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世纪牌楼的诞生——历史长河中的渥太华华人》新书发布会圆满举行

Riven

Administ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01-16
消息
28,700
荣誉分数
5,410
声望点数
393
2024年5月19日,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近两百名各界华人欢聚一堂,在外滩一号中餐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发布会,由comefromchina.com中文网张瑞文总裁策划、知名华裔作家渥太华中文作家协会会长笑言编写的纪实长篇《一座世纪牌楼的诞生——历史长河中的渥太华华人》面世了。

K1716343627131.jpeg


这是一本渥太华华人追根溯源的书,它从华工首次从中国大陆飘洋过海来到加拿大开始,写他们为加拿大修建贯通东西部的铁路大动脉,完工之后部分华工向东迁徙到达渥太华,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该书从旷野上一座孤零零的华人墓,引出了最初落户渥太华的五个华人家庭。从洗衣店到中餐馆、从人头税到排华法案、从买纸儿到邮寄新娘、从华人教会到中文学校、从客死他乡到华人抱团就地安葬同胞、从仁爱堂到中华会馆、从中华大厦到唐人街的牌楼,一个多世纪的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描绘出华人生存发展的生动图景。书中有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有令人唏嘘的故事。

谁是来到渥太华的第一位华人?文献中1892年便有华人的活动记录,但并没有留下姓名。通过查找早期资料和寻访华人先驱的后代,作者找到了持有官方记录的第一人,这位先驱名叫谭华霜,于1897年12月31日在安大略省渥太华市入籍。谭华霜的后人,96岁高龄的孙媳谭夏帼珍女士特意从多伦多孟尝老人院返回渥太华,由其女谭亦欣陪同参加了新书发布会。

K1716343627138.jpeg

谭亦欣、谭夏帼珍、笑言(毛为民摄)

新书发布会由渥太华中华会馆董事、海外华裔青年企业家代表杨扬女士主持。她介绍说这一本书不仅追溯了华人在渥太华的历史脉搏,更凸显了他们如何从边缘化的社群成长为影响这个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力量。书中详细描述了唐人街华人社区向其它区域的拓展,还有华人在政治领域的成长,从排华法案到第一位华裔总督的誉满全国。到如今,很多华人积极参政议政,标志着我们华人的社区的成熟和地位的崛起。这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华人在渥太华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对加拿大多元文化的贡献。这本书不仅是对那些在渥太华生活过的华人的致敬,也是对所有关心这个多元文化城市未来的人的启示。更值得期待的是,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予未来的渥太华的华人和后代,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出更丰富、精彩、幸福、繁荣的画卷。

主持人杨扬说这本书的写作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特别感谢加拿大联邦参议员胡子修阁下为此书作序。

杨扬介绍了到场的重要嘉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教育处邱明明与刘晓青秘书、安省卫生部退休公务员、前牌楼委员会理事、唐人街中国医药中心前东主周树邦先生、渥太华第一位华人入籍公民谭华霜的后人谭夏帼珍女士、中华会馆前会长谭锦照先生的后人等老华人、渥太华历史学会前会长Karen Lynn Ouellette、中华会馆何明轩主席、中国校友会林平会长、渥太华中文学校王翔与西康武董事、欣华中文学校姚荣平校长和常寿德前副校长、《健康时报》负责人张志刚、Ottawazine李晶梅女士、加华艺术协会曲永仲会长、Instant Pot发明人Robert Wang等众多来宾。
K1716343627190.jpeg

主持人杨扬(毛为民摄)

此书策划人张瑞文先生做了开场白。
K1716343627194.jpg



张瑞文讲话(欧阳辽摄)

张瑞文本人2000年移民加拿大后暂时找不到工序,闲在家里便开办了渥太华最早、最大并且运营至今的中文网comefromchina.com。因为这个网站他亲历和见证了很多渥太华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也看到了很多华人的悲欢离合。他还介绍说选择这个网名受到了抗日将领吉鸿昌的影响。吉鸿昌当年赴美考察受辱,愤而将“I am a Chinese”写在自制的木制胸牌上,表明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K1716343627230.jpeg

新书发布会现场张瑞文讲话(楚天舒摄)

张瑞文回顾了2015年2月与作家笑言商讨编写这本书的情形。他说我们大部分渥太华华人可能都希望在这里落地、生根、养老,但寻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仪式感的想法。他想了很久,找到当时已经出过两本长篇小说的作家笑言,结果笑言说他也早有此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张瑞文主要负责出钱,笑言主要负责出力。张瑞文说在他这么多稳赔不赚的生意当中,这是他特别高兴的一个。因为他知道现在写书到最后不会回本,但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如果他不去做,那可能很难在近十年近二十年会有人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因为它确实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张瑞文的资助开启了这本书长达九年的搜集资料、采访当事人、采访老华人的后代、实地考察、订正、写作、发表。笑言写的部分章节一度在张瑞文开办了中文报纸《新华侨报》上连载,引起广泛好评。
A1716343559043.jpeg

