文章网址: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文章网址
https://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778612/
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4文章网址
https://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778617/
禅定入门略说(三)-修改5文章网址
https://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778619/
禅定入门(三)-修改4的部分内容文章网址: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1文章网址:
(1.3)注册后可以下载附件(aaaa10)的网页:
佛经部分请录。禅定入门略说(一至四)(2021年12月8号修改)
(1.4)注册后可以下载附件(aaaa10)的网页:
(1.5)注册后可以下载附件(aaaa10)(繁体)的网页:
附件(aaaa10)总目录:
禅定入门略说(二)目录(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一)目录
禅定入门略说(三)目录(增加或修改第3次)
楞严咒注解
禅定入门(三)-修改4的部分内容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1)(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2)(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3)(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4) (增加或修改第14次)
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
禅定入门略说 (增加或修改第1次)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
禅定入门略说(三)(增加或修改第4次)
几篇文摘:
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文革破坏最严重
性空无相论(2008年发表)
aaaa 禅定入门(四)-修改2
《aaaa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
禅定入门略说(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
禅定入门略说(四)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四),信佛修行入门略说(三),信佛修行入门(三),信佛修行问与答(三)。
3.个人的理解,一个信佛修行者学习佛法佛经时,如果有小部分内容或者部分内容不明白、不信受,或者暂时又找不到自己认为合理的理解时,对于不明白、不信受的小部分内容、部分内容,不要轻慢、否定、诽谤,因为诽谤佛法僧、谤法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
4.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搜佛说。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在线搜索大藏经的网站:搜佛说--大藏经搜索引擎
5.以前我曾经在网上请并下载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文件和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文件,不知道现在能否找到,同修、读者可以在google或者其他网站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看能否下载得到。google或者其他网站搜索:中华佛典宝库。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请并下载大藏经的网站:http://www.fodian.net/ 。
6.禅定入门(四)附录中有几种大藏经的简介。
7.禅定入门(四)与禅定入门(一)至(三)共四部论述中,如果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回答、论述、注解,应选择符合佛经义理的论述,如果都不符合佛经义理,应选择佛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的佛经经文、佛经义理作为答案或者其他信佛修行者的符合佛经义理的注解、论述作为答案。
8.到2021年11月为止,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几部禅定入门最新的版本为: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4。禅定入门(三)-修改4。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禅定入门(一)-修改1。禅定入门(四)-修改2。
禅定入门(四)中把对禅定入门(一)至禅定入门(三)的小量修改记录下来,这次修改的内容很少,在修改后没有修改版本名称,例如“禅定入门(三)-修改4”的名称依然叫“禅定入门(三)-修改4”。
版本名称中修改的数字越大表示版本越新、较新,以较新的版本为准。例如,“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2”版本和“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3”版本相比,“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2”是旧版本,“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3”是新版本。
9.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般若文海。般若文海网站有部分佛经的几部或者多部注解。
禅定入门略说(二)目录:
禅定入门略说(二)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二.佛经中一些难解问题的问与答
三.阿弥陀佛净土入门略说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
五.争议部、难解部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中除了佛经义理论述外,部分内容与世间知识有关。
争议部、难解部的内容是分散在正文各处,文中有标明,段落前标注争议部或难解部,整段均为争议部、难解部的内容。
目录: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无相什么意思?
问:为什么守戒那么重要?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问: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有那些?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问: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
问:意根、法尘处有什么常见的修行方法?
问:怎样用耳根修行?
问:怎样用六识修行?
问:怎样用般舟三昧修行?
问:本文禅定入门略说(二)与禅定入门略说(一)的论述有什么不同?
问:信佛修行者可否看、应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书?佛教是有大势力、强势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处理与其他众生关系?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应怎样面对?
问: 为什么说,佛经有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义理?
问: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问:信佛修行者要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问:为什么说不要去管他人闲事?
问:自己在修行过程有什么具体的修行方法?
问: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恐惧?
问:文中讲修行效果好更多指自力方面还是他力方面?
问:要做到精进修行,关键现在要做好,为什么?
问:怎样才才能提高精进修行、提高学习佛经速度?
问:读佛经有什么方法?
问:阅读、学习佛经、高僧大德的著述有什么方法、方式?
问:一切大乘了义经以何为宗要?
问:在家修行者剪个很短的发或光头有什么好处?
问:为什么说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前,要尽量减少学习世间知识的时间?
问:修行关键一至八个字是什么?
问:为什么说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
问:在家人可否看专门讲出家戒律的佛经?
问: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有什么好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宿怨?
问:如果没有动力、做不到精进修行怎么办?
问:人生无常,怎样面对恐惧?
问: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要怎样做?
问:读佛经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难解、可能有争议的内容?(难解部、争议部)
问:天人与人的区别?
问:成佛不久的佛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问:为什么信佛修行者不可轻信灵异?
问:为什么佛经中讲,这个地球,此土释迦牟尼佛佛法灭后很长时间才会有佛法出现?
问:修行好的关键是什么?
二.佛经中一些难解问题的问与答
问: 为什么华严经中婆须蜜女示现染情欲?
问:淫、怒、痴是做恶业,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
问:供养作善业功德,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问:十二因缘什么意思?
问:无生法忍什么意思?
问:楞严经说: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应怎样理解?
问: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中说: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问:为什么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怎样发菩提心?
问:为什么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为什么说僧过恶,犯深重罪?
问:为什么华严经中说佛菩萨有很多三昧?
问:怎样看待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关系?(难解部、争议部)
三.阿弥陀佛净土入门略说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问:人死后多长,人的神识才会完全离开身体?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怎样判断是否往生?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争议部、难解部)
问: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易的还是难的?(争议部、难解部)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的卫生习惯较合适?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应怎样面对?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问:一个国家佛教于国家比例较小的小部分人中兴起,对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问:近二千年佛教在中国汉人中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问:怎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有益处?
问:信佛修行者要留意环境饮食对身体影响,应注意什么?
问:人工智能、计算机与六道众生有什么不同? 运用好计算机、互联网,对修行有帮助,为什么?
问:有时候,适当做些修行笔记,对修行有帮助,为什么?
问: 为什么说,人生无常珍惜学习佛法、修行的机会?
问:修禅定,信佛修行关键是什么?
五.争议部、难解部(目录与前面重复)
问:读佛经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难解、可能有争议的内容?(难解部、争议部)
问:怎样看待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关系?(难解部、争议部)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怎样判断是否往生?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争议部、难解部)
问: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易的还是难的?(争议部、难解部)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个人论述:
问:怎样看待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一文?
问:怎样看待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往生失败的例子?
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
通华居士:念楞严咒时看到不可思议的场景
我专修「楞严咒」25年的感应
虚云和尚与证得阿罗汉果大弟子具行的因缘往事(部分)
宣化上人大师讲经中的故事:
法华经浅释:弟子关忠喜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楞严经浅释:牛精变化为阿弥陀佛形象。
百度百科:净土圣贤录 。部分内容
百度百科:彭希涑 。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内容
净土圣贤录白话 刘宋 慧通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唐 李知遥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齐 昙宏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梁 高浩象
净土圣贤录白话 梁 庾诜
净土圣贤录白话 宋 孙良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邵慧安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杨文澜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易慧明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吴慧香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一辈子念佛,却无法往生极乐的事
寂空法师:六百年前几世六道轮回
元音老人:印光祖师大护法徐蔚如居士往生失败的警醒
从一位吃斋持戒念佛二十年的老居士往生失败的实例,得到的深刻警示
一位有神通的僧人察见的往生净土的误区
念佛吃斋一辈子的老居士,由于心存邪见,死后投猪胎。
陈晓旭的故事
头顶发热是判断往生的唯一标准吗
三禅僧不求生净土转生后结局如何?
印光大师讲故事:五祖戒、真如喆、草堂清、海印信的后身;秦桧的前生。
修行者故事:一生江苏,为彭文章,一生云南,为何桂清,一生陕西,为张费,三人。吴引之。圆泽禅师。
高僧转世,笑对旧友
苏东坡、秦桧、岳飞的前生后世
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
另外有网文说:
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4)的目录: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楞严咒有什么背诵方法?楞严咒的意思、注解是怎样的?
问: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性本具佛性,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己修行的感觉?
问:金刚经的核心义理是什么?为什么金刚经文中说“如是住”,后来又说无住?
问:怎样用耳根修行?[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怎样才才能提高精进修行、提高学习佛经速度?[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
分内容]
问: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问:怎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有益处?[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少欲?信佛修行者最快的修行行门是什么?
问: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怎样才能解决?
问:诸缘放下才能明心见性,怎样才能做到离诸攀缘、万缘放下?
问: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问:为什么说诵持楞严咒有大功德?
问:为什么说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有大的功德?
问: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速度?
问:非见非不见和不用眼根的异同,做何解?
(#)禅定入门略说(二)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1)(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2017-06-13 21:28:26)[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佛学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1)(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禅定入门略说(二)(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无相什么意思?
答:离相、无相在很多大乘了义经中重复说过多次,如华严经、金刚经、楞严经、维摩诘所说经。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楞严经说: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有所住或有所待而生其心,谓之取相,例如住在贪嗔痴上,住在情欲上住在攀缘上,而生其心,为之取相,住在法执或非法执或其他执著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住在我人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也就是说,待在贪嗔痴上,待在情欲、法执、非法执、其他执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见所闻,即为取相,即为相待,取相与相待在法义上相近或相通的。
所以做什么事都要看自己的动机正与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自性若邪,起十八邪,动机、发心不正,则为有所住,有相待,违戒。
离相、无相的意思:
(1.1)如前文所说,待在情欲、法执、非法执、其他执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见所闻,即为取相,即为相待,取相与相待在法义上相近或相通的。
(1.2)无相,即不垢不净,非善非恶,不取净染诸相,于其他守戒修行者、于其他佛菩萨不取法相、净相,于作恶、迷惑的众生亦不染著不受影响、不取垢相。如佛法身,一真法界,无有少处,佛身不遍。
(1.3)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见到的境界。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觉。如金刚经说,无相、离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离相、无相,佛证得佛果后见到的境界,如华严经所说,是离一切诸相,于一切处得正遍知,一真法界,重重无尽,一多无碍,小中显大,大中现小的境界。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觉,所以信佛修行者,要注重个人的感觉,感受、感觉对了,就是修行对了,因为众生本具佛性,自性本具佛性、智慧,感觉对了,就是无相、离相、性空的感觉,就是修行对了。
譬喻煮沙不能成法,沙非饭本,假如众生没有佛性,则怎样修行,也不能证得佛菩萨果位,信佛修行者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法执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对一切法尘都不执著,佛性、智慧就会现前。
(争议部)不知道以下理解有没有错,未曾学习佛法的众生,只要不做恶业,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对一切法尘都不执著,佛性、智慧就会现前。如果这种理解错,则有可能轻慢佛法僧或不符合经义。
凡夫随缘而变,随欲望或执著而流,智者随缘不变,若无执著颠倒,于一切处无染而离相待。
问:为什么守戒那么重要?
