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过客
至尊VIP
- 注册
- 2003-06-07
- 消息
- 5,902
- 荣誉分数
- 6
- 声望点数
- 0
来源:了望新闻周刊
(来源:了望新闻周刊)
战时,敌国可发动特种战信息战混合袭击,以物理介入的方式从防火墙内发起攻击。这要求我军必须保持领先的信息战法。信息战专家呼吁,要建立由军队、安全部、公安部和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的信息战部队。由于进攻方比防守方具有压倒优势,我必须确保拥有摧毁敌国信息系统的能力以吓阻敌国不敢发动信息战。
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攻与防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保卫“信息疆域”的重要意义,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也从早期的数据保密到系统安全,再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保障。
如果你在某天清晨发现,电脑里的数据已被删得支离破碎,打开手机信号却总是无法接通,ATM机上显示你储蓄卡中的存款已被一扫而空……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便是
专家们所说的“信息疆域”遭侵犯的表现。
国内信息安全专家提醒说,一些企图证明自己技术卓越的黑客、受信任的计算机系统内部人员、在网络上实施犯罪的犯罪性组织和敌对势力,已经成为我国“信息疆域”安全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源。
不太平的“信息疆域”
近些年来,国内外因为忽视信息安全而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不胜枚举。
2001年8月,红色代码病毒(Red Code)肆虐我国某市政府内部网。内部网几千台机器的操作系统、杀毒软件错综复杂,中毒机器数以千计,内部网被中毒机器“疯狂”发送的数据包堵塞。该市政府只得关闭内部网的绝大多数子网,一个机器一个机器地治理,导致很多部门将近一周无法上网。这一事件,折射出我国的信息安全的现状,一些机器缺乏安全防护,而导致整个系统被攻陷。
在美国,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如国家信息部、国防部、内政部,以及那些实力强大的私人通信公司屡遭电子攻击,从1999年1月1日至2002年1月29日,共发生过13146次。其中敏感数据被盗的事件发生过10次,而另在23次攻击中,有大量文件被删除或损坏。
1999年全球爆发CIH病毒,一天之间世界上有26万多台电脑中招。其波及领域之广,被毁电脑数量之多,十分罕见。这次攻击的始作俑者,是一名台湾大学生。他对其攻击对象――台湾生产的计算机主板的读出写入系统(BIOS)的结构缺点十分熟悉,而目前全球95%的台式计算机都在使用台湾生产的主板。
另据介绍,每年仅黑客通过电脑网络给全世界带来的经济损失,估计已高达100亿美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疆域已由陆、海、空域向“信息疆域”延伸。国家“信息疆域”具体指国家基础设施系统、政府和政府外机构及个人所使用的电子设施中存在的与国家安全有关的虚拟空间以及其物理载体。国家“信息疆域”不仅包括人们通常理解的狭义的互联网,同样也包括已经广泛使用的诸如金融、电力、电信、运输、能源、军事等国家安全关键系统的信息网络。
信息时代为国家和个人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空间,但也增加了新的安全威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成为国家安全的基座,无论是军队还是事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金融、电力、电信等国家基础设施系统,其运行都依赖于信息网络系统。这些系统一旦发生问题,轻则导致经济损失和社会生活不便,重则会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或军事陷入瘫痪,社会秩序失控。
“新疆域”面临五大挑战
经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经济、科技、统计、银行、铁路、民航、海关等12大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2002年我国个人电脑销售量突破1000万台,全国目前已有20余万家企业上网营业。
信息安全专家指出,与信息化飞速发展不相称的是,我国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许多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国防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管理中心有95%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其中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是攻击重点。
我国在“信息疆域”安全目前主要面临的挑战有:
金融安全面临巨大挑战。近几年来,我国的金融网络发展迅猛,七大国有银行和四大商业银行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证券系统则全部实现了信息化。金融网络已成为犯罪分子的新目标。
重要部门的信息网络屡遭攻击。我政府机关及一些重要公共服务部门的信息网络,社会影响大,但又比较脆弱,近年来曾多次遭到国内以及境外黑客、病毒的大规模袭击。
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敛财和敲诈难以防范。近年来,不断有人利用计算机修改、伪造银行存款和储蓄卡,操纵股票交易,窃取钱财。
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难以控制。近年来,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制作和传播谣言、色情信息,制作有害光盘和组织网上赌博等案件屡有发生。这些信息还诱发了新的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隐患。
信息安全对我国的军事安全和文化安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军队,作为专业保护国家疆域的专职队伍,目前还没有完全参与到保卫国家信息疆域的工作中来。在和平时期,黑客只能从防火墙外发起攻击;而在战争时期,敌国可以发动特种战和信息战的混合袭击,采用物理介入的方式从防火墙内发起攻击。这要求我们的军队必须保持领先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战战法。