策划张瑞文与作者笑言(毛为民摄)

这是张瑞文与笑言继2015年之后就这个项目的第二次握手,这是他们收获的季节。张瑞文希望可以给华人和后代提供一个基石和一粒种子。这个月恰好是亚洲文化月,能出这样一本书,也是一种很好的纪念。

荣幸邀请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教育处的刘晓青秘书也致辞祝贺新书出版。她说今天非常荣幸和同事邱老师一起前来,这本书她还没有来得及拜读,肯定要好好地详细地去阅读。对她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学习过程,渥太华华人在这里落地、生根、发芽、壮大,这样的整体回顾,会对他们非常有用。
K1716343627393.jpeg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教育处刘晓青秘书致辞(毛为民摄)

这时渥太华中文学校董事王翔老师与渥太华中文广播电台资深播音员任晓军女士走上讲台,合作朗读了本书引子《孤独的汤姆墓》的片段。
K1716343627410.jpeg

任晓军、王翔现场朗读书中片段(毛为民摄)

现场气氛一下子被拉回到百年前的渥太华周边小镇,一个墓碑上只写了“汤姆·朱,中国,1873-1948”的孤坟,远离主墓群达百米之遥。作者借当地人之口,发出了一连串的追问: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故事?汤姆墓为什么会与主墓群之间存在着如此明显的隔离?他是坎普特维尔唯一的中国人吗?加拿大和美国有那么多拥有华人社区的城市,他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座小镇?他生前从事什么职业?他在这里有亲人吗?如果有,为什么墓碑上的出生地仅仅只写“中国”这个国家名称呢?这就像加拿大人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他出生于加拿大一样空泛。

就在这充满谜团的时候,老华人代表周树邦先生上场了,他说书中汤姆的生活,就是早期华人当时的写照,贫穷、艰难、孤单!他听李荣瑞老人讲过,暖气还没有面世的时候,加拿大的冬天非常难捱。
K1716343627428.jpeg

周树邦讲话(常寿德摄)

1892年,传教士辛克莱尔女士在斯巴科思街上开始教华人英文,从此有了关于渥太华华人的文字记载。教会对华人社区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周树邦先生还介绍了华人的杰出代表周强安先生以及唐人街商业发展区的负责人辛雪女士,他还特别提到最早来到渥太华的谭家以及来到现场的谭家后人。最后他希望渥太华的华人朋友一定要读这本书,里面很有可能出现您或您的家人朋友,从这本书中认识更多的史实。

周树邦发言之后,由主办方之一渥太华中文协会的常寿德副会长致辞,他介绍了协会的写作情况,介绍了与笑言相识并一起写作的经历,介绍了笑言的写作情况与广泛的兴趣爱好。常副会长强调文学要多写现实生活,要与人文社会相融洽。他赞扬张瑞文先生关注华人生活,造福社区。他说张瑞文与笑言是双剑合璧,最后写出来的作品不仅是渥太华中文作协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渥太华华人历史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他觉得,也是加拿大多元文化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A1716343559117.jpeg

渥太华中文作协常寿德副会长讲话(毛为民摄)

中华会馆与中国校友会在书中占有大量篇幅。中华会馆何明轩主席与中国校友会林平会长相继发言祝贺新书发布。他们表示这本书对渥太华各华人社团回顾自身发展、整理自己的史料大有帮助。
A1716343559128.jpeg

中华会馆何明轩主席讲话(常寿德摄)

K1716343627853.jpeg


中国校友会林平会长讲话(常寿德摄)

谭夏帼珍女士难掩激动的心情,也发言祝贺这本书的出版。她表示这本书的面世,让渥太华华人前辈的事迹没有被埋没。她非常高兴,这本书会是谭家的珍藏,会传给他们的后代。
K1716343627466.jpg

谭夏帼珍女士讲话(毛为民摄)

此后是一个原音回放环节,大屏幕上播放了新老华人的一些照片并配以笑言当年对他们进行的采访录音。他与老华人的交流基本都是通过英语,因为老华人多讲台山话,也因此,他特别感谢周树邦先生陪同采访并为他翻译广东话。原音回放中播放了周强安郑冋夫妇、周树邦、谭仕汉、姚荣平与常寿德的谈话片段。
A1716343559151.jpeg

新书发布会现场笑言讲话(楚天舒摄)