答:(1.1)信佛修行者要深信因果,依佛教教义,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众生本具佛性,小乘修行者严守戒律,开悟人空我空,修行能了生死,证入人空我空。大乘修行者,严守戒律下,开悟自性本具佛性,悟人空我空法空性空义,修行能成佛道。
(1.2)如前文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要住在贪嗔痴、情欲、法执、非法执上及其他执著上,而生其心,即离一切相,离相待。所以守戒很重要的。
一个信佛修行者,对于其他信佛修行者讲的任何一句符合佛经义理的话,都应希望因此而受益,并希望其他人所作善业功德能加力护持自己,对于其他信佛修行净土,即使严重违戒的信佛修行者,只要违反的不是轻慢、否定、诽谤佛法僧,讲的一句符合佛经教义得的话,都应希望自己因此而受益,并希望这个修行者的善业功德能加力护持自己。其他众生,即使一个不信佛又不轻慢否定诽谤佛法僧的人,讲一句符合佛教教义的话,自己都希望因此而受益。
而且,信佛修行者修行或念佛法僧时,要将所作善业功德回向于其他一切众生,如果可以,也要回向于佛法僧。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对于其他任何信佛修行者,应起赞叹心,不要有任何嗔心,不要有任何轻慢心,亦不要轻慢其他任何一个众生。
若无贪、取相、执著,则无不净,一切处皆见实相,一切处皆清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义理如金刚经所说。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答: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的方法(主要讲意根、法尘处行门):
意根是很多妄念产生的地方,如华严经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烦恼即是菩提,同样的,妄想即是真如,如前文所说,要离相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根有所住而生出的心是妄想杂念,无所住而生出的心是真心,是无生法忍,是圆明,所以意根生出念头时,不取生灭相,不住法执、非法执及一切执著,即真如心,离相待心。
如佛经经义说,小乘法修行者虽悟人空我空,但未悟法空性空义,虽然能了分段生死,却不能了变易生死,未能证佛果。所以信佛修行者,在意根有念头时,不会应付,不会用意根修行,是不能息灭尘劳和变易生死,例如用耳根修行时,如果意根有念头生出,只要不取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法执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即可意根法尘所转,若不会如此运用,意根会被法尘所转,用耳根修行,也只会落在相待上,不会用意根修行,意根有念头起时,被法尘所转,会导致修行人落在相待,不可摆脱尘劳,为物所转,而不能见性,离相待。所以修行者要明白前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离相待的义理,并把义理运用在意根及其他修行行门上。
楞严经说: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修行过程就是消除尘劳、去除相待的过程。垢尽对除,相待去除,圆明现前。
华严经说:“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第八地菩萨或第八地菩萨以上果位才可以证得无生法忍,第八地菩萨智慧、境界远超阿罗汉、辟支佛。澄观大师著的华严经疏说:八地已上以为一乘,是知从前差别进入一乘。
修行者在修行时,可以灵活用不同的身体姿势均可,例如用单盘坐、双盘坐或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上或地上,可以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可以站立不动,坐在平木板上或地上。
有时候或有的行门,在一边修行,一边行走,也能得到很好的修行效果。
华严经说: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何为性空?离相待故空,离相待即空,也就是说,十八界一切处皆无所住而生其心,离一切诸相,离相待,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在爱憎上,离相待即空,一切处皆得究竟,一真一切真,证一真法界,如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非待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只要不住在贪嗔痴上,不住在情欲、法执、非法执上,不住一切执著时,所见色即不异性空,即得离相待,六根、六尘、十八界也是这样的。
问: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有那些?
答:修行的常见身体姿势,这里列举九种:卧,单盘坐,双盘坐,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或平地上(此处计两种姿势),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小面积范围内(例如80平方米或100平方米内)慢步走或时走时停,长距离(例如超过两公里)不停走、散步,站立不动。此处共计九种身体姿势。
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或平地是什么姿势?先以一种单盘坐说明,一种单盘坐姿势:先把左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地或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左小腿上。随意姿势坐,例如先把左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随意姿势坐,例如就是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左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随意姿势坐,例如就是或者把左小腿向右弯曲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不叠在左小腿上。
因为心脏在人体左侧,所以不要向左侧卧,单盘坐时右脚叠在左脚上可能会较舒适。
以下讲一些行门的修行方法。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答: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方法主要有(重点讲意根、意识处的行门):
(b1.0)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
(b1.1)用意根修行时,不管意根有无念头产生时,意根有念头产生时,不用制止,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即可。
如六祖法宝坛经中志彻大师说: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用意根法尘处修行要无功用行,只要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杂念、念头都会变成真如,离相待,尘劳自然能消除。
(b1.2)用意根修行时,意根不主动生出念头,包括一切净念杂念,意根有念头生出时,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上,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即可。
用意根修行时,用前面所讲的姿势均可,或一边行走,一边修意根。
(b1.3)主动生出一些念头或多个念头,但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例如念佛法门。
(b1.4)主动生出念头,但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不住人我二相。可以观想一些简单或具体的形象。例如,观想一朵莲花,观想一团火、两团火,观想一个火球,观想一颗树,观想水,观想佛菩萨示现的化身、肉身形象,观想一个雪梨。
初心修行者,有时候,一念之中,知之过多,可能越易落在相待上,有时候,一念之中,知之不是过多,可能越易离相待。佛于一切处能正遍知,能知一切众生的宿命,但不落在相待上,但凡夫、六道轮回众生与佛、等觉菩萨。十地菩萨相比,知之甚少,但却落在相待上。初心修行者,一念之中,知之很多,都不取相,即离相待,但修行难度会增大。
(b1.5)(b1.0)与(b1.2)相结合的方法,就是(b1.5)。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不主动生念,意根有念头生出使,不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b1.5)的方法与(b1.0)近似。
(b1.6)(b1.0)与(b1.3)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尽量减少其他念头、杂念下,专念佛菩萨名号的方法。(b1.6)与(b1.3)近似。
禅定入门略说(二)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一文中讲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意根另一种修行方法。有三种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修行:
(1.1)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的情况下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2)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3)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详细内容可以看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修禅定的关键,离一切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当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现实相,则无障碍,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经说法,能说出符合佛经义理的说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开悟、明心见性,方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才算真正开悟),方可真正修行见实相,方可在禅定中不为物所转,不堕入诸有,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修禅时终会堕入有中;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并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并未真正开悟,并未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对了,并且修行时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中,修行见实相,方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问: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
答:念佛法门的修行方法:
这里主要讲间歇念佛的修行,以念阿弥陀佛为例。修阿弥陀佛净土、般舟三味时,如果不停念阿弥陀佛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可以选择不停念即可,如果不停念阿弥陀佛修行效果不好,可以用间歇念阿弥陀佛的方法: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几十次、几百次或几百次以上阿弥陀佛→暂停不念阿弥陀佛,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其他不同行门修行,暂停念阿弥陀佛时间长短均可,暂停念阿弥陀佛时较多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修行。→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几十次、几百次或几百次以上阿弥陀佛→暂停不念阿弥陀佛,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其他不同行门修行,暂停念阿弥陀佛时间长短均可,暂停念阿弥陀佛时较多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修行。
用上述方法反复循环,直到长时间不停念阿弥陀佛也能收到好的效果,则改为长时间不停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时和暂停念阿弥陀佛,用其他行门修行时,均用专修的方法,不用杂修的方法,才易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何为专修和杂修?专修是指其他什么事情也不做,专门用一种行门修行,或专门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修行。杂修是指一边做简单的事情的同时一边修行或一边做有些复杂的事情的同时一边修行,例如,一边扫地的同时一边修行,一边做家务的同时一边修行,一边骑单车的同时一边修行,一边买东西的同时一边修行。用上述九种身体姿势的同时修行为专修。
言见性者言下须见,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不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即可见性。就如本文中前面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义理所说那样,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我人上,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在爱憎上,即可明心见性。也就是说,言见性者言下须见,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亦可见性。
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非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我人上,不执著一切法尘,色性即空,烦恼即是菩提,即可明心见性。受想行识亦是这样的,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我人上,不执著一切法尘,受想行识不异于空,非待受想行识灭而证性空,受想行识本来就是空的。六祖法宝坛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尽知一切佛法、世间法,尽知一切众生心念及无始劫宿命,于一切处得正遍知,因为佛于上述一切处均可见空性、性空。色不异空,也是这样的,于色即可见性空,不待色灭而后见性空
念佛时和暂停念佛用其他行门修行时,均要会运用上述义理修行。
早上刚起床后,精神好,杂念少,用间歇念佛或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易得好的效果,可以选择在早上刚起床后用一小时至五小时用间歇念佛或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
问:意根、法尘处有什么常见的修行方法?
答:意根、法尘处的一些修行方法:
如华严经所说,佛菩萨有大智慧、大神通,佛于一切处得究竟,所以有智慧或开悟的修行者修行的行门有无量。这里在无量行门中讲一些、部分重要的行门。六根、六尘、十八界即十八大种类的行门。
意根、法尘、意识三处亦可分为无量行门,从中划分一些行门,如前面所说,b1.0~b1.6。
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以及与上述方法相近的专念法尘的方法中,有那些常见方法。与上述方法相近的专念法尘的方法中,一些常见方法:
以专念法尘多少,分为长中短,例如,专念楞严咒,为专念长的佛法,专念阿弥陀佛,为专念短的佛法(文字较少)。
不同情况下的区分:日常生活中其他念头多(包括一切净念、杂念),日常生活中其他念头少,专修,杂修。(专修指什么其他事都不做,专门修行。杂修是指一边做简单的事的同时一边修行,或一边做有些复杂的事的同时,一边修行,例如,一边扫地或做家务的同时一边念佛,一边骑自行车的同时一边念佛。)
念的方式:不停念,间歇念。
修行时不同的身体姿势,如前面说的九种身体姿势。
上述行门的数量:
1×4种情况×长中短3种形式×不停间歇2种方式×九种姿势=216种行门。
何为其他念头少,以念佛为例,一个人在一个月内或三个月内或超过三个月,除所念佛号外,一切时,其他念头(包括其他一切净念、其他一切杂念、其他一切念头)均很少。
所念法尘亦可分为出世间知识和世间知识两种。例如修行者亦可反复念“一棵树、两颗树、三棵树”作为修行,即为念世间知识。
以念时的速度分有快慢不同。
其他根不同情况下亦可分为:在睁眼与闭眼不同情况下。在闭眼下,修行姿势只选七种。如果一个小时内抽部分时间修行(例如一个小时内抽15~50分钟修行),在一个小时内抽的部分时间内尝试上述修行方法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修行,在不算长的时间内,即可完成上述修行方法中部分、大部分或全部修行方法的尝试、实践。
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即意根b1.0的方法)时,其他声色香味触五尘也会显现,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声尘,有些近似于用耳根或空观修行,这种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的方法是否会同于耳根或空观的方法,有不同的理解:
(1.1)意根b1.0的方法与耳根、空观是相通的,关键是六根、六尘、十八界均如来藏妙真如性,证性空即可,不管是属于意根、耳根还是空观的方法。用意根b1.0的方法修行时,声尘显现时,不执著,不取动静二相。
(1.2)意根b1.0的方法与耳根略有不同,用意根b1.0的方法修行时,专注于意根即可。但意根b1.0的方法有些近似于空观。
禅定入门略说(二)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一文中讲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意根另一种修行方法。有三种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修行:
(1.1)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的情况下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2)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3)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详细内容可以看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修禅定的关键,离一切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当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现实相,则无障碍,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经说法,能说出符合佛经义理的说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开悟、明心见性,方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才算真正开悟),方可真正修行见实相,方可在禅定中不为物所转,不堕入诸有,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修禅时终会堕入有中;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并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并未真正开悟,并未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对了,并且修行时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中,修行见实相,方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问:怎样用耳根修行?
