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ZZZ(赵.川.香.松)
老彭与林彪 都与高岗关系不错,也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高饶事件,原因是他们都是真刀
真枪出 身,看不上刘少奇的空手道与拍马屁,有共同语言。刘仅靠拍老毛的马屁而坐上
了第
二把交椅,彭林高自然不服。老毛对刘少奇盖棺论定,是在得知他囚死于开封后,说了一
句“自作孽,不可活”。
不能以读书多少论人。老毛读了不少书,只不过是中国历史、文学,49年以后应用的精华
不过是权术而已,这样的读书多真是中国一大祸害。
老彭决非老粗,他在青年时就读过卢梭的著作,而且对其影响极大,故老毛一直说他
是资产阶级,整天想着三权分立。党内最后一个喊“老毛”的人就是彭,其余的人早
就喊主席了。彭早在40年代就说《东方红》有问题,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因为没有什
么救世主,这些思想都不是老粗能有的。与之相比,所谓的理论家刘少奇读的书也许
比老彭多,但更显出其无耻。自古无耻皆书生!另外,如果你读《彭德怀自述》(这
可不是秘书写的,老毛的绝大多数文章与诗词都是别人捉刀,这是老彭的狱中自
供),你会发现全书的文笔朴实自然,清新流畅,感情真挚动人,真情流露处真是动
人心魄,让人不禁泪下,不禁感佩(我每次一读到或想到老彭少时随祖母在雪中讨饭
一节都禁不住泪下,老彭亦然)。无论其情怀与胸襟,胆识,还是文章本身的审美,
又岂是一般的酸文人(动辄见风流泪的余秋雨之流与其下流)能写得出的?
老彭有自己的缺点,他自己知道很多,经常提起,无外脾气之类,易得罪人。但这不
是主要的,他自己从不提起的缺点是太高傲,在党内他瞧得上的人没几个。这种人在
中国的社会中总是遭人忌的。林彪也如此,但他会韬光养晦,49年后就不出头,也不
去朝鲜,也不开会,不做事(当然一做就很大,要杀老毛,也的确是条汉子),而老
彭却锋芒毕露,黄克诚曾劝过他多次。因此老彭在党内军内高层除了朱德、黄克诚外
没有多少朋友,也没有党羽(不象林彪有不少四野铁杆),却在庐山会议上最倒霉的
时候交上了几个短暂的生死之交――却全又是老毛最亲信的秘书,知识分子――周小
舟,李锐,田家英,因此老毛对老彭更加狠之入骨,必置其死地而后快。老彭在罢官
闲居时,最要好的朋友竟是中央党校的副校长杨献珍,经常来往,读书并讨论理论问
题,相交甚欢。
补充一点,老毛对老彭是新仇旧恨一起算的,毛岸英的死绝对使他恨死了老彭,庐山
会议上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的一儿子在朝鲜被打死了,一个疯了”之类的泼
妇骂街似的话不要没有意义的。老毛是一个心胸极狭窄,极阴毒的人,他的所谓宽容
大度是装样子的,只是时机不成熟而已。如果你得罪了他,他即使几十年后肯定也会
上万倍的报复。最能看透他的人是林彪,早在其49年的日记中已经透露了他看透了
“老东”的翻云覆雨的真面目。
另有一事可见老彭的为人。
林彪在庐山会议上攻击老彭极凶恶,但老彭一直到临死前还感激林为他在会上当着老
毛的面澄清了一件事。长征中林出面要求老毛下台,由老彭指挥,老毛始终认为是老
彭在幕后策划,恨极了老彭,却不怪林;老彭性格极高傲,明知老毛误解,但几十年
始终不辩,认为事久自然明。老毛恨人是恨一辈子的,在庐山会议上当着众人的面旧
事重提,林忽然天良闪动,当面澄清老彭毫不知情,而是自己主动的。老彭为此对林
极为感激,根本不怨林在会上落井下石,会后的残酷迫害,在其《自述》中仍然称谢
不已,对林无一句怨言。不仅如此,当他在狱中生命垂危,听到九一三事件后,竟然
在病床上大声疾呼:“你们(毛周)不能这样对待林彪”,竟然要写信质问老毛,
为林鸣不平。其人风骨可知!与之相比,刘周及等而下之流当愧死(如果有良心的
话)!