作者笑言随后做了发言,他感谢了策划人张瑞文先生,感谢了在写作过程给予他帮助、支持和配合的众多个人与团体。他说新书发布会为什么会选在一个中餐馆,是因为渥太华华人的生意是从洗衣店开始,慢慢积攒资金,然后合伙开餐馆。中餐馆至今一直是渥太华华人的一个标志性行业,所以选择中餐馆作为会场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而外滩一号的老板卢红民先生,在2008年担任华联会主席,参与组织了国会山前支持北京奥运的大型华人集会游行,他也是这本书中的人物。
A1716343559154.jpeg

张瑞文、笑言、卢红民(毛为民摄)

笑言说写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事件,他都是怀着崇敬和感恩的心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尽力还原历史的原貌,虽然是客观的笔调,但不乏赞扬和歌颂。他写下来的,或者是通过查阅公开资料,或者是通过采访当事人。久远的资料大多来源于加拿大国家档案图书馆,那些手摇的微缩胶片所记载的早期华人信息其实也很有限,所以要特别感谢向他提供资料的个人和团体。他仅仅是尽了自己的努力,肯定会漏掉很多事实,漏掉很多人,他也很遗憾没有将这些人、那些事写进这本书中。笑言希望有更多的人,特别是那些当事人,把亲身经历写出来。所有对华人社区的贡献、对渥太华这座城市的贡献、对加拿大这个国家的贡献、对加中友谊的贡献都不应该被湮灭在时间里。
A1716343559157.jpeg

作者笑言讲话(欧阳辽摄)

接着,按照新书发布会的惯例,他读了一段自己的文字。他选择了“感谢与感悟”中的一段,大概他需要感恩的东西太多了。
K1716343627554.jpeg

作者笑言读书中段落(毛为民摄)

笑言读到:

“每当写到那些让人感动的故事、那些令人骄傲的成就时,我往往感觉自己仿佛也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着那份成功的喜悦与荣耀,不禁拍案叫好!

“而另一方面,在这本书中,‘去世’绝对是一个高频词。写作时我常常心情沉重,往往非常简单的事实,便具有锤击人心的力量。由于加拿大的排华法案、由于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种种阻隔使得华人先驱无法与家人团聚。很多人孤老终身,就像开篇的朱汤姆那样孤零零地埋骨他乡。而回国娶妻的,妻子却无法随之前往加拿大,只能留在中国独守空房。就像林焕再回故乡时,从未踏上加拿大国土的妻子已经不在人世,只能阴阳两隔空余憾,悲对孤冢,泪洒黄土。

“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是中华民族屹立自强的高贵品质。华夏文明不仅滋润中华大地,也飘洋过海,播撒世界。渥太华从最初的五家华人,到如今超过五万华人,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海外华人百年来自强拼搏赢得公平与正义本身,也证明了排华反华终将是徒劳的,和谐共存才是人间正道。”

加华艺术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曲永仲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为庆祝这个大喜的日子,他还用行草书写了白居易的一首诗,志贺新书发布。
K1716343627563.jpeg

曲永仲赠祝贺横幅,曲永仲、笑言、张瑞文(常寿德摄)
A1716343559176.jpeg

笑言、曲永仲(欧阳辽摄)
A1716343559184.jpeg

部分嘉宾合影(楚天舒摄)


A1716343559188.jpg

张瑞文与本书责编夏晨等接待来宾(毛为民摄)
A1716343559188.jpg

笑言为新书签名(欧阳辽摄)

K1716343627590.jpg


资深电视台记者欧阳辽赠送笑言和张瑞文他的摄影图集(曲永仲摄)
K1716343627596.jpeg

渥太华中文作家协会部分成员合影(王翔摄)

会场气氛热烈,找张瑞文和笑言签名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纷纷合影留念,让这个快乐的下午也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在新书发布会即将圆满结束的时候,主持人杨扬代表全体工作人员向今天莅临现场的所有的嘉宾朋友们表示最真实的谢意,也向所有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再次特别感谢《一座世界楼牌的诞生》的策划者和作者,带来如此珍贵的作品,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编辑设计等幕后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座世纪牌楼的诞生,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许多来宾在留言簿也写下了对新书的祝贺以及对渥太华华人社区的美好期许。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励更多的华人,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共同书写出渥太华更绚烂、更辉煌的篇章。

购买《一座世界楼牌的诞生》 请联系 笑言先生: xyback@yahoo.com
 

附件

  • K1716343627131.jpeg
    K1716343627131.jpeg
    102.3 KB · 查看: 18
  • A1716343559157.jpeg
    A1716343559157.jpeg
    63.6 KB · 查看: 17
  • A1716343559176.jpeg
    A1716343559176.jpeg
    87.5 KB · 查看: 19
  • A1716343559184.jpeg
    A1716343559184.jpeg
    94.9 KB · 查看: 16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