答:用耳根修行的方法。
(d1.1)应用上述义理,用耳根修行即可。用耳根修行时,不取动静二相。前面所讲的修行姿势,除了一边行走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度较大外,其他修行姿势均可选择。用耳根修行的同时,闭着眼睛修行,修行的效果会更好。用耳根修行时,耳力能听到的声音,能了知部分或全部均可,但不能于声尘一无所知,落在空边上,亦不用强求能了知一切耳力能听到的声音。
用耳根修行,须专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一边学习佛经、工作或处理生活事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修行效果,修行又慢又难。出声念佛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效果,修行又慢又难。
(d1.2)用耳根修行时不用管其他五根五尘,专心用耳根修行即可,但如果意根有念头产生,不会应对,则会被法尘所转,修行效果变差,时间修长时较易疲劳。所以用耳根修行时要明白义理,要对六根六尘六识的性质、特点都要明白,用耳根修行才易得到好的效果。修耳根时,不管意根有无念头产生时,不用制止,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即可。
信佛修行人要明白义理,会用意根修行,要对六根、六识、十八界的性质、特点要了解,否则意根起了念头,被法尘所转,则不但耳根,任何行门修行也难得好的修行效果。
信佛修行者认真读佛经后,即使不熟悉用意根修行,如能做到每天起床后用40分钟~1.5小时用耳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或少欲有很大帮助,因为早上念头、杂念少,精神好,此时用40分钟至1.5小时用耳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或减少情欲的帮助,比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作用更大(包括超过眼根行门)。
另一种方法是间歇念楞严咒、间歇念佛的方法,对远离情欲或少欲有很大帮助,对远离情欲或减少情欲的帮助,比其他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作用更大(包括超过眼根行门)。
(d1.3)修耳根时,有时意根有很多念头产生,如果修行效果变差,可以用一段时间用意根、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待意根调伏后,再改为用耳根修行。
(d1.4)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的方法用耳根修行,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耳根修行。
用耳根修行时,用以下方式较易得到好的效果:
用单盘坐或双盘坐或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上或平地上,也可以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或站立不动。修耳根时闭着眼睛更易得到好的效果。
(d1.5)为什么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时候用耳根修行不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因为如果意根不能调伏下,用任何一种行门修行均难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而用调伏意根很多时候会用意根或与意根关系密切的行门进行调伏,例如法尘、意识处的行门,有的信佛修行者很多时候必须用意根,例如学习佛经,这时不能用耳根修行,这用去修行者部分时间,而当什么事不做,专修时,先要调伏意根,再去用耳根修行,调伏意根很多时候要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而且有时候调伏意根须花很多时间,有时候一天中,待意根调伏后,只剩下小部分甚至没有时间用耳根修行。
也就是说,有时候,一天中,做好上述量两件事,均要用意根、意识、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待到必须用意根去处理的事情做完以及调伏好意根后,一天中只剩下小部分时间用耳根修行能到好的修行效果,甚至有时候一天中没有任何时间剩下用耳根修行。
问:怎样用六识修行?
答:分别六尘而不取相,分别六尘但不住情欲上,不住法执,不住贪嗔痴,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迷惑未悟者,用六识时,堕在贪嗔痴上,堕在法执非法执或其他执著上,所以被识所转,不能明心见性。修行者舍空有二边,有所住而知见或识别,堕在有中,若无所住而生其心,则六根、六识、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问:怎样用般舟三昧修行?
答:般舟三昧的修行方法:
(e1.1)般舟三昧经中说,般舟三昧是修行得极快的行门,为什么修行得快,因为不会用意根法尘处行门修行的人,用其他行门也难以修行得快,难以修行得好的效果,包括耳根行门,也就是说,不会用意根法尘处行门修行的人,用耳根行门难以修行得好的效果。且修般舟三昧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如楞严经说: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意根是最多妄念、杂念生出的地方之一,所以不会用意根、意识、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其他行门也难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如般舟三昧经多处赞叹此三昧,修此三昧,不用求生阿弥陀佛净土,修行效果好者,也能修行得极快,并举例说一修此三昧者,在此后将来生中,有六万八千生值遇六万八千佛,均修般舟三昧,后成佛,而千个修此般舟三昧的比丘同修,均成等正觉。有佛经说,有的修行者要修行二、三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而举例的菩萨修行成佛的时间比二、三阿僧祗劫短得多。达摩大师著述中说一念一劫。
二、三阿僧祇劫成佛对于有的修行者是实际时间,即便是一念一劫,也是极长的时间。一阿僧祇劫时间是很长的,一阿僧祇劫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万万为亿,万亿为兆)。
楞严经中说: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圆通根与不圆通根,修行速度,日劫相倍。并说耳根是唯一圆通根。
而如经中说,般舟三昧与耳根都是修行得极快的行门。
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在此后将来生中,有六万八千生值遇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佛。另一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菩萨(其他千位比丘也成等正觉,等正觉即为菩萨。)。两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均说修般舟三昧修得好,会速成佛果。
但如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行门难易快慢,各人根据自己的修行实践、尝试,结论是不同的,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因为不同的佛经说法是不同,楞严经说最快的行门是耳根,般舟三昧经说最快的行门是念阿弥陀佛,华严经、金刚经等大乘了义经没有说最快的行门是什么行门,不同的人要根据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什么行门对于自己是最快最简易的,理解不同的行门为最快的行门都不违经义。
修行最快的行门可能是意根、法尘处的行门,例如:念佛法门、般舟三昧、意根行门,因为信佛修行者最难摆脱的微细惑主要来源于意根、法尘处,只信小乘的修行者因为有法执而不能通达大乘法,而法执与意根、法尘处有密切的关系,大乘修行者最难的执著、相待,可能来源于意根、法尘处。所以对于有的修行者来说,或有时候,最快的行门可能是意根、法尘处的行门,例如念佛法门。
另外,为什么前面的文中会说有时候意根需主动修行,主动生出念头来。拉楞严经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圆觉经说: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当然,要化解意根、法尘处的微细惑、执著,调伏意根,有智慧的修行者,用十八界任何一种行门都可以,但难易快慢不同,什么行门最快最简易,不同的修行者,也可能不同。
我个人暂时的、目前的修行实践,修行最快的行门有两种:其中一种用耳根行门修行,另一种是间歇念佛或间歇念阿弥陀佛、间歇念楞严咒和综合运用不同行门的方法修行,上述两种方法是修行得最快的。耳根是单一行门,另外一种是综合行门。
楞严经说,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幻观用在意根、法尘处,可能易得好的效果。幻观也可以用于十八界其他行门。实相无二相,观一切如幻,即为幻观,即为实相。观一切虚妄亦是实相,但若观真妄相待,非实相,如楞严经说: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六祖法宝坛经中说: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用于意根、法尘处,也就是说,于一切法尘不执著、不可得、不染着,迷觉只在一念之间,细小差别之间,意根(或其他根)转念之中,如果染情或有所住,例如住在法执或其他执著,或住在贪嗔痴上,则落在相待上,落在迷中,若无所住、不执著,则为觉悟修行。有智慧者用意根修行,行住坐卧都易修行得好。法尘是在六尘中最复杂的一尘,但有智慧的,若无执著,无所住,则用意根、法尘处也易修行,如楞严经中说,意根是满足一千二百功德的根。
有时候,意根念头多,纷纷扰扰,只要无所住、不执著,如文中所说,即可见性、觉悟。
见到两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其中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说:“勿念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三者经行不得休息三月。除其饭食左右。”另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说:“一心念若一昼夜,若七日七夜......常立在于念......菩萨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三者经行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除其饭食左右。”也就是说两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修行般舟三昧时,不得坐,不得卧,时间少则若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如果能做到三月连续修行般舟三昧,并且能说到经中说的四事,则能疾得般舟三昧。修般舟三昧与修阿弥陀佛净土的区别,修般舟三昧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不用求生阿弥陀佛净土,修般舟三昧的关键与其他行门关键一样,要悟入证入性空,可以以间歇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般舟三昧。般舟三昧经搜索:空。般舟三昧经说:佛言:“其人用念空故,便逮得无所从生法乐,即逮得阿惟越致......譬如幻师自在所化,作诸法,不豫计念,便成法,亦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如化作,念过去、当来、今现在如梦中,所有分身悉遍至诸佛刹。如日照水中影悉遍见,所念悉得如向,亦不来、亦不去。生、死如影之分,便所想识如空,于法中无想,莫不归仰者。......用念佛故得空三昧,如是为念佛。......何等为证?证是三昧知为空定。......是法无可乐者,皆念所为,设使念为空耳,设有念者亦了无所有。......闻是法空空,无有恐怖。
除上述外,般舟三昧经还有几处或多处说空义。
(e1.2)修行般舟三昧,如前文修净土中说,戒律好的人与戒律差的人念佛效果相差大,修般舟三昧也是一样的。般舟三昧经中很重视说戒律、智慧,要明白性空的义理。
修行般舟三昧,可以用行走或站立不动的姿势。
为什么要敬师如佛?敬师如佛者,师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时,敬师者也会同样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
禅净双修者不要放弃速成佛果、希望今生命终前即可修行得大成就、了生死、得高境界的理想,因为如前文所说那样,般舟三昧经中讲念阿弥陀佛也是修行极快、速成佛果的法门,与楞严经中说的耳根行门均是能快速修行成佛的行门。
念阿弥陀佛修禅定者,如果修行时不是用站的其他姿势修行(例如单盘坐,双盘坐,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或平地上或文中说的九种姿势),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也可用其他的修行姿势,般舟三昧经说修般舟三昧不能坐,用其他姿势如果修行效果好,虽然不符合般舟三昧经说法,但可当成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念佛法门。
问:本文禅定入门略说(二)与禅定入门略说(一)的论述有什么不同?