庐山会议是1959年夏。此会议开始号称反左,没有用的,左的头子就是老毛。没有彭
德怀上书,老毛以后还会发疯。老彭算是共产党高层最有良心者之一(其余象周恩
来、刘少奇之流不仅私德有亏,公益也无,只是助纣为虐罢了,或者说是伥鬼),上书是
为了人民为了国家,如果以此来怪罪他上书导致了老毛反右,真是颠倒黑白了。
彭德怀投身共产党缘于平江起义,创立了红五军,自任军长;而众所周知,毛泽
东创立的是红四军,这两个军后来成为红一方面军也即中央红军的两大主力, 即红一
军团与红三军团, 林彪、彭德怀分任军团长。无疑在这两个军团中,一军团是毛的嫡
系,是其从井冈山起家,随后在党内发家的最大本钱,而彭德怀的三军团是在中央红
军内与之能分庭抗礼的唯一部队。由于红一、三军团分别是由毛、彭两人创立,因此
彭不象林彪是毛一手栽培与提拔的嫡系,同样也并不是毛能任意指挥的下属,而隐隐
然存在着双峰对峙的局面,这已经注定了毛不可能象信任林彪一样信任彭德怀,甚至
由于两人个性都很强,始终存在着一种较为紧张的关系。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在长征途
中,林彪写信给中央,要求毛放弃指挥权,而由彭德怀指挥,毛出于多疑、卑劣的本
性,始终认为这是彭德怀在背后指使,要他下台,因此当时就勃然大怒,指责彭搞阴
谋,却并不怪罪林。彭深深了解毛的为人,见此情景,出于高傲的个性,不予申辩,
认为事久自然明,而林也滑头,不为彭开脱,以致一直到59年的庐山会议毛旧事重
提,林才天良发现,申明彭并不知情。这件事在毛、彭关系史上是有着决定意义的,
这导致了毛始终认为彭想要他下台,背后搞阴谋,自己取而代之。因此,毛对彭一直
从骨子里怀有戒心。老毛一生中最怕也是最恨的是有人要夺他的权,而且他一旦认某
个人曾经、或将要夺他的权,他必置之死地而后快,从无例外,只是时间早晚的问
题。这件事注定了毛彭之间迟早要摊牌,庐山会议成为导火索。
毛彭之间第二件事是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是共产党在整个八年抗战中唯一一次象
样的战役(除去打国民党),由彭德怀一手指挥。毛当时在电报中盛赞彭的功绩,认
为这样的战役以后要多搞几次。但后来由于日本人加强了对八路军攻势,八路军损失
很大,一向翻云覆雨的老毛却认为这是由百团大战惹的祸(按照老毛的逻辑当时应该
改编为伪军),因此怪罪彭擅自发动战役,事前不请示(实际上彭事前有请示,现在
有学者已经从中央档案馆查到了电报),在延安整风中对彭大肆批评,逼彭检讨,彭
当然不服(刘少奇在其中起了极坏的作用,因此埋下了彭刘不和的种子)。此时在庐
山会议上老毛忘形,说出了痛恨百团大战的原因――共产党军队主要是为了保存实
力,抗日是次要的;希望日本人占领中国领土越多越好,国民党损失也越大越好,这
样才便于以后打内战(原话请见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此为当时的第一手笔录)。
但彭是个军人,怎么能理解老毛的心思?由此两人矛盾日深,彭也在延安整风时被解
除了军权,从此开始了毛直接指挥军队的时代。
内战爆发时,彭德怀为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由于抗战后期,彭一直在延安,解
除了军权,因此他没有自己创立的根据地与军队。此时,林彪也处于同样的境地。但
由于林是老毛的嫡系,得以指挥东北战局,调集全军全党的精兵强将供应东北(特别
是有近五万名干部,当时战士只有十万人,官兵比率惊人得高。因为东北有大量的伪
满军人以及土匪,且人口年龄结构年轻,性别比高,扩军极容易,但必须有军官),
并有苏联人有意识留下的大量日式武器,因此东北战局最为重要,但也最为容易(相
对其他战局)。胡宗南以三十万大军进攻延安给了彭德怀重上战场的机会,他请辞总
参谋长(由周恩来代),屈就西北野战军司令,保卫延安。其时西北野战军在各军中
