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得有多少医疗事故啊?对这里的医生水平真是失望之至。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room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对这里的医生水平真是失望之至。之前的林林总总先不说了,都是血泪史。最近验血极度缺乏Vatimin D,于是医生让补充Vitamin D。我原来买的的VD是1000IU的(好长时间没吃了),医生说太低,要我到诊所去拿50,000IU。您没看错,是5万IU,不是5千IU。我问会不会过量摄取VD,医生说不会,她以前有个病人VD水平比我高多了,遵错医嘱把每周的量当成每天的量,一个月后的VD才刚刚正常水平,何况我的VD已经太低太低了。我把VD取回来之后才发现没有医嘱,虽然我更倾向于多次小剂量,可药物说明不允许分开一粒,每一粒50,000IU是没法再分的。回想当时跟医生的对话,不想一天几粒,所以每天只吃了一粒。开始的时候还在怀疑医生所说的那个病例,虽然VD水平是正常的,但肾为了维护正常的VD水平不过量不知道多做了多少工作多受了多少伤害,吃着吃着就不多想了。中间出现各种各样的奇怪现象,都没有往过量VD上想,例如尿频,有时10分钟上三次厕所,腰酸等。吃完6瓶后,今天医生告诉我是每周50,000IU,不是每天的量。不知道这里每天要发生多少类似的事儿。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看到的网上的一个故事:一个人耳朵不舒服,医生开了消炎药,然后过敏身上起了疹子,然后又治疗疹子伤害了肾脏,然后为了治疗肾脏又引起其他的医疗问题,最后死了在天堂里才知道其实最初是因为蚂蚁或飞虫钻到耳朵里引起不适的。
真想远离医生,珍惜生命,开始请假填表什么的又离不开医生。网上有很多争论西医还是中医,其实不管中医西医,主要是医生水平的问题。因为是刚刚发生的,忍不住发发牢骚。
你自己得明白不能盲目迷信医生,自己的身体有什么问题首先自己得多学习多思考。然后才能对医生的的治疗方案有所判断。有的时候得了大病还得自己参与决定如何治疗。有问题觉得去看医生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其实很危险。
就跟你买房子一样,你再相信地产经纪的业务能力你也得自己去考察评估吧。不能直接大钱让经纪看着买吧?自己的身体只能说更应该自己多了解。
 
感觉这边最好能把一些看小病的职责直接交给护士。这样就诊效率会高很多。而且也不用一些小病就占用医生的资源。医生也能专心对付比较严重或者麻烦的症状。毕竟专业医生资源永远是很宝贵的。而且门槛也太高,不应该用在感冒发烧拉肚子上面。其实很多具体的操作本身就是护士完成的
 
说的是,我一个朋友老婆发现乳房上有肿瘤,约家庭医生看,说是良性,不用管。过了两个月发现增大了,问医生还是含含糊糊说不用担心,又去找另一个医生查了,断定是恶性,马上安排做手术已经晚了,过了一年去世了,还不到50。
另一个中文学校老师也是乳腺癌,不到50去世了。我就纳闷这么大的事不去查查就给病人拖着,家庭医生起码的责任心有没有?朋友自己盖的新房子准备和妻子安度晚年,妻子没了,独自伤心。后来把房子卖了离开渥太华了。
同情一下,这种情况应该去告他们吧。
 
了解你自己,做你自己最好的医生

我妈几年前在中国被认为是肺癌,回到加拿大医生的结论和中国一样,肺癌。建议手术。她当时已经年近80。据我的观察,她不是肺癌。我虽然不是医生,但对母亲的了解比医生多。我认为她肺部的阴影是以前肺炎留下的疤痕。我们拒绝了手术和穿刺的建议,什么治疗也没做。6-7年后,我妈依然很健康。在这6-7年里,她去旅行,去参加各种活动,品尝美食,活得精彩潇洒。不能想象如果她接受医生建议手术治疗的后果。

多年前,医生说我妈心脏不好,需要安装起搏器。我妈自己也让为自己心脏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的结论是她有焦虑症。每次发作的时候,她感觉心脏非常不舒服,但不是心脏病。知道自己的问题后,她的焦虑减少了,心脏不舒服的几率也减少了很多。

这是我的经历,供你参考。随着年龄增长,你可能有各种不适,但不一定是什么大的疾病。倾听你的身体,做出最佳的决定。祝你健康!
 