答:本文禅定入门略说(二)与禅定入门略说(一)有些观点有些不同的。部分不同之处:
(1.1)禅定入门略说(一)说:用眼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有大的帮助,禅定入门略说(二)用眼根修行对远离情欲的帮助,与其他大部分行门差不多。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有大帮助的行门是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的方法,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帮助超过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包括超过眼根行门)。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帮助超过其他单一行门中大部分行门(包括超过眼根行门。耳根是单一行门,间歇念佛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交替运用修行。间歇念楞严咒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交替运用修行。)
(1.2)禅定入门略说(一)说: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须专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一边学习佛经、工作或处理生活事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修行效果,修行又慢又难。出声念佛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效果,修行又慢又难。但耳根修行得好,比其他行门修行得快。
正如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同一个人不同的修行时间、不同的修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认为用耳根修行,须专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个人暂时的、目前的修行实践,修行最快的行门有两种:其中一种用耳根行门修行,另一种是间歇念佛或间歇念阿弥陀佛、间歇念楞严咒和综合运用不同行门的方法修行,上述两种方法是修行得最快的。耳根是单一行门,另外一种是综合行门。
可以把修行的行门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别是非意根的行门,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第二类别,就是意根以及与意根关系密切的行门,例如法尘、意识处的行门。
(1.3)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一边念佛的同时一边用眼根修行可能是修念佛法门中最好的方法。禅定入门略说(二)认为间歇念佛易得好的效果。不停念佛效果好时,可以不间歇一心念佛。
(1.4)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认为行住坐的同时用眼根修行,易得好的效果,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认为行住坐卧中关键是调伏意根,行住坐卧的同时可以用意根b1.0~b1.6和综合运用不同行门修行。卧时可以用意根b1.0或默念佛的方法修行。
(1.5)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会运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并在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第五个原则,修禅选择行门、修行方法的第五个原则: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多念楞严咒,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多念楞严咒,才能在今生或将来生的修行中易取得大成就。
(1.6)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会运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并在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第六个原则修禅选择行门、修行方法的第六个原则:信佛修行者即使明白义理,符合佛经教义,如果修行没有实质性进展,不能实证时,应在发菩提心基础上安住菩提心,应多念佛法僧,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
实质性进展是指守戒而且获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神通,两者缺一不可。实证是指获得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了生死,或更高境界。如楞严经说: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盗淫大妄语,均有恶果。
是否有实质性进展的标准,是特殊情况除外的,例如,一个发菩提心者有无量功德,有的发菩提心者在没有修得神通下,即被佛授记,从初发心成就就已经超过小乘证阿罗汉、辟支佛圣果者。
华严经说: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华严经说: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1.6)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会运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并在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第六个原则修禅选择行门、修行方法的第七个原则:信佛修行者解决逆境的方法:通过修行实践、尝试找出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解决逆境,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修行实践、尝试,找出自己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然后多用此方法修行,直到逆境大幅改善或消失。
详细内容在信佛修行问与答中《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怎样才能解决》一文中讲述。
注: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禅选择行门的原则:
(1.1)用什么行门修行能较易做到严守戒律,就用什么行门。
(1.2)用什么行门修行能修行得最快最简易,较易成就,就用什么行门。
(1.3)当修行时出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或心生大恐惧时应用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的方法进行修行。有的修行人最快最简易的行门是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但有的修行人最快最简易的行门不是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当出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应改为用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
一个刚开始学习佛经、或修行的信佛修行人如果极少念、不念或较少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在学习佛经、或修行后,少则几天,多则三年或几年后,就会出现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信佛修行人无论任何时候出现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都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逆境者,例如:读经多有不解,戒律差,信心差,生活不顺利,做事多有不顺,很倒霉,运气很差,为了保住、保护自己的佛教信仰、道业,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精进念三宝或精进念佛菩萨名号或精进念楞严咒,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甚至有时要做到平均一天念三小时以上,念一个月以上或念几个月或念半年以上或念一年以上(平均一天念三小时以上),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加智慧、加力护持,求佛菩萨加力加智慧、加力护持,求护法善神其他信佛修行众生加力护持。
(1.4)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
总结前面一些讲法
(1.1)灵活运用意根、法尘处的几种行门,则行住坐卧都能修行得好的效果。
(1.2)意根起了念头、执著,不会调伏,则任何行门都难修行得好的效果。
空观、幻观和用一个行门修行的禅观方法是相通,一切修行的行门、方法都不可违背性空的义理,否则,修行难以得好的效果,甚至会落在相待、尘劳中。
用耳根修行时,如果意根起了少的念头、执著,如果及时觉悟,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意根调伏。法尘不异于空,声尘不异于空,这也可看为空观,所以禅观与空观是同样的修行方法,不同名称罢了。
幻观与和用一个行门修行的禅观方法是相通,用耳根修行时,如果意根起了少的念头,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法尘生灭犹如幻化,动静二相犹如幻化,观一切如幻,意根就会调伏,这也可视为幻观。所以禅观与幻观是同样的修行方法,不同名称罢了。
专修意根的几种方法(b1.1)~(b1.4),若观一切如幻,法尘幻生幻灭,如幻化,即为幻观。若不执著,无所住,离相待,法尘不异于性空,即为空观。
问:信佛修行者可否看、应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书?佛教是有大势力、强势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处理与其他众生关系?
答:是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书,不同的信佛修行者的选择是不同的,对于其他教派的讲法(除了引用佛教讲法进行严重歪曲,胡乱修改,加以利用以达到不正当目的的邪教除外),都不应轻慢、不敬、否定。学习佛经对信佛修行者,如果对有的佛经一些或部分说法,不能深信或难以理解时,不应轻慢、不敬、否定、诽谤,否则会做深重罪业,且有大障碍。
佛教是有大势力、强势的,信佛修行者是强势的,如佛经主张出家人不敬帝王,不拜帝王,不拜父母不拜天人。个人理解,如上述说那样做是可以的,但不应过于强势,不可轻慢任何一个众生,要努力学习华严经那样以慈悲心对待其他任何一个众生。华严经中以慈悲心对待任何一个众生,华严经讲的信佛修行都是证得菩萨果位的菩萨,华严经中讲的有的做法、部分做法可能有的初心修行者能做到,有的初心修行者不能做到,很多初心修行者很多境界远不及证得菩萨果位的菩萨,华严经中讲的有的做法、部分做法可能有的初心修行者不能做到,也是正常的。而且修行者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如金刚经说: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有的人会以身布施,有的人不以身布施,依性空义理修行即可。有时同样的说法可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信佛修行者不要对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轻慢、不敬、否定。因为对于部分信佛修行者而言,佛教的说法虽然相信、深信,但未能完全证实,即使完全证实,也不应轻慢任何一个众生。小乘佛法要得到完全证实,可能要证得初果阿罗汉或初果阿罗汉以上才能完全证实,甚至可能要证得阿罗汉、辟支佛果位才能完全证实。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可能要证得初住菩萨或初住菩萨以上果位才能证实,甚至可能要证得八地菩萨和八地菩萨以上果位才能证实。所以未证实佛法的初心修行者与佛菩萨是不同的,佛菩萨已证实佛法,所以可以否定外道和其他教派,未证实佛法的初心修行者,对于其他教派都不应轻慢、不敬、否定。
华严经说,第五地菩萨,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也就是说,第五地菩萨通达世间知识。古代有很多中国人由开始学儒家,后来学佛教。越南共产党允许党员信仰佛教、宗教,古巴共产党允许党员信宗教。澄观大师曾看易经,宣化上人大师重视儒家的孝道思想。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应怎样面对?
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应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以求佛法僧、佛菩萨加力加智慧,如华严经说,佛菩萨能为众生示现化身为说法,如果信佛修行者没有神通能知道佛菩萨所说,也能有所感应、感悟。可以读大藏经中上述难解经文的注解或其他高僧大德的注解。可以看上述经文有关的其他佛经、经论的说法,可以上互联网用搜索网站搜索答案,可以在佛教网站、论坛上搜寻说法较严格注解、论述。
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一些、少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导致不够深信或不信,也不可轻慢、不敬、否定、诽谤,若起轻慢、不敬、否定、诽谤,应予以制止,并忏悔罪业,若对上述佛经部分义理不能得深信或相信,可以学习其他佛经,因为信佛修行者只要明白、开悟一部大乘了义经,依此修行即可了生死、成佛道。对佛经、佛法轻慢、不敬、否定、诽谤是深重罪业。如无垢优婆夷问经中说,佛当世时,无垢优婆夷也曾对佛说法有疑惑,佛予以解释令生信乐。
问: 为什么说,佛经有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义理?
答:佛经有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义理,例如佛说七女经中佛为七女授记。而佛说玉耶女经中说:佛告玉耶。女人之法。有三鄣十恶。因为众生本有佛性,女人修行的好,亦可被授记。佛遗教经中说: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佛说阿难七梦经中,阿难发了噩梦会去问佛为什么。譬如一个雪梨切去小半,从有的角度未必能看清全貌,从不同的角度看才较易看清全貌。如禅定入门略说(一)说:信佛修行人遇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都不应因此失去对信佛修行、行道为善的信心,而去作恶业,只要不因此失去对信佛修行、行道为善的信心,而去作恶业,对于遇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有时候几件小的不好的事连续发生,离奇古怪,虽然无暂时无大的损失,但可能会预示将有大的不好的事发生),不论是否将有不好的事发生,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应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
如楞严经中以衣中有宝珠来譬喻佛性,如发现衣中宝珠,贫富境遇应大变,但很多信佛修行者修行后难以有大的进展。
佛于一切处能正遍知,能知一切众生的宿命,但不落在相待上,但凡夫、六道轮回众生与佛、等觉菩萨。十地菩萨相比,知之甚少,但却落在相待上。这是值得信佛修行者深思的问题。
问: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答:信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学习高僧大德的著述以及学习其他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经验后,多做修行尝试、实践、试验。譬如煮沙成饭,沙非饭本,终不会成功,但众生本具佛性,有如一个不会煮饭的人,在器具、食材齐全下,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多作尝试、试验,也可能自己学会煮东西吃。
依我理解,佛经义理,并不认为,多作尝试、试验就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理论、方法。例如,很多众生无始劫轮回,但终未能了生死,无始劫轮回,可视为长时间的实践、尝试。
不去学习,只去尝试,难得正确的理论。一个信佛修行者在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的实践、试验、尝试,比不去或少去做修行尝试的信佛修行者更易开悟大智慧。所以,信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学习高僧大德的著述以及学习其他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经验后,多做修行尝试、实践、试验。
可能有的人不愿意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后,再去进行尝试、实践,结果花了很多时间、精神、财力、物力进行尝试、试验,也未能得到好的理论、结论、改善,只好终止尝试、实践,不去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以及学习其他人成功修行经验也是这样的。
问:信佛修行者要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答:同一个行门在不同的心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领悟,念头多少不同情况下、智慧多少不同下,戒律好与不好的不同情况下,专修杂修不同情况下,清净心、散乱心不同情况下,较多读佛经、较少读佛经不同情况下。各种不同情况下,用同一行门修行,导致修行效果、修行速度、领悟智慧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行门可能在现在修行效果差,但是过了几天,改变方法,后出现很好的修行效果,或者在不同情况下,或过一个月、几个月、改变方法,情况不同,领悟不同下,或过半年、一年,几年后情况不同,领悟不同,用上述行门修行,可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比以前快得多的修行速度。甚至一个行门现在修行效果差,修行速度慢,过几天甚至十几年后,不同情况下,不同领悟下,可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很快的修行速度及很多的智慧领悟。
有的佛经非常赞赏、推崇的行门,如果现在修行效果差,则应改变情况、改变方法多作尝试、试验,如果依然修行效果差,则可以选择暂停不用此行门修行,但隔一段时间后,例如隔几天、一个月、两个月,3~5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再重新尝试,或用不同方法,在不同情况下再作尝试、试验。
佛经非常赞赏的行门,例如,耳根、般舟三昧、念佛法门、六根行门,要多作修行尝试。
信佛修行者熟能生巧运用不同行门修行是很重要的。要在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用几种重要或多种行门反复进行修行实践、尝试,直到熟能生巧运用不同行门修行。
修行佛法者进行修行尝试、实践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找到可以修行迅速成佛的方法、捷径、要诀。尝试、实践的结论应与佛经义理相符。
问:为什么说不要去管他人闲事?
答:不要去管他人闲事,管他人闲事易冒犯他人,不去管他人闲事就是不冒犯他人。如无必要,不要去管他人闲事。佛遗教经说: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
问:自己在修行过程有什么具体的修行方法?
