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去世了,悼念的话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有一些另外的话,倒是可以聊聊。米兰昆德拉是个捷克作家,那么先来问一个问题:米兰昆德拉是不是捷克的骄傲?一定是的,和了不起的卡夫卡、哈谢克、伏契克一样都是捷克的骄傲。那么捷克喜欢不喜欢他?一开始当然不喜欢,也不允许喜欢,谁喜欢谁犯错误。后来当然喜欢了,还给人家发了功勋奖,分量很重的。可问题是,米兰昆德拉大半辈子都在法国,你看他小说里的捷克是啥样?咱就不描述了吧。反正网上有些乱七八糟的诋毁莫言的话,那些“黑点”,放大一千倍,基本就是米兰昆德拉的情况。而且他母语明明是捷克语,却居然用法语写作,好多重要作品都是法语写的。就好像那个《等待戈多》的贝克特,爱尔兰人,用法语写作;雅歌塔,匈牙利人,却跑到瑞士,也用法语写作;卡夫卡,是昆德拉的老乡,同为捷克人,却用德语写作,一样的。那本大众层面最著名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好家活,据说明明是捷克语写的,可是首发时却非用法语来发。米兰昆德拉还爱说自己是法国作家,说什么自己爱上法语了,还打了个比喻,说是就像一个小男孩爱上了大明星葛丽泰嘉宝一样,你听听,要是捷克人玻璃心一点,受得了受不了。这些黑点你就数,在咱网上够死几次,比如今天网上受得了一个中文作家说爱上外语像爱上大明星一样?然而那又怎么样呢,今天一说捷克,你就会想到米兰昆德拉;一说米兰昆德拉,你就想到捷克。米兰昆德拉他待见捷克也好,不待见捷克也好,爱法语多一点也好,爱捷克语多一点也好,总之现在就是捷克的荣耀,就是捷克产的文豪,被写在捷克文学史上,他自己不认可都不行,爱认可不认可,反正你是捷克造。那么试问,孕育了一个米兰昆德拉,捷克人是丢了面子还是长了面子,显然长了面子。就这么回事。谁到布拉格都难免感叹:这儿大文豪真多。不妨再多问一句,米兰昆德拉那些书,究竟让捷克什么人没了面子呢?《生活在别处》,让举报者雅罗米尔没了面子;《玩笑》,让出卖朋友的积极分子没了面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让佩特林山上的行刑者没了面子;《爱德华与上帝》,让宝相庄严假模假式的女校长没了面子……看,都是让这些人没了面子。有没有让捷克人没面子?没有啊。难道因为米兰昆德拉写了几本书,捷克人日子不好过了?布拉格就不是文艺之都了?让波西米亚魅力不在了?让欧泊石卖不出去了?还是让捷克足球不如咱了?这让我联想到咱们的青城山,也很有趣的,金庸给人家写了个青城派,一窝都是坏人。但我看青城山有位道长心态很好,接受采访时说这有啥啊,金庸让更多人知道了青城山嘛。至于坏,那是余沧海坏,咱又不是余沧海!你看。最搞笑的是,捷克还搞过一个旅游项目,叫做“腐败游”,卖票的,专门带你去参观腐败分子的别墅之类的。伤了捷克人的面子吗?没有啊。所以,面子和尊严这个东西,有一半在别人手里,有一半在自己手里。自己手上的这一半尊严,是别人拿不去的,也贬损不了的。你自己够恢弘,把得住,就谁也害不了你的面子。人但凡没有脸,都是自己先不自信了,好比米兰昆德拉用法语你也觉得伤了面子,米兰昆德拉提捷克少了你也觉得伤了面子,那是你自己的这一半尊严先丢了,就没面子了。很简单的道理。
只不过很多人看别人家的事明白,看自己家的事却死都不明白。好比一窝蜂去贬损莫言,去贬损这个作家、那个作家,理由完全和文学无关,都是信了些低级的流量鼓动和引诱,以为别人伤了他们面子,其实都不过是自己先没了面子而已。啥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放在今天,就是那些玻璃心人的可怜易碎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