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 (U of T) VS 洛桑理工(EPFL)

我女儿这个暑假在一家培训机构教coding, 时薪18刀。老板已经跟她说大一的暑假再来,时薪更高。
The minimum wage has increased from CHF18. 75 to CHF 19.00 per hour. Minimum wages have also been introduced in Geneva (canton) with effect from 01 November 2020, and appointed at 23 CHF per hour.
我在瑞士的同学告诉我以前有学生打工(不是技术活)都能拿到每小时25瑞郎。现在19瑞郎是最低工资。
 
The minimum wage has increased from CHF18. 75 to CHF 19.00 per hour. Minimum wages have also been introduced in Geneva (canton) with effect from 01 November 2020, and appointed at 23 CHF per hour.
我在瑞士的同学告诉我以前有学生打工(不是技术活)都能拿到每小时25瑞郎。现在19瑞郎是最低工资。
那边买一盒salade要20瑞郎:p
 
看成林副主席了:wall::wall:别人家不知道,你侄子的消费我还真算过账,他们忙死根本没功夫做饭,所以三餐都是外卖(女孩吃的少可能会自己下顿面条),伦敦两人合租的,一人一月1000(房租800加水电保险什么的),吃饭一月1500(含周末外面聚餐),交通费300(含回来的火车费,平时打车啥的),这就年3.4万了,2.8万的学费(大一、大二7500,大三大四2.8万),其他的比如旅游、买衣服,同学生日互相送礼物啥的加个5000吧,6.7万是非常朴素的消费,(不含奢侈品,比如女孩的包、鞋、化妆品,男孩的皮鞋西服领带手表啥的)。
的确如此。第一个学期因为疫情,自己会做做饭,一个月就花600多。之后越花越多,这学期已经每月2000多了。这都是不包括房租的。
 
的确如此。第一个学期因为疫情,自己会做做饭,一个月就花600多。之后越花越多,这学期已经每月2000多了。这都是不包括房租的。
估计是娃谈对象了吧
 
哈哈,很有可能。
我儿子最近大半年跟我要这要那的(香水和口香糖等),我还觉得奇怪呢?结果是在追女孩儿呢!
 
不太可能啊,每次打电话都聊不上几句,说是很忙。

人家是陪小女生去了,爹妈得买单,找个借口罢了。
 
人家是陪小女生去了,爹妈得买单,找个借口罢了。
我是不会买单的,他自己赚钱自己花。要我买单除非信用卡账单让我过目。
 
的确如此。第一个学期因为疫情,自己会做做饭,一个月就花600多。之后越花越多,这学期已经每月2000多了。这都是不包括房租的。
咱实在人得给后来的家长算实在帐,热掐那账,十块钱三块牛排,真不知道哪买:wall::wall:你们滑大,我儿子经常去,基本还是单打独斗屋里算题的类型多,他们啥都是一帮帮一起干,有时候大半夜互相窜访,去年暑假还没上班,一伙子温哥华玩去了,今年都暑期上班,也是周末聚一起,压力都大,抬头学习低头打工,没玩的时间哪成。一起吃饭也是减压的一种
的确如此。第一个学期因为疫情,自己会做做饭,一个月就花600多。之后越花越多,这学期已经每月2000多了。这都是不包括房租的。
 
咱实在人得给后来的家长算实在帐,热掐那账,十块钱三块牛排,真不知道哪买:wall::wall:你们滑大,我儿子经常去,基本还是单打独斗屋里算题的类型多,他们啥都是一帮帮一起干,有时候大半夜互相窜访,去年暑假还没上班,一伙子温哥华玩去了,今年都暑期上班,也是周末聚一起,压力都大,抬头学习低头打工,没玩的时间哪成。一起吃饭也是减压的一种

今天我又吃了3.99一磅的牛肉,那个香啊,比300元一磅的神户牛肉都要香。

生活要善于经营,晓得伐?:):)
 
这样的话,在瑞士做服务业的华人商家可能就很有赚头了。
瑞士很难留下来,所以以前华人并不多。谈不上有华人商家。在那边被请吃了一次中餐,两菜一汤花了75瑞郎,这边也就20加币。
 
瑞士很难留下来,所以以前华人并不多。谈不上有华人商家。在那边被请吃了一次中餐,两菜一汤花了75瑞郎,这边也就20加币。
现在渥太华,$20 加元连买两个盒饭都不够[emoji846]
 
两菜一汤20刀,90年代多伦多唐人街勉强做得到。
 
两菜一汤20刀,90年代多伦多唐人街勉强做得到。
就是90年代的事。美国大概是20美金。但是瑞士有很多好东西,瑞士刀,emmental(带孔的)奶酪,巧克力。真是好地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