最弱,人数仅二三万,武器也极差,主要由贺龙等人的留守部队组成,但就是这样彭
德怀仍然担负起了最为困难的战局,其个性一向不畏艰险于此得以明证。整个内战
中,彭的确是所谓的“偏师”,不担负主要的决战任务,但其任务却最为艰巨,以一
敌十,却最终消灭对手,恐怕在各将帅中也鲜有他人能担负此重任。老毛乐得彭担负
此任务,但他决不会让林担当这种并无胜算且吃力不讨好的差使。
朝鲜战争爆发,林彪以其个人才具以及与志愿军所部的关系是最适当的人选,但
林坚辞不干,这显示了林一向巧滑,只任其易,不任其难,因为他认为此役必败,会
毁其名声。老彭此时又担当了这一重任,可以说是抱着声败名裂的决心的,他并不能
预料结果,甚至认为可能打输掉。彭林两个的人性在此又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朝鲜战
争使彭的声望可以说到达了顶点,因此早在52年朝鲜战局已定的情况下彭实际上已经
回京,主持全国军务。这未必是老毛的个人意愿,而是形势使然,其他的内战将帅们
已经黯然失色,林彪肯定心中更不是滋味。但彭主持军务对其个人的命运来说并不
妙,多疑猜忌如老毛者实际上怎么能放心?这也是老毛在庐山会议上特别敏感的首要
原因,如果是他人上书(其实老彭的信写得相当婉转客气,当时几乎没有人能想到老
毛的神经会这么不正常,掀起如此大的波澜),老毛恐怕不至于如此如临大敌。
彭德怀为人高傲,且真诚直率,斯诺36年初见时认为他的个性不象中国人。朝
战后,彭在党内军内的威望极高,必然引起老毛的警觉。56年八大提升林彪为中央副
主席,位次已经凌驾于彭之上,就是老毛的伏笔。此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已觉得风
声不对,时常劝老彭小心。老彭有一次为贵州红军烈士纪念碑(老彭的参谋长)题
辞,情绪激动,竟赋诗一首,并用毛笔龙飞凤舞,字如碗大。黄见之,心想这种事党
内只能由老毛一人做,便劝老彭,但老彭不听。另有一事,57年军委开会,老彭主
持,众元帅大将环列,林彪竟振臂高呼“我们要团结在彭总周围!”,众将帅也同
呼,黄大惊,觉得大事不妙,提醒老彭,但彭不以为然(二事见《人物》杂志怀念黄
克诚的文章)。
庐山会议前彭德怀与毛泽东的关系已经很紧张,在59年初的上海会议上彭已被
老毛严厉批评。老彭几次向老毛请辞国防部长,老毛却说已经让他掌国防部了,居然
还不满意,拒绝。两人关系已经到如此地步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彭德怀请辞,并
非出于矫情,因为他戎马一生,已经厌倦了军旅生活,他认为此时最重要的是农民生
计,因此想做农业部长。之所以如此,还有一原因,他认为总参谋长黄克诚足以胜任
国防部长一职,两人志趣相投,因此想推荐黄代其职。庐山会议上,老彭已经挨批,
毛招黄上山,让其表态,但黄却认为老彭的意见完全正确,坚决支持彭,毛大怒,将
其归入老彭死党。黄与彭居一屋,老彭曾劝黄表态支持毛,这样他才有可能掌国防
部,继续军队正规化进程,但黄不听,也被打倒,老彭对此极为痛心,认为他的事业
毁于一旦。后来证明的确如此,林彪掌国防部后,推进的不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反
而是政治化,并以此毛化的军队确保了文革的爆发,也注定了自己的下场。
彭德怀指挥朝鲜战争可以说已经注定了下场必惨,因为没有朝战,毛未必让彭掌
兵符;掌兵符后,毛又必然猜忌;彭即使想辞职也无可能,毛会认为这是与他不合
作,要挟;因此只能被罢官!这是专制制度的必然结果,无法进退,只能灭亡。不仅
是彭,即使是毛最为亲信的林彪下场不是更惨吗?几乎全家灭门,烧死在绝域穷荒
(全部是活活烧死的,死前曾痛苦挣扎良久。尤以林彪最惨,一腿在迫降时齐根被飞
机金属片削断)!另一最亲信刘少奇最后发疯,大小便失禁,死于囚所。
每每读二十四史,总觉得此等非人间之事,浑似地狱!更没有想到即使到了20世纪
后半期,更有甚于此者!中国缘何如此不幸矣!