答:我在修行过程,一些、部分具体的修行方法记录
(m1)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例如半个月以上)每天抽部分时间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几位佛菩萨名号轮流念。
第一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二天: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三天:念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四天:念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天:念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六天:念南无龙树菩萨,南无宣化上人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七天:念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八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八天起按第一天至第七天的方式反复循环。
每一天,除专念佛菩萨念得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菩萨较少念。例如第二天除专念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佛菩萨念得较少。
连续念法:连续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无地藏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龙树菩萨,南无宣化上人菩萨,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
每一天在菩萨像前、佛经前各跪拜一次,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然后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的同时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用连续念法: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然后跪拜叩头。
(m1.1)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礼拜礼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这间屋请的一切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1.2)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业功德回向于法界其他众生,回向于自己现在、过去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自己煮东西、吃东西时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父母及有的亲人的名称,如果可以,回向于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1.3)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众生成佛道。然后跪拜叩头。
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三种念法中,念楞严咒的时间可能最长,大约估计占40%或40%以上。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时大部分时间为杂修。
一天中,(m1.1)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1.2)、(m1.3)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两次或两次以上。
(m2)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例如10天以上)每天抽部分时间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几位佛菩萨名号轮流念。
第一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阿弥陀佛。
第二天: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第三天:念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四天:念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天:念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六天:念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七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阿弥陀佛。
第七天起按第一天至第六天的方式反复循环。
每一天,除专念佛菩萨念得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菩萨较少念。例如第二天除专念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佛菩萨念得较少。每一天,念一次或一次以上求生阿弥陀佛国土。每一天,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中,念楞严咒的时间大约估计占35%或35%以上。
每一天在菩萨像前、佛经前各跪拜一次,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然后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的同时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用连续念法: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然后跪拜叩头。
(m2.1)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礼拜礼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这间屋请的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百度云盘请的大藏经,百度云盘请了大藏经,轻慢之处慈悲心莫怪;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2.2)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业功德回向于法界其他众生,回向于自己现在、过去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自己煮东西、吃东西时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父母及有的亲人的名称,如果可以,回向于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2.3)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众生成佛道;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众生,尽知一切处。然后跪拜叩头。
连续念法:连续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无地藏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
楞严咒、佛菩萨名号两种念法中,念楞严咒的时间大约估计占35%或35%以上。
一天中,(m2.1)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2.2)、(m2.3)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两次或两次以上。
(m3)在1天或一天以上,每天抽部分时间念楞严咒、阿弥陀佛名号。
除念楞严咒、阿弥陀佛名号外,也念佛法僧和几位佛菩萨名号,但除楞严咒、阿弥陀佛名号念得较多外,佛法僧和几位佛菩萨名号念得较少。
连续念法:连续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宣化上人菩萨,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
每一天在菩萨像前、佛经前各跪拜一次。
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然后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用连续念法: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然后跪拜叩头。
(m3.1)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礼拜礼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这间屋请的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百度云盘请的大藏经,百度云盘请了大藏经,轻慢之处慈悲心莫怪;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3.2)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业功德回向于法界其他众生,回向于自己现在、过去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自己煮东西、吃东西时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父母及有的亲人的名称;如果可以,回向于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3.3)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众生成佛道;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众生,尽知一切处。然后跪拜叩头。
楞严咒、佛菩萨名号两种念法中,念楞严咒大约估计占35%或35%以上。
一天中,(m3.1)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3.2)、(m3.3)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两次或两次以上。
上述佛菩萨名号,都是佛经中出现、赞叹或与此土有大因缘的佛菩萨。如华严经说,念佛菩萨名号,都有广大功德,释迦牟尼佛是本师,药师佛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中有多赞叹的佛,念一等觉菩萨相等于念佛。如华严经义理,等觉菩萨神通智慧境界等同于佛。观世音菩萨示现为专注耳根的等觉菩萨,文殊菩萨示现为专注于智门的等觉菩萨,普贤菩萨示现为专注于普贤行、大行的等觉菩萨、地藏菩萨为示现大愿的等觉菩萨,弥勒菩萨示现为专注于唯识的等觉菩萨,维摩诘菩萨示现在家专注于智门的等觉菩萨,念这些佛、大菩萨名号,能得到念佛利益,更快开悟大智慧和掌握各种、多种不同行门的修行方法,能使修行者得到佛法僧大力加持,速得成就。
我在真实的修行过程中,曾有两段时期用上述与m1近似的方法修行,两段时期中每段时期均超过半年时间,每段时期超过半年时间,大约平均每天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加起来的时间超过三小时。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时,大部分时间为杂修方式。
问: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恐惧?
如果恐惧能转化为精进修行的动力,转化为精进修行动力后,恐惧消失,这样对修行者是有利的,如果恐惧不能对修行者有利,不能转化为精进修行的动力,反而成为一种执著则应想办法放弃、消除恐惧。
发菩提心能消除恐惧。如华严经说:复作是念:‘我于往昔未发无上大菩提心,有诸怖畏,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自一发心,悉皆远离,不惊不恐,不畏不惧,不怯不怖,一切众魔及诸外道所不能坏。’
问:文中讲修行效果好更多指自力方面还是他力方面?
自力与佛法僧加力扶持是修行的两个方面。自力是指凭自智之力,修行效果好与坏。例如一个人在散乱心下念楞严咒,念楞严咒时妄念多、杂念多,修行效果不好,自力方面修行效果差,但却依然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扶持,佛法僧加力扶持方面修行好。一般本文中讲修行效果好,大多指自力方面修行效果好。
问:要做到精进修行,关键现在要做好,为什么?
要做到精进修行,在现在、过去、将来三个时间中,关键是要做好现在,做好现在、当下。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是指无所住,离相、离相待义。过去的心理习惯、行为习惯、过去所做的善恶因会严重影响到现在、未来。未来一段时间、及未来久远时间归根到底由很多个或无数个未来组成的。譬如把钉子钉进木头那样,力量集中在钉子尖端那么小的位置、面积上,才易把钉子钉进木头那样。所以,在现在、过去、将来中关键要做好现在,做好当下。做好现在,才能尽力减少或消除过去不好的、坏的心理习惯的、行为习惯的影响,做好现在,才能更好地延续过去好的行为习惯、好的心理习惯。做好现在,由多个、无数个现在组成的将来才能做好。
问:怎样才才能提高精进修行、提高学习佛经速度?
答:刚起床,精神好时,做较难的事,较累时可以做较简单的事情或休息、静养、睡觉。有些累时可以做重要但难度不大的事。刚起床,精神好时,可以做40分钟~2小时难度较大的事→然后静养、休息10分钟至半小时→40分钟~2小时难度较大的事→然后静养、休息10分钟至半小时。如此反复循环。静养、休息时间,可以灵活运用意根b1.0~b1.6或其他行门修行,静养、休息的时间也可以用间歇念佛的方法修行。人较累时,可以用半小时至两小时静养、修行或睡觉。起床后,精神好时,用4小时~8小时做难度较大的事情,其他时间才去做教易的事情。
例如,如果觉得精进修行、学习佛经是难度大的事情,者刚起床时,精神好,杂念少时就要精进修行或学习佛经,刚起床时就要精进修行或学习佛经两小时至五小时,并尽量延长、增加一天中精进修行或学习佛经的时间。
问:读佛经有什么方法?
答:人生是短暂的,很难做到把大藏经每部佛经都认真读过。但很多大乘经的义理是相通的,一些佛经中很多文字是相近或相同的。
所以只要认真读少部分佛经,例如5~20部大乘经,再用另一笔记中说的速读法把大藏经中的每部小乘经都浏览速读小部分内容,再选几部至20部小乘经,选的几部至20部小乘经,每部小乘经都认真学习部分或全部内容。学习效果好者,即可达到多闻智慧。
譬如一个人学习了几个数学公式、定理,然后认真去做与上述公式、定理有关的一些简单和一些复杂的数学题加以总结,学习效果好者,即能熟悉掌握上述公式、定理,而不用做与上述公式、定理有关的几百、几千条那么多的数学题。
问:阅读、学习佛经、高僧大德的著述有什么方法、方式?
答:阅读、学习佛经、高僧大德的著述的方法、方式。以下为不同的方式:
(1.1)细读法。认真学习、阅读、研究佛经,并且看高僧大德的注解、讲解,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两遍或两遍以上。
(1.2)速读法。快速浏览、快速阅读一部佛经的小部分、部分内容,想认真读时,再认真阅读佛经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可以选择以下方法学习佛经及高僧大德的著述:由于大乘佛经教义都是相通的,大乘佛经较多,可以先认真学习、读诵3~9部大乘佛经以及1~3部高僧大德的著述,并用速读法浏览、快速阅读大藏经中每一部小乘经的小部分或部分内容,再认真学习一些小乘佛经的小部分、部分或全部内容。
问:一切大乘了义经以何为宗要?
答:一切大乘了义经皆以性空为宗,以自性本具佛性,众生本具佛性,性空为宗。
问:在家修行者剪个很短的发或光头有什么好处?
答:在家修行者把头发剪个很短(例如1~30毫米长的头发)或剪个光头,对修行者修行有帮助,头发很短时或光头时,人较舒适。
问:为什么说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前,要尽量减少学习世间知识的时间?
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前,要尽量减少学习世间知识的时间,当然这里指与佛法无关系的世间知识,例如读汉语佛经要有一些汉语基础,但不需要非常高的汉语水平。真非俗外,学习世间知识与其他修行方法无区别(除修行快慢外),有智慧或开悟者都可以于真于俗于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均可修行了生死、成佛道。但学习世间知识与学习佛法相比,把时间用在学习世间知识上,而不去认真学习或多学习佛经,等于浪费时间、精神罢了。当然如能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学些世间知识也没所谓的。
信佛修行者要尽量减少做复杂世间事的时间,有很多世间事、世间知识较复杂的,即使学会了,也尽量减少做这些复杂世间事的时间,例如数学、象棋、围棋。
问:修行关键一至八个字是什么?
答:修行关键一至八个字:。
一个字:佛。觉。智。悟。禅。明。
两个字:不二。自性。性空。佛性。觉悟。离相。无相。实相。真如。见性。
三个字:菩提心。不二相。离诸相。离相待。不二法。第一义。正遍知。
四个字:发菩提心。一真法界。性觉必明。调伏意根。深信因果。一法不立。垢尽对除。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但一月真。真非俗外。明心见性。行善止恶。彻果该因。修行实践。
五个字:一真一切真。性空即是佛。离一切诸相。如梦幻泡影。真性有为空。见闻如幻翳。明极即如来。一切唯心造。
六个字:自性本具佛性。烦恼即是菩提。修行实践尝试。
七个字:佛身周遍一切刹。一切诸法皆无相。一即是多多即一。离妄想颠倒执著。无明实性即是明。
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空我空法空性空。无有少处佛身不遍。如来正觉无处不至。无有少法可得成立。发菩提心即是出家。言见性者言下须见。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圆融无碍,周遍法界。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先读经后修行尝试。
问:为什么说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
答: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佛菩萨作的是菩提因、觉悟的因,得的是菩提果、觉悟的果。已了生死的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不再做恶因恶业。
有一公案:百丈禅师讲经时;常有一个白胡子的老翁来听经。有一天,其他的人都走了,单留下那位老人。百丈禅师便问他:老伯,你贵姓?”那老翁道:“我姓狐,是山后一头狐狸。从前也是个出家人,有一次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落因果否?”那时我答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因为说错一句话,便失去人身,五百世受狐报,现请大师指我迷津。”
野狐遂问:“大修行人,落因果否?”
