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这样说法,那些拿了加拿大护照的,就别惦记着回国了。

是的, 我也听说有。 上次回去没想到这一节。 下次回去直接在机场就把一些必要的东西都办了。 否则挺麻烦的。 浪费时间,而且还要麻烦家人。


196,584 views • Oct 11, 2023

本视频讲解了海外人士去中国怎样用手机的四种可能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点缺点或局限性,对需要去中国旅行的人会很有帮助。How to use your phone in China from oversea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4 methods. 视频内容仅是对以前使用经验和相关学习研究的总结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专业建议。

视频发布时的信息不保证后来会有类似结果,对完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不做任何担保。

中国手机

1. 开通中国国内运营商的手机号

护照,照片等身份证件,到运营商营业厅办理,选择合适的套餐。数据流量,正确设置APN: Access Point Name

三大运营商:

中国移动 China Mobile,

中国联通 China Unicom

中国电信 Telecom

2. 在机场买电话卡,一般不需要合同,可以根据需要,买不同时长的

a 预付费卡,短期使用,可以充值,购买通话和数据流量;

b 套餐卡,无需签约,购买月卡,季度卡,适合中短期访客;

c 合约卡,签约,享月合约卡付费优惠,适合长期使用。

开通国内手机号,无法与国外手机互通,有些国外app不能用。

3. 不换卡,使用国外手机国际漫游,事先需要了解漫游的流量和费用。

有些计划国际漫游网速只有2G,3G太慢,影响使用。

优点是方便快捷,无需换卡,可以使用国外的各种app,

缺点是可能无法接收国内的验证码,短信等。漫游费用可能比较高,速度慢。

3. 在国外买sim or esim卡,到中国后插入卡,激活,即可使用。

缺点:比中国买卡的费用高。在国外需要提交个人信息,和手持护照照片,有些人会认为不安全。

4. 租用移动wifi 设备,或者K-look

可以选择几大运营商提供的设备,信号稳定,覆盖范围广;

还可以选用第三方提供的设备,价格更加便宜。

优势:方便携带,使用范围广,可供多人同时使用;

缺点:价格比较贵,通常比手机套餐价格高,流量有限。一般只能上网,不能打电话,不能使用国外app.

浏览附件1122841
浏览附件1122842浏览附件1122843

几种选择

 
实际上,美国战后的高速发展,里面有大量的纳粹时期的科技。

说数字维稳。完全看我当高层怎么用了。德国战时科技极端重要。

目前的数字城市的大量数据,可以迅速,甚至即时地将任何社会和经济问题直接提取出来。甚至能够给出超级解决方案。即时拆弹,甚至未雨绸缪。

这跟目前的AI一样,完全看上面的人要不要好好用这些数据。他们如果用数字城市搞恐怖,没办法那就看最后老百姓能不能忍了。但是如果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会大量拖后中国内部问题的爆发时间点。甚至,有可能将时间点拖后

是的, 我也听说有。 上次回去没想到这一节。 下次回去直接在机场就把一些必要的东西都办了。 否则挺麻烦的。 浪费时间,而且还要麻烦家人。
以前有,现在没有了。
 
落地收集生物特征时,需要扫描护照,VISA,收集指纹脸纹。这一步已经全面自动化了,

1. 这个时候,直接给有需要的国际旅客一个免费的银行账号,如果加一个柜员机,可以直接存随身美金欧元现金进入银行账号。
2. 二维码,指导旅客安装本地手机支付应用:微信,支付宝。
3. 给个48小时临时手机号。能收发TEXT就行。充值。。。
4. 愿意用信用卡的,可以等级国际信用卡。。。

参与银行拉到美金
参与电信拉到生意
微信某宝捞到用户


所以机场都不用投资设备,这些商家会掏钱的。

这么好的事儿,就没人挣破脑袋?
 
落地收集生物特征时,需要扫描护照,VISA,收集指纹脸纹。这一步已经全面自动化了,

1. 这个时候,直接给有需要的国际旅客一个免费的银行账号,如果加一个柜员机,可以直接存随身美金欧元现金进入银行账号。
2. 二维码,指导旅客安装本地手机支付应用:微信,支付宝。
3. 给个48小时临时手机号。能收发TEXT就行。充值。。。
4. 愿意用信用卡的,可以等级国际信用卡。。。

参与银行拉到美金
参与电信拉到生意
微信某宝捞到用户


所以机场都不用投资设备,这些商家会掏钱的。

这么好的事儿,就没人挣破脑袋?
你这个说的是理想还是现实?
 
不仅是这样,能支持广泛移动支付的前提是强大和覆盖广泛的移动通信网络。在中国你很难发现网络死角,即便是在地铁,电梯,高铁上的4G网速都能达到50-60M/s,甚至是喜马拉雅山下。仅仅是这一点,中国以外,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做到了?
当然 ”一定有它用的道理"! 但跟技犬先进与否真没关系. 二维码国外早就发明了,不是什么光进的技术.国外已有很多应用,比如本地有些停车场,泰国交房地产税等等,但都没有能够替代成熟的存在的信用卡系统作为主流支付方式。中国自搞一套,只能加快与世界脱轨,除非改进兼容主流的系统. 所以不要提技术先进

中国手机和服务费极低,普及很广泛。

加拿大不少教授级别的老人,坐在办公室或家里,手机拥有率和使用率不高。
yes! 很历害,中国高铁也世界第一,有几条赚钱的? 西方一定做得到,只是不值得做,没有性价比.一样的钱投在医保民生上百姓更收益.
'甚至是喜马拉雅山下'---那是败家子,蠢. 强国有太多政绩工程浪费纳税人血汗钱,吹牛前看看统计局人均收入罢.
 