老彭与林彪 都与高岗关系不错,也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高饶事件,原因是他们都是真刀
真枪出 身,看不上刘少奇的空手道与拍马屁,有共同语言。刘仅靠拍老毛的马屁而坐上
了第
二把交椅,彭林高自然不服。老毛对刘少奇盖棺论定,是在得知他囚死于开封后,说了一
句“自作孽,不可活”。
不能以读书多少论人。老毛读了不少书,只不过是中国历史、文学,49年以后应用的精华
不过是权术而已,这样的读书多真是中国一大祸害。
老彭决非老粗,他在青年时就读过卢梭的著作,而且对其影响极大,故老毛一直说他
是资产阶级,整天想着三权分立。党内最后一个喊“老毛”的人就是彭,其余的人早
就喊主席了。彭早在40年代就说《东方红》有问题,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因为没有什
么救世主,这些思想都不是老粗能有的。与之相比,所谓的理论家刘少奇读的书也许
比老彭多,但更显出其无耻。自古无耻皆书生!另外,如果你读《彭德怀自述》(这
可不是秘书写的,老毛的绝大多数文章与诗词都是别人捉刀,这是老彭的狱中自
供),你会发现全书的文笔朴实自然,清新流畅,感情真挚动人,真情流露处真是动
人心魄,让人不禁泪下,不禁感佩(我每次一读到或想到老彭少时随祖母在雪中讨饭
一节都禁不住泪下,老彭亦然)。无论其情怀与胸襟,胆识,还是文章本身的审美,
又岂是一般的酸文人(动辄见风流泪的余秋雨之流与其下流)能写得出的?
老彭有自己的缺点,他自己知道很多,经常提起,无外脾气之类,易得罪人。但这不
是主要的,他自己从不提起的缺点是太高傲,在党内他瞧得上的人没几个。这种人在
中国的社会中总是遭人忌的。林彪也如此,但他会韬光养晦,49年后就不出头,也不
去朝鲜,也不开会,不做事(当然一做就很大,要杀老毛,也的确是条汉子),而老
彭却锋芒毕露,黄克诚曾劝过他多次。因此老彭在党内军内高层除了朱德、黄克诚外
没有多少朋友,也没有党羽(不象林彪有不少四野铁杆),却在庐山会议上最倒霉的
时候交上了几个短暂的生死之交――却全又是老毛最亲信的秘书,知识分子――周小
舟,李锐,田家英,因此老毛对老彭更加狠之入骨,必置其死地而后快。老彭在罢官
闲居时,最要好的朋友竟是中央党校的副校长杨献珍,经常来往,读书并讨论理论问
题,相交甚欢。
补充一点,老毛对老彭是新仇旧恨一起算的,毛岸英的死绝对使他恨死了老彭,庐山
会议上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的一儿子在朝鲜被打死了,一个疯了”之类的泼
妇骂街似的话不要没有意义的。老毛是一个心胸极狭窄,极阴毒的人,他的所谓宽容
大度是装样子的,只是时机不成熟而已。如果你得罪了他,他即使几十年后肯定也会
上万倍的报复。最能看透他的人是林彪,早在其49年的日记中已经透露了他看透了
“老东”的翻云覆雨的真面目。
另有一事可见老彭的为人。
林彪在庐山会议上攻击老彭极凶恶,但老彭一直到临死前还感激林为他在会上当着老
毛的面澄清了一件事。长征中林出面要求老毛下台,由老彭指挥,老毛始终认为是老
彭在幕后策划,恨极了老彭,却不怪林;老彭性格极高傲,明知老毛误解,但几十年
始终不辩,认为事久自然明。老毛恨人是恨一辈子的,在庐山会议上当着众人的面旧
事重提,林忽然天良闪动,当面澄清老彭毫不知情,而是自己主动的。老彭为此对林
极为感激,根本不怨林在会上落井下石,会后的残酷迫害,在其《自述》中仍然称谢
不已,对林无一句怨言。不仅如此,当他在狱中生命垂危,听到九一三事件后,竟然
在病床上大声疾呼:“你们(毛周)不能这样对待林彪”,竟然要写信质问老毛,
为林鸣不平。其人风骨可知!与之相比,刘周及等而下之流当愧死(如果有良心的
话)!