师曰:“不昧因果”。
言下老人恍然大悟,随即作礼道别:“我今既明白,便可以往生去。明日请法师到山后,
处理亡僧事。”
次日,百丈禅师领众至山后,果然在石崖下,发现一头死狐狸,遂用亡僧仪式把它火葬了。
问:在家人可否看专门讲出家戒律的佛经?
答:有讲法,在家人不可看专门讲出家戒律的佛经。
问: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有什么好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宿怨?
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能得到大的佛法僧、佛菩萨加力加智慧,能使信佛修行者易得成就。信佛修行者若能平均每一天念楞严咒的时间累积超过一小时且平均每一天念佛法僧或佛菩萨的时间累积超过一小时,世间中财力、人间势力比你大得多的人(这里指人间势力,不是法界中的势力),无理冒犯你,这个人很快就会走倒霉运,很快就会受到打压、应有的惩罚。这里无理冒犯,是指非宿怨,亦无正当理由而冒犯。有的人被冒犯、被损害可能是因为过去生做了恶因损害其他众生,宿怨来讨债引起的,念楞严咒能化解宿怨的。冒犯你的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有大的人间势力的人,是否宿怨,唯有大神通者能证实。
宿怨可以附在任何一个普通众生身上,向信佛修行者讨债,也可能亲自向信佛修行者讨债,无论能否迅速化解宿怨,也应予以忍耐,要发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多作善业或功德,并把所作善业或功德回向于宿怨和法界其他众生。如达摩大师著的大乘入道四行观中说: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如果是信佛修行者久远劫以前作恶业犯下的宿怨,唯佛菩萨能知晓。
信佛修行者如遇到冒犯,可猜测背后是宿怨讨债、魔及眷属扰乱或无理冒犯。
问:如果没有动力、做不到精进修行怎么办?
答?可以用善巧方便引导自己进行修行,用善巧方便引导自己精进修行。
信佛修行、做任何事要做得好,都要有大的忍耐力,要有忍耐心。
问:人生无常,怎样面对恐惧?
答:并不是每一个信佛修行者,在发心修行后,慢慢修行,逐渐积累善业功德,几十生内或几百生内或几千生内或几万生内必定能了生死,并不是每一个信佛修行者在更长的几十万生内、几百万生内不堕入恶道,没有大灾难,必定能了生死。因为众生若在六道轮回中,很多时候回忘记以前的事。有的修行者有时候可能不能持续每一生都修行直至了生死、成佛道。禅门或净土,要一生修得大成就都是难得,如用搜索网站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当中的网文所说那样,往生非易事。信佛修行者会将很多希望寄托在,如华严经说: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信佛修行者会将很多希望寄托在,如华严经说: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要穿一切有为诸行烦恼身过,到于无为究竟智处。今生发心修行者,今生发心越大,做的善业或功德越大,今生或将来生得大成就的机会就越大。今生发心修行者,如果今生不能得大成就,今生发心越大,今生做的善业或功德越大多,将来生尽早修行,得大成就的机会就越大。
问: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要怎样做?
答:信佛修行者要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否则不但得不到佛法僧的加力扶持,还会造成对佛法僧、楞严咒的冒犯而做罪业:
(1.1)例如把楞严咒书写本放在枕头下或不干净的地方是对佛法僧、楞严咒的轻慢不敬、冒犯。
(1.2)如果当天做了严重违戒的事,例如杀生吃肉(饮食不便,吃了锅边菜除外)、饮酒、邪淫。与
妻子、丈夫同房并发生淫欲很亲密的行为,虽不是邪淫,但当天也不适合念楞严咒。但特殊情况下当天做了严重违戒的事,也可念楞严咒,例如当天发生危险危急的事情,或心中忽然生出大恐惧,可念楞严咒,并要忏悔自己所作罪业。
(1.3)带楞严咒书写本时不要去厕所或不净的地方,例如在一个房间(此房内不适合放楞严咒)内,房间的上一层楼为男女同居住且有淫欲亲近行为。躺着的时候不适合念楞严咒(但特殊情况除外,例如发恶梦,心生恐惧,或突然身体不适),默念也不适合。躺着的时候可默念佛。身上带楞严咒时不可拜祖先。随身带楞严咒书写件,楞严咒要尽量放在干净的地方。放楞严咒地方可为楼房顶层的厅内。身上带楞严咒,不可放腋下或过低的位置,例如不可放靠近肚脐、或放肚脐以下位置,否则是对佛法僧、楞严咒的冒犯。
如果当天有念楞严咒,当天念一次或一次以上南无楞严咒或南无大佛顶首楞严咒。
问:读佛经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难解、可能有争议的内容?(难解部、争议部)
难解部、争议部有些内容是否明白对修行好坏没有关系,但如果理解严重出错,会做罪业甚至大的罪业。因为很多在难解、争议的内容只存在于少数佛经中,而且存在于少数佛经的小部分说法中,一个信佛修行者只要依一部大乘了义经,开悟后修行,即可修行了生死、成佛道。
大部分难解、争议的内容只存在于少数佛经中,或只有少数、小部分修行人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出现难解、争议内容的佛经除难解、争议的内容外其他内容与其他佛经相通一致。
有两个笔记本记录了较大的难理解的内容没有写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这两个难解争议内容,我自己难以理解。
信佛修行者对于佛经中难解争议的内容,如不相信,也不能轻慢、不敬、否定、诽谤,否则会做深重罪业。轻慢、诽谤佛经是深重罪业。归根到底,我只想、只希望在佛门中做善因、菩提因,得到善果、菩提果、利益。所以对于有的难解、有争议、暂时无法理解的内容,不深信或不相信也不轻慢、不敬、否定、诽谤,依此方式处理。
问:天人与人的区别?
答:《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请的佛经中说:
佛说长阿含经说: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拘耶尼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拘耶尼。
“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此诸天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
佛说长阿含经中说:
四天王身长半由旬,衣长一由旬,广半由旬,衣重半两。忉利天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衣重六铢。
天人衣服轻。
问:成佛不久的佛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问:假如一个信佛修行两个阿僧衹劫成佛,而在两个阿僧衹劫以前、三个阿僧衹以前,这个信佛修行者在六道轮回,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答:成佛不久的佛能知道其他一切佛的心念,其他佛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成佛不久的佛也因而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最先成佛者也可以从其他有大神通者的记忆中知道法界以前的事。或者有其他原因导致成佛不久的佛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问:为什么信佛修行者不可轻信灵异?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如遇佛菩萨化身授记将来作佛,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不要轻易相信或否定,如果是真的,否定也不好,如果是假的,相信且说出来是大妄语。
问:为什么佛经中讲,这个地球,此土释迦牟尼佛佛法灭后很长时间才会有佛法出现?
答:法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投生此土的人过去生与佛法佛教少缘或无缘,所以法灭。
如华严经中说,这个法界中有很多世界,有的世界中,有很多与佛教有缘、信乐佛法者、修行有大成就者,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而有的世界,则较多与佛教无缘者,导致较多与佛教无缘者的世界有时法灭了很长时间才有佛法出现。
如维摩诘所说经中说的香积世界,都是于大乘法修行得大成就者。
问:修行好的关键是什么?
答:修行好的关键: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守戒,选择简易快的行门,精进修行,智慧,调伏意根,在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尝试、试验、实践。
二.佛经中一些难解问题的问与答
问: 为什么华严经中婆须蜜女示现染情欲?
答:婆须蜜女只是示现染情欲,而不是真染情欲,初禅以上的天人虽然在六道之中,尚且在长的寿命内远离情欲,对于已经久离欲染,久断情欲的大菩萨,既然可以示现贪嗔痴而非真染贪嗔痴,当然可以示现染情欲而不是真的染情欲。因为染情欲是导致众生六道轮回的最大原因之一,所以有的信佛修行者对染情欲心生大恐惧,但久断情欲的大菩萨能以种种方便示现,引导众生入佛门,既然可以示现贪嗔痴而非真染贪嗔痴,当然可以示现染情欲而不是真的染情欲,这建基于菩萨已证得高境界、了生死、断情欲基础上,这与魔留恋情欲是不同的。
问:淫、怒、痴是做恶业,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
答:这里指菩萨在禅定中观察到有的众生做淫、怒、痴的事,而不取相。而不是说修行者不应离开淫、怒、痴。如本文中说无相,即不垢不净,非善非恶,不取净染诸相,佛身即法身,无有少处,法身不遍,佛菩萨于禅定中,于其他守戒修行者、于其他佛菩萨不取法相、净相,于作恶、迷惑的众生亦不染著不受影响、不取垢相,离诸相故于淫怒痴与戒定慧是等同观察,实相无二相,心中无淫怒痴,自然不会受有的众生犯淫怒痴影响,心中无法执、无执著,于其他守戒修行者、于其他佛菩萨不取法相、净相。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相,不见佛法相,不见诸法有决定相,是为修般若波罗蜜......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是佛法可取,不见是凡夫法可舍,是修般若波罗蜜。
问:供养作善业功德,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答:维摩诘所说经说: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也不是否定供养须菩提的人做善业功德,而是说:菩萨于禅定中,了知众生心行、因果,而不取相。供养须菩提的人做善业功德,将来会得到善果,将来甚至升到天界或于佛教修行,菩萨于此不取法相、净相。而另外有的其他众生作恶业,得恶果甚至堕入三恶道,菩萨于此亦不染著,不受影响,不取垢相。
问:十二因缘什么意思?
答:十二因缘有三种注解,其中小乘经对十二因缘有两种注解,两种注解略有不同,即长阿含经第十卷和佛说法乘义经及佛说决定义经在对十二因缘的注解。另一种是大乘解,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中说,于第一义谛不了故名无明,所作业是行......
问:无生法忍什么意思?
华严经说:“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第八地菩萨或第八地菩萨以上果位才可以证得无生法忍,第八地菩萨智慧、境界远超阿罗汉、辟支佛。澄观大师著的华严经疏说:八地已上以为一乘,是知从前差别进入一乘。
宝积经说:净饭王等七万释种得无生法忍。维摩诘所说经中说: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维摩诘、文殊师利于大众中说是法时,百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至一生补处,然后乃消。......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问:楞严经说: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应怎样理解?
答:依世间知识一处有大的声响,声波向四周传播,多人能闻,此处说法应怎样理解?此处说法是为了说明佛的法身是周遍的,佛得正遍知,法界任何一处发出声响,即了知。天人有大神通,人间有一个地方发出大的声响,距离很遥远的天上,很多天人会听到,这个例子中,天人离发声响处遥远,声波、声音是传递不到的,但很多天人有神通,而能听到。
问: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中说: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答:这表示入不二法门须于六根、六尘、十八界等一切处均证入不二法门,方为真正入不二法门,六根、六尘、十八界任何一处起了烦恼、执著,若不会调伏,不能调伏,则任何一处均不可真正入不二法门,上述诸圣均悟入此理,并真正证入不二法门,维摩诘菩萨再说一次。
问:为什么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怎样发菩提心?
