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DAVE长老最近怎么样了?

6月底他搬家,吃他个七昏八素 :D
 
SCARE得他七上八上.
 
丑陋的上海人

 

这些年上海人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不太好,特别是在北方,稍一出口上海方

言,竟会遭来百般戏弄。连中央电视台小品节目中那些酸秀才脚色,都被那些导演弄

成满口的江南腔,受尽嘲讽。怪只怪出门在外,那可怜阿拉五音不准的普通话。要不

是江主席和朱总理给罩着点,我看1300万上海人就甭出门了。罪过,上海人。

全国人民给上海人下了定义;上海人排外、 精明、 小气。

上海人排外,可以说连他三年不见族居在外的父亲他都排。上海之外的人都是“阿

乡”、乡下人,如今连香港人、台湾人都成了“戆巴子”、“台巴子”。要划区域的

话,上海外环线之内,暂时还算是上海人吧。

上海历史上是个小渔村。上海开埠及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今,特别是各帝国主义的租

界扩张和战争使上海人口周期性地膨胀了几百倍。周边的每一次战争、每一次灾害,

都使大批的失去土地的农民拥入狭小的上海城区。人口膨胀的结果是市民住房的严重

紧缺、工作失业率的加剧。

听说过上海的石库门文化吗? 看过旧影片《十字街头》和《72家房客》吗?在

那么窄小的,家与家一板之隔的生活生存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绝对没有隐私和尊严。

有的只是互相倾轧、竞争和排挤,随后是先者和后者文化的同化,所以每一次的人口

拥入,先入者都视为对自己生存的危害。不要说对外地人的排挤,在过去的年头,上

海人兄弟相争、父子反目何其多。可以说,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历史里,上海人生活

在不可言的尴尬环境中。据1990年联合国的统计,上海市南市区的人口居住密度据世

界第一。

国人特别看不起那些上海的男人们。在他们的眼中,上海男人个个是“模范丈

夫”,下班骑着带儿童座椅的自行车,右手握把,左手拎着带鱼,满身的女人味,上

海的女人特幸福。这点上上海男人绝不敢跟北方兄弟叫板。一是这些年男女平等,从

深层次说,从上海人的爷爷辈开始,由于居住生活环境的恶劣,性生活上奶奶辈们都

不曾得到过幸福和满足,他得弥补,弥补自己的过失,至此,上海男人挑起了本该女

人的担子。也害得上海女人“作”得不的了。今天在市面上看看,上海滩性品店这么

多,后遗症喔。

上海人精明,个个是“刁德一”。吃亏、便宜最拎清。特别是在商场上,整个是

机会主义和投机分子群落。上海人不在于强悍,在于刁,在于四两拨千斤。殖民时期

至今,凡是在上海滩成功者,个个生意场上门坎贼精、人人是哈同的徒弟?犹太人。

这些文化造成的性格弱点,使上海人变得斤斤计较,曾见得摆葱姜摊的老太婆,弃摊

追逐一带眼镜的中年男人,追讨一根多拿的青葱。可悲,上海人。

上海有句俗话;一分钱夹在屁眼里象人民广场大。说上海人小气?的确。因为你

是乡下人。如果你是港客台胞,你是有钱的日本人,那阿拉把女儿也给你。如果你是

美籍华人或洋人,那阿拉可将本帮女婿给pass了。

哎!上海滩小市民何其多。

这些年上海的环境的确是大变样了,但愿上海人抛弃自身的恶习和不健康的观念,

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
 
难民啊,这里也贴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