庐山会议是1959年夏。此会议开始号称反左,没有用的,左的头子就是老毛。没有彭
德怀上书,老毛以后还会发疯。老彭算是共产党高层最有良心者之一(其余象周恩
来、刘少奇之流不仅私德有亏,公益也无,只是助纣为虐罢了,或者说是伥鬼),上书是
为了人民为了国家,如果以此来怪罪他上书导致了老毛反右,真是颠倒黑白了。
彭德怀投身共产党缘于平江起义,创立了红五军,自任军长;而众所周知,毛泽
东创立的是红四军,这两个军后来成为红一方面军也即中央红军的两大主力, 即红一
军团与红三军团, 林彪、彭德怀分任军团长。无疑在这两个军团中,一军团是毛的嫡
系,是其从井冈山起家,随后在党内发家的最大本钱,而彭德怀的三军团是在中央红
军内与之能分庭抗礼的唯一部队。由于红一、三军团分别是由毛、彭两人创立,因此
彭不象林彪是毛一手栽培与提拔的嫡系,同样也并不是毛能任意指挥的下属,而隐隐
然存在着双峰对峙的局面,这已经注定了毛不可能象信任林彪一样信任彭德怀,甚至
由于两人个性都很强,始终存在着一种较为紧张的关系。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在长征途
中,林彪写信给中央,要求毛放弃指挥权,而由彭德怀指挥,毛出于多疑、卑劣的本
性,始终认为这是彭德怀在背后指使,要他下台,因此当时就勃然大怒,指责彭搞阴
谋,却并不怪罪林。彭深深了解毛的为人,见此情景,出于高傲的个性,不予申辩,
认为事久自然明,而林也滑头,不为彭开脱,以致一直到59年的庐山会议毛旧事重
提,林才天良发现,申明彭并不知情。这件事在毛、彭关系史上是有着决定意义的,
这导致了毛始终认为彭想要他下台,背后搞阴谋,自己取而代之。因此,毛对彭一直
从骨子里怀有戒心。老毛一生中最怕也是最恨的是有人要夺他的权,而且他一旦认某
个人曾经、或将要夺他的权,他必置之死地而后快,从无例外,只是时间早晚的问
题。这件事注定了毛彭之间迟早要摊牌,庐山会议成为导火索。
毛彭之间第二件事是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是共产党在整个八年抗战中唯一一次象
样的战役(除去打国民党),由彭德怀一手指挥。毛当时在电报中盛赞彭的功绩,认
为这样的战役以后要多搞几次。但后来由于日本人加强了对八路军攻势,八路军损失
很大,一向翻云覆雨的老毛却认为这是由百团大战惹的祸(按照老毛的逻辑当时应该
改编为伪军),因此怪罪彭擅自发动战役,事前不请示(实际上彭事前有请示,现在
有学者已经从中央档案馆查到了电报),在延安整风中对彭大肆批评,逼彭检讨,彭
当然不服(刘少奇在其中起了极坏的作用,因此埋下了彭刘不和的种子)。此时在庐
山会议上老毛忘形,说出了痛恨百团大战的原因――共产党军队主要是为了保存实
力,抗日是次要的;希望日本人占领中国领土越多越好,国民党损失也越大越好,这
样才便于以后打内战(原话请见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此为当时的第一手笔录)。
但彭是个军人,怎么能理解老毛的心思?由此两人矛盾日深,彭也在延安整风时被解
除了军权,从此开始了毛直接指挥军队的时代。
内战爆发时,彭德怀为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由于抗战后期,彭一直在延安,解
除了军权,因此他没有自己创立的根据地与军队。此时,林彪也处于同样的境地。但
由于林是老毛的嫡系,得以指挥东北战局,调集全军全党的精兵强将供应东北(特别
是有近五万名干部,当时战士只有十万人,官兵比率惊人得高。因为东北有大量的伪
满军人以及土匪,且人口年龄结构年轻,性别比高,扩军极容易,但必须有军官),
并有苏联人有意识留下的大量日式武器,因此东北战局最为重要,但也最为容易(相
对其他战局)。胡宗南以三十万大军进攻延安给了彭德怀重上战场的机会,他请辞总
参谋长(由周恩来代),屈就西北野战军司令,保卫延安。其时西北野战军在各军中
