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说说,毛泽东为什么放弃井冈山,放弃四川根据地,而北上陕甘宁根据地呢?

还不明白吗?反围剿逃生,可以在很多地方建立根据地,为什么要选择陕甘宁呢?

逃生得找安全的地方吧,那里有自己的地盘,那里没有日军,少有国军。
 
逃生得找安全的地方吧,那里有自己的地盘,那里没有日军,少有国军。
军队力量强弱会有变化的,比如他们想过去湘西,想过去川陕,因为那边国军弱,可是他们过去了,国民党中央军跟着过去,外加地方军阀,军力马上增强。陕甘宁不是国军少,而是离东南远,不是中央军想着非要占领,而且地方军阀互相不合作,容易寻找空间。那里那时候没有日军,可是离日军近,因为很快1937年就是华北抗日了。川陕,湘西都不适合作为红军根据地,而陕甘宁却适合,龙兴之地呀。
 
军队力量强弱会有变化的,比如他们想过去湘西,想过去川陕,因为那边国军弱,可是他们过去了,国民党中央军跟着过去,外加地方军阀,军力马上增强。陕甘宁不是国军少,而是离东南远,不是中央军想着非要占领,而且地方军阀互相不合作,容易寻找空间。那里那时候没有日军,可是离日军近,因为很快1937年就是华北抗日了。川陕,湘西都不适合作为红军根据地,而陕甘宁却适合,龙兴之地呀。

反“围剿”,逃生!!!
 
反“围剿”,逃生!!!
拜托,北上抗日在日本入侵东北就已经提出来了,1934年,红七团(粟裕,方志敏部队)北上受阻,后面困在浙南。陕甘宁根据地是红军长征后唯一留下的根据地,其他的都被清剿了。反围剿失败是转移的原因,北上抗日是提出的口号,陕甘宁边区决策优于川陕和湘西。
 
拜托,北上抗日在日本入侵东北就已经提出来了,1934年,红七团(粟裕,方志敏部队)北上受阻,后面困在浙南。陕甘宁根据地是红军长征后唯一留下的根据地,其他的都被清剿了。反围剿失败是转移的原因,北上抗日是提出的口号,陕甘宁边区决策优于川陕和湘西。
据我所知,离开井冈山时,红军并不知道陕甘根据地的存在。

几张报纸,让毛泽东找到红军重生圣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王天丹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7-03 15:500

国民党的报纸让毛泽东发现了陕北根据地

1934年10月10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8.6万人,从江西瑞金一带集结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一路跋山涉水,于次年6月,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县)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为了寻找长征的落脚点,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多次制定开辟新根据地的计划,但都因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而未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决定创建川陕甘根据地,但作为红四方面军领导人的张国焘反对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决定,个人野心膨胀,企图另立中央。中央和毛泽东为脱离险境,连夜率中央红军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9月11日晚,红一、三军团到达甘肃省迭部县俄界村(今高吉村)。次日,在此地举行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坚持北上方针,可以首先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再向东发展。尽管如此,俄界会议对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仍无定论。

俄界会议后,中央率红一、三军团继续北上,攻克甘南天险腊子口、翻越岷山,到达甘肃省岷县哈达铺镇(今属宕昌县)。在毛泽东思考“下一步红军往哪里走”的问题时,红一军团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和指导员曹德连化装先行进入哈达铺镇,搜集了大量近期的《大公报》,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耿飚也搜集到一张贴在墙上的《大公报》。这些报纸,让毛泽东有了答案。

7月23日《大公报》报道:

山西军阀阎锡山于七月二十二日在绥靖公署省府纪念周报告上说:“陕北匪共甚为猖獗,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有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有扩大区域威势。”“全陕北赤化人民七十余万,编为赤卫队者二十余万,赤军者二万。”

8月1日《大公报》报道:

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则说:“盘踞陕北省为红军二十六军,其确实人数究有若干,现无从统计,但知其枪有万余。匪军军长刘志丹辖三师,为匪主力部队,其下尚有十四个游击队。此外各种小组及赤卫队等则甚多。匪军现完全占领者有五县城,为延川、延长、保安、安塞、安定等。靖边一度陷落,顷已收复。本人自去岁开到陕北接防担任剿匪后,与匪大小战不下百余次。其后因扰乱绥远之杨小猴匪部窜至陕境,本人抽兵前往堵剿,同时冯钦哉部又调至陕南震慑,以防范徐海东匪部,官兵之力量薄弱,匪军之防地乃愈扩大。当时曾被占有十县之地,防线延长,交通不便,如是剿匪更为不易。现在陕北状况,正与民国二十年之江西情形相仿佛。”

毛泽东由此知道在陕北还有一块几乎与江西中央苏区面积一样大的根据地。毛泽东眼睛一亮,明确了红军长征的目的地——陕北苏区!