(来源:了望新闻周刊)
战时,敌国可发动特种战信息战混合袭击,以物理介入的方式从防火墙内发起攻击。这要求我军必须保持领先的信息战法。信息战专家呼吁,要建立由军队、安全部、公安部和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的信息战部队。由于进攻方比防守方具有压倒优势,我必须确保拥有摧毁敌国信息系统的能力以吓阻敌国不敢发动信息战。
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攻与防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保卫“信息疆域”的重要意义,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也从早期的数据保密到系统安全,再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保障。
如果你在某天清晨发现,电脑里的数据已被删得支离破碎,打开手机信号却总是无法接通,ATM机上显示你储蓄卡中的存款已被一扫而空……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便是
专家们所说的“信息疆域”遭侵犯的表现。
国内信息安全专家提醒说,一些企图证明自己技术卓越的黑客、受信任的计算机系统内部人员、在网络上实施犯罪的犯罪性组织和敌对势力,已经成为我国“信息疆域”安全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源。
不太平的“信息疆域”
近些年来,国内外因为忽视信息安全而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不胜枚举。
2001年8月,红色代码病毒(Red Code)肆虐我国某市政府内部网。内部网几千台机器的操作系统、杀毒软件错综复杂,中毒机器数以千计,内部网被中毒机器“疯狂”发送的数据包堵塞。该市政府只得关闭内部网的绝大多数子网,一个机器一个机器地治理,导致很多部门将近一周无法上网。这一事件,折射出我国的信息安全的现状,一些机器缺乏安全防护,而导致整个系统被攻陷。
在美国,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如国家信息部、国防部、内政部,以及那些实力强大的私人通信公司屡遭电子攻击,从1999年1月1日至2002年1月29日,共发生过13146次。其中敏感数据被盗的事件发生过10次,而另在23次攻击中,有大量文件被删除或损坏。
1999年全球爆发CIH病毒,一天之间世界上有26万多台电脑中招。其波及领域之广,被毁电脑数量之多,十分罕见。这次攻击的始作俑者,是一名台湾大学生。他对其攻击对象――台湾生产的计算机主板的读出写入系统(BIOS)的结构缺点十分熟悉,而目前全球95%的台式计算机都在使用台湾生产的主板。
另据介绍,每年仅黑客通过电脑网络给全世界带来的经济损失,估计已高达100亿美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疆域已由陆、海、空域向“信息疆域”延伸。国家“信息疆域”具体指国家基础设施系统、政府和政府外机构及个人所使用的电子设施中存在的与国家安全有关的虚拟空间以及其物理载体。国家“信息疆域”不仅包括人们通常理解的狭义的互联网,同样也包括已经广泛使用的诸如金融、电力、电信、运输、能源、军事等国家安全关键系统的信息网络。
信息时代为国家和个人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空间,但也增加了新的安全威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成为国家安全的基座,无论是军队还是事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金融、电力、电信等国家基础设施系统,其运行都依赖于信息网络系统。这些系统一旦发生问题,轻则导致经济损失和社会生活不便,重则会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或军事陷入瘫痪,社会秩序失控。
“新疆域”面临五大挑战
经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经济、科技、统计、银行、铁路、民航、海关等12大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2002年我国个人电脑销售量突破1000万台,全国目前已有20余万家企业上网营业。
信息安全专家指出,与信息化飞速发展不相称的是,我国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许多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国防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管理中心有95%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其中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是攻击重点。
我国在“信息疆域”安全目前主要面临的挑战有:
金融安全面临巨大挑战。近几年来,我国的金融网络发展迅猛,七大国有银行和四大商业银行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证券系统则全部实现了信息化。金融网络已成为犯罪分子的新目标。
重要部门的信息网络屡遭攻击。我政府机关及一些重要公共服务部门的信息网络,社会影响大,但又比较脆弱,近年来曾多次遭到国内以及境外黑客、病毒的大规模袭击。
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敛财和敲诈难以防范。近年来,不断有人利用计算机修改、伪造银行存款和储蓄卡,操纵股票交易,窃取钱财。
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难以控制。近年来,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制作和传播谣言、色情信息,制作有害光盘和组织网上赌博等案件屡有发生。这些信息还诱发了新的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隐患。
信息安全对我国的军事安全和文化安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军队,作为专业保护国家疆域的专职队伍,目前还没有完全参与到保卫国家信息疆域的工作中来。在和平时期,黑客只能从防火墙外发起攻击;而在战争时期,敌国可以发动特种战和信息战的混合袭击,采用物理介入的方式从防火墙内发起攻击。这要求我们的军队必须保持领先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战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