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12月29日消息 据联合早报(叶鹏飞)虽然台湾要到明年才选“总统”,但是把2003年形容为台湾的“政治年”,恐怕并不为过。
自2000年政党轮替以来,“政治”越来越成为台湾公共领域的主题,三年多来虽然也有召开凝聚朝野共识的“经济发展会议”,纷扰不断的政治斗争却始终无法让社会理性地应因经济的挑战。
台湾企业龙头、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就感慨:“李登辉执政后就没有海运政策,现在也没有。”
“立法院长”王金平12月23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香港《东方日报》和凤凰电视台联合专访时表示,台湾因为政治因素,逐渐在全球经济整合趋势中成为一座“孤岛”。
王金平指出,全球经济已经出现三大区块: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及亚细安加三,台湾完全“置身事外”;而世界贸易组织估计,到2005年底,全球将会签署300个区域贸易协定,台湾也没有包括在内。
他说,以经贸发展为命脉的台湾,因为政治因素而孤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外,是一个极大的忧虑。
台湾原来有机会通过与新加坡洽签自由贸易协定,加入东亚经济整合的行列,但是据说因为国安单位坚持“正名”,要求使用“台湾经济实体”而舍弃“台澎金马关税领域”(台湾在世贸组织的名称),错失了良机。
中国大陆在经济上崛起,台湾原来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但是陈水扁“总统”强调要“台湾脚走台湾路”,三年半来从“四不一没有”到“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从“修宪”到“制宪”;从“咨询性公投”到“防卫性公投”,非但放弃“强本西进”的机会,还因此要重启“南向政策”来反制西进的压力。
但是内部的政治挂帅妨碍台湾拓展本身的经济空间,也扭曲了对外的政治关系,“南向政策”一变而为出口转内销的“务虚外交”。去年吕秀莲副“总统”在印尼进行“突击外交”后,最终导致印尼外交部长公开宣称“永远不欢迎”台湾领导人的重话。
先前要不惜代价保卫台湾的布什“总统”,当着中国总理和国际媒体的面公开批评“台湾领导人”,更突显“台湾路”的途穷。
台湾“财政部”资料显示,今年1月到9月,台湾出口总金额超过1033亿美元,比去年同时期增加77亿6600万美元。“财政部”统计长许国忠指出:“增加金额中有96%是来自对大陆出口增加。”他表示,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根据陆委会统合经济部的资料,单是2002一年,台湾便从大陆赚取215亿美元,顺差年增长幅度是34%。
日本学者:独立将进一步加速台湾的没落
两岸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使越来越多从中获利台湾人希望看到稳定的台海关系,也意味着台湾民族主义缺乏茁壮的土壤。
日本著名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年初访问台湾时就已经警告,独立非但无法解决台湾的问题,反而会让更多企业因此外移,人才也会大量流失,进一步加速台湾的没落。
他表示,台湾发展所累积的台湾经验,目前对大陆还有价值,跨国企业也把台湾视为进军大陆的最佳伙伴。他说:“台湾的经验会被复制,到了2010年,它将变得没有价值。”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10月接见台北市长马英九时也指出,两岸问题应该留待历史去解决,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经济。
马英九自己也认为,台湾经济不能被亚洲国家边缘化,如果边缘化,比“断交”还可怕。
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朱云汉表示,台北与北京的关系越紧张,亚细安国家越无法对台湾关系有弹性。他说:“我们如果一定要逼这些邻居在敏感的政治性议题上选边,东南亚国家政府都宁可冒与台湾经贸关系倒退的风险,也不愿意得罪北京。”
“独立”也好,“正名”也罢,试图在“总统”大选点燃台湾民族主义,犹如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女童,虽然每擦亮一根火柴,都能在火光中看到美丽的幻景,女童最终还是逃不过冻死道旁的悲惨下场。
自2000年政党轮替以来,“政治”越来越成为台湾公共领域的主题,三年多来虽然也有召开凝聚朝野共识的“经济发展会议”,纷扰不断的政治斗争却始终无法让社会理性地应因经济的挑战。
台湾企业龙头、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就感慨:“李登辉执政后就没有海运政策,现在也没有。”
“立法院长”王金平12月23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香港《东方日报》和凤凰电视台联合专访时表示,台湾因为政治因素,逐渐在全球经济整合趋势中成为一座“孤岛”。
王金平指出,全球经济已经出现三大区块: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及亚细安加三,台湾完全“置身事外”;而世界贸易组织估计,到2005年底,全球将会签署300个区域贸易协定,台湾也没有包括在内。
他说,以经贸发展为命脉的台湾,因为政治因素而孤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外,是一个极大的忧虑。
台湾原来有机会通过与新加坡洽签自由贸易协定,加入东亚经济整合的行列,但是据说因为国安单位坚持“正名”,要求使用“台湾经济实体”而舍弃“台澎金马关税领域”(台湾在世贸组织的名称),错失了良机。
中国大陆在经济上崛起,台湾原来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但是陈水扁“总统”强调要“台湾脚走台湾路”,三年半来从“四不一没有”到“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从“修宪”到“制宪”;从“咨询性公投”到“防卫性公投”,非但放弃“强本西进”的机会,还因此要重启“南向政策”来反制西进的压力。
但是内部的政治挂帅妨碍台湾拓展本身的经济空间,也扭曲了对外的政治关系,“南向政策”一变而为出口转内销的“务虚外交”。去年吕秀莲副“总统”在印尼进行“突击外交”后,最终导致印尼外交部长公开宣称“永远不欢迎”台湾领导人的重话。
先前要不惜代价保卫台湾的布什“总统”,当着中国总理和国际媒体的面公开批评“台湾领导人”,更突显“台湾路”的途穷。
台湾“财政部”资料显示,今年1月到9月,台湾出口总金额超过1033亿美元,比去年同时期增加77亿6600万美元。“财政部”统计长许国忠指出:“增加金额中有96%是来自对大陆出口增加。”他表示,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根据陆委会统合经济部的资料,单是2002一年,台湾便从大陆赚取215亿美元,顺差年增长幅度是34%。
日本学者:独立将进一步加速台湾的没落
两岸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使越来越多从中获利台湾人希望看到稳定的台海关系,也意味着台湾民族主义缺乏茁壮的土壤。
日本著名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年初访问台湾时就已经警告,独立非但无法解决台湾的问题,反而会让更多企业因此外移,人才也会大量流失,进一步加速台湾的没落。
他表示,台湾发展所累积的台湾经验,目前对大陆还有价值,跨国企业也把台湾视为进军大陆的最佳伙伴。他说:“台湾的经验会被复制,到了2010年,它将变得没有价值。”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10月接见台北市长马英九时也指出,两岸问题应该留待历史去解决,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经济。
马英九自己也认为,台湾经济不能被亚洲国家边缘化,如果边缘化,比“断交”还可怕。
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朱云汉表示,台北与北京的关系越紧张,亚细安国家越无法对台湾关系有弹性。他说:“我们如果一定要逼这些邻居在敏感的政治性议题上选边,东南亚国家政府都宁可冒与台湾经贸关系倒退的风险,也不愿意得罪北京。”
“独立”也好,“正名”也罢,试图在“总统”大选点燃台湾民族主义,犹如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女童,虽然每擦亮一根火柴,都能在火光中看到美丽的幻景,女童最终还是逃不过冻死道旁的悲惨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