自己往往看不懂自己。需要一面镜子,或者从其他的人眼里,才能看到不一样的自己。看病还是要找医生,毕竟治病是很专业的事。人体太复杂,医生或仪器或其他诊断方法,也只能看到病因的一部分,很多时候还是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学中医难,比学西医需要更多的背诵理解和临床实践,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除非真喜欢。中医治病是有效的,否则也不会存在到现在。国内中医院校比加国的私校中医教育体系更完善,要求更高,考证·座诊门坎都高好多。很感谢大家对中医提出不同的见解,信不信中医不重要,自己找到自己舒适的医生,有小病常看看,小修胜过大补。有质量的活着不是不可以做到,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对对还是中医好,最好是几千年前的古方。那是最可靠的。现代医学都是为了挣钱。你要不看医生他们挣不鸟钱,就有可能回到公元前古医的路上去。那就有救了。最好是那些有白胡子的老中医大屎。
中医也好西医也罢,最重要的还是医生知识足够多并能够融汇贯通,我见过的水平差的中医,照样害人误事。单纯说中医好还是西医好,都是比较极端的看法。西医有西医的长处,中医有中医的优点,不是学科的问题,而是执业者 - 医生的问题,或者是对执业者教育系统的问题。西医也有特别明白的医生,只不过在大锅烩的教育下(国内至少还有传帮带,这里放手让实习生自己看),要学好需要有很好的悟性,而多数人只是为了饭碗(这也不能全算坏处,毕竟增加了医疗资源,让人们能看上病甚至可以选择)。中医现在的教学,已经在步西医的后尘,不必五十步笑百步。不是几千年的或者传统的一定好,古代女人还裹脚了几千年呢,还三妻四妾几千年呢。更不能以年龄来判断医生水平,混事儿的到老水平都不行,上进的悟性又高的三五年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平。说到底,西医和中医只是对事物(这里是人体)的认识,是知识体系,用的好砒霜能治病,用的不好人参能杀人。工具还是要看怎么用。
 
这个clinic 的操作有点奇怪。从家庭医生哪里拿药,一般不会超过三天的用量。

但拿这么个case评价加拿大医疗,make very little sense.
加拿大医疗的优势,不在这种小病小灾上面。天朝的医生,都是volumn训练出来的。天朝的误诊,很多病人都不知道,这么多年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所谓“高精尖”,加拿大要远胜于天朝。我身边有两个26周出生的早产儿,出生时的体重都不到1000g,这种情况在中国就很难存活下来(我自己妈妈是产科医生)。现在这两个孩子,健康活泼。保守估计,当时住NICU和第一年的各种治疗费用在150-200万加币之间。这几年我同事里多位换膝盖的,没听说有啥幺蛾子。倒是我妈原来医院的院长,请专家给家人换膝关节,三次手术后,老人彻底离不了轮椅了,这是北京某大医院的专家做的手术。有兴趣的也可以查一下heart attack survival rate的中加对比。

加拿大的医和药是分开的;处方药的使用,要听药剂师的。哪次去药房,药剂师都会把用药信息详细的告诉我( Real Canadian Superstore in Westboro里面的药店)。
 
不算医疗事故,怎么告?加拿大有专门机构处理医患纠纷的
不是医疗事故,有证据应该也可以告,不过一场官司打下来,可能收获的是律师,自己费神费力,往往得不偿失。我是四年前脑梗,911急送医院一上午二次,明显的第一次是误诊,打官司,肯定能赢,当时医院也意识到了,后续做的就好了,并积极联系康复医院,再由救护车送康复医院。后来想穿了,就算了。
 
不是医疗事故,有证据应该也可以告,不过一场官司打下来,可能收获的是律师,自己费神费力,往往得不偿失。我是四年前脑梗,911急送医院一上午二次,明显的第一次是误诊,打官司,肯定能赢,当时医院也意识到了,后续做的就好了,并积极联系康复医院,再由救护车送康复医院。后来想穿了,就算了。
也是,自己折腾一次,一着急又犯了划不来,身体第一,您看开了。现在身体还好吧!
 
觉得医生不会不交代如何服用那个VD。
 
自己往往看不懂自己。需要一面镜子,或者从其他的人眼里,才能看到不一样的自己。看病还是要找医生,毕竟治病是很专业的事。人体太复杂,医生或仪器或其他诊断方法,也只能看到病因的一部分,很多时候还是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学中医难,比学西医需要更多的背诵理解和临床实践,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除非真喜欢。中医治病是有效的,否则也不会存在到现在。国内中医院校比加国的私校中医教育体系更完善,要求更高,考证·座诊门坎都高好多。很感谢大家对中医提出不同的见解,信不信中医不重要,自己找到自己舒适的医生,有小病常看看,小修胜过大补。有质量的活着不是不可以做到,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问题就在这,找到好的医生是显微镜,见微知著,能早早找出病灶,找到哈哈镜就麻烦了。
 
觉得医生不会不交代如何服用那个VD。
问题就在这里,appointment时医生没有交代,而且在我质疑会不会过量造成身体伤害时医生说即使过量也没问题,我以为用法剂量会写在药瓶上,毕竟药房都是这么做的。谁知道药瓶上没有,厂家也只说不可以把一个capsule分开,要遵医嘱。我之后确实应该给Clinic打电话。
 
也是,自己折腾一次,一着急又犯了划不来,身体第一,您看开了。现在身体还好吧!
谢谢您的关心!我现在基本还是犯病后的样子,半边不遂肯定是没法了,所有的医生都说了,我没有坐轮椅已经超乎想象了。这里的医生的问题是没有大批的病人他们无法积累经验,我脑梗后没事查阅资料,资料里说无名的鼻子大出血,可能是脑梗的预兆,可我的家庭医生在我鼻子大出血后要我停服阿斯匹林,这不反着来了吗?可我的家庭医生已经担任我们家庭医生有20多年了,现在已经成了朋友了,他是孟加拉人,看病还是很负责任的,这里的医疗体系的问题不应该由个人承担,这也是我最后没有打医疗官司的原因。大家的年纪都随着时间在增长,随时注意自己身体的状况。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