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能争出个屁结果!
都不要以阶段论百年,不要以个体论全局,也不要以某几届论整个组织。
中国目前这个样子,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大概都是要看屁股坐在哪里的,其论点经不经得起纵横比较。
要我说,中国的好与不好,都是全体中国人作用的结果,根本还是上上下下都遇事难讲规则而重利益造成的。
我讲两个故事。
一个是左传里的,摘自大眼儿的文章,真假不知。
《左传》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大大的花花公子叫齐庄公。齐国有个大大的美女叫棠姜。有一天,齐庄公看到美得不可方物的棠姜,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终和她暗通款曲。可这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觉。那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们将其乱刀砍死。
崔杼是个猛人,也是齐国重臣。他对前来记载的史官说:你就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史官并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很生气,拔剑杀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当时惯例由其弟继承职位。崔杼对新史官说:“你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新史官也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又拔剑杀了新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写下同样的话,同样被杀。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直视着他,问:“难道你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年轻的史官继续写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愤怒地把竹简扔到地上,过了很久,叹了口气,放掉史官。
现代的百姓有多少视死如归的?
第二个是我亲身经历的,在80年代末期,天津一个很有名的报纸叫“今晚报”发起了一个热点讨论,针对的是公共区域里屡禁不止的私搭乱盖行为,大意是,小区门口有一个违规建造的报刊亭,如果允许你用来经营的话,你干不干你?因为按规矩该亭子是需要拆的,但是拆了就会形成浪费也就造成原经营者的损失。我不记得讨论有什么样的结果,但我知道时至今日,也就是30多年后,违章建筑还是比比皆是,这就是在“土木不可擅动”的中国。
现代有多少人都以“破坏规则得利,但能逃脱惩罚”自得?很多官民都一个尿性!
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管理当然有难度,从管理学上讲,内因起决定作用,自律为主,靠外部“民意、规章、律法”为辅才是科学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若采用愚民政策显然是下错了药。换个说法,追求“顺民”也许有其市场,但那样下去,就是印度般的种姓、等级社会。
相对德国人的死板,中国人的灵活性有余而原则性不足是很多问题的根源,“一个人是一条龙,十个人就是一条虫”,“中国人不容易团结”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中国人太聪明了,是不是上天的安排,聪明人都想自己说了算,必然内耗大些?
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