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流水潺潺 发布
天主教堂建于本世纪30年代初,也称圣弥爱尔大教堂,它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青岛天主教活动始于19世纪末。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胶澳地区,天主教势力也随之而入。1898年春,德国传教士在太平路天后宫后面建起了第一处传教场所,发展教徒,开展宗教活动。1900年至1902年,德籍神父白明德在曲阜路购地修建了第一座天主教堂。1925年正式建立青岛天主教区。
天主教堂于1932年动工,1934年建成,占地2470平方米,是由德国建筑师毕娄哈主持完成的。教堂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塔身高56米,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四口大钟,一但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透射出柔和的光线。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后面设有两个大祭台,四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象壁画,灯光炫目,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
60年代后期,青岛天主教堂因受“文革”冲击而关闭,后经修复于1982年“复活节”重新开放。由于国家的宗教政策深得人心,因此天主教堂的宗教活动非常活跃。每逢星期天举行主日崇拜仪式,大厅内信徒满座,由神父主持做弥撒,信徒们在钢琴的伴奏下唱着动听的赞美诗,虔诚的向上帝祈祷。复活节和圣诞节是天主教的盛大节日,教堂每年都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和活动,节日气氛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