答:华严经发心功德品说: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于千劫,教住四禅;经于百千劫,教住四无量心;经于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于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于千亿劫,教住斯陀含果;经于百千亿劫,教住阿那含果;经于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于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宁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华严经说: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必成无上尊,慎莫生疑惑。
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华严经说:复作是念:‘我于往昔未发无上大菩提心,有诸怖畏,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自一发心,悉皆远离,不惊不恐,不畏不惧,不怯不怖,一切众魔及诸外道所不能坏。’如是思惟,心大欣慰。
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
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药,能令毒箭自然堕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毗笈摩药,令贪、恚、痴、诸邪见箭自然堕落。
以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当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
维摩诘所说经说: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菩提心因缘。何等为十?所谓:为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为除灭一切众生苦聚故,发菩提心;为与一切众生具足安乐故,发菩提心;为断一切众生愚痴故,发菩提心;为与一切众生佛智故,发菩提心;为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故,发菩提心;为随如来教,令佛欢喜故,发菩提心;为见一切佛色身相好故,发菩提心;为入一切佛广大智慧故,发菩提心;为显现诸佛力、无所畏故,发菩提心。是为十。
华严经发心功德品说:
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为了知十方世界故,发菩提心。
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烦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经文所说,所以说,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众生,尽知一切处。
在华严经中搜索:菩提心。当中有多处说法、赞叹。
问:为什么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为什么说僧过恶,犯深重罪?
答:华严经说:佛子,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诸菩萨于他菩萨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故。网文中说:说僧过恶,犯深重罪
如文中请录的佛经经文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发心修行,求成佛道的修行者有无量功德,对发菩提心的赞叹,其他一个人赞叹多劫,也不可说尽。对其他信佛修行者,但起嗔心,说其过恶,不起赞叹,反而挑剔他人过失,有些挑剔,只是妄语,或实说不实说,均造大罪业。维摩诘所说经说: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所以在家修行者发菩提心即为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在家信佛修行者发菩提心,如同出家,修行得好,如同出家。譬喻一个人做了一千亿件善事,却没有做一件坏事,而另一人却说他做了坏事,即为诽谤,做深重罪业,譬喻一个人做了一千亿件善事和做一件坏事,而另外一个人对这个人做的一千亿件善事只字不提,一句赞叹也没有,却只说这个人做了坏事,所以因而造深重罪业。
世间话中有句说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于信佛修行者也适合的,骄傲者生我执我慢,修行起障碍,谦虚学习其他信佛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经验、优点,而不是只看到别人不足之处而随便评论,起嗔心,而造罪业。对其他信佛修行者起嗔心,与信佛修行者“深信因果,行善止恶,自觉觉他,普度众生”之心不符。
问:为什么华严经中说佛菩萨有很多三昧?
答:佛身即是法身。法身菩萨法身遍及之处皆见实相,皆是如来藏中所现物,皆能大中现小,小中现大,重点观照对象不同或观照对象不同,三昧之名就不同,所以有很多不同的三昧名。
问:怎样看待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关系?(难解部、争议部)
答:很多大乘佛经会说大乘法的智慧、境界会远超小乘法。大乘经并没有说修大乘法者不要去看小乘佛经。而且小乘佛经部分内容既是小乘法的重要内容、基础,同时也是大乘法的重要内容、基础,例如小乘佛经中说的因果,守戒,学佛修行,布施,忍辱,精进,禅定,发大愿,诸恶莫作,修行行门,六根、六尘、十八界、五蕴的意思,皈依礼拜礼敬佛法僧,六道众生的特征,部分有神通众生的神通、特征,当中很多内容会在小乘佛经中详细讲。所以发菩提心的信乐大乘的信佛修行者既要认真读、多读大乘佛经,也要认真读、多读小乘佛经。只要发菩提心,安住菩提心,就能依大乘佛法修行,就能于大乘佛法中修行得好。
信乐大乘法、以大乘法修行的初心修行者不可轻慢小乘法,要礼拜礼敬大乘法、小乘法,要礼拜礼敬一切佛法。
三.净土入门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修行净土之关键,要发菩提心,信愿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尽早求生净土,因为往生并非易事,如百度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命终未必能往生,命终能否往生是未知数,所以要尽早念佛求生净土。 磨刀不误砍柴工。譬如一个人手中没有任何工具,单凭手力上山取柴,而另外一个人手中有大刀大斧,并把大刀大斧磨利后,再上山砍柴那样。
所以同样是念佛者,智慧大小不同,念佛效果就不同。
戒律好的人与戒律差的人念佛效果相差大。
发菩提心者与未发菩提心者念佛效果相差大。
现前成就大者与现前成就小者,念佛效果相差大。现前成就大者,念佛往生机会更大。
净土万人修万人去这句话不能完全证实,但也未必是假的因为今生修净土者,今生不能往生者,将来生也有可能往生,如网文说,一万个修净土者,有2~3个或几个往生,那么几千生至几万生之后,可能就有很多往生者,很多人其他人修净土往生,也会学习修行。
修净土者,现前成就越大,往生机会就越大,如果今生不能往生,现前成就越大者,将来生尽早修行净土而往生机会就越大。
现前成就大小的判断:
戒律好的人比戒律差的人现前成就大。
发菩提心者比未发菩提心者现前成就大
如大乘佛经义理,发大乘心者比发小乘心者现前成就大。
有多闻智慧比智慧少小者现前成就大。
智慧多者比智慧小者现前成就大。
如华严经中说(大意),发菩提心者,功德,唯佛能证知。
修行效果好者比修行效果差者现前成就大。如六祖法宝坛经中说:诸佛妙义,非关文字。有的念阿弥陀佛者,没有用非常多时间读佛经,却很有智慧,念佛效果好,多念,所以现前成就大而往生净土。
于阿弥陀佛净土、般舟三昧发心越大,现前成就越大,例如,如果修行净土、般舟三昧者发心生生世世修阿弥陀佛净土、般舟三昧,直至往生净土或成佛。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答: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关键,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信愿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至少要明白或悟入人空我空,不眷恋世尘,不留恋世间,不眷恋人间、人道的福报,无论年龄大小,从一开始修阿弥陀佛净土,就要发心即时求生。譬如一个人命运中注定有八十岁寿命,不要发心命终时(八十岁时)才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而要即时求生阿弥陀佛净土,无论现在30岁、40岁还是其他任何年龄,从开始修行阿弥陀佛净土就要发心即时求生。人空我空之义理《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请的佛说决定义经、佛说法乘义决定经讲的十二因缘及其他义理那样,
维摩诘所说经说:言诸仁者。是身无常为无强为无力为无坚。为苦为老为病。为多痛畏。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澡浴强忍。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野马渴爱疲劳。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转受报应。是身如梦其现恍惚。是身如影行照而现。是身如响因缘变失。是身如雾意无静相。是身如电为分散法。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非身为如火。是身非命为如风。是身非人为如水。是身非有四大为家。是身为空无我无性无命无人。是身无我我者转离。
修行阿弥陀佛净土者,要在年轻时、中年时或命终前较长时间以前就要早日精进修行,以求早日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譬如一个参加一次考试,共有六次机会,如果六次机会均不能合格通过,则要重化更多的时间、金钱、精神再去重考。第一次合格通过考试比六次都不合格要好得多。如果到了第六次去考试,心理压力会大增,当然,如果前五次都不能通过,只能寄望第六次。好多人到了命终时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都比不上年轻时、中年时或命终前一年前、两年前或三年前。当然,命终前一年以前、两年以前、三年以前,年轻时、中年时,不能往生,也只能寄望于命终时。人身难得,佛法难值。
人生无常,人身难得,佛法难值,世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短暂的人道快乐难得持久永恒。初禅以上天人,寿命很长,且远离情欲、分段饮食、睡眠,当中也有许多不是信佛修行者,达到如此境界,尚且不能了生死,皆因未悟入证入人空我空。
问:人死后多长,人的神识才会完全离开身体?
答:网文有些同修认为人死后8~10小时左右,人的神识才会完全离开身体。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
答:维摩诘所说经说:依于法,不依人。修行阿弥陀佛净土者应严格按照讲阿弥陀佛净土的佛经的修行方法进行就行修行,亦不能违背其他佛经的义理,讲阿弥陀佛净土的佛经,亦有不同的修行方法:
(1.1)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如观无量寿经说的上品上生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信愿信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认真读、多读佛经,善解义趣,深生信乐。
(1.2)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如观无量寿经说: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观无量寿经还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信愿信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必受持加读诵方等经典。读诵并受持方等经典,依此修行,是禅宗行法。不必受持加读诵方等经典,也应读诵大乘佛经,当遇到复杂、很复杂的义理,信乐即可,不用深入研究,发菩提心,多念阿弥陀佛即可。只需学习不是很复杂或不复杂的基础义理即可,可以不去学习、研究复杂的义理。如果复杂的义理,学法者能很快明白,则不是复杂的(注:明白不一定是开悟的)。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应读诵大乘佛经,如遇到复杂自己难以明白义理,可以选择不去深入研究,发菩提心,信乐读诵即可。如遇到复杂自己难以明白义理,可以选择不去深入研究,这与修禅是不同的。
修阿弥陀佛净土者,要依法不依人,所有佛经均说谤法是做深重罪业,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中说,五逆十恶,忏悔罪业,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尚可以往生净土。而诽谤大乘者,做深重罪业,不可以往生净土,皆因一些谤法者并不知道自己是错的,做了谤法的行为,而不去忏悔罪业,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要对佛经随便评论,否则可能对佛法僧轻慢或诽谤。如观无量寿经说: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观无量寿经即使下品下生者,最后能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源于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能于佛法起大信心,能于佛法生信乐,所以能往生净土。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对佛法僧起赞叹,对佛法僧不可随便评论。对佛法僧轻慢、诽谤,是深重罪业。
(1.3)禅净双修者。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信愿信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但求生净土,亦同时修禅以求今生命终前即得大成就,求无上菩提,修菩萨行。
禅净双修者不要放弃速成佛果、希望今生命终前即可修行得大成就、了生死、得高境界的理想,因为如前文所说那样,般舟三昧经中讲念阿弥陀佛也是修行极快、速成佛果的法门,与楞严经中说的耳根行门均是能快速修行成佛的行门。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怎样判断是否往生?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争议部、难解部)
答:法苑珠林中说:
第一门中临命终时。检身冷热。验其善恶。具知来报。故瑜伽论云。此有情者。非色非心。假为命者。大小皆同死通渐顿。诸师相传。造善之人从下冷触至脐已上。暖气后尽。即生人中。若至头面热气后尽。即生天道。若造恶者与此相违。从上至腰热后尽者。生于鬼趣。从腰至膝热气尽者。生于畜生。从膝已下乃至脚尽者。生地狱中。无学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顶也。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摩揭陀国主阿阇世王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诸恶众生入于地狱。云何得知谁人曾见。复云何知当堕饿鬼及与畜生。当生人天并谁人见。尔时世尊告阿阇世言。大王应当一心谛听我为王说。令王现前而得知见。大王当知若人命终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大王何等名为当生地狱十五种相。
八识规矩补注序
总括经论。颂曰。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二论之义)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经义)谓经论异者。经验六趣差别。论明善恶两途。盖六趣亦不出善恶也。即前生死心也。
以冷热、体温判断命终成圣或往生六道,佛经中暂时找不到相关经文,所以仅可做参考。不同经论的有的讲法也不同,法苑珠林说:无学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顶也。八识规矩补注序说:人心饿鬼腹。
月悟法师说:高血压走的,也顶热。
