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龙又射了大号火箭

只能说炸早了, 本来就是实验性的. 分离失败?
engine 太多了, 烧了好几个. 失稳.
 
未来肯定是, 大火箭技术路线遭质疑, elon压力山大. 太大, engine太多, 概率上, 成功率太小了. 稳定能力不够灵敏. 这里面可能有物理极限.
 
好像火箭在倾斜后尝试了几次调整姿态, 他们回收火箭, 有这个经验,

但是从来没有在这样极端条件下试验过. 火箭太大, engine太多, 至少5个engine瞎了. 调整起来需要极度敏感精确和快速, 在技术上可能有极限?
 
好像火箭在倾斜后尝试了几次调整姿态, 他们回收火箭, 有这个经验,

但是从来没有在这样极端条件下试验过. 火箭太大, engine太多, 至少5个engine瞎了. 调整起来需要极度敏感精确和快速, 在技术上可能有极限?

圈儿硬核科普!
 
对马应龙有信心!

老马分心的事情太多。

TWITTER 分散了很多精力,
老马还对政治感兴趣,介入两党之争。
TSLA又要画大饼。。。

航天是很专业的事情,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
 
过程已经够精彩,本来准备开庆功宴了,结果爆炸了。不服气的韭菜可以随便喷,但专业人员是不会喷的,毕竟这已经是地球上最好的拉。
 
T+30s 就有液压动力装置 HPU 炸了,这时就已经不太可能按计划完成亚轨道测试,最多的时候有八台发动机熄火(可能包括为了对称和稳定姿态关闭的发动机)

1682006308992.png

好像火箭在倾斜后尝试了几次调整姿态, 他们回收火箭, 有这个经验,

但是从来没有在这样极端条件下试验过. 火箭太大, engine太多, 至少5个engine瞎了. 调整起来需要极度敏感精确和快速, 在技术上可能有极限?
圈儿硬核科普!
 
最后编辑:
老马的探索精神值得称赞。但这种模式长远会有瓶颈。迟早在航天领域尤其是外太空探索美国还是要回归nasa 国家队主导模式。

等10年后再看,说不定不需要10年。
 
老马分心的事情太多。

TWITTER 分散了很多精力,
老马还对政治感兴趣,介入两党之争。
TSLA又要画大饼。。。

航天是很专业的事情,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
他好像不太在乎这次发射成功还是失败。他自己认为只有 50% 成功的可能性也照干不误, 勇气和魄力旁人难以理解。关键在于不差钱。只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就可以继续干下去,其他无所谓。
 
星舰总重5100吨,33台发动机单台推力200吨总推力超过6600吨,冗余度为一级出现5台发动机故障也可完成任务。但在一级点火后就已经有3台发动机未能点火,随后飞行过程中又有超过2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最终超过了星舰发动机冗余度,推力不足,造成首次发射失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