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恨” 中国大学生眼中“两个美国”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凤凰卫视12月8日消息 据报道,一九九八年,克林顿访问中国,去了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二○○二年布什访问中国,在清华园接受了学子们的提问。中国大学生如何看待美国,似乎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特殊晴雨表。随着温家宝总理的访美,中美关系又一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大学生的心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美国,一个是令人可恨的霸权主义美国,一个是让人向往的先进发达美国。对前一个美国,他们持一种反感和厌恶的态度,对后一个美国则加以肯定和赞赏。”陈生洛说。陈是香港浸会大学毕业的社会学博士,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问题。


陈生洛说,大学生的反美情绪,主要指向美国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政策;而对美国的欣赏和向往,主要指向美国的国内环境,以及体现这种环境的价值观念。这两种似乎截然对立的态度,不仅在大学生群体中同时存在,而且在一个个大学生的身上也经常同时存在。


据最近《中国青年报》完成的一项有关和平问题的调查显示:“恐怖主义”、“美国”和“霸权主义”,是当下中国青年认为对世界和平的三大威胁。三者的获选率分别是百分之二十七点六、百分之二十二点七和百分之二十二点六。


陈生洛分析说,中国大学生之所以认为美国是一个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理由:一、美国经常以世界警察自居,世界上的事情,不论什么,它都想管,都要插上一手,不尊重各国的主权和独立;二、美国介入国际冲突,插手各国的内部事务,并不像其宣称的那样,是为了维持世界的和平和稳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为了实现和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


三、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为了让其它国家顺从于自己的意志,经常使用武力或施以武力威胁。


然而,在中国内地的绝大多数的高校中,我们均能看到整天忙着应付托福、GRE等英语考试的大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能去美国留学是一个人生梦想。好莱坞大片、麦当劳快餐、NBA篮球赛也确实在大学生中间广受欢迎。


陈生洛称,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主要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美国国内社会发展的现状;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以及新闻媒体的放大镜作用。


他具体分析指出,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技文化,美国社会对个人自由和个性的尊重,美国的社会制度为个人的发展所创造的自由空间,仍然吸引着许多中国大学生。美国的法制观念也为许多中国大学生所津津乐道。就国内的社会发展程度而言,在许多方面都领先于中国,中国的大学生们都清楚的了解这一事实。美国国内的现状,在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陈生洛续称,美国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在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形成过程中,起着一种刺激性的作用。它总是不断地刺痛中国大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激发起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使中国大学生在“先进发达”的美国之外,又塑造了一个“霸权主义”的美国形象。


美国对外政策在中国大学生心中激发出来的反美情绪,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心中的美国形象,还引起他们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动机的怀疑,影响了他们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一李姓同学说,美国遭“九.一一”恐怖袭击时,他一开始觉得是美国霸权政策的报应,但后来觉得从人道主义出发,应该对恐怖主义严加谴责。陈生洛博士分析说,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大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接触美国,摆脱了基于意识形态的盲目排斥,表现的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经济利益,注重国家利益的得失。


陈生洛同时指出,中国大学生对美国的看法,与新闻媒体的有关报道有着直接的联动关系,尤其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大学生们的看法常常为媒体所左右,其情绪常常随着媒体报道而发生起伏变化。但是,新闻媒体的这种放大镜作用,仅仅能在短时期内发挥作用。(来源:香港大公报记者:马浩亮)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