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非常透彻!纵观中国历史任何一个朝代,主上羸弱,必然造成皇权旁落,从而国家分崩离析,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有个好皇帝,则可以开疆扩土,社会稳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或者有好宰相,即便皇帝昏庸,尚能撑起一片天空,有一个良好的运作正常能够相互制约的官僚体系和生态环境,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因素。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如果一个时代的主流不好,形不成一个积极正直的政治气候,那么稍有风吹草动,那些有野心的人便会蠢蠢欲动。社会动荡,争权夺利并引起军阀混战致使国家分崩离析,百姓们便只能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国历史反反复复大致如此。
西汉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朝代。但是作为皇帝都希望皇权集中,所以他们势必要对分封制度进行改革。于是汉景帝时期,兆错提议削藩,但是立即引起藩王的反弹,造成“七王之乱”。 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计策,实行推恩令,就是藩王的后代都有继承权平分藩王的地产,几代下去,势力必然锐减。这是汉朝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
但是西汉加强中央集权,也必然要倚重某人来管理国家。这就是相权。西汉的相权过大,甚至超越架空皇权,当皇权变得虚弱的时候,丞相就可以取而代之。比如王莽。
东汉已经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皇权的延伸就是外戚和宦官。特别当皇帝幼弱的时候,必然倚重外戚,皇帝长大后,又得依靠宦官来对付外戚。这样反反复复,势必造成政权的混乱。
而外戚是地主阶级的上层,东汉的地主阶级,土地兼并严重,造成许多流民,就有了黄巾军造反。
皇帝为了方便镇压,就西方军政大权到刺史,并且改称为州牧。
这也就造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地方割据。
最终进入三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