宣化上人大师在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中讲了生死的圣人的血是白色的。宣化上人大师是说法严格的智慧深的法师。了生死的圣人的血是白色的。当并不是说血是白色的人就是了生死的圣人,这是两句不同的话,就如金刚经中说,佛有三十二种相好,但有三十二种相好的一定是佛吗?这是两句不同的话是一样道理的,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种相好。
维摩诘所说经说:依法不依人。要依阿弥陀佛净土经作为是否往生的重要依据。需在求生净土当事人在讲真话的前提下,能否见到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接引,如果有的修净土者如果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也不告诉他人时,有时候可能旁人无神通下也能见到佛化身或莲花。但如果旁人不可见到,唯有大神通者能知道。
一切众生、一切佛菩萨均在因果之中,虽然很多修行者认为修阿弥陀佛净土比其他行门容易,但有的被授记者亦需修行二、三阿僧衹劫才可成佛。修净土者如果一生付出修行努力少,或作的善缘福德少,不能一生即往生净土不足为奇,甚至一生付出很大努力修净土,也不能一生即往生净土也不足为奇。
问: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易的还是难的?(争议部、难解部)
答: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难易,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1.1)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并非易事,亦非很难的事。这是我较为相信的理解。
(1.2)念佛者多,往生者多,念佛往生是易事。
(1.3)念佛者多,往生者少。一万个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只有两、三个或四至七个能往生。能往生者可能指有明显验证者。
维摩诘所说经说:依法不依人。判断一个修阿弥陀佛净土的人能否往生关键是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时能否见到阿弥陀佛的化身或阿弥陀佛变化的莲花接引,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净土者,只有一例经中没有讲见到阿弥陀佛的化身或阿弥陀佛变化的莲花。一些有明显往生验证且符合经义的例子,是在并非很难的情况下能往生。
由于观无量寿经中,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均可见到佛化身或莲花,因而相信九品往生均可见到佛化身及莲花。
一些求生净土的例子,如果没有明确听求生者讲是否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可能求生净土的当事人可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也可能求生净土的当事人没有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而不能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有的被认为往生失败的例子,可能是因为没有听到求生净土的当事人说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且见到当事人信心不够,命终时有一些不好的征兆。如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中说命终往生六道有不同的征兆。
因此,个人认为,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并非易事,亦非很难的事。修阿弥陀佛净土者不要不可轻易认为往生是易事而懈怠,亦不应认为难以往生而失去信心。当然,未得到阿弥陀佛印证,不可说能往生,否则是严重的妄语或大妄语。
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对是否见到阿弥陀佛化身,是否往生净土,要慎言,可以选择如实说或不告诉他人,见到阿弥陀佛化身接引,预知时至,可以选择不告诉他人,或如实说,或只告诉他人要走即可。
佛说阿弥陀经说: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不可忽视的是一心不乱念阿弥陀佛一日至七日并非易事,可能有的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平常念阿弥陀佛修行效果好时也能做到一心不乱地念佛一日或一日以上,如果当时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接引,即可往生净土,但如果当时未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接引,可能当时善根福德因缘未足够,要继续修行。要待到快命终时一心不乱地念阿弥陀佛一日至七日,难度不少。
楞严经说,一切修行者未尽生死前,不持楞严咒,修行都有魔扰乱。念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在命终求生净土时也有可能有魔扰或宿怨。
快到命终时,由于要面对生死考验,可能是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有大的心理压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对是否能往生阿弥陀佛净土都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发菩提心,不要眷恋世尘,无论能否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最后一刻都要尽力修行好。
佛说处处经说:
三人共坐自思惟七事。一者少欲得道。多欲不得道。二者知足得道。不知足不得道。三者精进得道。不精进不得道。四者守六衰使不起得道。不守六衰。放使起者不得道。五者自护得道。不自护不得道。六者守意得道。不守意不得道。七者智慧得道。不智慧不得道。共思惟七事。时去佛六十里。佛时坐禅。即知三人所念。便移意往坐三人前言。善哉善哉。我复语汝一事。不念家欲得道。念家欲不得道。于是三人欢喜即得菩萨。
从另一角度讲从有明显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征兆、验证者看来,念阿弥陀佛能否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原因复杂,暂时还难以找出一个定论。
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布置临终前的事,现场应请及安放楞严咒,可以选择请助念团或不请助念团。
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可以选择命终前不请助念团,不告诉任何人包括亲人,自己独个儿静静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也是可以的。
请助念团,可以选择请助念团在身边助念,也可以选择让助念团在屋外助念,留一个人在身边即可。可以选择请助念团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专念楞严咒。楞严经说,诵持楞严咒者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
命终时求生净土者,假如遇到宿怨、魔扰或严重疾病或大的痛苦,会影响或严重影响修净土者,魔可能会鼓动修净土者身边的任何人进行破坏、干扰、或追债,或直接干扰或影响修行者。所以修净土者命终前一段时间内(例如3~15天),可以用部分时间念楞严咒。
楞严经说: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钵怛罗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速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
(争议部)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有的好的预兆不可作为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明显验证。例如:命终者身体变软,逝者命终后身体火化后有舍利,命终时天气好、天气晴朗,逝者面容安详。很多信佛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也有很多灵异事件和好征兆。修行阿弥陀佛净土者,如果修行得好,但没有往生净土,临终念佛,得佛力加持,有一些好征兆,是正常的。信佛修行者,如果修行得好,临终念阿弥陀佛,但不求生净土,得佛力加持,也有可能有一些好征兆。修禅者不能将得一种神通或五种神通作为了生死的明显验证,否则是大妄语。而修阿弥陀佛净土者要依法不依人,有的好征兆不可作为往生净土的明显验证、明显征兆。
能否往生归根结底是要佛菩萨或大神通者方能完全证实。
(争议部)如佛经说,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众生、鬼神的,有很多众生有神通或大神通,会显示灵异,如果见到灵异就往夸大或过度夸大的地方去想,容易被迷惑,容易讲妄语或严重的妄语,甚至可能易被魔及眷属干扰、迷惑,就像楞严经中说的被扰乱并被迷惑的事那样。要知道,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时有好征兆与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时有好征兆,即为往生净土是两句不同的说话。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判断有否明显的往生验证、往生征兆,要依法不依人。一个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如果命终前见阿弥陀佛化身或莲花,但没有告诉他人,有可能有时候,旁人没有神通也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或莲花,但有时候,其他人需有大神通才能知道。但总不能将一切好预兆都作为往生净土的明显验证、明显征兆。就好像佛有三十二种相好与有三十二种相好就是佛是两句不同的话那样,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种相好。
(争议部)在天涯网的莲蓬鬼话版搜索:真实。设置搜索范围:莲蓬鬼话版,设置搜索标题和最多回复,得到的结果有的文章可能是小说创作,有的文章可能是有的人亲身经历或亲自听别人说,当中也有很多灵异。
有的被授记的信佛修行者需修行二、三个阿僧衹劫才能成佛,未被授记者更不知将来生会变成怎样。所以说修阿弥陀佛净土者一生不能往生虽然非常可惜、遗憾,但也是一件平常、不知为奇的事。只要发菩提心,树立信心,发心将来生继续努力修行,直至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或成佛道。要珍惜今生学佛法修行的机会。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的卫生习惯较合适?
答:佛说护净经中说,不可不净食。
有的人不注意卫生、健康,不幸染上致命的病毒,例如疯犬病、艾滋病。信佛修行者不要不净食,在尽量避免染上恶疾的前提下,人过于注重卫生,反而对身体无益,且浪费时间、精神。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应怎样面对?
答: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可以以下方法应对:
(1.1)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扶持,佛能知一切处及一切佛法和世间知识能为修行者开示应对、化解方法,信佛修行者如无神通,不能知道佛所说,也可能有所感悟,如需求医,佛法僧能保佑病者能早日找到好的医生或早日找到好的治疗方法。
(1.2)十地菩萨能知道一切佛法和一切世间知识,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应自己从世间知识角度,去了解病因及适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否求医,都要自己从世间知识角度,去了解、研究病因及适合的治疗方法。有的疾病不用求医,也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部分疾病必须求医。
(1.3)如疾病是宿怨引起的,用(1.1)的方法可以尽量化解。
(1.4)疾病不是宿怨,而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扶持,有时候能减轻或消除疾病。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答:世界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种类的世间知识,其中有很多种类的世间知识,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去学习、研究,也未必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例如:数学、一门外语、象棋、围棋。小的种类,任何一个工作岗位、职业,要做好并不容易,有的门类的世间知识是很复杂的。
我们生活的地球,六道众生的数量是很多的,六道众生有无始劫的生死宿命,所以因果是很复杂的,没有佛菩萨的大神通,猜测很多事情背后的真正因果,与事实相近、相似、不同、有巨大差异、猜测错误、相同等各种可能性都有的。
佛教有时会影响到很多事情,包括政治,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说: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现实也符合佛经的说法。但佛菩萨不会做任何恶业。如果一个国家的帝王、权贵是轻慢、冒犯甚至破坏佛教,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恶果。冒犯、破坏佛教可能会得到魔众的支持,但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一个人、一个团体如果冒犯、破坏佛教,与佛教角力,如果无魔众支持,很快就会一败涂地,即使得到魔众支持,最终结果也是失败的。当然如果信佛修行的人或群体如果被受到魔或魔众支持的其他人或群体无理冒犯甚至破坏,但又得不到足够的佛法僧、佛菩萨、其他信佛修行众生等佛教势力的加力扶持,很容易在角力中失败或受到大的损害的。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答:佛经中讲许多信佛修行者过去生、现在生的事,讲许多众生的事,也有讲众生之间的战争与斗争,例如天人与阿修罗争,佛经中讲很多信佛修行者、许多众生的事,是源于佛能知一切处,能知道一切事,能知道一切众生无始劫宿命,能知道一切众生因果,对于佛经中讲很多信佛修行者、众生的事,许多人读后,有相同、相近或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出现严重的偏差,所以对于现实中,国家、世界的政治、社会现状,没有佛菩萨解释当中的因果,单靠自己猜测背后的因果、原因,与事实相近、相似、不同、有巨大差异、猜测错误、相同等各种可能性都有的。而且其他人、群体有自己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式,佛菩萨、佛教有这么大的势力,只要不冒犯佛教,也不去管这些事情,所以初心修行者,单凭个人势力,参与政治,没有必要,徒劳无功,浪费精神罢了。
问:一个国家佛教于国家比例较小的小部分人中兴起,对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答:一个国家佛教于国家比例较小的小部分人中兴起,对于其他与佛教无缘的人的命运可能没有什么关系或有好的帮助。
问:近二千年佛教在中国汉人中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答:自佛教传入中国大陆以及汉人群体中,一直到唐代,近一千年时间,都发展得很好,宋朝、明朝时,佛教在汉人中的发展有所衰落,在清朝、国民党主政的中华民国时,佛教在汉人中得到复兴,发展得很好,佛教在现代的中国(1949年后至现在)发展有所衰落。现代的世界、中国也有一些来源于中国大陆的成就大的大德高僧,但这些成就大的大德高僧中很大的比例的高僧是晚清、民国时就开始信佛修行的。宋朝、明朝时要僧人拜皇帝是严重冒犯佛教、破坏佛教的行为,会做深重罪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
附件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