最弱,人数仅二三万,武器也极差,主要由贺龙等人的留守部队组成,但就是这样彭
德怀仍然担负起了最为困难的战局,其个性一向不畏艰险于此得以明证。整个内战
中,彭的确是所谓的“偏师”,不担负主要的决战任务,但其任务却最为艰巨,以一
敌十,却最终消灭对手,恐怕在各将帅中也鲜有他人能担负此重任。老毛乐得彭担负
此任务,但他决不会让林担当这种并无胜算且吃力不讨好的差使。
朝鲜战争爆发,林彪以其个人才具以及与志愿军所部的关系是最适当的人选,但
林坚辞不干,这显示了林一向巧滑,只任其易,不任其难,因为他认为此役必败,会
毁其名声。老彭此时又担当了这一重任,可以说是抱着声败名裂的决心的,他并不能
预料结果,甚至认为可能打输掉。彭林两个的人性在此又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朝鲜战
争使彭的声望可以说到达了顶点,因此早在52年朝鲜战局已定的情况下彭实际上已经
回京,主持全国军务。这未必是老毛的个人意愿,而是形势使然,其他的内战将帅们
已经黯然失色,林彪肯定心中更不是滋味。但彭主持军务对其个人的命运来说并不
妙,多疑猜忌如老毛者实际上怎么能放心?这也是老毛在庐山会议上特别敏感的首要
原因,如果是他人上书(其实老彭的信写得相当婉转客气,当时几乎没有人能想到老
毛的神经会这么不正常,掀起如此大的波澜),老毛恐怕不至于如此如临大敌。
彭德怀为人高傲,且真诚直率,斯诺36年初见时认为他的个性不象中国人。朝
战后,彭在党内军内的威望极高,必然引起老毛的警觉。56年八大提升林彪为中央副
主席,位次已经凌驾于彭之上,就是老毛的伏笔。此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已觉得风
声不对,时常劝老彭小心。老彭有一次为贵州红军烈士纪念碑(老彭的参谋长)题
辞,情绪激动,竟赋诗一首,并用毛笔龙飞凤舞,字如碗大。黄见之,心想这种事党
内只能由老毛一人做,便劝老彭,但老彭不听。另有一事,57年军委开会,老彭主
持,众元帅大将环列,林彪竟振臂高呼“我们要团结在彭总周围!”,众将帅也同
呼,黄大惊,觉得大事不妙,提醒老彭,但彭不以为然(二事见《人物》杂志怀念黄
克诚的文章)。
庐山会议前彭德怀与毛泽东的关系已经很紧张,在59年初的上海会议上彭已被
老毛严厉批评。老彭几次向老毛请辞国防部长,老毛却说已经让他掌国防部了,居然
还不满意,拒绝。两人关系已经到如此地步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彭德怀请辞,并
非出于矫情,因为他戎马一生,已经厌倦了军旅生活,他认为此时最重要的是农民生
计,因此想做农业部长。之所以如此,还有一原因,他认为总参谋长黄克诚足以胜任
国防部长一职,两人志趣相投,因此想推荐黄代其职。庐山会议上,老彭已经挨批,
毛招黄上山,让其表态,但黄却认为老彭的意见完全正确,坚决支持彭,毛大怒,将
其归入老彭死党。黄与彭居一屋,老彭曾劝黄表态支持毛,这样他才有可能掌国防
部,继续军队正规化进程,但黄不听,也被打倒,老彭对此极为痛心,认为他的事业
毁于一旦。后来证明的确如此,林彪掌国防部后,推进的不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反
而是政治化,并以此毛化的军队确保了文革的爆发,也注定了自己的下场。
彭德怀指挥朝鲜战争可以说已经注定了下场必惨,因为没有朝战,毛未必让彭掌
兵符;掌兵符后,毛又必然猜忌;彭即使想辞职也无可能,毛会认为这是与他不合
作,要挟;因此只能被罢官!这是专制制度的必然结果,无法进退,只能灭亡。不仅
是彭,即使是毛最为亲信的林彪下场不是更惨吗?几乎全家灭门,烧死在绝域穷荒
(全部是活活烧死的,死前曾痛苦挣扎良久。尤以林彪最惨,一腿在迫降时齐根被飞
机金属片削断)!另一最亲信刘少奇最后发疯,大小便失禁,死于囚所。
每每读二十四史,总觉得此等非人间之事,浑似地狱!更没有想到即使到了20世纪
后半期,更有甚于此者!中国缘何如此不幸矣!