9月21日,在哈达铺镇关帝庙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大会,会上宣布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整编为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分别由一军团、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改编。陕甘支队全军约七千余人,作战部队约六千人,大部分是政治坚定、作战勇敢的红军干部。9月27日,陕甘支队到达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次日,在此举行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上决定放弃俄界会议确定的行动方针,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同西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会合。会议正式决定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

 
据我所知,离开井冈山时,红军并不知道陕甘根据地的存在。

几张报纸,让毛泽东找到红军重生圣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王天丹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7-03 15:500

国民党的报纸让毛泽东发现了陕北根据地

1934年10月10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8.6万人,从江西瑞金一带集结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一路跋山涉水,于次年6月,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县)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为了寻找长征的落脚点,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多次制定开辟新根据地的计划,但都因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而未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决定创建川陕甘根据地,但作为红四方面军领导人的张国焘反对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决定,个人野心膨胀,企图另立中央。中央和毛泽东为脱离险境,连夜率中央红军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9月11日晚,红一、三军团到达甘肃省迭部县俄界村(今高吉村)。次日,在此地举行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坚持北上方针,可以首先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再向东发展。尽管如此,俄界会议对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仍无定论。

俄界会议后,中央率红一、三军团继续北上,攻克甘南天险腊子口、翻越岷山,到达甘肃省岷县哈达铺镇(今属宕昌县)。在毛泽东思考“下一步红军往哪里走”的问题时,红一军团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和指导员曹德连化装先行进入哈达铺镇,搜集了大量近期的《大公报》,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耿飚也搜集到一张贴在墙上的《大公报》。这些报纸,让毛泽东有了答案。

7月23日《大公报》报道:

山西军阀阎锡山于七月二十二日在绥靖公署省府纪念周报告上说:“陕北匪共甚为猖獗,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有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有扩大区域威势。”“全陕北赤化人民七十余万,编为赤卫队者二十余万,赤军者二万。”

8月1日《大公报》报道:

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则说:“盘踞陕北省为红军二十六军,其确实人数究有若干,现无从统计,但知其枪有万余。匪军军长刘志丹辖三师,为匪主力部队,其下尚有十四个游击队。此外各种小组及赤卫队等则甚多。匪军现完全占领者有五县城,为延川、延长、保安、安塞、安定等。靖边一度陷落,顷已收复。本人自去岁开到陕北接防担任剿匪后,与匪大小战不下百余次。其后因扰乱绥远之杨小猴匪部窜至陕境,本人抽兵前往堵剿,同时冯钦哉部又调至陕南震慑,以防范徐海东匪部,官兵之力量薄弱,匪军之防地乃愈扩大。当时曾被占有十县之地,防线延长,交通不便,如是剿匪更为不易。现在陕北状况,正与民国二十年之江西情形相仿佛。”

毛泽东由此知道在陕北还有一块几乎与江西中央苏区面积一样大的根据地。毛泽东眼睛一亮,明确了红军长征的目的地——陕北苏区!

9月21日,在哈达铺镇关帝庙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大会,会上宣布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整编为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分别由一军团、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改编。陕甘支队全军约七千余人,作战部队约六千人,大部分是政治坚定、作战勇敢的红军干部。9月27日,陕甘支队到达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次日,在此举行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上决定放弃俄界会议确定的行动方针,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同西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会合。会议正式决定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

但是知道往北走,知道在北边建立根据地,也知道要向东发展。先知道往北走,后知道根据地。
 
但是知道往北走,知道在北边建立根据地,也知道要向东发展。先知道往北走,后知道根据地。
知道向北就不会四渡赤水了,乱蹿了一通,的确是把追兵搞懵了,很多是无奈之举,绝不是因为用兵如神。

幸亏投奔了刘志丹,如果没有张学良的事变,也很难立锥了。
 
知道向北就不会四渡赤水了,乱蹿了一通,的确是把追兵搞懵了,很多是无奈之举,绝不是因为用兵如神。

幸亏投奔了刘志丹,如果没有张学良的事变,也很难立锥了。
要明白一个道理,莫想直中求,要向曲中寻。红军原先也有打算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想着要北上,四渡赤水是要摆脱追兵,这是奇谋,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但是进入四川跟红四军会合后,中央军也跟着进四川了,刘湘还堵着路,所以红军要北上陕甘宁,但是张国焘不同意,想要另立中央,最后只有红一方面军北上。

陕西军阀打不过红军,都输了好几次战役。
 
我不觉得长征中任何一次大的战略行动是预先策划好的。抱头鼠窜而已。
反“围剿”,逃生!!!

"抱头鼠窜" "逃生",准确表达。这么明了的历史事实,偏偏有人要编出花来,不仅在墙内编,还要在墙外编。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给老共添堵啊。
 
知道向北就不会四渡赤水了,乱蹿了一通,的确是把追兵搞懵了,很多是无奈之举,绝不是因为用兵如神。

幸亏投奔了刘志丹,如果没有张学良的事变,也很难立锥了。

张学良和日本人救了老共。必须感恩哦!
 
张学良和日本人救了老共。必须感恩哦!
张学良打不过红军,中共如果有国军的装备和人数,打日本人不会比国军差。参考朝鲜战争,美军二战打败日本军,而朝鲜战争,中美打平。
 
读读下面的文字,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说出为什么。


 
放弃井冈山是打不过,放弃四川又是为什么呢?陕甘宁为什么那么受青睐?真的是到敌人后方去,躲过国民党的追击,好发展自己吗?
北上是为了通俄,标榜是抗日

走无路时突然废弃报纸发现刘志丹陕北杀人放火消息就去霸占山头去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