yes! 很历害,中国高铁也世界第一,有几条赚钱的? 西方一定做得到,只是不值得做,没有性价比.一样的钱投在医保民生上百姓更收益.
'甚至是喜马拉雅山下'---那是败家子,蠢. 强国有太多政绩工程浪费纳税人血汗钱,吹牛前看看统计局人均收入罢.
高铁不是短期赢利的项目。

90年代初,我们所长访问日本回来,做报告说,看到几公里尽头住着一户人家,有很好的柏油路,和铲雪服务,他问只有你家一户,政府提供这些服务,不亏钱吗?主人回答,这是政府的义务,我们是纳税人。

那时的中国人,基本不懂什么叫纳税人,每月只领几百元工资,早就被政府扣过税了。
 
最后编辑:
yes! 很历害,中国高铁也世界第一,有几条赚钱的? 西方一定做得到,只是不值得做,没有性价比.一样的钱投在医保民生上百姓更收益.
'甚至是喜马拉雅山下'---那是败家子,蠢. 强国有太多政绩工程浪费纳税人血汗钱,吹牛前看看统计局人均收入罢.
你这属于小家子气了,斤斤计较。 中国真心不差那点钱。
 
1706039217750.png
 
使用免费公共Wi-Fi时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主要包括: 数据安全风险,中间人攻击,恶意软件分发,钓鱼攻击

下面我们来详解每一条内容:

1.数据安全风险: 公共Wi-Fi通常不加密,因此你的数据(比如密码、信用卡信息等)可能被他人截取。 当你连接到一个公共Wi-Fi网络时,你的设备会通过无线信号与该网络进行通信。如果这个Wi-Fi网络没有加密,或者加密措施较弱,那么你的通信就容易被他人截获和阅读。 在没有加密的网络中(比如网站未使用使用HTTPS加密。你可以通过检查浏览器地址栏中的锁形图标来确认),你发送和接收的所有信息都是以明文形式传输的。这意味着黑客可以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术来“嗅探”这些数据。这些工具可以捕获无线信号中的数据包,并让黑客能够查看其中的内容。如果你在未加密的网络上输入密码、信用卡信息或其他敏感信息,这些数据就可能被黑客轻易截取。 此外,即使网络自身有加密,但如果加密方式较弱(如WEP加密),黑客依然可能破解这种加密,获取其中的数据。

1706039290743.png


2.中间人攻击

"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 Attack, 简称MITM攻击)是一种网络攻击方式,其中攻击者在通信的两端之间秘密地拦截和可能修改通信内容。在公共Wi-Fi环境中,这种攻击尤其常见。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一过程: 黑客首先设法置身于你(作为用户)和你试图访问的网站(比如你的银行网站)之间。在公共Wi-Fi环境中,黑客可以利用未加密的Wi-Fi信号轻松地做到这一点。 一旦黑客处于中间位置,他们就可以拦截发送到网站的所有数据,并且能看到从网站发回的所有数据。例如,如果你在浏览器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这些信息会被发送出去,黑客在中间位置可以拦截它们。 更进一步,黑客不仅可以查看数据,还可能修改这些数据。例如,他们可以更改你的交易详情,或者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向你展示假冒的网页。 中间人攻击通常对用户来说是隐蔽的。用户可能完全不知道他们的通信被拦截和监控,因为一切看起来都像正常的网络活动。

1706039315363.png


3.恶意软件分发:

恶意软件(Malware)是一种旨在损害或非法访问你的设备的软件。这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红色软件等 在公共Wi-Fi网络上,攻击者可能更容易将恶意软件分发给连接到该网络的设备。这是因为公共Wi-Fi通常缺乏强有力的安全措施,使得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传播恶意软件。 恶意软件的分发方式为 假冒的Wi-Fi热点:黑客可以设置一个看起来合法但实际是恶意的Wi-Fi热点。当用户连接到这个热点时,他们的设备就容易受到恶意软件的感染。 下载攻击:在连接到不安全的网络时,攻击者可以劫持用户的下载请求,使用户无意中下载恶意软件。 网络攻击:黑客还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安全漏洞直接对连接到该网络的设备进行攻击,安装恶意软件。 一旦设备感染了恶意软件,攻击者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盗取个人信息、监视用户活动、破坏文件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设备进行其他犯罪活动。

4.钓鱼攻击:

钓鱼攻击(Phishing Attack)在公共Wi-Fi场景中是一种常见的安全威胁,特别是当黑客通过创建假冒的Wi-Fi热点来实施这种攻击时。以下是对这一过程的详细解释: 创建假冒Wi-Fi热点:黑客会设置一个伪装成合法公共Wi-Fi热点的网络,这个热点的名称(SSID)通常与真正的公共Wi-Fi热点相似,以此来欺骗用户。例如,如果一个合法的热点叫做“Cafe_WiFi”,黑客可能设置一个叫做“Cafe_WiFi_Free”的热点。 连接诱导:当用户看到这个看似合法的免费Wi-Fi热点时,可能会选择连接它,尤其是在没有密码保护的情况下。 信息拦截:一旦用户连接到这个假冒的Wi-Fi热点,黑客就可以开始监控用户的网络活动。这意味着所有通过这个网络发送的信息,如网站登录凭据、信用卡信息或其他敏感数据,都可能被黑客轻松截获。 伪装网站和提示:在更高级的攻击中,黑客可能会引导用户访问假冒的网站,这些网站看起来与真实的网站非常相似。在这些网站上,用户可能会被要求输入登录凭据、财务信息等敏感信息。 数据盗取:一旦用户在这些假冒的网站上输入了信息,黑客就可以获取这些信息,并可能用于不法目的,如盗取身份信息、银行诈骗或其他形式的欺诈。

1706039350333.pn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